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璐
斗智斗勇的和平解放
1949年1月31日是一個值得紀念的日子,這一日,北平宣告和平解放,從此北平的黑暗時代一去不復返,北平永遠成為人民的北平了!
時隔67年后,每每想起當時人民解放軍為了和平解放北平所做的努力,無不令人肅然起敬。我在想,雖然我們現(xiàn)在可以平靜地閱讀當年的史料,但是當時為了和平解放和接管北平,那種劍拔弩張的情景,不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消退。
早在1948年10月29日,中央軍委即電示,擬調東北野戰(zhàn)軍第十一縱隊集結,擇機攻擊通縣,進逼北平。接到中央軍委的電報后,東北野戰(zhàn)軍迅速行動,僅用一天時間即令第四、第十一縱隊作為先遣部隊向北平近郊前進。此時,占據著東起山海關、西至張家口的狹長地帶和平津地區(qū)的正是國民黨軍華北傅作義集團。傅作義集團在國民黨軍隊中,是一支實力較為雄厚的勁旅,其總兵力有52萬余人,武器裝備精良。10月31日,中央軍委又向前方發(fā)出電報,要求東北野戰(zhàn)軍主力約于12月上旬或中下旬開始行動,攻擊平、津一帶,協(xié)同華北力量殲滅傅作義主力。11月17日,中央軍委再次發(fā)出電報,指示要提早進行平津戰(zhàn)役,并做出戰(zhàn)略部署。接到軍委的電報,東北野戰(zhàn)軍快速反應,只用5天時間即集結結束。23日,東北野戰(zhàn)軍十個縱隊分別由錦州、營口、沈陽等地出發(fā)入關。一封封中央軍委的電報通過電波飛向前線,仿佛編織了一張無形的大網,撒向盤踞在華北的國民黨軍隊。東北野戰(zhàn)軍主力部隊在平西、平北、平南和冀東解放區(qū)、游擊區(qū)軍民的積極配合下,與華北野戰(zhàn)部隊會師。將傅作義集團分割包圍于北平、天津、塘沽、張家口、新保安五個孤立的據點。接著解放軍迅速解放了張家口,使華北戰(zhàn)局發(fā)生了根本性的變化。
12月14日,人民解放軍幾十萬大軍兵臨北平城下,但是解放軍沒有行動,而是按兵不動,采取“圍而不打,耐心等待”的方針,以爭取傅作義和平解放北平。蔣介石對傅作義不放心了,急派軍令部部長徐永昌飛抵北平,勸傅作義南撤。傅作義面臨著繼續(xù)抵抗,還是接受和平的最后抉擇。史料讀到這里,傅作義將軍最后的抉擇,已經被歷史定格,沒有懸念。最終傅作義將軍順應歷史潮流,接受了和平解放北平的條件,1月19日,東北野戰(zhàn)軍前線司令部代表蘇靜,與傅作義方面華北總部代表王克俊、崔載之簽訂了《關于北平和平解決問題的協(xié)議書》,使北平這座有著3000年歷史,800年建都史的古城,能夠完整地保留了下來。
波瀾壯闊的入城儀式
1949年1月31日,人民解放軍從西直門入城與國民黨軍隊在西直門的城樓下舉行防務交接儀式。傅作義部隊的軍官將象征著北平防務的各個城門鑰匙交給解放軍,接著解放軍先頭部隊順利進入北平城。當天在西直門城門內,歡迎解放軍部隊進城的群眾簇擁在道路兩邊,解放軍從西直門越往里走,歡迎的人就越多。人們扭著秧歌,唱著解放的歌曲,盡情表達著對解放軍的歡迎之情。
