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思斯
[摘要]第87屆奧斯卡最佳動畫電影《超能陸戰(zhàn)隊》是繼《功夫熊貓》之后的又一部文化融合的藝術產物,這不僅是迪士尼與漫威的一次成功的資源整合,也表明了迪士尼對亞洲動畫市場的戰(zhàn)略布局的重大調整。分析《超能陸戰(zhàn)隊》在全世界范圍內的成功經驗可知,對全球化大環(huán)境和當代大眾文化審美的精準把握是其成功的關鍵。本文對影片《超能陸戰(zhàn)隊》的大眾化改編路徑進行梳理,進一步探討這種改編的具體方法以及體現出的藝術特征。
[關鍵詞] 動畫電影;大眾文化;藝術改編;藝術特征
第87屆奧斯卡最佳動畫電影《超能陸戰(zhàn)隊》(Big Hero 6)無疑是2015年最成功的動畫作品,是繼2008年風靡全球的《功夫熊貓》之后的又一部中西方文化融合的藝術產物。這不僅是迪士尼與漫威的一次成功的資源整合,也進一步表明了迪士尼對亞洲市場所做出的戰(zhàn)略布局的重大調整。影片《超能陸戰(zhàn)隊》改編自漫威從1998年開始連載的以日本為敘事背景的動作類科幻漫畫,天生具有的日本文化血統(tǒng)讓這部電影自然成為一個文化融合的產物,在好萊塢電影創(chuàng)作與美國文化的作用下,這種文化融合與當下的電影市場需求呈現出無比的契合性。在進行電影改編時,漫威的原著連載漫畫被大刀闊斧地增刪和改編,文化的沖突性與文化的接受度以及不同國家的文化矛盾,都是迪士尼在改編時需要考量的內容。因此,如今呈現在觀眾面前的《超能陸戰(zhàn)隊》呈現出大眾文化的藝術特征,無論從藝術審美還是內容表達和主題建構,都允許被不同國家的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觀眾做出不同的解讀。本文將對影片《超能陸戰(zhàn)隊》的大眾化改編藝術特征進行分析和解讀,以總結出這部動畫電影背后的成功經驗。
一、全球化背景下的電影改編
全球化已然不是針對政治、經濟提出的概念,在眾多學者眼中,全球化更重要的影響體現在文化方面。文化的全球化不僅表現在不同地域的文化之間的碰撞與融合,更直接地表現在不同文化之間溝通交流的速度和頻率的加快。雖然全球化給文化帶來的最壞影響是文化的同質化,但是從積極的層面來看,全球化帶來了新的文化體系,形成了一種多元文化融合的、更為復雜的文化結構。這種積極的意義和影響尤其表現在電影藝術上,越來越多的電影為了擴大影響力并對其他國家輸出而嘗試多元文化融合的創(chuàng)作模式。尤其是,將創(chuàng)作回歸大眾文化,在商業(yè)文化的指導下強調電影藝術的娛樂屬性,使其更加適合電影院線市場的需求。因此,新世紀的電影藝術突出表現為大眾文化、商業(yè)文化并存的藝術特征。
從20世紀90年代開始,迪士尼就將創(chuàng)作題材的觸角伸向了“神秘的東方”,開始嘗試多元文化的動畫電影創(chuàng)作。但是,起步階段的迪士尼對東方文化只是以一種獵奇的眼光,為了滿足外國觀眾對東方文化的好奇心理,如1998年迪士尼出品的《花木蘭》就是這樣一部作品。但是,《花木蘭》不僅在北美電影市場取得了優(yōu)異的票房成績,更是受到了中國電影觀眾的極大關注和好評。究其原因,1998年是中國改革開放進程中的關鍵一年,與此同時,在經歷了長期的改革開放后的中國人民,對于外來文化和藝術形式已經具有強大的理解度和包容度,對于《花木蘭》這樣的好萊塢改造后的中國民間故事,人們更是有著與外國觀眾一樣的好奇心。在迪士尼版的《花木蘭》最終來到中國觀眾面前時,人們看到了中國民間故事形式下包裹的美國核心文化,個人主義、自由主義等思想成為該片的主題內蘊,而木蘭與將軍的愛情更是為這個替父從軍的民間故事蒙上了一層浪漫溫情的色彩。雖然《花木蘭》并非一部嚴格意義上的文化融合藝術作品,但是這部電影的成功已經對當時的動畫電影人的創(chuàng)作思想產生的巨大的沖擊,人們逐漸意識到這種改良后的藝術作品具有更強大的文化滲透力。
