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洪林
摘 要 紫砂壺以其千姿百態(tài)的造型、線條、裝飾及泥色來呈現(xiàn)出豐富的變化,這款紫砂“福在眼前壺”承載著厚重的文化寓意,用制壺的規(guī)矩抒寫自己獨特的靈性,在文化藝術(shù)的傳承中乘風破浪,是一款工藝獨特的紫砂藝術(shù)品。
關鍵詞 福在眼前壺;紫砂;寓意
福文化是中國最古老的傳統(tǒng)文化,什么是“?!??抽象的說,福就是人們最渴望得到并為之不懈努力的彼岸?,F(xiàn)以紫砂“福在眼前壺”為例(見圖1),談談它的工藝制作,以及它所包含的吉祥寓意。
1 紫砂“福在眼前壺”的工藝制作特征
紫砂“福在眼前壺”以傳統(tǒng)的“傳爐”壺型為基礎,造型別致、姿態(tài)端莊、風格雅致,隱有古韻遺風。此壺雖為四方造型,然而方中寓圓,故比一般方器多了一分圓潤之美。壺腹呈方鼓形,短頸。壺嘴造型方中帶圓、圓里寓方。壺蓋延續(xù)了全器造型特征及壓蓋形式,蓋面鼓起,方型圓角,壺蓋能四面皆轉(zhuǎn)換無礙,可接續(xù)全壺氣韻。蓋面上的圓形壺鈕畫龍點睛,使此壺生色不少。三彎流曲折有致,出水流暢,神采具足。環(huán)形耳把精巧別致、剛?cè)嵯酀?。從整體看,這款紫砂“福在眼前壺”古樸儒雅、氣韻不俗。
2 紫砂“福在眼前壺”的壺型考析
紫砂“福在眼前壺”借鑒了古代的“傳爐”壺型。傳爐為古代方士煉丹所用之丹爐。葛洪是東晉時期著名的道教領袖,游盡天下名山,于丹術(shù)、醫(yī)道頗有心得,他行至麻姑神功泉(就是今天的江西撫州南城),覺得泉水清冽脫俗,于是傳爐煉丹,并留戀于泉石之間。而今,仿“傳爐”之型制作紫砂“福在眼前壺”來飲茶,真乃切情、切意。
關于紫砂“福在眼前壺”的壺型,古代的時候還有“金殿傳臚(爐)”的說法。明清時,皇帝會在殿試的最后兩天召見貢士。貢士們身著公服,頭戴三枝九葉冠,然后隨王公百官進太和殿分列左右,肅立恭聽三甲的姓名、名次,這就是“金殿傳臚”。“臚”有陳列的意思,“傳臚”就是次第唱名傳呼貢士進殿晉見皇帝。古時候,紫砂壺是士大夫階層的雅玩,將壺名取為“傳爐”,應有取其諧音后,又取意自勉的意思吧。
3紫砂“福在眼前壺”的精神
老子說:“大象無形,大巧不工。”正如此款紫砂“福在眼前壺”,它是方中有圓、圓中寓方的典范。要想做一款比例恰當、珠圓玉潤、骨肉、亭勻的紫砂壺實屬不易。自古以來,宜興的眾多壺型中,公認“傳爐”的、制作難度比較高。就其形式來說,“傳爐”為傳統(tǒng)壺型,至清代末期曾改為“四方傳爐”,可、謂歷久彌新。為何“傳爐”造型歷久不衰呢?原因是它有著青銅器般的威嚴與穩(wěn)重,古樸典雅,曲線強勁有力、渾厚端正,審美價值很高。
4 紫砂“福在眼前壺”貴在有福而享福
紫砂“福在眼前壺”的壺腹塑有精美的蝙蝠裝飾,壺蓋也有蝙蝠造型裝飾與其相互呼應。由于“蝠”諧音福,寓意人的一生平平安安、和和睦睦。自古以來,中國人祈盼的“福”,乃至我們幾千年的福文化包含了豐富而獨特的內(nèi)容。首先,紫砂“福在眼前壺”塑飾的第一層面是“飽暖是?!?。直到今天,絕大多數(shù)人也還是把“飽暖”作為福的主要內(nèi)容。第二層面是“平安是?!保Z出距今兩千多年《莊子》“平則?!薄F桨彩且环N平和安定的生存狀態(tài)。沒有平安就沒有一切,平安是福的基礎和保障,我們說的“長命百歲”、“安度晚年”、“健康是福”、“安全第一”、“創(chuàng)建平安城市”都是為平安祈福的寫照。第三層面是“和諧是?!?,人們擁有飽暖和平安的時候,并不一定會感覺到幸福,人類對福的最高追求是精神追求,也就是“和諧是?!?。“和諧是福”始于創(chuàng)建和諧社會,和諧代表精神層面,和諧是福是人們對福精神上的一種體會,當然人的思維不同,追求不同,對福的感覺也不同。以和諧為核心的福文化所涵蓋的精神層面上的祈福理念,符合絕大部分人的祈福觀點。
5 結(jié) 語
歸根結(jié)底,制作一款紫砂壺除了要符合制壺的法度,還得以心靈的領悟,才能獲得更深層次的藝術(shù)感受。而只有沉浸于這種感受中,才能領悟“人壺一體”的真諦。正如這款紫砂“福在眼前壺”,其實用性與藝術(shù)性的結(jié)合,才能折射出主題思想與精神內(nèi)涵,才能最終在壺藝之林中占有一席之地。
參 考 文 獻
[1]陳皞.紫砂“傳爐壺”隱隱古風韻考析[J].江蘇陶瓷.2014(02):43.
[2]姚琴.紫砂“壽桃漢瓦壺”的審美[J].江蘇陶瓷.2013(05):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