根據中共中央指示,平津前線指揮部決定2月3日在正陽門舉行莊嚴的入城儀式。整個入城儀式從上午10時開始一直持續(xù)到下午4時。入城的隊伍分兩路分別從永定門和西直門進入北平城,然后在正陽門舉行盛大的入城儀式。當天參加入城儀式的有騎兵、炮兵、裝甲兵、坦克部隊、步兵等在北平周圍駐扎的解放軍部隊。據當年參加入城儀式的部隊老戰(zhàn)士回憶:那天天剛亮他們就起床了,檢查、發(fā)動好車輛和坦克,7時部隊從南苑機場出發(fā),8時左右就開到了永定門。進城的部隊在永定門內大街整好隊形,沿著北平城的中軸線向正陽門進發(fā)。部隊在珠市口一帶先與歡迎的人群相遇了。一時間歡呼聲雷動,大家呼喊著,招著手,有多少人激動得流下了眼淚。歡迎的人群擁上來了,他們跑進了解放軍行列里面,老百姓與解放軍一下?lián)肀г谝黄稹g迎的群眾在裝甲車上寫著:“你們來了,我們很快樂!”“真光明呀!”“同志們!加油呀!徹底消滅國民黨反動派呀”……隊伍陸續(xù)向正陽門箭樓前進。歡迎的隊伍中那些活潑熱情的女學生,在部隊行進的隊列左右扭起大秧歌,她們一邊扭一邊唱。那種熱烈動人的情景,使人真正地感到解放的喜悅。
時任北平市市長的葉劍英、四野司令員林彪、四野政委羅榮桓、華北軍區(qū)司令員聶榮臻和彭真、劉仁等北平市委的同志和傅作義軍隊的代表登上正陽門箭樓,準備檢閱入城部隊。上午10時,隨著四顆照明彈升上天空,莊嚴隆重的入城儀式開始了。軍樂隊的銅管樂器閃著金燦燦的光芒,軍樂手們吹奏著雄壯的進行曲。集結在正陽門大街的入城隊伍以掛著毛主席、朱總司令肖像的彩車和軍樂隊為前導,在一輛插著紅色指揮旗的裝甲指揮車的引導下緩緩從前門大街進入會場,裝甲車隊列隊在最前面,接著是炮兵車隊、坦克部隊、摩托化部隊、騎兵方隊、步兵方隊,隊伍雄赳赳地走在大路上,顯示了人民軍隊強大、威武的英姿。接著解放軍的隊伍雄赳赳、氣昂昂地進入東交民巷——這條從1901年起就不再有國人腳印的、充滿了屈辱的街巷,終于伴隨著人民解放軍的到來,恢復了中國的主權。
穩(wěn)扎穩(wěn)打的和平接管北平
為了順利接管北平,中央調集了一批干部參與接管工作,1948年12月18日,在涿縣市委第二次會議上正式通過成立北平市軍事管制委員會,12月24日,在河北良鄉(xiāng)召開了北平接管干部大會。而此時,北平完全處在解放軍的包圍之中,近郊地區(qū)的門頭溝、石景山、清華園、長辛店和豐臺等地區(qū)已經開始了接管工作。近郊的接管工作,主要是建立城郊各區(qū)人民政權,接管工礦企業(yè)和文化事業(yè),宣傳教育并組織四郊的工人、農民、學生、職員等,通過進行四郊的接管工作,拱衛(wèi)北平。中央當時考慮到北平被接管以后,在北平的反動勢力不是被一掃而光,而是通過各種的形式滲透在社會各處,不可能完全肅清。在北平接管的特殊時期,必須實行軍事管制,首先肅清一切反動勢力,不給敵人任何活動的機會。人民的政權對一切勞動人民是民主的,但對反革命勢力則必須是管制的、專政的。因此決定,北平的接管將實行軍事管制,成立北平市軍事管制委員會(以下簡稱軍管會)。
人民解放軍為和平解放北平,與傅作義軍隊進行了艱苦的談判,隨著談判的不斷深入,北平和平解放的曙光也就在眼前了。1948年12月28日,北平市軍管會發(fā)出了《關于做好入城準備工作的通告》,要求各單位立即將所屬人員區(qū)分為第一和第二梯隊。規(guī)定入城之后,必須做到:一是入城頭兩三天,各單位人員非經許可不要分散,早出晚歸,匯報情況;二是利用各種交通、通訊工具,按級實行口頭和書面報告和請示;三是建立請假、值班、收發(fā)等制度,以免各方脫節(jié)。為了進一步加強對參加接管干部的管理,北平市軍管會還頒布了14條入城紀律,內容涉及入城人員的軍風紀律,要求入城人員服裝整齊,注意禮節(jié)。