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李白《登高丘而望遠(yuǎn)海》詩新解

        2016-05-27 06:25:28王|茜
        名作欣賞·評論版 2016年5期
        關(guān)鍵詞:唐玄宗吐蕃

        王|茜

        摘 要:這是一首反對帝王成仙的反游仙詩,也是一首反映廣德元年(763)吐蕃入侵關(guān)中、長安淪陷、唐代宗倉皇出幸的政治詩,并可據(jù)此推算出李白卒于廣德二年(764)正月后不久之事實(shí)。

        關(guān)鍵詞:吐蕃 唐代宗 唐肅宗 唐玄宗

        李白暮年詩歌常利用神話傳說、歷史典故配合比興手法來“紀(jì)實(shí)”,如《上崔相百憂章》“共工赫怒,天維中摧。鯤鯨噴蕩,揚(yáng)濤起雷”{1}句,以共工被放幽州怒觸不周山,海水噴蕩、洪水為患的遠(yuǎn)古神話作為安史之亂大背景,以“鯤鯨”為患形容兵亂,《萬憤詞投魏郎中》“海水渤,人罹鯨鯢。蓊胡沙而四塞,始滔天于燕齊”{2}句,同樣以共工時代洪水災(zāi)害之遠(yuǎn)古神話設(shè)喻為詩歌大背景,以“鯨鯢”興波作亂、“海水”始于燕齊來描述安史之亂,皆氣勢莊嚴(yán)宏大、筆法蒼勁簡練、意境渾融貼切,故具極強(qiáng)文學(xué)性。

        《登高丘而望遠(yuǎn)?!吩娨嗳绱?,它不僅是否定帝王求仙的“反游仙詩”,詩人登高眺望“遠(yuǎn)?!?,透過頹敗的仙家之景、神話中的巨鰲、精衛(wèi)、黿鼉形象,對秦皇漢武求仙的批判,實(shí)是延續(xù)前面所舉詩例以遠(yuǎn)古洪水災(zāi)害神話設(shè)喻為大背景來紀(jì)實(shí),即李白暮年隱居當(dāng)涂青山(今安徽當(dāng)涂東南)時,吐蕃入大震關(guān)(又名隴關(guān),今甘肅清水隴山東坡)、盜有隴右(今甘肅全境和新疆大部)之地,進(jìn)犯京畿、西入長安,改元、立新帝,焚建陵(唐肅宗李享陵墓)寢宮甚至可能發(fā)掘建陵事。此論斷暫為設(shè)想,以下將進(jìn)一步論證。

        南宋蜀刻本《李太白文集》為現(xiàn)存李白文集中最早、最好的底本。今據(jù)此本錄李白《登高丘而望遠(yuǎn)?!啡娙缦拢?/p>

        登高丘,望遠(yuǎn)海。六鰲骨已霜,三山流安在?扶桑半摧折,白日沉光彩。銀臺金闕如夢中,秦皇漢武空相待。精衛(wèi)費(fèi)木石,黿鼉無所憑。君不見,驪山茂陵盡灰滅,牧羊之子來攀登。盜賊劫寶玉,精靈竟何能?窮兵黷武今如此,鼎湖飛龍安可乘?{3}

        代宗之初,吐蕃共三次入侵關(guān)中,分別是廣德元年(763)七月,廣德二年(764)十月,永泰元年(765)九月?!缎绿茣肪砹洞诒炯o(jì)》載:“(廣德)二年(764)正月丙午(八日),詔舉堪御史、諫官、刺史、縣令者?!眥4}劉全白《唐故翰林學(xué)士李君碣記》:“代宗登極,廣拔淹瘁,時君亦拜拾遺。聞命之后,君亦逝矣?!狈秱髡短谱笫斑z翰林學(xué)士李公新墓碑》:“代宗之初,搜羅俊逸,拜公左拾遺。制下于彤庭,禮降于玄壤。生不及祿,沒而稱官?!眥5}兩相參照知,代宗初年朝廷曾拜李白為左拾遺,惜聞命后而卒。代宗之初詔舉閑逸,文獻(xiàn)記錄共三次,即寶應(yīng)元年(762)五月(“兩唐書”)、寶應(yīng)二年(763)七月(《舊唐書》)、廣德二年(764)正月(《新唐書》),皆見于《代宗本紀(jì)》。{6}可以設(shè)想,若李白《登高丘而望遠(yuǎn)?!吩娬媸亲饔谕罗谝淮稳肭株P(guān)中后——這是本篇論文論證的首要任務(wù),則可把李白卒年定于廣德二年正月后不久??梢姡嗽娭匾徒庾x此詩之特殊意義。

