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開復
我曾經(jīng)對自己的身體非常自豪。我很少生病,不太需要看醫(yī)生。我做統(tǒng)計數(shù)學出身,但我認為自己是特例,人人都生病,就我不生。等到病理診斷出來,我才知道,我的肚子里有小雞蛋大的20多個腫瘤,被診斷為淋巴癌四期。
那段時間,我心理上的煎熬要超過身體的。我反復問自己:為什么是我?
最難過的時候,我看了二三十本關(guān)于宗教的書、四五十本健康養(yǎng)生的書。我從大量的閱讀中,發(fā)現(xiàn)了一些不錯的觀點和從前沒有想過的事。比如,如果人生只有一次,我們要如何面對?如果人生存在多次,我們要如何面對?學文的人可能整天都在想這些,而我們這些學理的,相信人生只有一次,一定要分秒必爭。
治療的過程中,我發(fā)現(xiàn)自己過去最大的錯誤是,生活方式基本不及格。以前我覺得自己身體好,經(jīng)常加班到深夜,半夜還會起來回郵件。對工作安排我有強迫癥,看到日程表排得滿滿當當,就覺得好棒,希望把每一分鐘都填滿。
現(xiàn)在,醫(yī)生要求我必須減輕壓力,增加睡眠。我每天的睡眠時間從五個半小時延長到七個半小時,睡不著也強迫自己躺下。為了睡到七個半小時,常常要躺八個半小時。一個禮拜還要保證三到四個小時的輕度運動。早上9點開會,6點半就要起床,放空、運動、進食,生活重新進行合理規(guī)劃。生病后,我常會去臺大校園走走,或者從陽明山山腳走到山頂。
當你的生命可能要結(jié)束時,你就會知道對你最重要的是什么?,F(xiàn)在,我非常清晰地知道,家人和朋友的重要。以前我號稱是好老師、好爸爸、好丈夫,其實都沒做到。
現(xiàn)在,我對這些很敏感。大女兒圣誕節(jié)回家,我什么都不做,整天跟她泡在一起。小女兒申請大學,我跟她一起做計劃。兩個女兒,一個做攝影展,一個參加服裝設計比賽,我都會參與,以前我從來不管這些。母親今年96歲了,我現(xiàn)在基本每周都會見到她,一有機會就回去。
我看整個世界的眼光好像也變得不太一樣。生病化療后,我去朋友家里,一進門,覺得他們家的桂花好香、家里布置得好漂亮。
他說:“我家一直是這樣啊。”我說:“你家不是剛裝修嗎?”他說:“你來過我家好幾次了,怎么會這樣說?”
他問我:“你以前是不是都不太關(guān)心這些,每天腦子都在想創(chuàng)業(yè)、投資?是不是現(xiàn)在終于可以聞到桂花香,可以看一看風景了?”
朋友的話讓我感觸很深。以前我的人生觀跟我的書名一樣———《做最好的自己》《世界因你不同》,要最大化地為世界帶來影響。
經(jīng)歷過病痛后,我發(fā)現(xiàn),在疾病、生死面前,每個人是平等的。過去許多人想見我,因為種種理由排不到時間。生病后,能找到我的人不多,我躲得也蠻好。如果有年輕人找到我,我愿意花幾個小時跟他們聊聊。
2015年2月,我正式回歸創(chuàng)新工場。創(chuàng)新工場經(jīng)歷了17個月沒有我的日子,依然發(fā)展得很好。我相信許多事可能是上天的安排,如果我不回來,未來公司也會健康成長。
以前的我看見自己日程表上有一分鐘的空閑,都會責問秘書?,F(xiàn)在的我決定放平心態(tài),做那些對自己壓力不太大、更有效增值的事情。
有人問我最大的心態(tài)變化是什么,我告訴他們,當然是健康,健康不及格可能就沒有人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