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玲玲
之前,若有人問我最熟悉哪里?我會毫不猶豫地回答:甬城。但若要問我家鄉(xiāng)在哪兒?我心里就沒底了。
我出生在天府之國,卻在一歲零三個月時被帶到了甬城。懵懵懂懂的我日漸長大。有一天,我被老師叫進了辦公室——那是2008年5·12汶川特大地震發(fā)生后不久。老師問我:“你知道你的家鄉(xiāng)是四川哪里嗎?”
我的家鄉(xiāng)是那兒嗎?我回去過那兒的,在2011年的寒假?;氐嚼霞遥谧畛醯膰u寒問暖之后,生活便陷入了難耐的冷清之中。因為是春節(jié),父母總在走親訪友,傾訴多年未見的情愫。而我,卻是人生地不熟,也不愿出門,盡管我與他們濡染著同樣的風(fēng)俗,我脫口而出說的是和他們一樣的鄉(xiāng)音,可我總覺著不自在。是的,這里,我不熟。
那段時間,很想念甬城,這種想法似乎很“忘本”,倒不是因為環(huán)境的差異,只是單純地出于內(nèi)心的感受。站在兩千多里外的另一片土地上,我才真切地意識到甬城對我的意義。雖然在甬城,我只是一名“外鄉(xiāng)人”,但當(dāng)我來到遠方,來到真正意義上的家鄉(xiāng),我才真真切切地感受到我對甬城的依賴。畢竟,甬城才是我成長的地方,我童年的回憶都在那兒啊。
是啊!哪怕甬城的氣候沒那么溫和,哪怕甬城的風(fēng)景沒那么怡人,哪怕甬城的人沒那么親切,但我無法否認(rèn),我還是更依賴它。在甬城,花園、街道、店鋪、小巷,很多地方留有我的歡笑,我的淚水,有我熟悉的風(fēng)物人情。我的品格、我的脾性,有許多是因為成長在甬城而形成的。我腦海中大段大段的回憶也與甬城緊密相連。我依戀它,如同女兒依戀母親。
回到甬城后,父母商量著在四川建一棟房子。我問:“不能在這兒買一套嗎?”他們只是笑而不答。人總有外出闖蕩的時候,比如父母離開家鄉(xiāng)四川,但不論走多遠,都不會忘記最初成長的地方,你看那枝繁葉茂的參天大樹,縱使樹冠長得再高,縱使枝葉延伸得再遠,它永遠離不開的是腳下的土地,永遠忘不了的是最初破土而出的地方。那是扎根的地方。
我終于明白,我們在哪里成長,奮斗,付出心血,哪兒就擁有我們最多的回憶,哪兒就是心目中的家鄉(xiāng)。
若再有人問:“你的家鄉(xiāng)在哪兒?”
“浙江甬城。”我會毫不猶豫地回答。
(指導(dǎo)老師 張向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