        全詩共十七句四層,前八句為第一層,第九句、第十句為第二層,第十一句到第十五句為第三層,最后兩句為第四層。

        第一層八句

        登高丘,望遠(yuǎn)海。六鰲骨已霜,三山流安在?扶桑半摧折,白日沉光彩。銀臺金闕如夢中,秦皇漢武空相待。

        “高丘”為比興,此意象源自屈原思念故國、心憂君主之形象,隨著歷代對屈原忠君愛國精神的重視和吟詠,漸漸成為一個特殊名詞,有了象征意義。屈原《離騷》有“忽反顧以流涕兮,哀高丘之無女”句。東漢王逸注:“楚有高丘之山。女以喻臣。言己雖去,意不能已,猶復(fù)顧念楚國無有賢臣,心為之悲而流涕也?!眥7}屈原之后,西漢東方朔、劉向所作楚辭皆以“高丘”為中心,如“高丘”之哀、“高丘”之嘆、“高丘”之懷等表達(dá)屈原對楚國、楚君之赤誠、思念,以及自傷之情,故“高丘”有了特定所指和象征意義,它既為楚國之山,又象征著屈原對楚國、楚君之思念和掛牽。李白暮年常自稱楚人,思慕屈原,以楚國典故入詩,并常以愛國被放之晚年屈原自居。此時他已遇赦回歸江南一帶,身在“楚”但不在朝堂卻仍思念遠(yuǎn)方君主、關(guān)心國家大事,故云“登高丘”,以假托之辭真誠之思來“起興”。

        由“登高丘”之象征意味知“望遠(yuǎn)?!币酁橄胂笾o,并開啟后面想象之辭?!巴?,在這里有遙望、企盼之意,與“登”字皆極生動,表達(dá)出眷戀、擔(dān)憂之情。這里的“?!保嗍且赃h(yuǎn)古洪水時代神話設(shè)喻為大背景的,是想象中的“?!薄N覈?dāng)代詩歌中的“?!币嘤写祟愑梅ǎ热纭懊娉蠛?,春暖花開”{8}。“?!笔潜扔?,是夢想中的理想世界,而李白早在千余年前就以“?!薄斑h(yuǎn)海”等喻指唐王朝安史之亂所波及處,可謂以想象之“海”比喻折射現(xiàn)實(shí)之祖。前面所列舉之李白詩“鯤鯨噴蕩,揚(yáng)濤起雷”“海水渤,人罹鯨鯢。蓊胡沙而四塞,始滔天于燕齊”句,亦是以水患比喻兵亂,“海”喻指兵亂所波及之處。又如《早秋贈裴十七仲堪》詩“遠(yuǎn)海動風(fēng)色,吹愁落天涯”{9}句,可以由“遠(yuǎn)海”和遠(yuǎn)古神話之設(shè)喻判定此詩當(dāng)作于安史之亂后。有時,李白詩中的“海”特指安史之亂后唐朝政治中心長安及其附近畿輔之地,是其暮年對長安一帶之特定稱謂。這時,兩京收復(fù)、君王和朝廷又回到長安、安史之亂基本平定,因?yàn)殚L安一帶曾是叛亂波及之地,即“海水”曾經(jīng)滔天之地,故詩人仍稱這里為“?!?,比如此首《登高丘而望遠(yuǎn)?!吩娭械摹斑h(yuǎn)海”,又如《宣城九日聞崔四侍御與宇文太守游敬亭余時登響山不同此賞醉后寄崔侍御二首》其二:“登高望遠(yuǎn)海,召客得英才?!眥10}李白暮年部分詩歌,在這種遠(yuǎn)古自然災(zāi)害神話背景設(shè)喻之下,發(fā)揮絕妙詩才和大膽想象,又以與這種神話背景極相契合的其他神話和歷史典故相糅合,使詩歌呈現(xiàn)出筆法奇詭、波瀾壯闊、力指現(xiàn)實(shí)的強(qiáng)烈藝術(shù)效果和批判意味,創(chuàng)造性、藝術(shù)性和思想性均達(dá)到前所未有之高度。以洪水時代與治水神話結(jié)合諷喻現(xiàn)實(shí)之詩,如《公無渡河》,以洪水時代與《列子》中神話結(jié)合諷喻現(xiàn)實(shí)之詩,如這首《登高丘而望遠(yuǎn)?!?。

