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桂玲
(中南冶金地質(zhì)研究所,湖北 宜昌 443003)
湖北某地石墨礦選礦工藝研究
李桂玲
(中南冶金地質(zhì)研究所,湖北 宜昌 443003)
通過對該石墨礦工藝礦物學、選礦的影響因素及選礦工藝流程的探索,研究該礦石的可選性;經(jīng)過一次粗磨兩次掃選,粗精礦四次再磨五次精選,獲得固定碳含量為92.16%的石墨精礦,精礦回收率為88.00%,選別效果理想。
石墨;浮選;粗選;精選;掃選;再磨
中國石墨資源豐富,種類齊全,品位中等,質(zhì)佳易選;且開采簡單,運輸方便,對發(fā)展石墨生產(chǎn)極為有利。全國石墨產(chǎn)量每年以5%左右速度增長。1987年產(chǎn)量29.66萬t,1988年已達35.57萬t,出口量為11萬t,占世界貿(mào)易量43%左右;1989年產(chǎn)量約35萬t,出口量為16.6萬t,占世界貿(mào)易量50%以上;2014年產(chǎn)量約70萬t。在全國非金屬礦出口產(chǎn)品中,位居第四位,僅次于菱鎂礦、螢石、鋁釩土。
石墨屬于可浮性較好的非金屬礦物,由于不同的用途對產(chǎn)品有不同的要求,這使石墨的選礦與金屬礦選礦相比顯得難度更大。石墨選礦不僅要保證精礦品位和回收率較高,還必需盡量保護石墨的鱗片[1]。
本研究以湖北某地石墨礦為原料,對石墨浮選的影響因素進行了探索,確定了一套適宜的選別工藝流程,為該礦石的合理開發(fā)利用提供依據(jù)。
1.1 礦石化學組成
原礦化學分析結(jié)果見表1。
表1 原礦化學多項分析結(jié)果(%)
1.2 原礦礦物組成
1.2.1 原礦XRD組成
原礦XRD組成分析結(jié)果如圖1。由分析結(jié)果可知,礦物組成主要礦物為:石英、云母類(黑云母和白云母)、石墨、長石類和綠泥石。
圖1 石墨原礦XRD圖譜Fig.1 XRD map of graphite raw ore
1.2.2 原礦礦物組成及產(chǎn)出特征
礦石肉眼觀察呈灰黑色—深灰色,片麻狀構(gòu)造,鱗片變晶結(jié)構(gòu),肉眼可見石墨、石英、云母類。
原礦磨制薄片和光片,鏡下鑒定顯示:礦石主要組成礦物為石墨、黑云母、白云母、石英、長石類、綠泥石。
石墨:片狀或條狀,大小不均,揉皺明顯,分布具有一定的方向,和片麻理的方向一致,石墨片的延長方向和云母片一致。最大片徑0.6 mm,最小0.001 mm,一般0.074~0.203 mm,最厚0.091 mm,一般在0.010~0.050 mm,最薄0.000 5 mm。石墨含量5%左右。
石英:無色,半自形—他形的粒狀,大小不均,透鏡狀和集合體的石英單體大,揉皺強烈的區(qū)域石英顆粒相對較小。石英最大0.6 mm,最小0.001 mm,一般0.050~0.15 mm,石英集合體總體呈透鏡狀或香腸狀,與富含石墨和云母類的條帶相間分布,石英的含量約38%。
白云母:無色,條狀或片狀,明顯揉皺,與石墨、黑云母“平行”連生,單體一般片徑0.050~0.105 mm,最大0.8 mm,最小0.001 mm,含量約為20%;黑云母:褐色,片狀或條狀,少部分綠泥石化。片徑最大0.9 mm,最小0.002 mm,一般在0.050~0.6 mm;黑云母片最厚0.4 mm,一般0.05 mm。與石英共生的較新鮮,與石墨、白云母共生的揉皺明顯的多水化或綠泥石化。黑云母約含30%。
長石類礦物較少,<5%。
綠泥石:和絹云母都是蝕變礦物,呈黑云母和長石的假象存在。含量<1%。
金屬礦物主要是黃鐵礦:他形粒狀,大小不均,黃色反射色,星點狀分布,最大0.8 mm,最小0.002 mm,一般0.5~0.1 mm,礦物含量1%。
磁鐵礦:他形粒狀,零星分布,最大0.34 mm×1.3 mm,一般0.2~0.08 mm,含量<1%[2]。
石墨選礦的產(chǎn)品鱗片粒度以粗細兩頭產(chǎn)品價值高,尤以粗鱗片用途廣,選礦過程中應(yīng)盡量保護大鱗片石墨不受破壞。
