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進花
自古以來,數學就被認為是理性最強的學科,需要聰明的大腦和天賦才能學好的。其實不然,對于天真爛漫的小學生來講,他們接受各種文化知識的能力是等同的,那么如何才能學好數學,關鍵在于如何調動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通過分析,不論學生自身的因素還是學校、家庭環(huán)境,對學生自身興趣的影響都與教師有直接關系。
數學教學興趣鼓勵評價一、教師要學會放手
(一)教師要相信學生,敢于放手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他們有自己的思維方式,有一定的知識積累。作為教師要相信學生,敢于放手,為全體學生創(chuàng)設一個主動探索的空間。在教學中,要求教師給學生舞“臺”,讓學生唱戲展示自己,這個“臺”搭得要大,四周不能有“框框”,教師應該像聽眾那樣仔細傾聽,抓住關鍵進行點撥,為學生的表演“加油喝彩”!
(二)教師要立足學生,善于放手
學生對發(fā)生在自己身邊的事情最容易產生興趣,如果發(fā)生在身邊的事情還能用所學的知識來解決,就不但能激趣,而且能增加學習數學的自信心。例如,在學習了數據這一知識后,設計一次“我?guī)蛬寢尮芗摇钡慕虒W實踐活動,讓學生回家了解家里一周的油、糧、煤氣、水、電等基本生活的各項開支情況,再將搜集的數據在老師的指導下整理,并提出有關的問題:你家一周共開支多少錢?照這樣計算,一月的基本開支是多少?家里每月的收入是多少?家里每月的結余是多少?如果家里要購置一臺2000元左右的空調,根據家里每月的結余,幾個月后可以買一臺?學生能用所學的數學知識解決發(fā)生在身邊的數學問題,能極好地激發(fā)兒童探索的興趣和求知的欲望,并在解決問題中獲得學好數學的自信心。
(三)教師要創(chuàng)造機會,樂于放手
提供學生自由思考的機會,對于深化、理解、掌握所學知識尤為重要。每個公式、法則的推導,每一解題方法的確立,教師應在方法上引導,在關鍵處點撥。如在學習了“商中間有零的除法”后,出示三道鞏固題:3105÷3、4008÷ 8、7217÷ 7。結果全對的同學不多,怎么辦?我采用讓學生在展現自我中求知——學生教學生。首先,我把普遍出現的錯誤歸類、板書。隨后,請自愿當老師的學生上臺講評計算情況。教師要求他們說清楚上面計算是對還是錯?錯在哪里?為什么?怎樣改?為什么?并解答同學的質疑?!靶±蠋煛币簧吓_,同學們可來神啦!他們講的講、問的問,全體同學都有了展現自我的機會?!靶±蠋煛本实闹v解,同學的追根問底,加上同學們對“小老師”的評分,學生愉快地學到知識,突破了教學重、難點。作為教師要創(chuàng)造每一個機會,樂于放手,給學生提供展現自我的機會。
(四)教師要精心組織,巧于放手
教學質量的高低取決于教師的組織,一個完美的設計方案并不代表能取得高效的結果,平時教學中我們要精心組織教學活動,巧妙地安排教學環(huán)節(jié),為學生提供探索創(chuàng)造的空間,促使他們去探究、去創(chuàng)新。因此,教師應多設計一些非常規(guī)的開放性問題,引導他們多思多問,教會他們善于打破常規(guī)去分析、去思考,從而培養(yǎng)思維的靈活性和創(chuàng)造性。比如,引入競爭機制,組織數學擂臺賽、征題、征答及評獎等系列活動,利用學生的好勝心,放手讓他們獨立活動。
相信學生是放手的前提,立足學生是放手的保證,創(chuàng)造機會是放手的方法,精心組織則是解決放手的形式問題。只要我們每位教師在課堂上把學生的主體地位得以落實,學生的興趣定會空前高漲,教學效果也必然會在減負的情況下大幅度得以提高。
二、更新教育觀念
創(chuàng)新教育是以教師的知識為更替點的,教師的創(chuàng)新素質和能力決定著教育的質量,要使學生有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教師首先就要有創(chuàng)新意識,教師的創(chuàng)新素質是實施創(chuàng)新新教育的關鍵。有創(chuàng)新新型的教師才能培養(yǎng)出創(chuàng)新型的人才。因此,我們不能再滿足于現有知識的吃老本現象,依然因輔導舊,襲用老方法,老套路的陳腐的教育方法了,我們必須轉變教育觀念,更新教育思想,必須具有強烈的開拓創(chuàng)新精神,不斷更新知識,開拓視野,及進吸收各種信息,吸取先進的教育思想,并善于將其運用于教學之中,善于去發(fā)現,或創(chuàng)新出行之有效的,科學的教學方法,使自己的知識層次和將學習適應時代和社會的需要,適應創(chuàng)新教育特點。這樣才能培養(yǎng)出具有創(chuàng)新意識和創(chuàng)新能力的新一代,創(chuàng)造出高質量和高效益的教育效果。
