趙曉明
(華北有色工程勘察院有限公司, 河北 石家莊 050000)
?
灰?guī)r地區(qū)礦坑水回灌技術研究
趙曉明
(華北有色工程勘察院有限公司,河北 石家莊050000)
摘要:為減少大水礦山開采過程中由于疏干對地下水資源的破壞,研究采用回灌的形式保護地下水資源。某礦區(qū)灰?guī)r地層的回灌能力影響著回灌工程的順利進行,通過回灌試驗對深部灰?guī)r的回灌能力進行了研究。采用單井回灌和群井回灌的方式評價灰?guī)r地層的回灌能力。通過試驗分析,單井預計回灌量可達496.8 m3/h,群井回灌量為936.0 m3/h,試驗結果表明灰?guī)r地層具有很強的回灌能力,可做為礦山礦坑水回灌的主要回灌地層。
關鍵詞:灰?guī)r;回灌能力;地下水;單井灌水;群井灌水
人工地下水回灌也稱為有計劃的回灌[1],是指將地表水、洪水或再生水通過地表滲濾或回灌井注水方式,補充地下水的過程。
國外地下水人工回灌工程及其研究開展較早,如20世紀60年代中期美國加利福尼亞州Orange County地區(qū)建造了再生水工程[1]。另外,加拿大、澳大利亞、印度、科威特及歐洲各國都在發(fā)展人工回灌技術。在我國,地下水人工回灌研究應追溯到20世紀60年代至70年代。上海市是我國最早開展地下水人工回灌的城市之一,特別是在管井回灌技術方面獲得了大量資料和積累了豐富經驗[2]。目前礦山礦坑水進行回灌的研究處于試驗性階段,礦山排水已成為地下水漏斗形成的重要因素,礦山礦坑水排除后進行回灌補充地下水資源,對于地下水資源的保護和可持續(xù)發(fā)展具有重要意義。
1回灌試驗區(qū)概況
中關鐵礦隸屬于河北鋼鐵集團礦業(yè)有限公司,位于河北省沙河市白塔鄉(xiāng)中關村,距邢臺市30.0 km,距邯鄲市37.0 km,距沙河市21.0 km。地理座標:東經114°01′,北緯36°55′[3]。
中關鐵礦處于邢臺百泉泉域地下水強徑流帶中,礦區(qū)中奧陶系石灰?guī)r含水層裂隙巖溶發(fā)育,透水性強,富水性好,與區(qū)域含水層連通好,是礦區(qū)主要含水層。為保護區(qū)域地下水資源,合理開發(fā)礦產資源,中關鐵礦采用全封閉型帷幕注漿方法堵截礦山地下水。
回灌試驗區(qū)域位于中關注漿帷幕西250 m左右,該區(qū)域位于地下水排泄區(qū),有助于回灌水的排泄。
2水文地質條件
在礦區(qū)范圍內,發(fā)育有由下古生代到新生代所形成的沉積巖、火成巖和松散堆積物。根據(jù)含水層性質的不同可以劃分為四個含水層巖組,即:第四系松散巖類孔隙含水巖組,石炭、二迭系薄層灰?guī)r和砂頁巖裂隙含水巖組,寒武、奧陶系碳酸鹽巖巖溶裂隙含水巖組,燕山期巖漿巖風化裂隙弱含水巖組。
該回灌試驗區(qū)位于觀6、觀15、觀19以東,觀20、觀11以西,綦村巖體以南,南至南部斷層。該區(qū)受北北東向斷層構造帶控制,中關礦區(qū)位于白澗至中關的背斜軸部,區(qū)內斷層有F4、F5、F6及F1(礦)F2(礦)、F3(礦),巖石破碎,巖溶裂隙頗為發(fā)育。裂隙有三組,一組平行于主構造線,另外兩組為斜交裂隙,一般為張扭和壓扭性裂隙。該區(qū)裂隙巖溶發(fā)育,屬強富水區(qū)。
3回灌試驗的工程布置
本次回灌試驗,回灌井利用正在施工的兩個供水井(G1、G2)(以下稱為回灌井),觀測系統(tǒng)包括新施工的5個觀測孔和原供水井勘察孔(GS1),共6個觀測孔。受試驗場區(qū)地形條件限制, 5個觀測孔孔位在設計進行了微調。試驗區(qū)鉆孔平面布置見圖1。
4回灌能力分析
本次試驗的主要層位為-179.0~-300.0 m的灰?guī)r,利用單井回灌和群井回灌的方式進行試驗,對所取得的數(shù)據(jù)進行整理分析,利用吸水指數(shù)判斷不同位置的回灌能力。
4.1單井回灌能力分析
本次回灌試驗于7月26日開始,8月5日結束?;毓嗑疄镚1,觀測孔7個,分別為G2、GS1、HG1、HG2、HG3、HG4和HG5。本試驗段的地層的主要巖性為灰?guī)r,裂隙發(fā)育,試驗結果見圖2和表1。
圖1 回灌試驗平面布置。
圖2 回灌井-179.0~-300.0 回灌試驗等水位線
項目距離/m水位差/m水力坡度/%G1→HG121.4016.3676.45G1→HG231.5516.9853.82HG1→HG210.390.625.96G1→HG314.6415.89108.54G1→HG49.6316.61172.48G1→HG553.5318.4634.49G1→GS16.9615.74226.15G1→G233.718.2354.00