        開元二十一年(733),唐朝分天下為十五道。長安所在之京畿道,以長安為中心,是帝王居住、治理天下、朝臣輔弼帝王治理天下之政治中心,國之畿輔。詩人想象,國都長安一帶猶如仙山各不相連,由巨鰲仰首戴之,漂浮于大海之上。這樣,通過遠(yuǎn)古神話背景之設(shè)喻,以及相對于詩人暮年所處之東隅沿海一帶,長安及其附近自然可以稱為“遠(yuǎn)海”。此想象源自《列子》卷五《湯問》篇:

        渤海之東不知幾億萬里,有大壑焉,實(shí)惟無底之谷,其下無底,名曰歸墟。八九野之水,天漢之流,莫不注之而無增無減焉。其中有五山焉:一曰岱輿,二曰員嶠,三曰方壺,四曰瀛洲,五曰蓬萊。其山高下周旋三萬里,其頂平處九千里。山之中間相去七萬里,以為鄰居焉。其上臺觀皆金玉,其上禽獸皆純縞。珠之樹皆叢生,華實(shí)皆有滋味,食之皆不老不死。所居之人皆仙圣之種,一日一夕飛相往來者不可數(shù)焉。而五山之根無所連著,常隨潮波上下往還,不得暫峙焉。仙圣毒之,訴之于帝。帝恐流于西極,失群仙圣之居,乃命禺強(qiáng)使巨鰲十五舉首而戴之。迭為三番,六萬歲一交焉。五山始峙而不動。而龍伯之國有大人,舉足不盈數(shù)步而暨五山之所,一釣而連六鰲,合負(fù)而趣歸其國,灼其骨以數(shù)焉。于是岱輿員嶠二山流于北極,沈于大海,仙圣之播遷者巨億計(jì)。帝憑怒,侵減龍伯之國,使侵,小龍伯之民,使短至伏羲神農(nóng)時,其國人猶數(shù)十丈。{11}

        宋羅愿《爾雅冀》卷三十一“鰲”條亦記錄此神話,并云:

        鰲,巨龜也?!ㄇ短靻枴吩唬骸蚌棿魃剑我园仓??”者,兩手相擊也。言鰲以首戴山,儻用前兩手相擊,則山上之仙圣何以安乎?《列仙傳》曰:“鰲負(fù)蓬萊山而滄海之中?!眥12}

        安史之亂后,李白曾作《猛虎行》詩,其中“巨鰲未斬海水動,魚龍奔走安得寧?”{13}句,以“巨鰲”喻叛將安祿山,以“海水動”形容安史叛軍即將沖破潼關(guān)長驅(qū)直入西京之勢?!昂!?,自然是想象中的“?!?,實(shí)是叛亂波及之處,雖沒有類似“仙山”這樣的詞匯,但卻與《登高丘而望遠(yuǎn)?!吩娡蒙弦读凶印珕枴分洹S帧读魟e賈舍人至二首》其一云:“鰲山海傾,四溟揚(yáng)洪流”{14},亦是以“鰲”、仙山傾倒于“海”中喻指安史之亂。

        李白之詩,言多諷興。由前引《列子》之典和分析知,“六鰲”二句按字面指“龍伯國”人釣走“六鰲”,故“三山”“流于北極,沉于大?!?。由“六鰲”被釣事涉及“龍伯國”人、“三山”與原典“二山”不同知,此二句是用比興和改變古典暗寫時事。

        《舊唐書》卷十一《代宗本紀(jì)》:

