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xiàn)代實用腦電地形圖學(續(xù))
圖5-120與圖5-119是同一患者的腦電地形圖δ頻段左側和右側位圖像。其病變顯示范圍、功率值和顏色灰階變化與圖5-119相同,黃色區(qū)為病灶區(qū)。
圖5-120 震顫麻痹(Paralysis agitans)
(三)肝豆狀核變性(Hepatolenticular degeneration)腦電地形圖
肝豆狀核變性腦電地形圖表現(xiàn)為δ頻段或θ頻段彌漫性、一側性或局限性功率增高(高功率陰影)。圖5-121為一肝豆狀核變性患者的腦電地形圖δ頻段圖像,其顯示左側半球后額、顳、中央和頂區(qū)(F7、T3、C3、T5、P3)功率增高及右后額(F3)和中央(C4)區(qū)功率增高(高功率陰影),在scale(標尺)為32時,其功率值在5. 0μV以上,顏色灰階在11個灰階以上,呈深黃色至紅棕色區(qū)為病變區(qū)。
(四)重癥肌無力(Myasthenia gravis)腦電地形圖
重癥肌無力腦電地形圖的主要表現(xiàn)為彌漫性慢波頻段功率增高(高功率陰影)。圖5-122為重癥肌無力患者的腦電形圖δ頻段圖像,其顯示功率較彌漫性增高(高功率陰影),在scale(標尺)為32時,功率值在4.07μV以上區(qū)域(即黃色區(qū)域)為功率增高區(qū)(高功率陰影),顏色灰階在9個灰階以上。
圖5-121 肝豆狀核變性患者的腦電地形圖δ頻段圖像
圖5-122 重癥肌無力患者的腦電形圖δ頻段圖像
(五)進行性肌營養(yǎng)不良(Progressive muscular dystrophy)腦電地形圖
進行性肌營養(yǎng)不良腦電地形圖表現(xiàn)為彌漫性慢波(θ、δ)頻段功率增高(高功率陰影)。圖5-123為進行性肌營養(yǎng)不良腦電地形圖δ頻段圖,顯示功率較彌漫性增高(高功率陰影),以前額部最顯著,在scale(標尺)為16時,其功率值在11.0μV以上,顏色灰階在12灰階,頂區(qū)以前亦功率增高(高功率陰影),功率值均在7.9μV以上,顏色灰階在9個灰階以上,呈黃色改變。
圖5-123 進行性肌營養(yǎng)不良腦電地形圖δ頻段圖
圖5-124 與圖5-123是同一患者的腦電地形圖左側位和右側位地形圖,其表現(xiàn)與圖5-123相同。
圖5-124 腦電地形圖左側位和右側位地形圖
(六)舞蹈病(Chorea)腦電地形圖
此舞蹈病腦電地形圖的表現(xiàn)為在左頂枕區(qū)和前額區(qū)δ(0~3.5Hz)頻段功率增高(高功率陰影),以左頂區(qū)最顯著,在scale(標尺)為32時,其功率值為6.86μV,顏色灰階為14灰階(圖5-125)。
圖5-125 舞蹈病(Chorea)腦電地形圖
(七)扭轉性痙攣 (Torsion spasm)腦電地形圖
圖5-126為扭轉性痙攣患者腦電地形圖。表現(xiàn)為在額區(qū)、以右額區(qū)為主δ頻段功率增高(高功率陰影),在scale(標尺)為32時,其功率值在4.4μV以上,顏色灰階為9個灰階以上。
圖5-126 扭轉性痙攣患者腦電地形圖
三、腦電地形圖在變性性疾病、脫髓鞘性疾病、錐體外系疾病、神經-肌肉接頭及肌肉性疾病療效觀察及預后判斷中的應用
其觀察和判斷依據如下:
(一)病灶的高功率陰影體積縮小和功率值下降或消失,低功率陰影功率值上升或到正常,提示有效和預后較好;
(二)以上改變如向相反方向發(fā)展,則提示無效,預后較差。
四、腦電地形圖在篩選新變性性疾病、脫髓鞘性疾病、錐體外系疾病、神經-肌肉接頭及肌肉性疾病藥物中的應用
根據上述判斷療效和預后的標準耒篩選新的抗變性性疾病、脫髓鞘性疾病、錐體外系疾病、神經-肌肉接頭及肌肉性疾病藥物,符合上述有效標準者,提示此新藥物有效,可在臨床試用,否則為無效,不宜在臨床試用。
第九節(jié) 先天性及遺傳性疾病腦電地形圖
一、腦電地形圖在先天性及遺傳性疾病(congenital and heredity diseases)中的應用價值
(一)可協(xié)助先天性及遺傳性疾病的定性定位診斷及鑒別診斷;
(二)可根據腦電地形圖的診斷提出相應治療方案;
(三)根據病變的改變,來判斷治療效果及預后;
(四)應用顯著性概率地形圖t檢驗地形圖和z檢驗地形圖進行對比,判斷是否異常,異常的程度如何?SD越大,異常越明顯;
(五)在篩選新先天性及遺傳性疾病藥物中的應用等。
二、在先天性及遺傳性疾病的定性定位診斷及鑒別診斷中的應用
( 一) 腦 室 貫 通 畸 形(Ventricular perforating malformation)腦電地形圖
圖5-127為一右側側腦室貫通畸形患兒的4個頻段的腦電地形圖。其顯示δ(0~3.5Hz)頻段右側半球彌漫性功率增高(高功率陰影),此患兒的腦CT提示右側側腦室貫通畸形,皮層明顯變薄。
圖5-127 腦室貫通畸形(Ventricular perforating malformation)腦電地形圖
(二)腦室貫通性畸形(Ventricular perforating malformation)z檢驗地形圖
圖5-128與圖5-127是同一患者的z檢驗地形圖。顯示自δ(1.0~3.0Hz)頻段右半球有明顯的高偏離度改變,SD>5,4.0Hz頻段也顯示類似高偏離度改變。提示右側半球由于腦室貫通畸形,皮層功能廣泛受損導致慢波功率異常。
