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娟娟
介入時機對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左心功能的影響
趙娟娟
目的 觀察介入時機對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左心功能的影響。方法 選取128例急性STEMI患者行回顧性分析,均行PCI術治療,根據(jù)不同治療時機分成對照組(70例)與研究組(58例),對照組于發(fā)病后12~24h后治療,研究組于發(fā)病后12h內治療,對比2組治療前后左心功能、血漿BNP變化情況及PCI成功率。結果 研究組PCI成功率93.10%高于對照組77.14%(P<0.05);研究組BNP降低幅度比對照組大(P<0.05);2組治療后LVESVI、LVEDVI、LVEF水平均改善,且研究組改善情況較對照組更優(yōu)(P<0.05)。結論 發(fā)病后12h內予以PCI術治療急性STEMI可降低BNP水平,改善患者左心功能。
介入時機;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左心功能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是因嚴重且持久性的心肌缺血而導致心肌細胞出現(xiàn)急性壞死,其具有較高的病死率和致殘率,而盡早開通梗死動脈是改善預后的關鍵[1]。介入治療是治療急性STEMI的重要手段,及時開通梗死血管對避免心功能不全的發(fā)展具積極意義,但目前關于急性STEMI不同介入時機對左心功能影響的相關報道較少。本研究針對已選定的128例急性STEMI患者行經(jīng)皮冠狀動脈介入(PCI)術治療不同介入時機的效果進行回顧性分析,現(xiàn)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資料選取山東省蒙陰縣人民醫(yī)院2014年8月~2015年8月收治療的128例急性STEMI患者進行回顧性分析,所有患者均行經(jīng)皮冠狀動脈介入(PCI)治療,根據(jù)不同治療時機分成對照組(70例)與研究組(58例);對照組男女比例45∶25,年齡41~65歲,平均(53.15±9.36)歲,病程4~13y,平均(6.32±1.95)y;研究組男女比例39∶19,年齡41~64歲,平均(52.04±8.78)歲,病程2~11y,平均(6.18±1.85)y;2組上述各項基線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12~24h予以PCI擇期治療,所有患者均于術后行抗血小板、穩(wěn)定斑塊、降壓及抗凝治療。研究組于12h內行PCI術治療,于術前口服阿司匹林與氯吡格雷各300mg,于冠脈造影期間予以穿刺法,同時行多體位投照,結果安排2位以上臨床經(jīng)驗豐富醫(yī)生共同判讀。對照組患者入院后根據(jù)其具體情況行擇期介入治療,根據(jù)梗死相關動脈的具體情況行PCI治療。
1.3 觀察指標與評定標準 對比2組治療前后左心功能[收縮末期容積(LVESVI)、舒張末期容積(LVEDVI)、射血分數(shù)(LVEF)]、血漿BNP變化情況;PCI成功率:PCI術后再通梗死相關動脈(IRA)再通,血流分級超過2級,或殘余狹窄低于30%,其無嚴重并發(fā)癥或死亡等[2]。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本研究數(shù)據(jù)用SPSS21.0軟件分析,計量資料采用“x±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2組治療前后血漿BNP變化情況及PCI成功率比較研究組PCI成功93.10%(54/58)比對照組77.14%(54/70)高(P<0.05);2組BNP水平均降低,且研究組降低幅度大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2組治療前后血漿BNP變化情況(x±s,ng/L)
2.2 2組治療前后左心功能變化情況 2組治療后LVESVI、LVEDVI、LVEF水平均顯著改善,且研究組改善情況優(yōu)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2組治療前后左心功能變化情況(x±s)
PCI術治療是急性STEMI最有效的一種治療手段,大量研究顯示:PCI治療相對于溶栓等療效更佳,特別是于降低患者的血管再閉塞率,降低心血管事件方面具顯著優(yōu)勢[3]。本研究結果顯示:2組治療后BNP水平均顯著降低,且研究組降低幅度顯著大于對照組,這與朱華剛、孟帥等人文獻研究結果類似[4]。BNP以心室分泌為主,而患者的生理功能主要包括利鈉利尿、擴張血管、鹽平衡調節(jié)、參與血壓等,其具抑制血管平滑肌增生、心肌纖維化及抗冠狀動脈痙攣等作用[5]。當急性STEMI患者心肌室壁壓力加大或受牽張,此時BNP的釋放量將隨之增多,BNP能夠有效反映出心肌缺血的受損程度,且和心肌梗死的面積呈正相關[6]。瀕死心肌得以恢復后,能夠在很大程度上使度BNP分泌、合成降低,但血管再灌注不足或再通延遲將對心肌細胞產(chǎn)生刺激,從而增加BNP分泌量[7]。本研究結果顯示:研究組PCI成功率93.10%顯著高于對照組77.14%(P<0.05),且2組治療后LVESVI、LVEDVI、LVEF水平均顯著改善(P<0.05),同時研究組LVESVI、LVEDVI水平改善情況較對照組優(yōu)(P<0.05),提示早期行PCI術能夠顯著抑制左心重構,從而有效改善急性STEMI患者心功能,因此臨床需盡早予以缺血心肌再灌注治療。相關研究顯示STEMI患者均存在心肌抑頓等現(xiàn)象,在STEMI后24小時內患者的左心重構現(xiàn)象則開始發(fā)生,此時則出現(xiàn)擴大左心室、心室壁變薄等病理變化,因此及時恢復血流能夠阻止左心重構進一步發(fā)展成心肌梗死,從而恢復左心功能。
綜上所述,PCI術治療STEMI可取得顯著效果,有效降低BNP水平,改善患者左心功能,建議臨床應盡早對STEMI患者進行PCI術。
[1] 黃盛.血栓抽吸聯(lián)合替羅非班使用對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心功能的影響[J].安徽醫(yī)藥,2013,17(7):1230-1231.
[2] 姜志榮,金利新,卜培莉.超聲心動圖基礎與臨床[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9:72-73.
[3] 朱華剛,孟帥,賈若飛.側支循環(huán)對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未及時血運重建患者心功能的影響[J].心肺血管病雜志,2014,33(6):791-794.
[4] 朱桂平,雷達,曾智桓.不同時間窗延遲經(jīng)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對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預后的影響[J].嶺南心血管病雜志,2014,20(5):571-574.
[5] 李紹波.高齡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介入與溶栓療效及安全性比較[J].當代醫(yī)學,2013,19(19):25-26.
[6] 馬立艷.瑞替普酶治療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療效探討[J].當代醫(yī)學,2015,21(6):136-137.
[7] 萬方,何奔.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溶栓后早期介入治療效果未必亞于直接介入治療[J].中華心血管病雜志,2015,43(3):274-276.
10.3969/j.issn.1009-4393.2016.11.024
山東 276200 山東省蒙陰縣人民醫(yī)院心內科(趙娟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