        (廣德元年秋七月,763)吐蕃大寇河、隴,陷我秦、成、渭三州,入大震關(guān),陷蘭、廓、河、鄯、洮、岷等州,盜有隴右之地?!旁氯尚缢罚ǔ跻唬凸虘讯骶苊诜谥?,遣宰臣裴遵慶往宣撫之(未成)。己丑,吐蕃寇涇州,刺史高暉以城降,因?yàn)橥罗l(xiāng)導(dǎo)。

        冬十月庚午朔(初一)。辛未(二日),高暉引吐蕃犯京畿,寇奉天、武功、等縣。蕃軍自司竹園渡渭,循南山而東。丙子(七日),駕幸陜州,上出苑門,射生將王獻(xiàn)忠率四百騎叛,脅豐王已下十王歸京。從官多由南山諸谷赴行在。郭子儀收合散卒,屯于商州。丁丑(八日),次華州,官吏藏竄,無復(fù)儲擬。……戊寅(九日),吐蕃入京師,立廣武王承宏為帝……辛巳(十二日),車駕至陜州?!ǘ觾x收京城。{15}

        由前引《列子》《爾雅翼》等材料知,“六鰲”之“鰲”,指巨龜,其性好。在此詩中,“六”來自古典,不是實(shí)指,以引出“龍伯國”;“鰲”,喻指叛將仆固懷恩、射生將王獻(xiàn)忠,叛臣涇州刺史高暉等?!肮且阉?,暗指時間之久和天氣之冷。吐蕃入侵始于廣德元年秋七月,炎暑剛退,至十月九日陷京師,已是寒冬季節(jié)。古典中,釣走“六鰲”的是“龍伯國”人。龍伯國為傳說中的大人國。由代宗初年時事知,此正影射吐蕃國人。吐蕃人居住在高原、所住房屋“平頭,高者至數(shù)十尺。貴人處于大氈帳”“重壯賤老”{16}?!渡胶=?jīng)·大荒東經(jīng)》云:“有波谷山者,有大人之國”。晉郭璞注:“按《河圖玉版》曰:‘從昆侖以北九萬里得龍伯國人,長三十丈,生萬八千歲而死?!眥17}由《列子》知,“龍伯國”及“龍伯國”人皆受到天帝懲罰,且相對于以“仙圣”來形容唐朝君臣,以“龍伯國”人形容吐蕃人及其首領(lǐng)是不為過的。并且“龍伯國”人在西、“仙圣”在東與吐蕃在西唐王朝在東相似。在近代史上,亦有以“龍伯國”來比喻歐美列強(qiáng)的例子,如胡漢民《告非難民生主義者》:“是又梁氏所謂猶以千百之僬僥國人,與一二之龍伯國人抗,蔑有濟(jì)也?!眥18}出自梁啟超《雜答某報》,原文以“龍伯國人”比喻“富者”即列強(qiáng),與“貧者”相對,強(qiáng)弱不同也。{19}吐蕃亂華,在代宗初年是比藩鎮(zhèn)割據(jù)更直接威脅社稷之事,李白所以憂心如焚。詩歌可以記事、可以以詩為史,但終究不是史書,不能面面俱到。在此詩中,詩人用其高妙詩才,通過比興和用典,使典故與時事巧妙結(jié)合,既補(bǔ)充了詩歌隱含的內(nèi)容,又保持了詩歌的含蓄、優(yōu)美。再看“三山”句。這里的“三”,為虛數(shù),非實(shí)指,與“六鰲”相對,暗示吐蕃大寇河、隴,入侵關(guān)中,長安附近多地淪陷。

        “扶桑半摧折,白日沉光彩”二句?!胺錾!?,為東方神木。屈原《九歌·東君》形容日出時情形云:“暾將出兮東方,照吾檻兮扶桑。”漢王逸注:“吾,謂日也;檻,也?!睓?、,即欄桿,引申為“日”所居所始出處,即“扶?!薄!叭铡币嘤髦傅弁?,故可以“扶?!庇髦傅弁蹙佑诘畚?,甚至直接代指帝王。此詩“扶桑”與“白日”相對,自是以“扶?!庇髦傅弁跛铀汲鎏帲椿蕦m,引申為帝位或朝廷,“白日”喻指唐代宗。聯(lián)系上引材料知,此二句暗指吐蕃入長安,唐王朝播遷,唐代宗帝位岌岌可危、倉皇出幸,不復(fù)往日光彩。