G1回灌井(-179.0~-300 m)在回灌量為140.51 m3/h時,回灌井水位上升20.17 m(+40.11 m),隨著回灌量的增大至170.58 m3/h,水位抬升值也隨之增大至24.53 m(+44.47 m),由圖2看出:HG3-G1-G2沿線以南等水位線密集,說明地層透水性和連通性弱,不利于回灌水的擴散。沿線以北、以東方向平緩,HG1-HG2的水力坡度僅為5.96%,說明本區(qū)地層的透水性強,有利于回灌水的擴散,可作為回灌區(qū)域。
根據(jù)《水文地質手冊》(第二版)抽水試驗現(xiàn)場資料整理部分公式,結合圖解回歸分析計算回灌量:
(1)
當n=1時,為直線型,用圖解法確定Q;
當n=1~2時,為指數(shù)型,采用公式lgQ=lga+mlgs確定Q;
當n=2時,為拋物線型,采用公式S=aQ+bQ2確定Q。
當n>2時,為指數(shù)型,采用公式Q=a+blgs確定Q。
根據(jù)公式(1),結合圖解回歸分析(見圖3)計算回灌量,得:n=1.015,根據(jù)回灌時取得的Q、S數(shù)據(jù)得到a=1.85,m=1.015;因此lgQ=lg1.85+1.015×lgs,預計回灌量為496.8 m3/h。
圖3 lgQ—lgS曲線(標高-179.0~-300.0 m)
4.2群井回灌能力分析
本次回灌試驗于8月9日開始,8月12日結束?;毓嗑疄镚1、G2兩井同時回灌,觀測孔6個,分別為GS1、HG1、HG2、HG3、HG4和HG5。本試驗段的地層的主要巖性為灰?guī)r,裂隙發(fā)育。試驗結果見圖4和表2。
G1、G2回灌井下部回灌層位(-179.0~-300.0 m)在回灌量為200 m3/h時,兩回灌井中水位上升最高位19.55 m(+41.38 m);由圖4看出:群井回灌時,HG3-G1-G2沿線以南等水位線密集,說明地層透水性和連通性弱,不利于回灌水的擴散。沿線以北水力坡度小,等水位線平緩,HG1-HG2水力坡度為3.85%,說明本段地層的透水性和連通性較強,有利于回灌水的擴散,可作為回灌區(qū)域。
圖4 回灌井-179.0~-300.0回灌試驗等水位線
項目距離/m水位差/m水力坡度/%G1→HG121.4014.4367.43G1→HG231.5514.8347.00HG1→HG210.390.403.85G1→HG314.6414.3898.22G1→HG49.6314.56151.19G1→GS16,9613.81198.42G2→HG519.8519.0295.82G2→G133.73.149.32
對G1回灌井進行單井回灌時,回灌量與G2回灌井的抬升關系根據(jù)公式(1),結合圖解回歸分析(見圖5)計算回灌量,計算得n=1.32,根據(jù)回灌時取得的Q、S數(shù)據(jù)得到a=24.7,m=1.32;因此lgQ=lg24.7+1.32×lgSG2,當回灌量為496.8 m3/h時,預計水位上升為3.7 m。
假設回灌試驗范圍內地層與G1回灌井透水性相近。由lgQ=lg1.85+1.015×lgs、lgQ=lg24.7+1.32×lgSG2和S總=SG1+SG2關系,當?shù)染酁?0 m布孔時,群井回灌的計算式為:
(2)
式中:n為回灌井數(shù)量,口。
計算得預計回灌井水位抬升至+90.0 m時,兩井同時回灌量為936.0 m3;
綜上所述,單井回灌情況下,標高-179.0~-300.0 m回灌能力預計為496.8 m3/h;群井同時回灌情況下,回灌能力預計為936.0 m3/h,深部灰?guī)r回灌能力較強。
圖5 lgQ—lgS曲線(標高-179.0~-300.0 m)
5結論
通過本次回灌試驗,本回灌區(qū)域標高-179.0~-300.0 m段地層范圍內主要巖性為石灰?guī)r,裂隙巖溶發(fā)育,透水性強(G1在標高-179~-300 m段單位涌水量為1.98 L/s·m),具有很強的回灌能力(由于回灌試驗回灌量限制,預計回灌井水位達到+90 m標高時G1的該層回灌量為496.8 m3/h)。深部灰?guī)r具有較強的回灌能力,可作為礦區(qū)長期回灌地層。
參考文獻:
[1]云桂春,成徐州,等.人工地下水回灌[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yè)出版社,2004:4-9.
[2]李云峰,鄭書彥,田春聲,等.引黃回灌研究[M].西安:陜西科技術出版社,1996:9-10.
[3]中關鐵礦礦山排水回灌工程方案規(guī)劃設計[R].石家莊:華北有色工程勘察院有限公司,2012.
[4]王麗娜.城市污水再生用于地下水回灌及健康風險評價[D].哈爾濱:哈爾濱工業(yè)大學,2006.
[5]董艷慧.地下水保護理論及修復技術的研究-以西安市為例[D].西安:長安大學,2010.(收稿日期:2015-07-13)
作者簡介:趙曉明(1979-),男,從事水文地質、工程地質方面工作,Email:google15975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