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雪偉 李歡 周嬋
徐璐,2005年12月入伍,曾任沈陽軍區(qū)雷鋒紀念館解說班班長,2013年9月作為全軍優(yōu)秀士兵提干對象被保送到解放軍理工大學學習,現(xiàn)為陸軍第40集團軍雷鋒生前所在部隊干事。
張蕊,2006年12月入伍,曾任沈陽軍區(qū)雷鋒紀念館解說班班長,2014年9月作為全軍優(yōu)秀士兵提干對象被保送到解放軍理工大學學習,現(xiàn)為該校學員。
艾佳昕,2007年12月入伍,曾任沈陽軍區(qū)雷鋒紀念館解說班班長,2015年9月作為全軍優(yōu)秀士兵提干對象被保送到解放軍理工大學學習,現(xiàn)為該校學員。
她們是原沈陽軍區(qū)雷鋒紀念館解說班連續(xù)三任班長、解放軍理工大學通信工程學院學員。她們創(chuàng)下了連續(xù)三年被提干的輝煌歷史。她們成長成才的背后,是對解說雷鋒事業(yè)的真情投入。從聚光燈下“指點江山”的解說員到軍隊高等學府里“孜孜不倦”的大學生,她們身上不變的是對雷鋒精神的堅守。
以青春之名為雷鋒代言:講述的是故事,傳遞的是真情
張蕊已經(jīng)記不起多少次講那些關于雷鋒的故事了。她常說的話就是,“我與雷鋒故事有不解之緣?!?/p>
學院的同學們都知道有個“姐姐”雷鋒故事講得好,但卻不知道,練就這樣的本領背后,經(jīng)歷了多少痛苦心酸和磨練。一萬多字的解說詞,不僅要一字不漏地背下來,而且解說時要飽含真情,為此,張蕊一遍又一遍地刻苦練習。紀念館人手少,有時候一天要說好幾場,說得嗓子沙啞干澀,第二天又繼續(xù)“戰(zhàn)斗”。
“你的職業(yè)就是講雷鋒的故事。這些故事大都家喻戶曉,如何把它講出味道,講得讓人愛聽,并起到感化人的作用,這可不簡單?!毙扈聪肫鹱约涸诶卒h紀念館的日子,很有感觸。徐璐認為,最重要的是對雷鋒懷有一顆敬仰之心。她利用自己省吃儉用節(jié)省下來的錢,幫助貧困學生、孤寡老人,把雷鋒精神帶到日常生活中去。
90后的艾佳昕對雷鋒有著一份特殊的感情。2008年1月8日,一位74歲的老人神采奕奕地在雷鋒生前所在團的雷鋒銅像前整理著花籃。后來艾佳昕得知,老人就是雷鋒生前的工友易秀珍。老人撫摸著雷鋒銅像,眼里噙滿了淚花,凝視了雷鋒銅像良久,最后顫抖著雙手,將一份長達55頁的回憶手稿送給紀念館收藏。拿到手稿后,艾佳昕認真地品讀每一個字句。因為55頁的手稿寄托了易秀珍老人對雷鋒55年的思念和熱愛,濃縮了她50多年學習雷鋒精神的心路歷程。
從講解員到軍校大學生:轉(zhuǎn)變的是角色,不變的是堅守
“我不僅要當好一名軍校大學生,還想讓更多的人真正了解雷鋒精神,真心踐行雷鋒精神。”三年前,徐璐來到解放軍理工大學通信工程學院,在學院主題團日“強軍故事會”活動中,她作為主講嘉賓道出了自己軍校傳遞雷鋒精神的計劃。不久,她就驚喜地發(fā)現(xiàn),在弘揚雷鋒精神方面,學校做的比自己想象的要好得多?!袄卒h常駐夫子廟”、結對幫扶外來工子弟學校、“愛心向黔進”等活動早已成為常態(tài)。為此,徐璐主動請纓,到駐地周邊的中小學、兄弟院校宣講雷鋒精神。豐富的資料、生動的講解、真摯的感情讓聽眾近距離地感知了雷鋒精神。
如果說徐璐讓我們看到了傳播雷鋒精神的真摯情感,張蕊和艾佳昕則親身向我們詮釋了雷鋒崗位成才的釘子精神。由于豐富的解說經(jīng)驗,她倆被學院邀請擔任院史館解說員。在這里,先輩們的“烽火”文化激勵著她們,要做一個崗位成才的軍校大學生??炭嘤柧?,挑燈學習科學文化知識成為她們軍校里的常態(tài),積極參加大學、學院各種競賽活動成了常事。
傳遞手中的“接力棒”:交接的是事業(yè),留下的是永恒
在軍校兩年,徐璐傳播雷鋒精神的身影灑滿校園和周邊社會,在她的長期宣講下,主動踐行雷鋒精神的人越來越多。
2015年7月,徐璐畢業(yè)了。回到團里,她給紀念館帶來了新的思想、新的理念、新的活力?!白屛沂芤孀畲蟮氖菍W?!艺\、精武、學術、人文、法治這十字精神。在校的兩年不僅厚實了我的文化基礎,更為我實現(xiàn)夢想插上了豐厚的羽翼?!比缃瘢扈匆呀?jīng)把學院的品牌文化活動“非典型”學員故事會等搬到了團里的舞臺上,讓學校的文化清風吹拂到雷鋒精神的沃土上。
徐璐的事跡更加堅定了艾佳昕學習成才的志向。來到校園,除了接過徐璐與中小學共建、資助農(nóng)民工子弟小學等愛心活動的接力棒,艾佳昕還主動提出要擔任學院“烽火”文化專題展廳和院史館解說團隊的“總教頭”。在艾佳昕的帶領幫助下,新的解說團隊已聲譽斐然。
時光荏苒,精神如磐。以雷鋒傳人的使命擔當,她們實現(xiàn)了在校的精彩接力;以雷鋒精神的引領呼喚,她們認真跑好在校的每一棒,把自己的青春和生命融入到未來實現(xiàn)強軍夢想的宏偉實踐中。
責任編輯 馬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