甚至規(guī)定通行時要靠右邊走,不準在市內乘馬驅馳,汽車速度每小時不得超過40里;不準在街上吃東西,不準隨意大小便,維持公共衛(wèi)生;不準私入民宅,不拿人民一針一線,必須公平交易,遵守群眾紀律;乘坐火車、公共汽車或電車時,必須遵守乘車規(guī)則,聽從指揮,不準扒車、跳車等等。從這些頒布的紀律中,我們不難看出,人民解放軍的接管干部紀律嚴明,處處展現(xiàn)出人民軍隊的優(yōu)良作風。一切準備就緒后,1949年1月1日,北平市軍事管制委員會發(fā)布成立布告,宣布“北平四郊國民黨匪軍業(yè)已就殲在即,北平將告解放,為著保障全體人們的生命財產,維持社會安寧,確立革命秩序,著令在北平城郊,東至通州,西至門頭溝,南至黃村,西南至長辛店,北至沙河的轄區(qū)內,實行軍事管制,成立在中國人民解放軍平津前線司令部指揮之下的北平軍事管制委員會,為該區(qū)軍事管制時期的權力機關,統(tǒng)一全區(qū)的軍事和民政管理事宜,一俟北平解放,即加入北平全市,為其管制區(qū)域,并任命葉劍英為北平市軍事管制委員會主任?!币嘣谕蝗?,北平市人民政府成立布告也同時發(fā)布,布告中指出“北平四郊,已告收復,古都亦將解放,為鞏固郊區(qū)治安,保障人民生命財產之安全,并發(fā)動與組織各界人民協(xié)助人民解放軍迅速粉碎蔣傅匪幫的反動統(tǒng)治,建設新民主主義的新北平,著即成立北平市人民政府,任命葉劍英為市長……”中央局和北平市委給軍管會布置了四項接管任務:一是肅清一切反動勢力,二是接管敵人遺產,三是建立人民政府秩序,四是宣傳教育群眾。
1949年1月31日,人民解放軍與傅作義軍隊交接防務,北平回到人民手中。2月2日,北平宣告和平解放。軍管會和北平市政府也從郊外移往北平城內的辦公住所,開始對外辦公。軍管會下設警備司令部、市政府、物資接管委員會、文化接管委員會。警備司令部負責肅清一切反革命武裝及散兵游勇,執(zhí)行軍紀、軍法及戒嚴、解嚴等事項,并有效的組織防空;市政府負責市內民政、公安、司法、交通、衛(wèi)生、消防等一切市政建設,管理市區(qū)內各業(yè)及外僑事項。并按工作需要設立民政、地政、教育、衛(wèi)生、工商、公安、公用、工務、財政等九個局及人民法院、外僑管理處、合作社、貿易公司、銀行等組織;物資接管委員會負責接收敵偽產業(yè)及公共物資財產,沒收官僚資本、直接代管屬于國家之企業(yè),動員與組織力量,供應城市煤糧需要并按工作需要下設財經、交通、衛(wèi)生、軍政及房屋地產等五大部;文化接管委員會負責接管一切屬于國家的公共文化教育機關及一切文物古跡(屬于市范圍內者由市教育局接收)并按工作需要下設教育、文藝、文物、新聞出版等四大部。
軍管會的工作人員紀律非常嚴明,他們對城市的工商業(yè)、市政、文化機關,名勝古跡,國家倉庫財產物資及其他一切公共建筑,“只是看管,不許動用,只許保護,不許破壞,空手進,空手出”,號召每個同志自覺遵守政策,服從紀律,愛護人民,堅持立場,做到群眾互相監(jiān)督,干部以身作則,按級負責等等。
北平和平接管經過四個多月艱苦卓絕的工作,取得初步成效,北平市內原來國民黨的黨政機關、文化教育、企業(yè)、交通等大大小小千余家單位,皆轉入人民手中。北平秩序安定,國民黨的殘余勢力被肅清了,人民群眾過上穩(wěn)定的生活,北平市的人民民主政權逐漸鞏固,北平市的工作進入新時期。
作者單位:北京市檔案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