2008年,由夢工廠推出的動畫電影《功夫熊貓》一舉創(chuàng)下了諸多票房紀錄,無論是在北美電影市場取得的票房成績,還是在中國電影市場創(chuàng)下的過億動畫片票房紀錄,都讓這部電影成為眾人仿效的動畫電影標桿。《功夫熊貓》延續(xù)了《花木蘭》的創(chuàng)作模式,但是其創(chuàng)作思想和藝術表現手法都更成熟,同樣是從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汲取創(chuàng)作靈感素材,《功夫熊貓》以一種靈感碎片的重新組合方式,打造了一部“中國動畫”,雖不及花木蘭故事的歷史故事魅力,但是片中豐富的中國文化思想和中國美學元素讓這部《功夫熊貓》極具吸引力,夢工廠對中國文化研究的深入和細致讓中國動畫人羞愧不已,也再一次印證了這種文化融合創(chuàng)作方式的可行性和優(yōu)勢。
影片《超能陸戰(zhàn)隊》的改編思路就是源于《花木蘭》和《功夫熊貓》等文化融合類電影的成功經驗,一部能夠將不同的文化和諧地融合在一起的電影,才是符合時代發(fā)展和文化潮流的,才能真正意義上實現全世界范圍內的電影市場的覆蓋。影片改編自漫威從1998年開始連載的同名漫畫作品,這部漫畫是以日本為背景的動作科幻類漫畫,有著濃厚的日本SF類科幻電影的藝術風格,同時又有著美國漫畫迷鐘愛的超級英雄的科幻元素。但是,如何能夠將這樣一部連載漫畫改編為適應世界動畫電影市場的作品,電影創(chuàng)作者不僅要考慮影片的美術設計、形象塑造等,更要考慮到片中蘊含的思想意識在不同國家觀眾中的接受度。例如,針對中國和韓國這兩個對日本有著復雜情感的國家,迪士尼在這兩個國家發(fā)行的版本去日本化,將主角的名字從日文改為英文。同時,《超能陸戰(zhàn)隊》的溫情暖心路線也是針對現代社會文化做出的選擇。一個貼心“暖男”的大白形象更具有普適性,讓不同國家的觀眾都能體會到其中蘊含的溫度,也滿足了觀眾觀影的心理需求。
二、喜劇藝術內核的生成
影片《超能陸戰(zhàn)隊》的大眾化改編主要體現在其喜劇藝術內核,正如夢工場和迪士尼推出的其他好萊塢動畫電影一樣,喜劇藝術始終是這些動畫電影的藝術內核,而對于喜劇、幽默藝術的追求,其本身就是顯著的大眾文化的外部表征。然而,好萊塢動畫電影的喜劇藝術風格由來已久,正是美國自由奔放的民族性格以及美國文化中的個人主義和自由主義孕育了美國的喜劇藝術。同時,好萊塢動畫片在創(chuàng)作之初就明確了自身的商業(yè)文化和娛樂文化屬性,對于商業(yè)利益的追逐是這些推向市場的動畫片的終極目標。電影藝術的娛樂屬性的藝術表征往往是通過喜劇藝術形式實現的。從《玩具總動員》《獅子王》到《瘋狂原始人》《功夫熊貓》,好萊塢動畫電影將受眾群體定義在不同年齡段的不同人群,并不限制觀影群體的類型,其創(chuàng)作目的就是讓人們都能理解和欣賞,能夠娛樂大眾是眾多好萊塢電影的共同目的。
喜劇藝術是源于生活且高于生活的,甚至要比其他藝術種類更貼近人們的生活。因此,喜劇藝術是將生活中的點點滴滴提煉出來,進行藝術的處理和二次加工,通過一種心理暗示和夸張的表現形式實現其創(chuàng)作目的。對于一部好萊塢電影而言,它的喜劇藝術內核自然是從美國人生活的點點滴滴中尋找創(chuàng)作靈感和創(chuàng)作素材,它是一種基于美國文化的藝術形式,貼合社會現實、反映人們的生存現實和精神面貌也是好萊塢電影的創(chuàng)作動力之一。但是,如何能夠基于美國社會現實和美國文化,生成的藝術形式讓全世界范圍內的觀眾都能夠理解并喜愛?文化融合創(chuàng)作之路是好萊塢喜劇藝術的必經之路。在這樣一種文化雜糅的創(chuàng)作基礎之上,經過豐富的藝術形象和視覺效果的營造,最終生成具有普適性的喜劇藝術內核。