圖5-128 腦室貫通畸形(Ventricular perforating malformation)z腦電地形圖
(三)腦性癱瘓(Cerebral palsy)腦電地形圖
腦性癱瘓腦電地形圖主要表現(xiàn)為彌漫性δ頻段功率增高(高功率陰影)。圖5-129是一位4歲男性腦性癱瘓患兒的腦電地形圖δ(0.00~3.50Hz)頻段圖像,其顯示彌漫性功率增高(高功率陰影),在Scale(標尺)為16時,其功率值在9.2μV以上,顏色灰階在10灰階以上,以雙額、雙中央和雙頂區(qū)為著。
圖5-129 腦性癱瘓(Cerebral palsy)腦電地形圖
(四)21-三體綜合征(先天愚型)(Down氏綜合征)腦電地形圖
圖5-130為21-三體綜合征患兒的腦電地形圖δ(0.00~3.50Hz)頻段圖像。其顯示較彌漫性功率增高(高功率陰影),以雙后額、雙中央、雙頂部和左顳部為著,在Scale(標尺)為32時,其功率值在5.5μV以上,顏色灰階在12個灰階以上。
圖5-130 21-三體綜合征患兒的腦電地形圖δ(0.00~3.50Hz)頻段圖像
三、腦電地形圖在先天性及遺傳性疾病的療效觀察及預后判斷中的應用
其觀察和判斷依據如下:
(一)病灶的高功率陰影體積縮小和功率值下降或消失,提示有效和預后較好;
(二)以上改變如向相反方向發(fā)展,則提示無效,預后較差。
四、腦電地形圖在篩選新的先天性及遺傳性疾病的藥物中的應用
根據上述判斷療效和預后的標準耒篩選新的先天性及遺傳性疾病的藥物,符合上述有效標準者,提示此新藥物有效,可在臨床試用,否則為無效,不宜在臨床試用。
第十節(jié) 某些內、兒科等其他常見病腦電地形圖
一、腦電地形圖在某些內、兒科等其他常 見 病(some other diseases of department of internal medicine and paediatrics)中的應用價值
(一)可協(xié)助某些內、兒科等其他常見病的定性定位診斷及鑒別診斷;
(二)可根據腦電地形圖的診斷提出相應治療方案;
(三)根據病變的改變,來判斷治療效果及預后;
(四)應用顯著性概率地形圖t檢驗地形圖和z檢驗地形圖進行對比,判斷是否異常,異常的程度如何?SD越大,異常越明顯;
(五)在篩選新的某些內、兒科等其他常見病藥物中的應用等。
二、在某些內、兒科等其他常見病的定性定位診斷及鑒別診斷中的應用
(一)一氧化碳中毒(Carbon monoxide poisoning) 腦電地形圖
一氧化碳中毒腦電地形圖的主要改變?yōu)閺浡曰蚓窒扌月l段(δ或θ頻段)功率增高(高功率陰影),α頻段功率可彌漫性或局限性降低(低功率陰影)。圖5-131為一氧化碳中毒患者的腦電地形圖δ頻段圖,其顯示雙額部、雙枕部,左后顳頂部較彌漫性功率增高(高功率陰影),以前額、枕和左后顳區(qū)為著,在Scale(標尺)為32時,其功率值均在4.4μV以上,最高者達7.6μV,顏色灰階在9個灰階以上,最高達1 6個灰階。功率增高區(qū)(高功率陰影)為一氧化碳中毒病灶區(qū)。
圖5-131 一氧化碳中毒患者的腦電地形圖δ頻段圖像
(二)農藥中毒(Pesticides poisoning)腦電地形圖
圖5-132為一農藥甲胺磷中毒患者的腦電地形圖δ(0.00~3.5Hz)頻段圖像。顯示右頂區(qū)功率增高(高功率陰影),可波及到右后顳區(qū)和右枕區(qū),在Scale(標尺)為32時,其右頂部功率值為6.06μV,顏色灰階為13個灰階,提示此部位大腦受損。
( 三) 混 合 氣 體 中 毒(Mixed gas poisoning)腦電地形圖
混合氣體中毒腦電地形圖表現(xiàn)與一氧化碳中毒腦電地形圖表現(xiàn)相似,其主要表現(xiàn)為彌漫性或局限性慢波頻段功率增高(高功率陰影)。圖5-133為混合氣體中毒患者的腦電地形圖δ頻段圖像,其顯示彌漫性功率增高(高功率陰影),以雙額部為重,在Scale(標尺)為32時,其功率值均在5.1μV以上,最高達7.9μV,顏色灰階為11灰階以上,最高達16灰階。
(四)鼠藥中毒(Rodenticide poisoning)腦電地形圖
圖5-134為一誤服鼠藥“好貓來”(氟乙酰胺)患兒的腦電地形圖。其顯示彌漫性δ頻段功率增高(高功率陰影),其中以雙額部及右頂部為著,在Scale(標尺)為16時,其功率值在9.0μV以上,顏色灰階在10灰階以上。提示大腦彌漫性受損,以雙額及右頂部最為嚴重,患兒臨床表現(xiàn)為昏迷,持續(xù)性抽搐伴尿失禁等。
圖5-132 農藥甲胺磷中毒患者的腦電地形圖δ頻段圖像
圖5-133 混合氣體中毒患者的腦電地形圖δ頻段圖像
圖5-134 鼠藥中毒(Rodenticide poisoning)腦電地形圖
圖5-135 與圖5-134是同一患者的腦電地形圖之左、右側位圖像。提示δ頻段彌漫性功率增高(高功率陰影),以雙額及右頂部為著,其功率數(shù)值及顏色灰階改變與圖5-134相同。
圖5-135 腦電地形圖之左、右側位圖像
(五)發(fā)作性睡?。∟arco1epsy)腦電地形圖
圖5-136是一位19歲男性發(fā)作性睡病患者的腦電地形圖δ(3.0Hz)頻段圖像。其顯示右中央頂區(qū)功率增高(高功率陰影)。在Scale(標尺)為8時,其功率值為22.0μV以上,顏色灰階在12灰階以上,最高功率值在30μV,最高灰階為16灰階。此患者發(fā)作性睡眠一日發(fā)作數(shù)次,并伴有猝倒癥狀。
