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淮生
江南春雨,如煙似霧,迷迷茫茫;像蟬翼柔紗,輕輕地籠罩山川、田野、村莊;有時也淅淅瀝瀝,水濺珍珠;或者雨打新葉,瀟瀟終夜,給人一種單調(diào)而凄清的美。此刻,它卻無聲地落在我的身上。我仰望青灰的天穹,覺得臉上一陣清涼;雨飄進嘴里,甜絲絲的;摸摸衣裳,也是濕漉漉的。這一切都無誤地告訴我:在春雨霏霏的日子里,我回到江南的故鄉(xiāng)來了。
眼前的春雨,曾和我隔著迢長的歲月。它隨風飄忽,若有若無,一絲絲,一縷縷,牽引著我的那些已經(jīng)逝去的時光。
我,曾經(jīng)是那么熟悉江南的春雨啊!
也許應當感謝造化的安排吧,我生命的幼芽,竟發(fā)端于風光秀麗的江南山村。各色嬌艷的山花,明媚如畫的春色,曾給我的童年涂上明朗的色調(diào)。江南的春天也是多雨的,清明時節(jié)的紛紛細雨,也曾滋潤過我稚嫩的心田。它,先是落在我兒時和少年的歲月里;后來,就落在我溫馨的記憶里,落在我濃郁的鄉(xiāng)愁中,落在我思念江南的干渴的詩句間……
推開回溯的心窗,我記起:家鄉(xiāng)的春雨,總是和云霧連在一起的;它們?nèi)吒饔凶约旱男螒B(tài)姿影,又不斷地相互變化著。白色的棉團或鉛灰色的淡墨塊鋪在天際,那便是云。當云落下來彌漫著四周的山,并且不住地流動,飄呀飄的,就化作乳白色的霧。霧里青山,特別有一種朦朧的美。有時,偶爾露出一點峰巔的影子,便成了霧海中的仙島,在霧屏稍開之處,山巒呈暗藍色,仿佛是深邃不可測的神仙洞府,它引起過我多少童話般的美麗的幻想。當霧大團大團地從山上飄過來時,遠遠近近的山、樹林、村舍,都隱沒在一片春雨之中,空蒙而蒼茫。
這時,我多半正在村塾里念那不知所云的“子曰”,念得頭昏腦漲,全身燥熱。于是,瞅空就偷跑出來在雨中嬉戲蹦跳一番,頓時頭腦清醒,周身爽快,甚至把回去要受先生斥責的事也忘到九霄“雨”外去了。
這雨,也許飄飄灑灑一晌,就漸次地仍退為山中的霧和高天的云;也許要落一整天。不論是雨后或雨中,放學的路上,都是孩子們的世界。雨后的村溝,水漲了,我便和小伙伴脫去鞋子,挽起褲腳去水中捉魚蝦。雨中的野地,寂靜而喧鬧,我常常撐開紙傘癡癡地站著,四周的山野都沉浸在無邊的春雨里,只有傘下的我身上是干的,像是雨海中漂浮的一葉扁舟。孩子的心為雨的包圍而感到孤獨,也為雨中自身的很平安、沒有受到什么傷害而驕傲。在外面,紙傘上沙沙的雨聲,在家中,屋瓦上嚓嚓的雨聲,傳到我的耳朵里,都是優(yōu)美的琴音。它們吸引我在傘下久久佇立,伴隨我在夜雨中安然入夢。
若是一夜春雨,第二天清晨雨停了,山里的景色那就太美了:山村從濃睡中醒來,格外精神;空氣像透明的液汁,異常新鮮;天空如擦拭過的淺藍色玻璃,潔凈無塵;山地經(jīng)過夜雨的洗滌,生機蔥蘢,像一塊巨大的綠絲絨蓋在起伏的浪花上;綠絨中間,隨處可見一簇簇杜鵑花,鮮艷地開放著。由于受到春雨的催促,竹林里破土而出的春筍又刷刷地長高了許多;山上,茶樹漫出新綠,等候人們?nèi)ゲ蓴X;山下的田野里,油菜花照眼鮮明,吐溢清香;農(nóng)人在緊張地耕作。真是“春雨貴如油”哪!
(選自《中國當代散文大系》,有刪節(jié))
江南多雨,尤其是春天。江南的春雨是怎樣的一種狀態(tài)呢?
在作者的筆下,江南的春雨“如煙似霧,迷迷茫茫”,我們可以通過視覺感受到;江南的春雨“淅淅瀝瀝,水濺珍珠”,我們可以通過聽覺感受到;江南的春雨“飄進嘴里,甜絲絲的”,我們可以通過味覺感受到;江南的春雨使人“摸摸衣裳,也是濕漉漉的”,我們可以通過觸覺感受到。一開篇,作者就通過視覺、聽覺、味覺和觸覺,以生動優(yōu)美的描寫將江南的春雨全方位地“飄”到了讀者的眼前。這是作者回到江南后看到的春雨。由眼前的春雨,作者回憶起了記憶中的春雨:“家鄉(xiāng)的春雨,總是和云霧連在一起的;它們?nèi)吒饔凶约旱男螒B(tài)姿影,又不斷地相互變化著……”
但是,作者并沒有只停留在對春雨的描寫上。作者通過寫春雨,串聯(lián)起了對往事的回憶,如在私塾(以前的學校叫私塾)里念“子曰”、和小伙伴去水中捉魚蝦;也串聯(lián)起了對故鄉(xiāng)景色的描繪,“山村從濃睡中醒來,格外精神;空氣像透明的液汁,異常新鮮”,美得讓人心馳神往。
對某種景象有所感觸時,把自身所要抒發(fā)的感情、表達的思想寄寓在這種景物中,通過描寫這種景物進行抒發(fā),這種抒情方式叫借景抒情。這篇文章就運用了借景抒情的寫法,作者表達了對故鄉(xiāng)的贊美和熱愛之情。小朋友們可以在寫作文的時候借鑒這種寫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