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據統計全國各省份通信基站遭雷擊情況結果表明,幾乎沒有一起因遭受直擊雷基站設備損壞的事例,雷擊造成基站設備損壞事故的95%是雷電過電壓引起的,因此對通信基站雷電過電壓的保護就更為重要。本文論述了通信基站防雷接地系統經常出現的問題,結合多年運維經驗,切實地提出根據實際情況設計通信基站防雷接地系統的設計思想。
【關鍵詞】通信基站;電子設備;防雷;接地
【Abstract】According to the statistics across the country provinces communication base station was struck by lightning situation results show that almost no examples of base station equipment damage suffered direct lightning stroke with 95 percent of the base station equipment damage caused by lightning strikes lightning over-voltage caused by lightning overvoltage, communication base stationsthe protection is even more important.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recurring problems of communication base station lightning protection and grounding systems, combined with many years of experience in operation and maintenance, effectively made the lightning protection and grounding system according to the actual situation design communication base station design ideas.
【Key words】A communication base station;Electronic device;Lightning;Ground
雷電是一種常見的大氣放電現象。由于雷電釋放的能量相當大,它所產生的強大電流、灼熱的高溫、猛烈的沖擊波、劇變的靜電場和強烈的電磁輻射等物理效應給人們帶來了多種危害。通信基站位置地域、地理位置差異巨大,地方雷雨頻繁,很容易受到雷電的影響。一旦遭受雷電襲擊,損失難以估量,后果難以想象。所以,做好通信基站的防雷電工作,是保證現代通信暢通的重要保證。
1. 通信基站防雷與接地通常存在以下問題:
(1)天饋線進入機房前沒有接地。
(2)避雷針在機房屋頂雖然接地,但接地電阻太大。
(3)基站機房內通信設備保護接地不規(guī)范,直接與屋頂墻上的避雷帶相連。
(4)天線鐵塔地網和機房地網沒有形成聯合接地,兩者之間存在地電位差。
(5)接地引線和螺絲擰在一起,且螺絲已生銹,接地不可靠,沒有達到接地目的。
(6)基站鐵塔接地不規(guī)范,只用一根扁鐵從鐵塔一個角與機房建筑搭在一起,而且電器也沒連通。
(7)基站機房屋項上所有金屬突出物沒有和女兒墻上避雷帶電氣連通。
(8)基站屋頂上女兒墻上避雷帶與建筑物主鋼筋沒有焊接連通。
(9)基站鐵塔上避雷針不符合規(guī)范要求。
(10)基站鐵塔高度為70米,天饋線中間和機房入口處都沒有接地。
(11)基站供電線路沒有從地下敷設進站,而是架空直接進入二樓機房,把雷電波直接引入房間。
上述情況均不符合防雷要求,都是引雷途徑。
2. 當基站遭受雷擊時,可能對基站造成危害的主要部位有
(1)基站收發(fā)信機的饋線入口。
(2)基站收發(fā)信機的電源入口。
(3)基站所有電源設備將受到危害。
(4)通信電纜接口及中繼線路。
3. 通信基站的防雷措施
(1)基站天線應用有防直擊雷的防護措施,避雷針與鐵塔作可靠電氣連接。天饋線嚴格按規(guī)范布置其接地點;尤其天饋線進入機房入口處的外側接地至關重要,目的是讓感應雷電流在入機房前漏入大地,保證通信設備的安全運行。
(2)基站機房應有防直擊雷的防護措施,如裝設有避雷針或優(yōu)化針,則應有兩根8園鋼從針體尾部引出,引出線一方面與針體焊接,另一方面雙從兩個方向與避雷帶焊接。
(3)架空電力線和其他架空線的防雷措施應有地埋和裝設避雷地線等。
(4)基站電源設備應用兩至三級防雷(過電壓)措施。
(5)天饋線應裝設天饋避雷器。
(6)信號線應串接信號避雷器。
4.通信基站接地方案
4.1 防雷接地系統的構成和基本要求。
防雷接地系統是由大地、接地電極、接地引入線、地線匯流排、接地配線五部分組成的整體。