圖5-136 發(fā)作性睡?。∟arco1epsy)腦電地形圖
圖5-137與圖5-136是同一患者的腦電地形圖δ(3.0Hz)頻段右側位圖像。其功率值及顏色灰階改變,與圖5-136完全相同。
圖5-137 腦電地形圖δ(3.0Hz)頻段右側位圖像
圖5-138與圖5-136是同一患者的統(tǒng)計地形圖12個頻率段地形圖分布,從0.00~29.50Hz,顯示右中央頂區(qū)2.5~4.5Hz頻段功率增高(高功率陰影),中央區(qū)為著,其功率值及顏色灰階變化與圖5-136相同。
圖5-138 統(tǒng)計地形圖12個頻率段地形圖側位圖像
(六)腦三叉神經血管瘤?。‥ncephalotrigeminal angiomatosis)腦電地形圖
圖5-139為一腦三叉神經血管瘤病患者的腦電地形圖δ頻段圖像。其顯示雙后額(右側范圍較大)、雙中央及左頂區(qū)功率增高(高功率陰影),在Scale(標尺)為8時,其功率值在15.9μV以上,顏色灰階在9灰階上。
圖5-139 腦三叉神經血管瘤病患者的腦電地形圖δ頻段圖像
圖5-140與圖5-139是同一患者的腦電位地形圖的δ頻段左、右側位圖像,其功率值及顏色灰階變化與圖5-139相同。
圖5-140 腦電地形圖的δ頻段左、右側位圖像
(七)腦膜白血?。∕eningeal 1eukemia)腦電地形圖
腦膜白血病腦電地形圖主要表現(xiàn)為彌散性或局限性的慢波(δ、θ)頻段功率增高(高功率陰影)。圖5-141為腦膜白血病患者的腦電地形圖δ(0.00~3.5Hz)頻段圖像,其顯示彌散性功率增高(高功率陰影),在Scale(標尺)為16時,功率值在5.1μV以上,顏色灰階在6灰階以上,病變最嚴重區(qū)功率值在7.2μV以上,顏色灰階在8灰階以上。
圖5-141 腦膜白血病患者的腦電地形圖δ(0.00~3.5Hz)頻段圖像
圖5-142與圖5-141是同一患者的腦電地形圖δ(0.00~3.5Hz)頻段左、右側位圖,其功率改變與顏色灰階改變與圖5-141相同。
圖5-142 腦電地形圖δ(0.00~3.5Hz)頻段左、右側位圖
(八)腦水腫(Cerebral edema)腦電地形圖
腦水腫腦電地形圖的主要表現(xiàn)為彌漫性慢波頻段功率增高(高功率陰影)。如為局限性腦水腫,則顯示局灶性慢波功率增高(高功率陰影),α和β頻段功率彌漫性或局限性功率降低(低功率陰影)。圖5-143為維生素A中毒所引起的腦水腫患者的腦電地形δ圖像,其顯示彌漫性功率增高(高功率陰影),在Scale(標尺)為16時,其功率值在10.5μV以上,顏色灰階在11個灰階以上。
圖5-143 維生素A中毒所引起的腦水腫患者的腦電地形δ頻段圖像
圖5-144與圖5-143是同一患者的腦電地形圖α頻段圖像。其顯示功率彌漫性降低(低功率陰影),在Scale(標尺)為16時,其功率值為1.85μV以下,顏色灰階在2個灰階以下。
三、腦電地形圖在某些內、兒科等其他常見病的療效觀察及預后判斷中的應用
其觀察和判斷依據如下:
(一)病灶的高功率陰影體積縮小和功率值下降或消失,低功率陰影功率值上升或到正常,提示有效和預后較好;
(二)以上改變如向相反方向發(fā)展,則提示無效,預后較差。
圖5-144 腦電地形圖α頻段圖像
四、腦電地形圖在篩選新的某些內、兒科等其他常見病的藥物中的應用
根據上述判斷療效和預后的標準來篩選新的某些內、兒科等其他常見病藥物,符合上述有效標準者,提示此新藥物有效,可在臨床試用,否則為無效,不宜在臨床試用。
第一節(jié) 視覺誘發(fā)電位地形圖
一、視覺誘發(fā)電位地形圖的概念
視覺誘發(fā)電位地形圖(Visual evoked potential mapping)是視覺誘發(fā)電位曲線圖經快速付立葉轉換而成為的地形圖。是研究被檢查者在給予外界特定條件視覺的刺激下皮層電位的分布狀態(tài)。
二、視覺誘發(fā)電位地形圖基本方法和原理
(一)基本方法
1.按做視覺誘發(fā)電位曲線圖的方法做出視覺誘發(fā)電位曲線圖(方法附后);
2.將視覺誘發(fā)電位曲線圖經快速付立葉(FFT)技術轉變?yōu)橐曈X誘發(fā)電位地形圖。
(二)基本原理
將視覺誘發(fā)電位的曲線圖進行快速付立葉轉換(FFT),變?yōu)榈匦螆D。
附視覺誘發(fā)電位的曲線圖方法簡介:
目前常用的光刺激方法:
1.棋盤格翻轉式視覺誘發(fā)電位(Pattern Shift-VEP,Ps-VEP);
2.閃光視覺誘發(fā)電位(Photic VEP,P-VEP)。
檢查方法:
1.視屏和受試者眼距為60~70cm;
2.記錄電極按10~20系統(tǒng)Oz處(如區(qū)別雙枕情況,可用O1,O2);
3.參考電極:Fz;兩乳突;雙耳垂;
4.接地:Fpz;右腕;兩眉中點處;
5.刺激間隔時間:1次/秒;1次/2秒;1次/5秒;1次/10秒,每秒1次波幅低,每5秒1次波幅高。
三、視覺誘發(fā)電位地形圖的臨床應用價值
(一)可協(xié)助大腦器質性疾病的診斷。
1.大腦腫瘤的診斷;
2.急性腦血管病的診斷;
3.脫髓鞘性疾病,如多發(fā)性硬化的診斷等。
(二)可協(xié)助眼科疾病的診斷。
(三)可協(xié)助判斷上述疾病的療效和預后等。
四、視覺誘發(fā)電位地形圖的診斷原則
(一)結合臨床資料,如病史和臨床表現(xiàn)等。
(二)誘發(fā)電位地形圖的改變特征。
