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林
納瓦拉的春天檔案
地理描述:位于西班牙北部的比利牛斯山南麓,面積1.04萬平方公里,其中64%為森林所覆蓋——伊拉蒂森林為歐洲最大的云杉與山毛櫸林,因此這里擁有豐富的動植物資源。
春日時刻:每年1月底入春,3月底春季結束。
最美印象:生長在比利牛斯山南麓最奇幻的森林秘境
每年1月,當嚴寒肆虐著北半球的大多數地區(qū),在比利牛斯山南麓、西班牙北部納瓦拉地區(qū)的小鎮(zhèn)蘇維耶塔,居民們卻在狂歡、游行,以慶祝嚴冬結束,新春將至。
每年1月的最后一周,這里的居民都要舉行Joaldunak狂歡節(jié)。這個時候的蘇維耶塔鎮(zhèn)熱鬧非凡。每個參加游行的人都身著節(jié)日的盛裝:白色花邊裙、羊毛外套、長長的錐形彩色絲帶帽、彩色圍巾,右手還拿著馬鬃編織的“拂塵”。最奇特的是,他們每個人都背負著兩個巨大的銅鈴,每個銅鈴重達4~8公斤。這就是狂歡節(jié)名字的來源,在巴斯克語中,“Joaldunak”意為“攜帶鈴鐺的人”。游行一開始,整個小鎮(zhèn)乃至整個山谷都能聽到清脆悅耳的鈴聲。當地居民相信,巨大的鈴鐺發(fā)出的聲音能驅邪,并在春季來臨時帶來好運。游行隊伍會走街串巷,將春天到來的消息帶給小鎮(zhèn)上的家家戶戶。而那些沒有身著盛裝的居民,也紛紛自發(fā)地穿著各種怪異的服飾,戴著面具,加入到慶祝春天來臨的隊伍中去。
接下來的幾天,狂歡、巡游活動依舊,只是地點轉移到了附近幾個小鎮(zhèn)上。Joaldunak狂歡節(jié)究竟起源于何時,已經沒人能弄清楚,但從巡游者的服飾上考證,至少也有幾百年的歷史。對春天如此早地眷顧小鎮(zhèn),當地居民感到非常自豪。他們解釋說,這全靠高聳的比利牛斯山抵擋了從北方南下的寒流,使比利牛斯山南麓呈現出與北麓完全不同的氣候:南面是亞熱帶夏干氣候(也稱地中海式氣候),而北面則屬溫帶海洋性氣候。
當人們背著鈴鐺慶祝春天到來的時候,納瓦拉著名的伊拉蒂森林也以自己的方式迎接春天的到來:滿山的山毛櫸都發(fā)出了新芽,從高處看下去,這片歐洲最大的云杉與山毛櫸森林已冒出了新綠,像一塊又大又厚的綠色地毯鋪在比利牛斯山的山坡上。新綠的森林還間或點綴著紅色與褐色:一些山毛櫸已經迫不及待地開出了紅色小花,還有一些樹齡較小的山毛櫸葉片枯而不落——盡管在秋天已經枯萎了,卻留在樹上,直到春天才飄落。
看過電影《潘神的迷宮》的人,一定會對影片中幽暗的森林留下深刻的印象——那便是在伊拉蒂森林拍攝的。由于山毛櫸樹冠巨大,枝葉茂密,覆蓋面積寬,陽光很難穿透樹林而到達地面,因此森林非常黑暗,給人非常陰郁的感覺,而地面只有少數幾種菌類可以存活。但在春天,這里的萬物都顯得生機勃勃,與電影里的畫面大相徑庭:明媚的陽光穿過新嫩的枝葉,照射到地面,給林間空地帶來了溫暖和希望,小草、野花、蘑菇競相生長,空氣中草香、樹香、花香混合在一起,讓人感到十分愜意。如果在這片森林里采蘑菇,聞聞大自然的味道,然后自己動手,燒一鍋蘑菇湯,那鮮美無比的味道絕對是春季旅途中最好的犒賞。
在春天,不光是森林里的植物茁壯成長,林中湖泊里的浮游植物似乎也不甘落后,繁殖得越來越多,將湖水染成了翡翠色。湖泊四周環(huán)山,置身其中,彷佛進入了一個靜謐的世界。湖邊,幾匹小馬和幾只綿羊在靜靜地飲水,那響動給這寂靜的森林增添了幾許生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