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天俊
慢性腎臟病患者降尿酸藥物的選擇
關天俊
慢性腎臟病尿酸藥物治療
人類不同于其他的哺乳動物,在進化過程中缺乏尿酸酶,不能將尿酸轉化為溶解度更高的尿囊素經尿液排出體外,所以尿酸是人體內嘌呤代謝的終產物。體內的嘌呤來源包括內源性和外源性兩種,內源性嘌呤來源于體內合成及核酸裂解(約600 mg/d);外源性嘌呤來源于富含嘌呤及核酸的蛋白食物攝入(約100 mg/d)。正常情況下,每日合成及攝入的700 mg尿酸可被人體等量清除,其中30%的尿酸被腸道細菌分解清除,70%通過腎臟排泄。人體內的尿酸可通過腎小球自由濾過,98%~100%被近端腎小管S1段主動重吸收,50%被近端腎小管S2段分泌,40%~44%在近端腎小管S3段重吸收,只有不到10%被最終排泄。
正常情況下,人體每天尿酸的產生和排泄基本保持動態(tài)平衡,如果血尿酸水平男性>416 μmol/L (7 mg/dl),女性>358 μmol/L(6 mg/dl)則稱為高尿酸血癥,其產生的主要原因為尿酸生成過多及尿酸排泄減少。
慢性腎臟病(CKD)已成為一種威脅全世界公共健康的主要疾病,我國>40歲人群CKD的發(fā)病率約為10%。CKD患者由于腎臟功能減退及不良生活習慣等,常導致高尿酸血癥。近年來,越來越多的研究表明,高尿酸血癥增加了腎臟和心血管危險性。例如,Bakan的研究發(fā)現,基線血清尿酸水平與IgA腎病患者的腎功能減退呈正相關。因此,降尿酸治療對CKD患者十分重要。
對于血尿酸輕度升高的CKD患者,多數臨床醫(yī)師持保守態(tài)度。首先采用非藥物方法將尿酸水平控制在正常范圍,如限制飲酒和高嘌呤食物的大量攝入、每天飲水>2 000 ml以增加尿酸的排泄和慎用抑制尿酸排泄的藥物(如噻嗪類利尿劑等)。此外,高尿酸血癥常與代謝綜合征伴發(fā),應積極行降壓、降脂、減重及改善胰島素抵抗等綜合治療。
血尿酸較高的CKD患者需要藥物治療,降低血尿酸的藥物主要包括抑制尿酸生成藥物、排尿酸藥物、增加尿酸分解藥物、堿性藥物和其他藥物。
抑制尿酸生成藥物別嘌呤醇是治療高尿酸血癥的常用藥,主要抑制嘌呤的從頭合成,對腎衰竭導致的高尿酸血癥有較好作用。Goicoechea為期兩年的研究發(fā)現,別嘌呤醇(100 mg/d)改善了CKD患者的估算的腎小球濾過率(eGFR)并降低了患者的心血管危險。別嘌呤醇的半衰期<2h,迅速轉化為別嘌呤二醇,別嘌呤二醇同樣可以降低血尿酸,僅從腎臟清除,其清除率與肌酐清除率密切相關,半衰期是24h。因此需要根據腎功能調整別嘌呤醇劑量:肌酐清除率50~90 ml/min,200 mg/d;肌酐清除率10~50 ml/min,100 mg每2天1次;肌酐清除率<10 ml/min,100 mg每3天1次;透析后補充50%的劑量。別嘌呤醇的不良反應有胃腸道刺激、皮疹、發(fā)熱、肝損害、骨髓抑制等,甚至可能發(fā)生嚴重的過敏反應。別嘌呤醇與硫唑嘌呤聯合使用可協同作用導致嚴重骨髓抑制,應盡量避免兩藥合用。
非布司他是抑制尿酸合成新藥,它是一種全新的非嘌呤類高效選擇性黃嘌呤氧化酶抑制劑,其降尿酸作用顯著強于別嘌呤醇,且極少出現致死性過敏綜合征,尤適用于有腎功能不全、對促尿酸排泄藥有禁忌、別嘌醇過敏或不耐受的痛風患者。推薦本品的起始劑量為40 mg,1次/d。近期的研究表明,非布司他對CKD患者有腎臟保護作用,成為CKD伴痛風癥狀的高尿酸血癥治療的新選擇。Sezai等比較非布司他和別嘌呤醇對接受心臟外科手術的CKD患者的療效,結果發(fā)現,非布司他在降尿酸速度、保護腎功能、抗氧化和抗炎癥方面均優(yōu)于別嘌呤醇。Akimoto的研究發(fā)現,非布司他治療晚期CKD患者半年效果顯著,無副作用。
排尿酸藥物包括苯溴馬隆和丙磺舒等。這類藥物在GFR<30 ml/min時作用很弱。尿酸排出量>600 mg/d時不宜使用,以避免因尿酸排泄過多形成尿酸結晶堵塞腎小管。
苯溴馬隆抑制近曲小管對尿酸的重吸收,完全抑制URAT-1對尿酸的轉運。對于嚴重腎臟疾病患者也可服用,毒性作用輕微,對肝腎功能無明顯影響。Fujimori等對35例CKD 3~5期伴高尿酸血癥的患者使用苯溴馬隆長達7年發(fā)現,患者的尿酸降低,eGFR穩(wěn)定。
丙磺舒抑制尿酸鹽在近曲小管的再吸收,對磺胺類藥物過敏及腎功能不全患者禁用。丙磺舒常干擾許多藥物在腎小管的分泌,導致了藥物之間的相互作用。目前該藥臨床很少使用。
增加尿酸分解藥物2010年,美國Savient制藥廠研制的重組尿酸酶被FDA批準上市,用于治療難治性痛風。該藥化學名pegloticase,商品名Puricase(普瑞凱希),是重組尿酸酶注射液,被認為是近半個世紀以來治療痛風藥物的一次突破。Yood等對CKD 1~4期患者為期2.5年的3期臨床研究表明,普瑞凱希不降低CKD 1~4期患者的GFR。新近,Bleyer等發(fā)布了應用普瑞凱希治療痛風伴CKD 5期接受血液透析患者的3期臨床試驗的結果,血液透析前3h給患者靜脈注射普瑞凱希8 mg,結果發(fā)現透析并不影響普瑞凱希血濃度,用藥3h后患者血清尿酸測不出,72h后仍測不出,提示普瑞凱??捎糜谕达L伴CKD 5期接受血液透析的患者。該藥的主要副作用是過敏反應,由于價格極其昂貴,目前尚未在國內外廣泛使用。
堿性藥物碳酸氫鈉可堿化尿液,使尿酸不易在尿中積聚形成結晶。
其他活性炭類吸附劑對于促進腸道排泄有一定作用。對于維持性透析患者,增加透析時間可有效降低血尿酸水平,減少痛風發(fā)生率。
2015-04-01
(本文編輯溢行)
10.3969/cndt.j.issn.1006-298X.2016.01.011
廈門大學附屬中山醫(yī)院腎內科(廈門,361004) (關天俊:主任醫(yī)師、教授、碩士生導師,現任華東地區(qū)腎臟病協作委員會委員、福建省腎臟病學會常委、廈門市腎臟病學會副主任委員、廈門市血液透析質控中心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