1.病變部位電位下降或電位消失;2.病變出現(xiàn)時相延遲(傳導慢,潛伏期延長);3.正常電位和極性變化發(fā)生紊亂。
五、 正常人視覺誘發(fā)電位地形圖(Visual evoked potential mapping)
其表現(xiàn)特點為:在P100波峰處顯示雙側枕部出現(xiàn)對稱性正相電位升高,其空間電位分布特點為:由枕區(qū)向前電位逐漸下降,極性由正相轉為負相,由中線向外側電位下降的改變。
圖6-1 為正常人視覺誘發(fā)電位地形圖,其表現(xiàn)特點為在P100波峰處可顯示雙側枕部出現(xiàn)對稱性正相電位升高,其空間電位分布特點為由枕區(qū)向前電位下降,極性由正相轉為負相,由中線向外側電位下降的改變。
圖6-1 正常人視覺誘發(fā)電位地形圖
圖6-2 為正常人視覺誘發(fā)電位時間相上的皮層電位分布狀態(tài),在P100整個潛伏期間,枕區(qū)出現(xiàn)電位逐步上升的改變,在相當P100波峰最高值時,枕區(qū)對稱性高電位活動最為明顯(100~109ms),然后電位極性倒轉為負相電位在枕區(qū)活動明顯。在頂中央區(qū)同時出現(xiàn)與枕區(qū)負相電位伴隨的正相電位活動。
圖6-2 正常人視覺誘發(fā)電位時間相上的皮層電位分布狀態(tài)
在極少數(shù)正常人視覺誘發(fā)電位P100波形成的枕區(qū)正相高電位改變可以前移至Pz(頂區(qū)),而在枕區(qū)的正相高電位改變消失。(圖6-3)
圖6-3 極少數(shù)正常人視覺誘發(fā)電位(Visual evoked potential)地形圖
六、一些常見病的視覺誘發(fā)電位地形圖表現(xiàn)
(一)腦瘤(Brain tumour)視覺誘發(fā)電位地形圖表現(xiàn)
1.視交叉部位病變
①雙側或病變側枕區(qū)的P100正相電位消失;
②雙側或病變側枕區(qū)正相電壓下降,病變側與健側對比下降大于50%;
③整個大腦半球極性變化紊亂,失去正常的極性改變(由正相轉為負相的改變發(fā)生改變)。
2.后視路病變
①病變側枕區(qū)正相電位消失;
②病變側枕區(qū)電壓下降。
3.枕葉病變,與后視路病變改變大致相同。
下面介紹膠質瘤和垂體腺瘤視覺誘發(fā)電位地形圖表現(xiàn):
圖6-4 膠質瘤(G1ioma)視覺誘發(fā)電位地形圖
圖6-4為左顳葉膠質瘤視覺誘發(fā)電位地形圖。此雙眼全視野視覺誘發(fā)電位地形圖顯示,左枕區(qū)記錄P100波雖潛伏期在正常范圍內,但雙側枕區(qū)記錄到P100波幅有顯著差異,在地形圖上左枕區(qū)未能形成正相高電位活動,提示左側后視路(包括視束和外側膝狀體甚至視放射)受到腫瘤的侵襲而導致異常。
圖6-5為一腦垂體腺瘤患者的視覺誘發(fā)電位地形圖,由于患者視力僅為眼前20cm手動,因此,在VEP上不能誘發(fā)出P100波,地形圖上不能在枕區(qū)出現(xiàn)明顯的高電位活動,空間電位分布上也失去了正常人所見的由后向前的極性改變。
圖6-5 垂體腺瘤(Pituitary adenoma)視覺誘發(fā)電位地形圖
圖6-6 垂體腺瘤(Pituitary adenoma)視覺誘發(fā)電位時間-空間電位分布地形圖
圖6-6與圖6-5是同一患者的視覺誘發(fā)電位時間-空間電位分布地形圖,其不能顯示P100潛伏期內的枕區(qū)高電位活動、極性改變以及枕區(qū)內正相P100轉為負相N145的極性改變。提示了視交叉區(qū)受損導致雙側視覺傳導通路功能異常。
(二)腦梗死(Brain infarction)視覺誘發(fā)電位地形圖
1.后視路區(qū)梗死
①病側P100正相電壓明顯降低,低于對側50%以上;②病側出現(xiàn)時相后移。
2.后視路區(qū)以外區(qū)域梗死
①使整體視覺誘發(fā)電位地形圖空間電位出現(xiàn)不對稱;②梗死側出現(xiàn)零電位改變。
3.枕葉梗死
①梗死側不能記錄到正相電位變化;②梗死側正相電位下降或延遲出現(xiàn)。
圖6-7為右枕葉腦梗死視覺誘發(fā)電位地形圖,顯示雙側枕葉活化區(qū)域不對稱,右枕葉皮層活化強度降低,皮層功能受損,提示右枕葉梗死存在。
圖6-7 腦梗死(Brain infarction)視覺誘發(fā)電位地形圖
(三)多發(fā)性硬化癥(Multiple sclerosis)視覺誘發(fā)電位地形圖
圖6-8 多發(fā)性硬化癥(Multiple sclerosis)視覺誘發(fā)電位地形圖
圖6-8為早期多發(fā)性硬化癥患者的視覺誘發(fā)電位地形圖。顯示雙側枕區(qū)活化區(qū)域明顯不對稱,左側枕區(qū)皮層活化強度降低,皮質功能減弱,提示其病變的存在。
(四)腦動、靜脈畸形(Cerebral arteriovenous deformity)視覺誘發(fā)電位地形圖
圖6-9 右額頂區(qū)巨大動靜脈畸形患者的視覺誘發(fā)電位地形圖
圖6-9是右額頂區(qū)巨大動靜脈畸形患者的視覺誘發(fā)電位地形圖。此患者粗測視力尚可(0.8),視覺誘發(fā)電位檢查(此圖左側曲線圖)顯示P100波波峰為M形改變,P100潛伏期輕度延長。地形圖顯示枕區(qū)高電位活動尚存在,左右枕區(qū)基本對稱。
圖6-10 視覺誘發(fā)電位時間-空間電位分布地形圖
