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煥
摘 要:國家的發(fā)展在教育,教育的發(fā)展在教師。高中生正處于人生的關鍵階段,高中生的成長、成才、進步?jīng)Q定著國家的進步與發(fā)展。而其中的關鍵就在于教師的教育,教師的教育水平?jīng)Q定了高中生的發(fā)展,國家的進步,關乎實現(xiàn)美好“中國夢”的宏偉目標。
關鍵詞:心理健康;個案;主題教育法
目前,高中生心理問題已經(jīng)成為制約高中生全面發(fā)展的瓶頸。高中生因社會轉型時期社會、家庭及個人因素造成精神迷失、無理想信念、無發(fā)展目標等嚴重的心理問題。
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筆者認為應積極發(fā)揮學校教育尤其是班主任的作用,對高中生心理問題進行積極有效的干預。作為一個班的組織者、領導者和教育者,學校德育工作的主要實施者,班主任不僅僅是班級各學科老師的協(xié)調者,班級秩序的管理者,班級總體學習成績的督促者,更應該是一個好的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師。要發(fā)揮班主任與學生接觸時間長,掌握情況多等優(yōu)勢,及時發(fā)現(xiàn)學生群體或個體的小問題,小毛病,通過分析這些小問題,小毛病,達到能了解、熟知學生的想法,以預測出學生下一階段的做法。及時對學生群體和個體進行心理干預,避免出現(xiàn)惡性事件,起到“治未病”的作用,這些是班主任不可推卸的責任。下面,筆者就高中班主任如何在教育工作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進行以下幾點粗淺的探討。
一、個案研究法
建立學生個人檔案,內容包括:(1)家庭環(huán)境、接觸人群、興趣愛好、特長等自然情況。(2)通過同學等經(jīng)常性接觸人員了解學生校外經(jīng)常出入場所等有效信息,及時關注學生言行,記錄日期。(3)為更好地了解學生情況,周期性地對學生進行家訪,通過與學生家長的交流,了解學生在家里的情況。(4)對重點目標通過談心、談話方式了解學生的所思所想。
通過以上了解的情況定期記錄,以達到掌握學生個體思想動向,不放過任何心理上的變動反應到行為上的“突發(fā)”變化,通過單獨談話、談心的方式在問題萌芽時把學生心理“亞健康”狀態(tài)化解于無形。
比如,筆者在教育教學過程中,曾有一個高二年級女生忽然發(fā)生了一些微妙的變化。如,開始留長發(fā);早上不吃早飯,中午吃得很少,與好友說要減肥;在意自己的穿著打扮;上課偶爾走神、成績有所下降等。在與該生家長和其好友溝通后,筆者得出了該生對同班某男生產(chǎn)生了朦朧的情感。經(jīng)過幾次談話,筆者把學業(yè)、未來和情感三者關系擺在了她面前,經(jīng)過她自己的衡量和判斷,她做出了擱置情感、把握學業(yè)、創(chuàng)造未來的決定。最終圓滿地解決了一個青春期情感困惑問題。
所以通過個案研究法,記錄、研究某個體學生,能及時有效地處理出現(xiàn)的心理問題或困惑。
二、群體主題教育法
班主任在教育教學工作中,及時發(fā)現(xiàn)問題、處理問題僅僅能針對心理問題突出的顯性個體和小團體,而有很多具有心理問題的學生并不呈現(xiàn)顯性特征,更多為隱性心理問題,這類隱性問題一旦發(fā)展往往會發(fā)生大問題抑或惡性犯罪事件。這類惡性事件給我們敲響警鐘,我國心理健康問題和違法犯罪正逐漸低齡化。作為教育工作者,我們必須擔起時代和社會賦予我們的責任,加強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和法制教育等。
在高中班主任德育工作中,可以通過舉行主題教育活動方式促進、養(yǎng)成學生積極向上的健康心理,班主任對學生進行行之有效的心理暗示。方法如下:
1.召開心理主題班會
在主題班會組織策劃中,班主任對組織者、策劃者提出盡量設計出讓大多數(shù)學生都能積極參與的活動。同時,在會前,可以進行心理問卷調查,對多數(shù)學生感興趣、有困擾的問題歸類總結,做到心中有數(shù),積極向老教師和心理專家求教解決辦法。在班會結束時進行推心置腹的問題解決方式的總結。
2.通過主題黑板報、手抄報和每天早自習、晚放學呼喊口號等方式進行心理暗示
聰明的班主任一定懂得“潤物細無聲”的道理。黑板報是班級宣傳的主陣地,班級在完成學生處、團委布置的板報任務之后,一定要有“自留地”,爭取每學期自己設置“心理健康教育”“法制宣傳教育”等主題板報。
手抄報要用小組協(xié)作的方式制作,不僅可以發(fā)現(xiàn)學生統(tǒng)籌規(guī)劃、書法、繪畫的才能,同時能使學生在小組協(xié)作制造手抄報過程中正確認識自己在小集體中的地位,增強與他人合作的機會和能力。
班主任要精心挑選出有關立志和理想口號,組織學生在早自習、晚放學時呼喊口號。進行這種積極的群體自我暗示,可以增強群體和個體提升自信,消除緊張、消極情緒,集中注意力等。
3.利用征文、周記等主題作文形式了解學生的思想狀態(tài)
在主題作文中能及時發(fā)現(xiàn)學生群體心理問題中的共性問題,通過周末班級總結會時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及時與群體進行溝通。
當然,除此以外,還有很多行之有效的滲透心理教育的方式、方法和契機,掌握一定的方法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總之,教學有法,但無定法,貴在得法。班主任老師只要在教育工作中用愛、用心,一定會收到良好的效果,使自己的弟子成為合格的公民。
參考文獻:
于森,陳偉.高中班主任工作中的心理健康教育[J].教師,2013(33).
編輯 薄躍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