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慧敏
【摘要】意象在中國詩歌中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在文學(xué)上,意象被認(rèn)為是中國唐詩的精華,而唐詩的美也正是通過種種的文化意象才得以體現(xiàn)出來的。因此,在唐詩英譯中要特別注意文化意象的傳達。本文介紹了唐詩英譯中文化意象傳達所應(yīng)遵循的原則及其應(yīng)使用的方法。
【關(guān)鍵詞】意象 唐詩 傳達
意象的意義源于拉丁單詞“imago”,按字面意思來說,就是指我們感官所感知的精神層面的東西。埃茲拉·龐德(Ezra Pound)將“意象”定義為“一個在瞬息間呈現(xiàn)出的理性和感情的復(fù)合體”。它涉及到文學(xué)理論、美學(xué)、心理學(xué)、哲學(xué)的各種內(nèi)涵。意象被認(rèn)為是唐詩的靈魂,古詩之美便是意象之美。詩創(chuàng)造了五彩繽紛的意象世界,詩歌意象的藝術(shù)創(chuàng)造,更成為詩人的自覺追求。
但是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相同意象也會被詮釋的意義也有所不同,很多意象的象征在不同的文化體系中賦予了不同的色彩,相同意象也許會喚起不同的想象畫面和心理感受,所以在詩歌翻譯中意象的轉(zhuǎn)換是非常必要的。意象的處理是唐詩英譯過程中至關(guān)重要的一部分。唐詩翻譯不僅僅是漢語與英語文學(xué)的交換,其主要目的是作為一個文化傳教士,讓世界更多的了解中國博大精深的文化。
詩歌是意象,文化,語言的統(tǒng)一體。而這使得唐詩翻譯更加困難。譯者不僅要熟練的處理語言,還要對中國文化與譯入語文化有深刻的了解。在翻譯時不僅要表達清楚詩的文學(xué)意義與文化意蘊,也要盡力保存原詩的風(fēng)格與形式。在本文中筆者通過對比漢語文化與西方文化的異同,提出了幾種意象傳達的翻譯方法。例如:增補法,替換法,變更法等。
一、替換法
當(dāng)直接翻譯不可取時,最好的辦法就是采用替換翻譯法。替換翻譯法就是指在譯入語中找一個能傳達相似含義的意象來替代原意象。我們從李白《古風(fēng)》的翻譯中便可見其一斑:
七十紫鴛鴦,雙雙戲庭幽。
Seventy purple ducks and drakes, Pair by pair in the dark of the court.
在中國人眼里,鴛鴦是一種代表情侶之間互相恩愛的鳥。但在英語中找不到與之對等的譯文。為了保留原意象的生動,譯者靈活地采用了“ducks and drakes”來做為鴛鴦的對等。
二、增補法
直接翻譯是為了保留原詩的文化風(fēng)情。而增補法則是為了彌補在直譯中失掉的文化暗含,多用標(biāo)注法來表示。我們以金昌緒的《春怨》為例:
打起黃鶯兒,
莫叫枝上啼。
啼時驚妾夢,
不得到遼西。
Spring Lament
Shoo that oriole away!
Dont let him sing!
If from these dreams I wake!
Ill never reach Liaoning!
(Liaoning: Far northern border outpost, where the speakers husband has been sent to fight)
在這個譯文中,標(biāo)注起了很重要的作用,清楚地解釋了此地名的含義,歷史背景和主人公在春天哀痛的原因。這樣,“Liaoning”這個有著暗含意義的意象就可以很容易地被外國讀者理解了。
三、變更法
因為唐詩是典型的中國詩歌,他之中所含的意象也大多有很深的文化底蘊。如果直接把意象譯出來的話,原詩的意義就會丟掉很多,所以我們采用變更法。請看孟郊《古別離》
欲別牽郎衣,郎今到何處。
不恨歸來遲,莫向臨邛去。
Leave Me not
I hold your robe lest you should go.
Where are you going, dear, today?
Your late return brings less woe,
Than your heart being stolen away. (張廷?。?/p>
在這里,翻譯的難點是意象“臨邛”, 因為這里包含著一個著名的愛情故事“在西漢的時候,司馬相如在臨邛求學(xué)時愛上了本地一位知書達禮的女子,盡管他已經(jīng)結(jié)婚,他又和這位姑娘結(jié)婚了。”在這里“臨邛”暗指丈夫不忠于妻子,詩人在此的暗指意思是“請不要拋棄我” 許淵沖直接把其中的暗含意味譯了出來“Than your heart being stolen away”把三四句連在了一起。所以在原文中的意象在譯入語中沒有相似的意象時可以采用這種方式。
我們已經(jīng)討論了唐詩英譯過程中意象傳達的問題。翻譯后的唐詩跨越了兩種文化。譯詩屬于中國文化,西方文化,更屬于世界文化。此外,這個譯本已與中國文化分離但又不完全被西方文化所接受。所以它既不是原詩又不是真正意義上的英詩。而是成為了一種融合了兩種文化的雜合詩。這種意象融合的雜合詩在文學(xué)作品中把意象有機的融合在一起,達到了一種整體美,是眾多文化意象互相作用,互相影響的一個整體。這樣的雜合詩比純粹的唐詩更有生命力。而且更有利于中國文化的傳播。
References:
[1]Deeney,John.A Golden Treasury of Chinese Poetry,BeiJing 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K Press,1976.
[2]Eugene A.Nida.Language Culture and Translating,內(nèi)蒙古,內(nèi)蒙古大學(xué)出版社 2001.
[3]許淵沖.漢語對照唐詩一百五十首[M].中國對外翻譯公司,19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