地線排一般分為室內接地排和室外接地排,室內接地排通常安裝BTS、電源機柜較近且與走線架同高的墻上。室外接地線通常在饋管窗外附近(1m內)。接地排用銅排做成。
4.2 移動通信基站BTS接地的幾種實際情況。
4.2.1 利用現避雷帶。
當BTS所在大樓有較可靠的屋頂避雷帶、防雷接地及工作接地時,BTS的接地應利用大樓現接地裝置,但必須測試其接地電阻值。如果測試結果不符合要求。應增加接地體,使接地電阻滿足≤5Ω的要求。
4.2.2 大樓沒有避雷帶
當所在大樓沒有現成的屋頂避雷帶時,應架設一定數量的避雷針,使天線頂端處于避雷針的保護角之下,并同時將避雷針接地線直接引至樓下接地體。
4.2.3 BTS設有天線鐵塔。
當BTS設有鐵塔時常采用三合一(即聯合接地)系統。這種情況,一般都把整個機房設計在鐵塔的避雷保護范圍內,機房頂可以不設避雷帶,但機房四周可以仍需埋設一閉合接地環(huán),使機房的地電位均衡分布和縮短接地引線。
4.3 通信基站的防雷與接地。
4.3.1 供電系統的防雷與接地。
(1)移動通信基站的交流供電應采用三相五線制供電方式。
(2)移動通信基站宜設置專用電力變壓器,電力線宜采用具有金屬護套或絕緣護套電纜,穿鋼管埋地,并引入移動通信基站,電力電纜金屬護套或鋼管兩端應就近可靠接地。
(3)當電力變壓器設在站外時,對于低處年雷暴日大于20天、大地電阻率大于100Ω/m的暴露地區(qū)的架空高壓電力線路,宜在其上方架設避雷線,其長度不宜小于500m。
(4)當電力變壓器設在站內時,其高壓電力線應采用電力電纜從地下進站,電纜長度不宜小于200m,電力電纜與架空電力電纜連接處三根相線應加裝氧化鋅避雷器,電纜兩端金屬外護層應就近接地。
(5)移動通信基站交流電力變壓器高壓側三根線,應分別就近對地加裝氧化鋅避雷器。
(6)進入移動通信基站的低壓電力電纜,宜從地下引入機房。電力電纜在進入機房交流屏處,應加裝避雷器,從屏內引出的零線不做重復接地。
(7)移動通信基站供電設備的正常不帶電的金屬部分、避雷器的接地端,均應做保護接地,嚴禁作接零保護。
(8)移動通信基站的直流工作地,應從室內接地匯集線上就近引接,接地線截面積應滿足最大負荷的要求。
(9)移動通信基站電源設備應滿足相關標準、規(guī)范中關于耐雷電沖擊指標的要求,交流屏、整流器應設有分級防護裝置。
(10)電源避雷器和天饋線避雷器的耐雷電沖擊指標等參數應符合相關標準、規(guī)范的要求。
4.3.2 鐵塔的防雷與接地。
(1)移動通信基站鐵塔應有完善的防直雷擊及二次感應雷的防雷裝置。
(2)移動通信基站鐵塔采用太陽能燈塔。對于使用交流電饋電的航空標志燈,其電源線應采用具有金屬外護層的電纜,電纜的金屬護外套應在塔頂幾進機房入口處的外側就近接地。
4.3.3 天饋線系統的防雷與接地。
(1)移動通信基站天線應在接閃器的保護范圍內,接閃器應設置專門雷電流引下線,材料宜采用40×40mm的鍍鋅扁鋼。
(2)基站同軸電纜饋線的金屬外護套,應在上部、下部和走線架進機方入口處就近接地,在機房入口處的接地,應就近與地網引出的接地線妥善連通。
(3)同軸電纜饋線進入機房后,與通信設備連接處應安裝饋線避雷器,以防止自天饋線引入的感應雷。
4.3.4 其他設備的防雷與接地。
(1)移動通信基站的建筑物應有完善的防直擊雷及抑制而次感應雷的防雷裝置(避雷網、避雷網和連接器等)
(2)機房頂部的各種金屬設施,均應分別與屋頂避雷帶就近連通。機房頂部的彩燈應安裝在避雷帶下方。
(3)機房內走線架、吊掛鐵架、機架或機殼、金屬通風管道、金屬門窗等均應做保護接地。
5. 結束語
(1)隨著通信行業(yè)的不斷發(fā)展,移動通信站點的設備和防雷措施也在不斷革新,只要在工程實際中不斷調查優(yōu)化研究,充分認識雷電可能的入侵途徑,采取全方位、多層次綜合防護,就能取得有效的防雷效果。
(2)基站防雷系統工程是保證通信網絡暢通、人員和設備安全的重要環(huán)節(jié),涉及基站鐵塔、天饋線、土建、供電、設備安裝以及周圍建筑等許多方面,需要我們樹立長遠的戰(zhàn)略目標,不斷總結經驗,從現實入手,不斷提高防雷技術水平和基站的防雷能力。
參考文獻
[1] 《移動通信基站防雷與接地設計規(guī)范》(YD5068-98).
[2] 張殿富. 《移動通信基礎》.中國水利水電出版社.
[3] 國家標準.建筑物防雷設計規(guī)范GB50057-94(2000年版)[S].北京:中國計 劃出版社,2001,(2).
[4] 中南建筑設計院主編.建筑物防雷設計安裝99D562[M].北京:中國建筑標準 設計研究所出版,1999,(12).
[文章編號]1619-2737(2016)03-26-492
[作者簡介] 任海波(1982-),男,職稱:助理工程師,工作單位:陜西省天然氣股份有限公司,2007年畢業(yè)于黑龍江大學通信工程專業(yè),主要從事天然氣長輸管道的站控系統、自控系統、通信基站以及長輸管道SCADA系統、通信系統的安裝與調試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