圖6-10與圖6-9是同一患者的視覺誘發(fā)電位時間-空間電位分布地形圖。顯示在P100潛伏期內電位極相改變消失,代之N145在枕區(qū)仍為正相電位活動,并出現(xiàn)雙側半球明顯不對稱性改變,患側半球出現(xiàn)明顯負相改變。提示動靜脈畸形所致右側半球缺血性改變。
(五)視神經炎(Visual neuritis)視覺誘發(fā)電位地形圖
急性期視力明顯下降時,視覺誘發(fā)電位地形圖顯示在相當于P100時相中枕區(qū)正相高電壓區(qū)消失或電壓明顯下降,同時也不能顯示由枕至額的空間電位變化,甚至消失。隨著病變好轉,視力逐漸恢復,P100枕區(qū)正相電位逐漸增高,但潛伏期延長。
七、可協(xié)助判斷上述疾病的療效和預后
可通過垂體腺瘤手術前后視覺誘發(fā)電位地形圖改變,來顯示協(xié)助判斷上述疾病的療效和預后。
圖6-11為一腦垂體腺瘤患者手術前的視覺誘發(fā)電位地形圖,由于患者視力僅為眼前20cm手動,因此,在VEP上不能誘發(fā)出P100波,地形圖上不能在枕區(qū)出現(xiàn)明顯的高電位活動,空間電位分布上也失去了正常人所見的由后向前的極性改變。
圖6-11 垂體腺瘤(Pituitary adenoma)視覺誘發(fā)電位地形圖手術前改變
圖6-12與圖6-11是同一患者的術后15天視覺誘發(fā)電位地形圖。其顯示在右側枕區(qū)及顳后區(qū)出現(xiàn)高電位活動。此患者視力有所恢復(為一米內指數(shù)),視覺誘發(fā)電位檢查顯示可誘發(fā)出P100波形,且分化尚好,其潛伏期屬異常范圍(見圖左側曲線圖所示)。
圖6-12 垂體腺瘤術后視覺誘發(fā)電位地形圖
圖6-13與圖6-11是同一患者的術后時間-空間電位分布地形圖,其顯示自100~105ms右枕區(qū)已逐步形成正相電位改變,至118~123ms其電位活動達到高峰,但負相N145電位活動仍未出現(xiàn),提示鞍區(qū)腫瘤切除后視交叉受壓解除,視交叉部位功能已開始部分恢復。
圖6-13 垂體腺瘤術后時間—空間電位分布地形圖
八、視覺誘發(fā)電位地形圖的優(yōu)勢與不足
(一)優(yōu)勢
1.是目前診斷視覺通路病變最理想的診斷和鑒別診斷的方法;
2.它的異常改變早于CT和MRI,因在病變早期,只有功能改變時,VEPM即可顯示異常改變,而CT和MRI只能在病灶形成后才能顯示異常;
3.比曲線圖直觀,定位明確。
(二)不足
VEPM有局限性,只有當病變影響到視覺通路時,VEPM才能顯示異常,否則不能顯示異常。
第二節(jié) 體感誘發(fā)電位地形圖
一、體感誘發(fā)電位地形圖的概念
體感誘發(fā)電位地形圖(Somatosensory Evoked Potential Mapping,SEPM)是體感誘發(fā)電位曲線圖經快速付立葉轉換而成為的地形圖,是研究被檢查者在給予外界特定條件體感的刺激下皮層電位的分布狀態(tài)。
二、體感誘發(fā)電位地形圖的基本方法和基本原理
(一)基本方法
1.按做體感誘發(fā)電位曲線圖的方法做出體感誘發(fā)電位曲線圖(方法附后);
2.將體感誘發(fā)電位曲線圖經快速付立葉(FFT)技術轉變?yōu)轶w感誘發(fā)電位地形圖。
(二)基本原理
即將曲線圖經快速付立葉(FFT)技術轉化為地形圖。
附體感誘發(fā)電位曲線圖方法(簡介):各實驗室的方法有所不同。
一般采用脈沖電流刺激上肢的正中神經、尺或橈神經和下肢的腓總神經或脛后神經等。
刺激電流持續(xù)時間為0.1-0.2-0.5毫秒(ms),頻率為1-5Hz,電壓為約50微伏(μV)的矩形脈沖直流電,刺激量以達到同側拇指或小指(趾)初見收縮為宜??蓡蝹然螂p側同時進行,以便進行比較。接收電極一般使用盤狀電極或針狀電極,采用單極或雙極導聯(lián)。
刺激正中神經或尺神經時,作用電極置于C3,C4或C'3,C'
4(Cz后2cm,向左右旁開7cm處)
為最多,參考電極多放于FPz或Fz或兩耳垂或乳突部位,手腕接地。
刺激下肢神經時,置于頂點(Pz)向后向外2厘米處(或C,z即Cz正中后2cm或2.5cm處)。疊加次數(shù)50~200次。
三、正常人體感誘發(fā)電位地形圖
圖6-14為正常人體感誘發(fā)電位地形圖,圖中顯示的為刺激右側正中神經,左側的電位變化。圖左側為體感誘發(fā)電位的曲線圖,右側為地形圖,此圖顯示了地形圖上的正負相電壓變化與出現(xiàn)各波的關系。
圖6-14 正常人體感誘發(fā)電位地形圖
圖6-15為正常人體感誘發(fā)電位地形圖的時間-空間電位分布地形圖,N18、N20在左頂中央區(qū)出現(xiàn)負相電位增高,同側額部在19.00~23.25ms可記錄一個正相電位改變(相當額部記錄的P22波)在23.50~27.75ms出現(xiàn)以左頂區(qū)正相電位變化(相當于P25),28.00~32.23ms由正相電位轉為負相電位(相當于N30),N30以后向中央區(qū)擴大形成正相電位改變 (相當于P45)自P45以后出現(xiàn)負相轉位,并向外周擴大即為N60。
圖6-15 正常人體感誘發(fā)電位地形圖
四、體感誘發(fā)電位地形圖的診斷原則
(一)結合臨床資料,如病史和臨床表現(xiàn)等;
(二)誘發(fā)電位地形圖的改變特征。
1.病變部位電位下降或電位消失;
2.病變出現(xiàn)時相延遲(傳導慢,潛伏期延長)。
五、臨床應用
(一)腦瘤(Brain tumour)的體感誘發(fā)電位地形圖改變特點
