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濤
當你看到《你給我削瓜,我給你打扇》這幅作品時,是不是會被這充滿生活氣息的畫面所打動?媽媽那慈愛的神情,寶寶那天真的模樣,多么溫馨的場景啊!創(chuàng)作這幅作品的是我國著名畫家、散文家、教育家豐子愷先生,他的作品大多反映的是身邊的現(xiàn)實社會,充滿了生活情趣。
豐子愷先生深厚的文學造詣,使得他的作品風格簡樸但是意境深遠,成為了溝通文學與繪畫的一座橋梁。
卷起的蘆簾下,一張放在廊邊的小桌上擺著一把壺,幾個杯,天上一鉤新月掛在空茫的天空上,寥寥數(shù)筆卻使整幅畫充滿了詩意,體現(xiàn)了“此時無聲勝有聲”的美感。豐子愷這種充滿了文學意境的畫作還有很多,讓我們欣賞一下。
《人散后,一鉤新月天如水》
《青山缺處有高樓》
《阿寶兩只腳,凳子四只腳》《腳踏車》
豐子愷還特別喜愛描繪兒童生活中的平凡小事,他的這些作品,由于真實和生動,所以成為了能夠吸引讀者反復閱讀的藝術(shù)品。你看這兩幅小畫,給椅子穿鞋子,拿兩把蒲扇當腳踏車,讓人忍俊不禁,孩子的爛漫天真躍然于紙上。只有真正愛孩子、理解兒童的人才能關(guān)注到這些細節(jié),并用畫筆記錄下來。
正是因為深知孩子是國家的未來,1934年葉圣陶和豐子愷終于出齊了全套十二冊《開明國語課本》,在那個動蕩不堪的年代,課本卻絲毫沒有受到社會的影響,兩位先生攜手為孩子們奉獻了一套純凈無暇的語文課本。
豐子愷先生配畫的插圖尤為人們津津樂道,他根據(jù)課文的內(nèi)容細致描繪出孩子們生活中的場景,拉近了他們與文章的距離,便于他們更好地理解課文的內(nèi)容。時至今日,《開明國語課本》依然得以再版發(fā)行,可見其藝術(shù)魅力。
喜愛繪畫的同學們也可以將自己的所見所聞以“繪畫日記”的形式記錄下來,相信若干年后你再翻看的話,一定回味無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