三、激發(fā)興趣,創(chuàng)新思維
(一)變換方式,激發(fā)興趣,訓練思維的敏捷性
思維的敏捷性是指思維速度快,即能對問題迅速作出反映。高速發(fā)展的現代社會需要的是反應迅速、思維敏捷的人才,而快的反應、敏捷的思維并不是天生的,需要經過長期的訓練才能形成,可以通過不同的閱讀方式,持久地加以訓練。
(二)大膽質疑、合理探索、訓練思維的獨創(chuàng)性
思維的獨創(chuàng)性指思考問題、解決問題不依賴、不盲從,能有主見地分析判斷。在教學中,老師要鼓勵學生在閱讀中去疑——質疑——探索——釋疑,要努力為學生提供獨立思考、自己提出問題、探索問題的空間,進而鍛煉思維的獨創(chuàng)性。
四、表揚鼓勵,及時評價
老師仍要重視對學生閱讀成效作出激勵性評價和肯定性評價,更要注重其參與過程及在過程中表現出來的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的評價,幫助學生認識自我,建立自信。老師可以結合每周的評價表,對孩子這一階段“閱讀”的表現,及時作出評價,對于表現好的孩子,應及時鼓勵,對暫時比較落后的孩子,老師應及時捕捉他們的進步,促使他們很快地進步。
五、探索數學閱讀的策略
(一)以身作則,引起關注
數學老師的示范閱讀的應該是學生的表率。因為小學生具有很強的模仿力,老師的示范閱讀直接影響著學生數學語言的表述能力。這就要求老師不斷提高自身的閱讀水平,通過老師閱讀的示范作用,對學生的初步邏輯思維能力的形成施以良好的影響。而老師如今的課堂,多數老師習慣把題目一出示,然后指名讀題或者自己直接泛讀一遍,緊接著就開始讓學生“開工”。身為老師給學生的示范只停留在讀一遍題目,又怎么能期待老師的學生認真讀題呢?老師不能因為自己已充分理解了就認為學生也熟悉了。如果老師在每次讀題時能讀兩遍、三遍,指導學生來閱讀,那么學生對閱讀也會更加關注。
(二)課內課外,雙劍合璧
老師要努力創(chuàng)造機會讓學生閱讀。在課堂上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課外也要讓學生盡情地讀。課內閱讀以讀圖、讀符號為主,課外閱讀應以游戲為主,不帶任何任務,自由的閱讀、自在的游戲。
1.課上讀什么
提供各種形式的閱讀材料,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在教學中,凡是學生通過閱讀能夠讀得出的問題一定讓學生自己讀;在教學中,可以提供充分的觀察材料,如板書、演示、圖形、實物等,引導學生按一定的順序,有目的、有計劃地觀察、比較、思考,在觀察感知中積極思維,并讓學生用清晰的數學語言有條理地敘述觀察過程,不僅能反映學生思維的正確性,掌握知識的程度,而且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表達能力,并能促進感知有效地轉變?yōu)閮炔康闹橇顒?,達到深化理解知識的目的。
2.課外讀什么
心理學家皮亞杰指出:“兒童是在周圍環(huán)境的影響下,通過主客體的交互作用,獲得心理發(fā)展的?!边m宜的物質和心理環(huán)境,能激發(fā)兒童學習的欲望,增強其主動探究的意識,并促進自身發(fā)展。因此,老師要留給學生自由閱讀數學的時間和空間,提供一些有效的數學閱讀材料,如《數學史》《趣味數學》《小學生數學報》《快樂數學》等課外數學讀物及數學學習指導讀物。
總之,在教學課上,輕輕松松的學習,培養(yǎng)出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教學即生活,只有將學生引導到生活中去,切實感受數學的價值,才能使他們真正的理解數學,從而更加熱愛生活,熱愛數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