石墨選礦一般采用浮選法,為保護鱗片,工藝流程為一段粗磨-100目占40%~60%,對粗精礦進行3~5段再磨;磨礦時采用低轉(zhuǎn)速和低充填率的長筒溢流型磨礦機。精選次數(shù)為5~7次,精選濃度4%~7%。原生粒度較細的鱗片石墨選礦時應(yīng)以獲得高品位精礦為主,使石墨精礦品位達90%~95%。石墨選礦只能在粒度較寬的范圍內(nèi)進行,采用多段磨礦、多段選別流程。因此中礦返回次數(shù)多,性質(zhì)差異大,中礦返回地點的選擇,直接關(guān)系著流程結(jié)構(gòu)的合理性[3]。
該礦石為細磷片石墨礦,根據(jù)石墨礦選礦技術(shù)發(fā)展現(xiàn)狀和本礦石性質(zhì)特征,為盡量保護石墨晶體鱗片完整性,采用了以下工藝技術(shù):
(1) 選擇棒磨。以沖擊力較小的磨礦介質(zhì)進行磨礦,并同時加入礦泥分散劑和助磨劑,以減少磨礦對石墨鱗片的破壞。磨礦筒體直徑/長度值應(yīng)盡可能小,更多地利用磨礦介質(zhì)的磨削力進行礦物解離而規(guī)避磨礦介質(zhì)對石墨鱗片的沖擊力。
(2) 粗磨粗選,選擇粗精礦多次再磨精選階段的磨選工藝流程。石英等硬度較大的脈石礦物,會垂直切削石墨鱗片使之受損,通過粗磨粗選盡可能早地拋除這些脈石;同時,階段磨礦—階段浮選,也可有效地提高石墨精礦品位,提升產(chǎn)品品質(zhì)。
試驗將通過對石墨礦浮選的各種影響因素的研究及開、閉路試驗探索,最終確定一套合適的選礦工藝流程。
2.1 粗選條件試驗
2.1.1 磨礦細度試驗
固定粗選條件為:捕收劑煤油用量300 g/t,2#油用量75 g/t,生石灰用量為2 000 g/t(此時礦漿pH調(diào)至8~9),選用1.5 L浮選槽,浮選濃度為26.67%,變化粗磨磨礦時間為30 s、50 s、70 s、90 s。按照圖2所示流程進行試驗,所得精礦進行干篩分級,分為兩個粒級:+100目和-100目,試驗結(jié)果見表2。
圖2 磨礦細度條件試驗流程圖Fig.2 Flow chart of condition test of grinding fineness
表2 磨礦細度條件試驗結(jié)果
Table 2 Test results of grinding fineness condition
磨礦時間/s-100目含量/%產(chǎn)物名稱產(chǎn)率/%固定碳含量/%回收率/%3063.26精礦(+100目)11.0030.1651.22精礦(-100目)6.2628.9227.96尾礦82.741.6320.825071.96精礦(+100目)11.4529.6359.22精礦(-100目)7.1227.3333.96尾礦81.440.486.827080.17精礦(+100目)10.1433.4355.13精礦(-100目)7.3828.9234.68尾礦82.480.7610.199083.75精礦(+100目)6.7446.352.87精礦(-100目)9.7825.5542.32尾礦83.480.344.81
由表2數(shù)據(jù)反算以上條件下粗選所得總體精礦各項指標,所得結(jié)果見表3和圖3。
由表3和圖3可知,隨著磨礦細度的逐漸增加,精礦固定碳含量先降低后逐漸升高,精礦回收率呈現(xiàn)波動趨勢。當-100目粒級含量83.75%時,精礦回收率最高,但是從保護石墨大鱗片角度考慮粗磨磨礦細度不能太細,因此確定粗選磨礦細度-100目粒級含量71.96%,此時精礦回收率較高,并且+100目精礦回收率最高。
表3 磨礦細度條件試驗精礦分析結(jié)果
圖3 磨礦細度條件試驗精礦分析結(jié)果Fig.3 Concentrate analysis results of condition test of grinding fineness
2.1.2 捕收劑煤油用量試驗
按照2.1.1的方法,固定試驗條件為:磨礦細度為-100目粒級含量71.96%,2#油用量75 g/t,生石灰用量為2 000 g/t(此時礦漿pH調(diào)至8~9),選用1.5 L浮選槽,浮選濃度為26.67%,變化捕收劑煤油用量為200 g/t、250 g/t、300 g/t和350 g/t。