        再看“銀臺金闕如夢中,秦皇漢武空相待”二句?!般y臺金闕”見前引《列子》之典,明指仙山之景,暗喻長安宮闕。“如夢中”,表示虛幻和不存在,暗指長安淪陷事,亦是詩人對唐王朝昔日輝煌不再之喟嘆?!扒鼗蕽h武空相待”,是對玄、肅、代祖父孫三代君王未能使唐王朝恢復(fù)昔日強(qiáng)盛之失望。詩人回顧自身暮年政治經(jīng)歷時偶會涉及玄、肅、代三代君王,如《公無渡河》和此詩,但此詩又直接是對唐代宗之失望。

        第二層二句

        精衛(wèi)費(fèi)木石,黿鼉無所憑。

        “精衛(wèi)”二句仍以海中靈怪為喻,似登高所望之景,但已筆鋒一轉(zhuǎn),由描述時事談及用臣之道——承接詩開篇登高丘、思君主、哀國無賢才意?!熬l(wèi)”之典出自《山海經(jīng)》,為炎帝少女,因溺于東海,故矢志填平東海。晉陶淵明(352或365-427)《讀山海經(jīng)十三首》其十曰:“精衛(wèi)銜微木,將以填滄海。形夭無千歲,猛志故常在?!眥20}李白反用淵明詩意,表達(dá)的是空有雄心壯志,良時不再,無人接引,只能遺恨綿綿、志意成空,即“西飛精衛(wèi)鳥,東海何由填”{21}之意。東晉王嘉(?-390)《拾遺記》:“舜命禹疏川、奠岳、濟(jì)巨海,則黿鼉而為梁。”{22}宋羅愿(1136-1184)《爾雅翼》卷三十一:“周穆王巡狩,東至九江,亦稱駕黿鼉?yōu)榱?,?qū)八駿過之。”{23}由此二典知,“黿鼉”可為“梁”輔助大禹、周穆王,故詩人以“黿鼉”喻國之棟梁、可堪大用之臣。“無所憑”,指有才之士因無所依憑,而不能為帝王所用。

        詩歌第二層意思一轉(zhuǎn),是說國難當(dāng)頭,自己身為逐臣故不能一盡臣子之力,報國仇、濟(jì)時難。依然繼承了李白詩歌常以我之眼、之口直抒胸臆之特點(diǎn),表現(xiàn)出強(qiáng)烈的愛國、憂國之情。

        第三層五句

        君不見,驪山茂陵盡灰滅,牧羊之子來攀登。盜賊劫寶玉,精靈竟何能?

        “君不見”是李白詩中常用句首領(lǐng)起語,出自鮑照《擬行路難》?!绑P山”四句為用典。雖曾遭遇偷盜或者燒焚,至今秦始皇陵和漢武帝茂陵仍巍巍高聳,成為人類文化遺產(chǎn)。故“灰滅”特指陵寢中帝王之形體因自然物化消散而不復(fù)存在,或因燒焚等外因而不復(fù)存在,暗示求仙之虛妄,與詩之末“鼎湖飛龍安可乘”呼應(yīng)。秦始皇死后葬于驪山北麓之秦陵,漢武帝死后葬于咸陽原之茂陵,此二陵皆在帝王入葬后不久即遭焚毀或偷盜。

        東漢班固《漢書》卷三十六《楚元王傳》:

        秦始皇帝葬于驪山之阿……珍寶之臧、機(jī)械之變、棺槨之麗、宮館之盛,不可勝原。又多殺宮人,生工匠,計(jì)以萬數(shù)。天下苦其役而反之。驪山之作未成,而周章百萬之師至其下矣。項(xiàng)籍燔其宮室營宇,往者咸見發(fā)掘。其后,牧兒亡羊,羊入其鑿,牧者持火照求羊,失火,燒其臧槨。{24}

        《漢武帝內(nèi)傳》:

        (后元二年,公元前87年)三月葬茂陵……帝冢中先有一玉箱一玉杖,此是西胡康渠王所獻(xiàn),帝甚愛之,故入梓宮中。其后四年(公元前84年),有人于扶風(fēng)市中買得此二物。帝時左右侍人有識此物,是先帝所珍玩者,因認(rèn),以告有司。{25}