總的改變特點:良性腫瘤早期多以電位時相延長和電壓下降,惡性腫瘤以電位消失為主要表現(xiàn)。
1.腦干和丘腦部位腫瘤:取決于是否累及內側丘系,如侵及內側丘系,則導致N20負相電位在頂后消失;
2.枕葉腫瘤:P25-N30正負波改變,良性者電壓下降或時限延遲,惡性者電位消失。
(二)腦梗死(Brain infarction)體感誘發(fā)電位地形圖改變特點
1.丘腦梗死(Infarction of thalamus) 體感誘發(fā)電位地形圖
在頂區(qū)出現(xiàn)N20的負相電位消失。如圖6-16, 是 左 丘 腦 梗 死(Infarction of left thalamus)體感誘發(fā)電位地形圖,左側丘腦梗死在SEPM時間-空間電位分布圖上,N20波在左側頂中央區(qū)的負相電位活動消失,N30波負相電位消失,P45波形成的頂中央區(qū)正相電位活動明顯延遲,提示左側丘腦梗死。
圖6-16 左丘腦梗死(Infarction of left thalamus)體感誘發(fā)電位地形圖
2.基底節(jié)區(qū)梗死(Brain infarction of basal ganglion region)體感誘發(fā)電位地形圖
P45以前的正負相電位可消失或電壓明顯下降(低于對側50%),代表P45的正相電位延遲出現(xiàn)。如圖6-17,此患者當日腦CT陰性,次日復查腦CT出現(xiàn)梗死改變。圖6-17為左基底節(jié)區(qū)腦梗死(Brain infarction of left basal ganglion region)體感誘發(fā)電位地形圖,圖6-17為左基底節(jié)區(qū)腦梗死體感誘發(fā)電位地形圖,顯示刺激右正中神經記錄左側皮層N20、P25及N30波所應出現(xiàn)的正負相的相關電位改變均消失,P45波正相高電位活動延至52~62ms時出現(xiàn),表示皮層下深部體感刺激傳導受阻,提示腦梗死存在。此患者56歲男性,右側肢體偏癱。發(fā)病當日腦CT掃描未見異常,做體感誘發(fā)電位地形圖如上表現(xiàn)。次日再做CT掃描提示左基底節(jié)區(qū)梗死灶形成。
圖6-17 左基底節(jié)區(qū)腦梗死(Brain infarction of left basal ganglion region)體感誘發(fā)電位地形圖
3.多 發(fā) 性 腦 梗 死(Multiple cerebral infarction)體感誘發(fā)電位地形圖
圖6-18為多發(fā)性腦梗死體感誘發(fā)電位地形圖。顯示刺激左側正中神經,記錄右側皮層N20至P25波的電位相變化基本存在。N20波負相電位活動減弱,P45波正相電位活動基本消失。在左右皮層出現(xiàn)多處近似0電位的區(qū)域,提示多發(fā)性腦梗死存在。
圖6-18 多發(fā)性腦梗死體感誘發(fā)電位地形圖
4.額葉梗死(The infarction of frontal lobe)體感誘發(fā)電位地形圖
P22在額葉的正相電位消失。
5.丘腦缺血(Thalamus ischemia)之體感誘發(fā)電位地形圖
圖6-19為丘腦缺血之體感誘發(fā)電位地形圖,刺激右正中神經,記錄N20波在左頂P3區(qū)域形成增高的負相電位明顯減弱,P45及N60波在左頂中央區(qū)形成的正、負相電位變化正常。提示丘腦缺血。
圖6-19 丘腦缺血之體感誘發(fā)電位地形圖
(三)出血性腦血管?。╤emorrhagic cerebrovascular diseases) 體感誘發(fā)電位地形圖
1.腦干出血和丘腦出血在體感誘發(fā)電位地形圖上不能辨認出不同時相的電位變化。
2.皮層出血:代表P45及N60的正負相變化消失或雙側電位變化呈不對稱性改變,差值>50%。也可在出血量少時僅表現(xiàn)為時間相的延遲。
(四)多發(fā)性硬化(Multiple sclerosis)體感誘發(fā)電位地形圖
多以代表N20的頂后負相電位消失或代表皮層早電位的P25及P45正電相位頂中央區(qū)消失或延遲出現(xiàn)。
(五)腦死亡(Brain dieth)的鑒定
1.在地形圖上不能顯示代表各波時間相上的正負電位變化;
2.偶可出現(xiàn)N9(臂叢電位)負相電位,其他N9之后的各波均不能在地形圖上顯示。
(六)昏迷(Coma)預后的判斷
1.代表N20~P25的復合電位變化,即在頂后出現(xiàn)的先負再轉為正相電位變化雙側均消失,提示預后不良;
2.或一側性復合電位變化消失,預后不良。
六、體感誘發(fā)電位地形圖的優(yōu)缺點
(一)優(yōu)點
1.是目前診斷體感通路病變最理想的診斷和鑒別診斷的方法;
2.可協(xié)助早期診斷和早期治療,可早于CT、MRI;
3.比曲線圖直觀,定位明確。
(二)缺點有局限性(比腦電地形圖),影響不到感覺系統(tǒng),則不易協(xié)助診斷。
第三節(jié) 事件相關電位(P300)地形圖( event related potential(P300)mapping)
一、概念
其是一種人們對某種刺激(聽、視和體感等)事件進行信息加工時,有心理或語言等因素參與的誘發(fā)電位地形圖,是觀察人腦信息加工過程的電位活動的重要手段。
它又稱為:認知電位(cognitive potential)地形圖,或稱為:后發(fā)性正相成分(late positive component,LPC)地形圖,有的稱為:聯(lián)系皮層電位地形圖。