試驗所得精礦分析結(jié)果如圖4。確定粗選煤油用量為300 g/t。
圖4 煤油用量條件試驗精礦分析結(jié)果Fig.4 Concentrate analysis results of condition test of kerosene amount
2.1.3 起泡劑2#油用量試驗
同樣的方法,固定試驗條件為:磨礦細度為-100目粒級含量71.96%,煤油用量300 g/t,生石灰用量為2 000 g/t(此時礦漿pH調(diào)至8~9),選用1.5 L浮選槽,浮選濃度為26.67%,變化起泡劑2#油用量為56.25 g/t、75 g/t、93.75 g/t和112.5 g/t。
試驗所得精礦分析結(jié)果如圖5。確定粗選2#油用量為75 g/t。
圖5 2#油用量條件試驗精礦分析結(jié)果Fig.5 Concentrate analysis results of condition test of No.2 oil amount
2.1.4 浮選濃度試驗
同樣的方法,固定粗選條件為:磨礦細度為-100目粒級含量71.96%,煤油用量300 g/t,2#油用量75 g/t,生石灰用量為2 000 g/t(此時礦漿pH調(diào)至8~9),選用1.5 L浮選槽,變化粗選浮選濃度為20%、26.67%和33.33%。
試驗所得精礦分析結(jié)果如圖6。確定粗選浮選濃度為26.67%。
圖6 浮選濃度條件試驗精礦分析結(jié)果Fig.6 Concentrate analysis results of condition test of
2.1.5 最終粗選條件
通過以上一系列的粗選條件試驗,確定最優(yōu)粗選條件:磨礦細度為-100目粒級含量71.96%,生石灰用量2 000 g/t,礦漿pH為8~9,煤油用量300 g/t,2#油用量75 g/t。粗選精礦固定碳含量達到29%左右,回收率可達約93%,+100目精礦回收率約為59%。
2.2 開路試驗研究
實驗室粗磨磨礦設(shè)備為XMB-70型三輥四筒棒磨機,磨筒容積為2.0 L,每次給礦量為400 g,磨礦濃度為50%。再磨磨礦設(shè)備為XMB-70型三輥四筒棒磨機(磨筒容積為0.5 L)和XMQ-67Φ 240×90錐型球磨機。浮選設(shè)備為RK/FD單槽浮選機,粗選選用1.5 L浮選槽,精選選用1 L浮選槽。
在最優(yōu)粗選條件的基礎(chǔ)上,實驗室試驗采用兩種不同的四次再磨五次精選試驗流程,最后確定再磨Ⅰ和再磨Ⅱ采用XMB-70型三輥四筒棒磨機,再磨Ⅲ和再磨Ⅳ采用XMQ-67Φ 240×90錐型球磨機。并適當增加再磨時間的試驗流程。試驗流程如圖7,試驗結(jié)果如表4。
圖7 四次再磨五次精選試驗流程圖Fig.7 Flow chart of cleaning test
由表4可知,精礦固定碳含量較理想,計算所得精礦總的固定碳含量為94.06%,大鱗片(+100目)產(chǎn)率為1.63%,回收率為26.91%,占精礦總質(zhì)量的49.73%。
表4 四次再磨五次精選試驗結(jié)果
2.3 閉路試驗
2.3.1 中礦處理試驗
由表4結(jié)果可知,中礦1和中礦2混合產(chǎn)率為10.74%,固定碳含量為4.22%,回收率為7.92%,產(chǎn)率較大,固定碳含量較低,因此考慮將中礦1和中礦2集中再磨再選。試驗流程如圖8,試驗結(jié)果見表5。
圖8 中礦處理試驗流程圖Fig.8 Flow chart of middling treatment test
由表5可知,中礦1、中礦2集中混合掃選的精礦(即中礦6)的固定碳含量為20.58%,回收率為8.75%;尾礦1的固定碳含量0.67%,回收率為9.43%;尾礦2的固定碳含量0.98%,回收率為1.30%,可以直接進行拋尾。因此可以將尾礦1和尾礦2直接進行拋尾,中礦6直接返回至粗選。
表5 中礦處理試驗結(jié)果
2.3.2 閉路試驗