        由上引材料知,詩中“驪山”指秦始皇陵,“茂陵”為漢武帝陵。秦始皇死于途中、匆匆入葬,其陵墓未竣工,便遭到項(xiàng)羽起義大軍的包圍、焚燒、發(fā)掘,后又因牧羊者持火尋羊而藏槨被燒。漢武帝下葬后四年,其梓宮中作為陪葬的玉箱、玉杖竟早已被盜,被人購于集市。詩人詠史在于諷今。寶應(yīng)二年(763)三月,玄宗始葬于長安東北之泰陵,肅宗始葬于長安西北之建陵。這兩則古典所隱喻之事,與吐蕃第一次入侵關(guān)中后占領(lǐng)醴泉縣相關(guān),史書未明言。唐代宗之初,吐蕃三次入侵,俱占領(lǐng)唐肅宗建陵所在地醴泉縣。{26}

        《資治通鑒》卷二百二十三,唐代宗廣德元年(763):

        吐蕃入,(程)元振不以時奏,致上狼狽出幸……太常博士柳伉上疏,以為:犬戎犯關(guān)度隴,不血刃而入京師,劫宮闈,焚陵寢……必欲存宗廟社稷,獨(dú)斬元振首,馳告天下。{27}

        鄧小軍師認(rèn)為:

        《唐會要》卷十七《廟災(zāi)變》:“建中二年(781)二月,復(fù)肅宗神座于寢宮。初,寶應(yīng)中,西戎犯京師,焚建陵之寢,至是始創(chuàng)復(fù)焉?!睂殤?yīng)二年即廣德元年,是年七月壬子始改元廣德。{28}

        由上引材料知,廣德元年吐蕃犯京畿時確有焚建陵事。我國傳統(tǒng)風(fēng)水學(xué)講究祖先葬于風(fēng)水寶地,子孫則會綿延興旺。廣德元年,吐蕃犯京畿、入西京之恥不好掩蓋,代表唐朝氣運(yùn)的唐七陵之一建陵慘遭焚燒、發(fā)掘,事關(guān)天家顏面、氣數(shù),而唐肅宗又是代宗之父,唐代宗自然極為避諱此事,故正史不載吐蕃攻陷醴泉事,以隱藏建陵被焚毀之事實(shí),李白之詩恰好彌補(bǔ)之。

        “精靈”,可指神亦可指人死后之鬼魂。明馮復(fù)京《詩名物疏》卷三十二釋“神”云:“天曰神,人曰鬼,地曰示,對文為異,若通而言之,則地示人鬼俱可云神,蓋總是精靈之稱耳?!眥29}可知,“人鬼”亦可籠統(tǒng)稱為“精靈”。李白詩中之“精靈”,表面指秦始皇、漢武帝死后之魂魄,實(shí)際上暗指唐肅宗死后之魂魄。

        第三層五句,以“君不見”領(lǐng)起,“驪山茂陵盡灰滅”句以二陵相合置句首,后面再分述,是以古寫今、合二寫一。詩歌通過詠史、用典以及比興手法,以秦始皇陵在秦始皇入葬后不久被焚被掘,漢武帝茂陵在漢武帝入葬后不久被掘、陪葬寶物被盜,暗喻唐肅宗建陵在唐肅宗入葬后不久即遭焚燒、發(fā)掘、偷盜。故“驪山茂陵盡灰滅,牧羊之子來攀登”,是說帝王死后亦如常人形體將會消散,故求仙事虛妄,更何況唐肅宗建陵被焚、被踐踏,猶如秦始皇陵之被焚,牧羊之子來登臨、放牧,藏槨被燒;“盜賊劫寶玉,精靈竟何能”,是說唐肅宗建陵被發(fā)掘、寶物被偷盜,唐肅宗之魂魄無能為力,猶如秦始皇陵、漢武帝茂陵被發(fā)掘、偷盜、陪葬寶物被搶劫,始皇、武帝之魂魄無能為力。李白通過以詩紀(jì)事表明,吐蕃入侵長安及其附近時,唐肅宗建陵寢宮不僅遭到焚毀,建陵地宮亦遭到發(fā)掘、偷盜。史書雖然言之不明,杜甫《諸將》其一以“昨日玉魚蒙葬地,早時金碗出人間”{30},寫出建陵地宮不止一次被盜掘之事實(shí)。{31}李白詩早于杜甫,可謂代宗初實(shí)錄。

        第四層二句

        窮兵黷武今如此,鼎湖飛龍安可乘?