二、基本方法和原理
(一)基本方法
1.按做事件相關電位曲線圖的方法做出事件相關電位曲線圖(方法附后);
2.將事件相關電位曲線圖經快速付立葉(FFT)技術轉變?yōu)槭录嚓P電位地形圖。
(二)基本原理
即將曲線圖經快速付立葉(FFT)技術轉化為地形圖。
附 事件相關電位曲線圖的方法
目前經典的事件相關電位(event related potential,ERP)包括:①P300;②N400;③關聯(lián)性負變(又稱伴隨負反應contingent negative variation,CNV,或稱伴隨負變化、條件負變化、偶發(fā)負變化或稱期待波expectancy wave,EW);④失配性負波(mismatch negativity,MMN或稱非匹配負波),當然屬于這一領域的還有P50、N100、P200和N200等,其中P300穩(wěn)定性最好和臨床應用最廣,下面只介紹P300的曲線圖的方法,供參考。
(三)檢查方法
1.要求的基本條件
①被檢查的患者要清醒;
②必須有兩套觸發(fā)和刺激系統(tǒng)。
2.誘發(fā)刺激的方法
一般可采用聽覺、視覺和體感刺激誘發(fā),但聽覺刺激P300最穩(wěn)定。
聽覺刺激方法常用odd-ball序列,即給予兩種不同頻率的刺激,低頻率作為非靶刺激(nontarget stimulus,NTs)又稱S1、無關刺激、背景刺激或副作業(yè),有規(guī)律,是經常出現(xiàn)的,占80%。高頻率為靶刺激(target stimulus,Ts),又稱S2、主作業(yè)、期待波或識別波。是偶然出現(xiàn)的,隨機的,聲調高而尖,占20%,穿隨在非靶刺激中讓受試者在非靶刺激中找出靶刺激,并記憶出現(xiàn)的次數(shù)(靶刺激出現(xiàn)50次即可,有的出現(xiàn)30次),聽覺非靶刺激強度用60dB,靶刺激用95dB,刺激時間10ms,靈敏度為100μV,低頻濾波1Hz,高頻濾波40Hz。 視覺刺激以奇數(shù)為靶刺激,或以圖形中黑白方格的逆反變化等為靶刺激。 體感刺激以強電流刺激為靶刺激等。
3.電極的安放及要求的參數(shù)
作用電極根據不同目的可分別放置在Pz、Oz、Fz、Cz(C3、C4、P3、P4、O1、O2)等,聽覺多放在Pz,視覺放在Oz。
參考電極放在雙側耳垂A1、A2。
接地電極放在Fpz。
電極電阻<2-5KΩ
濾波帶通:0.5~30(1~100)Hz,低頻低限:0.1~1~2 Hz。
高頻高限:30~100~1000Hz。
放大率:10000~30000。
疊加200(20~50)次。
刺激頻率:0.7次/秒(1次/秒)。
分析時間(全程刺激時間)512~600ms。
4.影響因素
①任務效應,任務難度大,P300愈明顯,PL延長。
②概率效應,Ts(靶刺激)是低概率(0.30以下),若概率加大,波幅變小,潛伏期延長。
③不同刺激性質的影響,潛伏期視覺略長于聽覺,軀感最短。
④部位效應,聽覺Pz最明顯,視覺Oz最明顯。
⑤年齡和性別,年齡從幼年期起P300潛伏期漸短,波幅漸增,20歲左右潛伏期最短,波幅最大,以后隨年齡增長,潛伏期以每年1~2ms遞增,年齡與潛伏期呈正相關(平均1.8ms/歲)。
性別影響報道不一,潛伏期女<男,波幅無差別?;虿ǚ灸校瑵摲跓o差別。
⑥其他,如眨眼、肌電干攏、外電磁干攏以及被檢查者配合情況等。
三、事件相關電位地形圖的診斷原則
(一)結合臨床資料,如病史和臨床表現(xiàn)等。
(二)誘發(fā)電位地形圖的改變特征
1.病變部位電位下降或電位消失。
2.病變出現(xiàn)時相延遲(傳導慢、潛伏期延長)等。
下面分別介紹聽覺事件相關電位(P300)地形圖和視覺事件相關電位(P300)地形圖
第三節(jié) I 聽覺事件相關電位(P300)地形圖(auditory event related potential(P300)mapping)
一、概念
聽覺事件相關電位(P300)地形圖其是一種人們對某種刺激(聽)事件進行信息加工時,有心理或語言等因素參與的誘發(fā)電位地形圖,其是觀察人腦信息加工過程的電位活動的重要手段。
它 又 稱 為 聽 覺 認 知 電 位(cognitive potential)地形圖,或稱為:聽覺后發(fā)性正相成分(late positive component,LPC)地形圖,有的稱為:聽覺聯(lián)系皮層電位地形圖。
二、基本方法和原理
先做出聽覺事件相關電位P300曲線圖(方法同上),然后經過FFT轉換為地形圖。
三、 正常人聽覺事件相關電位(P300)地形圖
正常人聽覺事件相關電位P300地形圖特點為從大腦雙額區(qū)向頂區(qū)對稱性功率逐漸增高,以至頂區(qū)中央部Pz達到最高點,顯示正常電位分布(見圖6-20 )。
圖6-20 正常人聽覺事件相關電位P300地形圖
圖6-21 正常人聽覺事件相關電位P300z檢驗地形圖
圖6-21為正常人P300z檢驗地形圖,顯示P300時間正常,腦部電位分布均在SD<3。
四、 聽覺事件相關電位(AERP )P300地形圖的主要用途
AERP P300地形圖的主要用途是研究正常或異常的以認知功能為主的心理過程,臨床上應用AERP P300地形圖的主要目的是對患者的認知障礙或智能障礙有所判定。