乍看之下,影片《超能陸戰(zhàn)隊》是一個悲劇的故事內核:熱愛發(fā)明的天才少年小宏在哥哥的鼓勵下設計微型磁力機器人參加理工學院的入學考試,一場意外的大火吞噬了考場和小宏哥哥的生命,身心備受創(chuàng)傷的小宏終日閉門不出,只有哥哥生前設計發(fā)明的治療型機器人大白守護在他的身旁。從影片一開始,影片就被賦予了一個憂傷、失望的基調,在小宏的夢想即將實現的時候,卻先失去了自己最愛的哥哥。實現夢想的道路很漫長,也很崎嶇,并非人們想象的那樣容易。正是在這樣的敘事基調中,哥哥生前發(fā)明的機器人大白顯示出其治愈系的屬性特征,它近乎符號化地與小宏進行精神情感上的交流,簡單又蠢萌,讓人忍俊不禁。
作為“暖男”形象的治愈型機器人大白是片中的喜劇主力,大部分的時間導演唐·霍爾和克里斯·威廉姆斯都利用大白的蠢萌制造接連不斷的笑料,這些節(jié)奏奇怪的碎碎念又是大白對小宏的無盡關愛,同時也對銀幕前的觀眾起到了一定的教育意義。也正是這種碎碎念以及及時給予小宏擁抱的“暖男”形象,既符合觀眾的生活經驗,又滿足了觀眾的情感需求,畢竟這樣一個善解人意、毫無所求又憨萌可愛的卡通人物是每個人都期待在自己的生命中出現的。正是由于影片《超能陸戰(zhàn)隊》的動畫藝術形式,決定了它的喜劇藝術路徑的生成。導演唐·霍爾和克里斯·威廉姆斯正是利用作為機器人的大白與作為人類的小宏之間的外形差異、情感差異以及機器人與人類本質上的個體差異,在這種差異化的敘事語境中,實現了差異化的表達,并在這種差異化中尋找溝通和交流的差異制造的碎片化的喜劇效果。而喜劇藝術正是通過人與人之間肢體語言和對話語言的理解差異性實現的。
導演唐·霍爾和克里斯·威廉姆斯最為高明的一點,就是在這樣一個令人忍俊不禁的喜劇效果中,穿插了意外死去的哥哥對小宏的愛,大白正是哥哥來過這個世界上的證據,也是哥哥對小宏滿滿的關愛的載體,這份愛能夠穿越生死、穿越時空,通過大白源源不斷地給予小宏。因此,無論大白有著怎樣的搞笑行為和意外的表現,喜劇和溫情效果是同時出現的,這種雜糅的情感和藝術效果讓人產生極大的情感共鳴和心理震顫。
三、架空世界:敘事空間的重構
影片《超能陸戰(zhàn)隊》的大眾化改編藝術特征最為直觀地體現在視覺效果的設計上,這個視覺空間同時也是影片故事發(fā)生的敘事空間,在改編的過程中經過藝術的重構,產生極其吸引人的藝術效果。故事發(fā)生地被設置在一個架空世界中,它并不真實存在于現實世界,而是結合了舊金山和東京這兩個城市的地貌特征和二者的東西方文化,生成一個全新的架空世界——舊京山(San Fransokyo)。
舊京山的構建,讓影片輕而易舉地實現了文化的融合式藝術創(chuàng)作,東京代表的東方文化與舊金山代表的西方文化被直接糅合在一起,無論是城市的名稱,還是街道的景觀,都模糊了敘事空間的地域標志,產生了奇妙的藝術效果。同時,這樣一個虛擬的架空世界也讓中國觀眾產生了強烈的情感共鳴,因為導演選擇的舊金山是華人數量僅次于紐約的“華人城市”,也是整個西半球華人人口密度最高的地區(qū)之一。這樣的一座城市不僅能夠代表美國文化,同時也處處體現了中國文化,如此巧妙地選擇將舊金山和東京兩座城市進行整合,生成全新的“舊京山”,也體現了影片創(chuàng)作者對市場的深刻考量。
《超能陸戰(zhàn)隊》將一段關于愛、勇氣和正義的故事,放在這樣一個復雜的、文化雜糅的敘事空間之中,這種獨特的架空世界讓不同國家的觀眾都能夠尋找到情感共鳴,也讓該片真正意義上做到了大眾化的藝術創(chuàng)作。在全球化的今天,真正意義上的大眾化是兼顧全世界人民共同的情感和審美需求的,影片《超能陸戰(zhàn)隊》的成功也以票房和口碑印證了這個理論。
[參考文獻]
[1] 劉琤琤.從《超能陸戰(zhàn)隊》看好萊塢動畫電影市場的創(chuàng)新[J].中國電影市場, 2015(05).
[2] 郭鳳霞.《超能陸戰(zhàn)隊》中美國流行文化解讀[J].電影文學, 2015(12).
[3] 林婷.美國動畫片中的中國形象——以《花木蘭》和《功夫熊貓》為例[J].藝苑, 2010(03).
[4] 高放.迪斯尼動畫電影的造型特征[J].電影藝術,2001(03).
[5] 楊敏.美國動畫電影藝術風格研究[D].南昌:南昌大學,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