        “窮兵”指用盡武力,“黷武”指任意使用武力,“窮兵”和“黷武”都有濫用武力、征戰(zhàn)不息之意。在此詩中,“窮兵黷武”是對吐蕃而言?!杜f唐書》卷十一《代宗本紀(jì)》:“(廣德元年秋七月,763)吐蕃大寇河、隴?!薄杜f唐書》卷一百九十六上《吐蕃列傳》:“(廣德元年十月)吐蕃以吐谷渾、黨項(xiàng)羌之眾二十余萬,自龍光度而東……京師失守?!眥32}故“窮兵”句是說吐蕃傾盡兵力入侵關(guān)中,致使京師失陷、帝王出幸、建陵被焚。

        “鼎湖飛龍”之典出自《史記》卷二十八《封禪書》:

        黃帝且戰(zhàn)且學(xué)仙,患百姓非其道,乃斷斬非鬼神者。百余歲然后得與神通……黃帝采首山銅鑄鼎于荊山下。鼎既成,有龍垂胡髯下迎黃帝。黃帝上騎,群臣后宮從上者七十余人,龍乃上去。余小臣不得上,乃悉持龍髯,龍髯拔,墮,墮黃帝之弓。百姓仰望,黃帝既上天,乃抱其弓與胡髯號,故后世因名其處曰鼎湖。{33}

        由上引材料知,黃帝學(xué)仙,斬非議鬼神之百姓,與愛民之道是相悖的,黃帝騎龍上天,小臣、百姓皆不得上,百姓因失去賢明君主而哀號。唐玄宗晚年好神仙,李白供奉翰林時曾作《春日行》《飛龍引二首》,皆用黃帝成仙事婉諷之。至德元載(756)八月十六日,唐玄宗下《明皇令肅宗即位詔》曰:“待克復(fù)上京以后,朕將凝神靜慮,偃息大庭,縱姑射之人,紹鼎湖之事?!眥34}詩人再次以黃帝求仙事言及唐玄宗,因?yàn)樗敲C宗之父代宗之祖,是最渴望兒孫平安國家強(qiáng)盛的,但由于其晚年荒廢朝政、奸臣當(dāng)?shù)馈彩穪y起,至今國力不再,以致吐蕃入侵、長安失守,作為長者其魂魄豈能放心?詩人并以此句慨嘆安史之亂平定并非意味著唐王朝苦難之終結(jié),對帝王求仙做出批評。“安可乘”是反問,表面是對求仙之否定,實(shí)質(zhì)是對戰(zhàn)爭形勢之無比擔(dān)憂,對賢明君主之無比渴望,與句首“登高丘,望遠(yuǎn)?!睉n國憂君之思呼應(yīng),首尾銜接,有始有終。

        小 結(jié)

        一、這是一首以反游仙為外殼,反映代宗之初吐蕃第一次入侵關(guān)中的政治抒情詩。以神話,寫時事;以古典,喻今典;化平淡,為奇俊,極具神韻。

        二、李白暮年,身不在朝堂,而為大國憂,體現(xiàn)了古代“士”的精神。

        三、此詩作于廣德元年(763)十月九日后不久,李白卒于廣德二年(764)正月后不久。

        {4} (宋)歐陽修、宋祁:《新唐書》,中華書局1975年版,第170頁。

        {6} 薛天緯:《關(guān)于李白卒年問題的再討論》,《新疆師范大學(xué)學(xué)報》2006年第12期,對代宗之初詔舉賢逸事有較詳論述。

        {7}{19} 黃靈庚:《楚辭章句疏證》,中華書局2007年版,卷一,第376—377頁;卷三,第912—913頁。

        {8} 海子著,西川編:《海子詩全集》,作家出版社2009年版,第504頁。

        {11} 楊伯峻:《列子集釋》,中華書局1979年版,第151-154頁。

        {12}{23} (宋)羅愿撰,石云孫點(diǎn)校:《爾雅翼》,黃山書社1991年版,第313-314頁,第313頁。

        {15}{16}{32} (后晉)劉等:《舊唐書》,中華書局1975年版,第272—273頁,第5220頁,第5237頁。

        {17} 陳成:《山海經(jīng)譯注》,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版,卷十四,第323頁。