它可為智能障礙及其程度提供神經電生理學依據。主要表現(xiàn)為潛伏期延長和波幅下降,從大腦雙額區(qū)向頂區(qū)對稱性功率逐漸增高,以至頂區(qū)中央部Pz達到最高點的正常電位分布異常。
五、一些常見病的聽覺事件相關電位(P300)地形圖表現(xiàn)
(一)多發(fā)性梗死性癡呆(Multiple infarction dementia)P300地形圖
1.頂區(qū)正常功率消失。
2.雙額區(qū)功率增高。
3.P300時間明顯延長(見圖6-22)。
圖6-22 多發(fā)性梗塞性癡呆患者的P300地形圖
圖6-22為一多發(fā)性梗塞性癡呆患者的P300地形圖。顯示P300時間明顯延長至420ms,雙額葉功率增高,頂區(qū)正常功率消失,提示多發(fā)性梗塞性癡呆存在。其腦CT顯示多發(fā)性腔隙性梗塞,雙額葉皮質萎縮。
(二)多發(fā)性梗死性癡呆(Multipleinfarction dementia)P300z檢驗地形圖
圖6-23與圖6-22是同一患者的P300z檢驗地形圖,即正常標準統(tǒng)計分析。顯示P300時間延長至668ms,明顯偏離正常標準。
圖6-23 P300z檢驗地形圖
(三)老年性癡呆(Senile dementia)P300地形圖
圖6-24是一位70歲男性老年性癡呆患者的P300地形圖。顯示P300時間為324ms,雙側功率分布不對稱,頂區(qū)正常功率消失,左半球顯示負性功率,提示老年性癡呆。
圖6-24 老年性癡呆患者的P300地形圖
(四)老年性癡呆(Senile dementia)P300z檢驗地形圖
圖6-25與圖6-24是同一患者的P300z檢驗地形圖,即與正常標準統(tǒng)計分析。其顯示P300時間在322ms,雙側大腦半球明顯偏離正常標準,以左側中央頂區(qū)為著,SD在-8.5。提示老年癡呆存在。
圖6-25 老年性癡呆患者的P300 z檢驗地形圖
(五)早老性癡呆(Presenile dementia)( Alzheimer's disease)P300地形圖
圖6-26是一位早老性癡呆患者的P300地形圖。顯示雙側大腦半球功率明顯下降,在Scale(標尺)為4時,其功率值在2μV以下,P300正常頂區(qū)功率消失,提示腦皮質功能明顯衰退。
圖6-26 早老性癡呆患者的P300地形圖
最近陳興時等完成了部分Alzheimer's(AD)病的BEAM初步研究工作??紤]到AD患者的腦電生理指標變異嚴重程度可能是其一個重要標志,本研究不僅收集了正常老年人對照組,還收集了部分慢性精神分裂癥老年患者作為第二對照組。
結果顯示:① BEAM(表6-1):
BEAM結果顯示,AD組α頻段功率減少,β頻段功率增強,δ和θ頻段功率也見明顯增強。快波變異部位主要集中在雙側前額區(qū)、雙側后顳區(qū)和雙側枕區(qū)等,慢波變異主要集中在雙側額區(qū)、雙側中后顳區(qū)及雙側中央區(qū)等。
表6-1 AD組與正常老人組BEAM比較
②BEAM-EEG指標與認知功能評分的相關性(表6-2)。
綜合兩組共79位被試資料,以ED為控制量,相關分析提示:與CASI評分有顯著相關性的BEAM指標有:前額區(qū)、后顳區(qū)、中央區(qū)及頂枕區(qū)的α功率,中后顳區(qū)的β功率,除枕區(qū)以外其它腦區(qū)的θ或δ功率。
③腦電學指標的輔助診斷和鑒別診斷價值。
BEAM指標(表6-2~表6-6)。
a.一次判別分析:
能夠最終入選三組間判別方程 的BEAM指標有:C3、C4、F3、O1和P4點的α頻段功率值;F7和P3點的β頻段功率值;F4和F8點的θ頻段功率值;F8、O1、O2、P4、T3和T4點的δ頻段功率值。
以所有被試的原始數(shù)據值回代判別方程,只有1例精神分裂癥被誤判為AD,其余各例均判斷無誤,判別準確性達98.95%。鑒別AD和精神分裂癥的準確性為98.21%。
表6-2 BEAM指標與認知功能評定CASI評分的相關性
b.二次判別分析:
據48例被試資料進行逐步判別分析,最終入選判別函數(shù)的BEAM指標有:C3、C4、F3、O1和P4點的α功率值;C3、C4和P4點的θ功率值;C3點的δ功率值。
將另外47例被試原始數(shù)據回代Fisher線性判別方程,結果顯示:19例正常對照判斷無誤,有2例AD被誤判為精神分裂癥,有3例精神分裂癥被誤判為AD。判別準確性達89.36%。鑒別AD和精神分裂癥的準確性為82.14%.
表6-3 BEAM標準化典型判別方程入選指標及回歸系數(shù)(N=95)
功率頻段 指標記錄部位 回歸方程1 系數(shù)方程2 Wilks'系數(shù) Lambda P入選F8 0.6046 0.7933 0.0034 0 δ F8 0.2755 0.5379 0.0026 0 O1 0.4191 1.6467 0.0078 0 O2 -0.3751 -2.0189 0.0094 0 P4 -0.3948 -0.1939 0.0024 0 T3 -1.7707 -0.0764 0.0028 0 T4 2.1919 0.4745 0.0029 0
表6-4 BEAM判別方程回判95例被試判別效度
表6-5 半數(shù)被試確定Fisher線性判別方程的入選 BEAM指標及回歸系數(shù)(N=48)
表6-6 BEAM判別指標判別47例被試效度
(未完待續(x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