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瀟
文化符號感的缺失,是與弘揚傳統(tǒng)文化初衷的漸行漸遠,在如今這個瞬息變幻的快節(jié)奏時代,“大城小愛”已經(jīng)是一種奢望,喧囂的人群中,充斥的滿是盲目以及追逐,放慢匆匆的腳步,走進寬寬的窄巷子,六尺巷內的歌謠更加宛轉悠揚。
有人說,六尺巷的探訪熱潮就如一陣絢爛奪目的熒光,來得快去得也快,屬于老百姓跟風的熱點效應;也有人說了,爭相探訪六尺巷的背后是道德崇尚的復蘇,是百姓回歸寧靜逃離喧囂的不二選擇。探訪六尺巷無關擁擠只關乎文明,腳步一直沒有停歇,傳統(tǒng)美德也在文化之水中靜靜流淌,百米長的六尺巷能否讓文明之路延伸至千里遠萬里長?
今年的春晚早已過去,想表達的東西太多,留下的卻是寥寥,但至少,趙薇的這曲《六尺巷》在一陣囂塵中慢慢浮現(xiàn),它所帶來的實地六尺巷探訪熱潮便是相得益彰。當然,就如成都的錦里、蘇州的周莊、上海的弄堂一般,這些本是當?shù)乩习傩諏庫o生活的地方,卻因人群的驟至,變得失去了往日的模樣,六尺巷的旅游熱潮注定會給當?shù)氐慕?jīng)濟帶來助推,但對居民們的生活也會帶來影響,當崇尚文明淪為旅游之殤,樂途也就變?yōu)榱丝嗦茫粗藖砣送?,其實六尺巷的心里既有高興也有哀傷,它想要告訴游客的是:不要在我的身上留下傷疤,也不要只是個過客而已,帶著期待的心來,就要帶著愉快的心回家,我不會讓你失望,你也不要讓我受傷……
這是六尺巷的傾訴,也是國內旅游景點的傾訴,中國游客已經(jīng)將腳步踏遍了山川角落,一段小小的六尺巷自然也不會輕易放過,只是,探訪不應過火,文明出游才不會被他人數(shù)落。六尺巷背后所代表的文化價值早已超越了其本身的交通含義,更多的是為國人的道德情懷找到了一個依托,蜂擁而至的人群,請留意六尺巷的文化意義,只有腳步輕盈才能看到微風和云。
一紙書來只為墻,讓他三尺又何妨。街坊鄰里長相敬,一段佳話永流芳。高居廟堂自然不會體悟塵世的喧囂,窄窄的六尺巷架起了文明與文化的橋梁,在這個網(wǎng)絡信息極速傳播的時代,六尺巷的文明香氣不應只是“七里香”,更應飄到大江南北,飄進千家萬戶的百姓心上。
觀點運用:禮讓與包容;和諧友善;廉潔自律;對美德的守望;傳統(tǒng)美德的魅力;文明與文化;你內心深處可有一處“六尺巷”;我們探訪六尺巷的腳步能否從容些……
拆還是不拆?這道“哈姆雷特”式的選擇題,擺到了上海市虹口區(qū)的面前。近日,在該區(qū)實施舊改計劃過程中,虹口區(qū)公平路425弄12號原日軍慰安所“海乃家”建筑的拆留問題,引發(fā)社會關注。
“海乃家”,由日本人坂下熊藏自1939年經(jīng)營至日本戰(zhàn)敗,坂下熊藏之子坂下元司曾協(xié)助其父經(jīng)營“海乃家”?!昂D思摇笔且患腋呒壩堪菜谌哲姄飦淼闹袊鴭D女中挑選“慰安婦”外,還有朝鮮女子和日本女子。
作為日軍侵華及“慰安婦”制度的重要罪證,曾經(jīng)的慰安所在我國多地都有發(fā)現(xiàn)。目前確認的上海原日軍慰安所有166處,這些舊址如今大多已是居民樓。如何保存這段特殊的歷史記憶?虹口“海乃家”再次觸及這一問題。
日前,“海乃家”拆除途中被當?shù)卣型#⒁蜒堄嘘P專家和文物保護機構進行重新評估,“不管拆與不拆,都會做好有關記憶的保護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