        {18} 張、王忍之編:《辛亥革命前十年間時論集》,生活·讀書·新知三聯(lián)書店1960年版,第677頁。

        {19} 梁啟超著,夏曉虹輯:《〈飲冰室合集〉集外文》,北京大學(xué)出版社2005年版,第420頁。

        {20} 袁行霈:《陶淵明集箋注》,中華書局2011年版,卷四,第283頁。

        {22} (東晉)王嘉:《拾遺記》,文津閣四庫全書第三四七冊,商務(wù)印書館2005年版,第34頁。

        {24} (東漢)班固:《漢書》,中華書局1962年版,第1954頁。

        {25} 《漢武帝內(nèi)傳》,文澤閣四庫全書第三四七冊,商務(wù)印書館2005年版,第23頁。

        {26}{28}{31} 鄧小軍師:《〈諸將〉第一首箋證一則》,《杜甫研究學(xué)刊》1996年第1期。

        {27} (宋)司馬光編著,(元)胡三省音注:《資治通鑒》,中華書局1956年版,第7155頁。

        {29} (明)馮復(fù)京:《詩句物疏》,文津閣四庫全書第二十七冊,商務(wù)印書館2005年版,第144頁。

        {30} (清)仇兆鰲:《杜詩詳注》,中華書局1979年版,卷十六,第1363頁。

        {33} (漢)司馬遷:《史記》,中華書局1959年9月第1版,第1393—1394頁。

        {34} (宋)宋敏求:《唐大詔令集》,中華書局2008年版,卷三十,第117頁。

        猜你喜歡
        唐玄宗吐蕃
        吐蕃王權(quán)研究海外學(xué)術(shù)史鉤沉①
        唐玄宗戒酒
        吐蕃金銀器知見錄
        紫禁城(2020年5期)2021-01-07 02:13:50
        吐蕃相論恐熱降唐考
        西夏及其周邊吐蕃語地名考釋舉隅
        西夏學(xué)(2020年2期)2020-01-24 07:43:26
        唐玄宗 音樂終極愛好者
        《唐玄宗端午宴群臣賜詩探得『神』字》
        中華詩詞(2018年9期)2019-01-19 01:11:02
        《弟吳宗教源流》(吐蕃史)譯注(二)
        西藏研究(2018年4期)2018-10-30 01:12:20
        《弟吳宗教源流》(吐蕃史)譯注(一)
        西藏研究(2018年3期)2018-08-27 01:06:06
        唐玄宗緣何對安祿山深信不疑
        在线观看高清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亚洲av另类一区二区三区| 狠狠97人人婷婷五月| 国产96在线 | 欧美| 亚洲中文字幕在线一区二区三区 | 毛片无码国产| 二区三区视频| 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国产综合在线亚洲区亚洲av| 最新中文字幕av无码不卡| 久久久久99精品成人片试看| 偷拍自拍一区二区三区| av免费在线免费观看| 精品www日韩熟女人妻| 久久免费大片| 麻豆久久久国内精品| 国产精品亚洲综合久久系列|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伊人av|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无码视频| 欧美成人精品三级在线观看| 久久伊人久久伊人久久| 国产狂喷水潮免费网站www| 国产av电影区二区三区曰曰骚网| 99久久精品国产自在首页| 一本色道精品亚洲国产一区| 色爱av综合网站| 国产AV无码专区亚洲AⅤ| 一区二区三区熟妇人妻18| 色婷婷av一区二区三区久久| 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v不卡| 亚洲91av| 久久99久久久精品人妻一区二区| 亚洲精品无码永久中文字幕| 国产色a在线观看| 中文字幕高清无码不卡在线| 精品人妻av一区二区三区麻豆| 久激情内射婷内射蜜桃| 久久国产精品波多野结衣av| 女同性恋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99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日韩美女亚洲性一区二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