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麗鈞
①獨自坐在玫瑰園里,想著關乎玫瑰的心事。
②這么繁盛,這么美艷。但我卻不想說,她們是為了答謝辛勤的園丁而開花;也不愿說,她們是為了酬酢和暢的惠風而開花;更不能說,她們是為了繁衍后代而開花。還是詩人說得妙:玫瑰為了開花而開花?!拇_,對一朵玫瑰而言,開花就是一切。
③我曾是一個可憐的“目的主義者”。以為有“目的”的行為才是有價值的行為。就這樣,我欣然將心交給“目的”去蛀蝕。當我將自己擺在一朵絕美的花面前,我就像一個強迫癥患者,本能地摸手機,本能地要拍照。從哪一天開始,我背棄了那個淺薄焦慮的自我?我已經學會“零負擔”地欣賞一朵花,駐足,心動,玩賞,然后帶著感動,悄悄地離開。
④馬年到來的時候,有人發(fā)來一個段子,大意是講“馬如人性”:見鞭即驚為圣者,觸毛即驚為賢士,觸肉始驚為凡夫,徹骨方驚是愚人。我就想,有沒有第五種馬呢?它不驚,亦不駑;它不愿為“鞭影”而奔突,只肯為釋放生命而馳騁;它俯瞰氤氳草色、仰觀高天流云,它總是樂意在殘照里完美一幅剪影;它保持著可貴的矯健與豪野,它感謝上蒼讓它成為了一匹美學意義上的馬。
⑤《民國老課本》里有一篇課文,通篇只有短短的四句話:“三只牛吃草,一只羊也吃草,一只羊不吃草,它看著花?!薄闱?,這分明是一只具有詩人氣質的羊??!可惜,這只可愛的羊早就從課本中走丟了,取而代之的是“羊的全身都是寶,肉可以吃,奶可以喝,皮毛可以穿”。
⑥我曾經嘲笑過輾轉認識的幾個同城姐妹,每當桃花盛開,她們一定帶著撲克牌和小被子,興致勃勃地將自己送到遷西的一座桃花山上,挑一樹最熱鬧的桃花,在樹下鄭重地鋪開小被子,盤坐,打牌。她們吵嚷著當“皇上”或做“娘娘”,貼滿臉的紙條,就這樣一直玩到日落西山,才甘心地往回返。那時,桃之夭夭,灼灼其華……我曾在心里不屑地說:多么可笑啊,竟在美麗的桃花樹下做那等俗事!今天,我卻倏然懂得了她們。
⑦我曾多次跟同行分享那個“孔雀與作文”的故事——語文老師講了一則故事讓大家找論點:雄孔雀都非常珍愛自己漂亮的尾巴,每日必梳理呵護,生怕有絲毫損傷。一幫無恥獵人知道這一特性就專找雨天捕孔雀,因為下雨會將雄孔雀的大尾巴淋濕,由于大尾巴都被雨水淋濕了,孔雀生怕起飛會弄傷羽毛,故不管獵人離得多近也絕對一動不動,任人宰割。很快,一位“學霸”發(fā)表高論了:“可以從兩個方面入手。一則孔雀──貪慕虛榮,因小失大,忽略整體,只看部分……二則獵人——善于抓住時機……”老師聽后,點頭贊許。哎,可憐的師生!
⑧ “目的”是那么重,“目的”這個幽靈,時刻都在明處、暗處招引著我們,讓我們做穩(wěn)它的信徒。一看到玫瑰,就恨它不結個南瓜;一看到馬,就恨它追不上“磁懸浮”;一看到羊,就指望它多出肉、出好肉;一看到桃花,就想到蜜源;一看到孔雀,就想到活捉……被“目的”劫持的我們,心靈干枯,嘴臉丑陋。
⑨誰能引領我們叩山為鐘、撫水為琴,真正做一回大自然浪漫纏綿的舞伴?誰能引領我們贊賞玫瑰為開花而開花、激勵孔雀為美麗而美麗?我想,除了我們自己,大概不會有別人。
⑩玫瑰園里,花開不語……
(選自《散文》,有刪改)
【閱讀練習】
1.文章第②段寫玫瑰,省略了具體描繪,而運用排比寫自己的心理——“不想說……也不愿說…… 更不能說……”,作者這樣寫有什么用意?
2.文中多處運用對比,請舉出兩例并賞析其作用。
3.第④段寫“馬如人性”,“它感謝上蒼讓它成為了一匹美學意義上的馬”,請?zhí)釤捀爬ā懊缹W意義上的馬”有哪些特點?
4.“玫瑰為開花而開花”在文中主要有哪兩層內涵?請結合全文,探究其豐富的人生啟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