開路試驗確定了四次再磨五次精選為較優(yōu)流程(圖7)。中礦1、中礦2集中混合掃選的精礦(即中礦6)的固定碳含量為20.58%,回收率為8.75%,中礦6直接返回至粗選。尾礦1、尾礦2直接進行拋尾。中礦3返至精選Ⅰ,中礦4返至精選Ⅱ,中礦5返至精選Ⅳ。閉路試驗流程見圖9,結(jié)果見表6。
圖9 閉路試驗流程圖Fig.9 Flow chart of closed-circuit test
表6 閉路試驗結(jié)果
Table 6 Results of closed-circuit test
產(chǎn)品名稱產(chǎn)率/%固定碳/%回收率/%精礦4.7692.1688.00尾礦184.530.579.66尾礦210.711.092.34原礦100.004.92100.00
由表6可知,對該礦石采用一次粗磨兩次掃選,粗精礦四次再磨五次精選的工藝流程,可獲得固定碳含量為92.16%,精礦回收率為88.00%的石墨精礦。
閉路試驗精礦粒度分析結(jié)果如表7。
表7 閉路試驗精礦各粒級產(chǎn)品分析結(jié)果
該礦石為細鱗片石墨礦,選礦的主要目的是提高精礦質(zhì)量,并使精礦中+100目產(chǎn)率達到5%~20%。研究中最終精礦品位為92.16%,回收率為88.00%(表6),+100目產(chǎn)率為21.85%(表7),研究結(jié)果較理想。
(1) 通過對該石墨礦進行工藝礦物學研究,確定原礦固定碳含量4.9%,并明確了礦石物質(zhì)組成及產(chǎn)出特征。
(2) 通過一系列試驗,確定了一次粗磨兩次掃選,粗精礦四次再磨五次精選為該石墨礦最佳選礦工藝流程。
[1] 葛鵬,王化軍,解琳,等.石墨提純方法進展[J].金屬礦山,2010(11):38-42.
[2] 賀愛平,李桂玲,尤大海,等.湖北興山東沖河石墨礦選礦試驗報告[R].宜昌:中南冶金地質(zhì)研究所,2015.
[3] 李哲.鱗片石墨浮選特性及工藝研究[D].北京:中國礦業(yè)大學(北京),2010.
(責任編輯:陳文寶)
Research on Graphite Mineral Processing Technology in Hubei
LI Guiling
(CentreSouthInstituteofMetallurgicalGeology,Yichang,Hubei443003)
By exploring the influence factors of graphite mineral processing,technological mineralogy and mineral processing technology ,the author studies ore beneficiability. After a coarse grinding and twice scavenging,the paper obtains a fixed carbon content of 92.16% graphite concentrate,concentrate recovery rate is 88.00%,flotation result is ideal.
graphite; flotation; roughing; concentrating; scavenging; regrinding
2016-04-13;改回日期:2016-07-13
李桂玲(1966-),女,助理工程師,選礦專業(yè),從事選礦工藝、工業(yè)礦物材料等研究工作。E-mail:993648929@qq.com
TD97
A
1671-1211(2016)04-0654-05
10.16536/j.cnki.issn.1671-1211.2016.04.025
數(shù)字出版網(wǎng)址:http://www.cnki.net/kcms/detail/42.1736.X.20160707.1528.036.html 數(shù)字出版日期:2016-07-07 1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