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新忠
王村有個叫王小山的村民,性格內向,三十多歲時,才與鄰村一個有視力殘疾的姑娘崔小燕結了婚,生下了兒子小寶。小寶兩歲時,王小山的舅舅在城里給王小山找了個看管倉庫的工作,于是,崔小燕和王小山一起去了城里,小寶則留在家讓爺爺奶奶照看。
俗話說:天有不測風云,不久,王小山被胃癌奪去了生命。小燕因為身體有疾,在城里無法獨自生活下去,處理完王小山的喪事之后,就回了娘家。
一天,有人來到王家,說是受崔小燕之托,想把兒子小寶帶回去,由她撫養(yǎng)。王小山的父母一聽,自然一口拒絕,王小山的父親氣呼呼地對那人說:“盡管我的兒子死了,但孫子小寶還姓王,就應當由我家撫養(yǎng)他,這事沒得商量!”
崔小燕多次向公婆要兒子未果,越想越傷心,自己的兒子卻不給自己撫養(yǎng),這還有天理嗎?小燕沒文化,眼睛又基本看不清東西,村里人給了她很大的支持,讓她去法院。于是,崔小燕一紙訴狀將王小山的父母告到法院,請求要回對兒子小寶的撫養(yǎng)權。
這事很快就傳到王家,王小山的父親自知理虧,如果法院要判,孫子小寶肯定會判給母親。
可老兩口實在舍不得小寶,而且小寶是王家唯一的后代了。為此,王小山的父母難過得吃不下飯睡不著覺。
王小山的父親進城去找律師,詢問事情是否有轉機。律師一開始搖頭對他說:“王大伯,這場官司您必輸無疑,因為兒子跟母親,天經地義?!钡犝f崔小燕有嚴重視力殘疾,沒有經濟收入之后,又覺得事情有轉機。律師說:“按理,你兒子去世后,你孫子的撫養(yǎng)權就應該是你兒媳的,但是,你兒媳有特殊的身體原因,限制她獨立撫養(yǎng)孩子,你可以據理力爭,把小寶的撫養(yǎng)權爭取過來。”
正如律師所言,半個月后,法院駁回了崔小燕要回兒子撫養(yǎng)權的訴訟請求,孩子撫養(yǎng)權歸王小山的父母。
本故事涉及的法律問題是:未成年人撫養(yǎng)權的認定。
根據法律規(guī)定,父母對子女有撫養(yǎng)和教育的義務,而有負擔能力的祖父母、外祖父母對父母已經死亡或者父母無力撫養(yǎng)的未成年孫子女、外孫子女有撫養(yǎng)義務。
本故事中,王小山患病去世后,他兒子小寶的撫養(yǎng)權應該歸他的妻子崔小燕,但是,崔小燕視力嚴重殘疾,且沒有經濟收入,不具備撫養(yǎng)自己兒子的能力。在這種情況下,小寶的撫養(yǎng)權就應該歸王小山的父母。據此,法院駁回小燕的訴訟請求是正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