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_ 金 聰(《環(huán)球人物》雜志社)
成長之路能否不再荊棘密布
文 _ 金 聰(《環(huán)球人物》雜志社)
據報道,北京市某小學塑膠跑道有異味并可能對學生健康產生不良影響。多位家長反映稱,部分學生近期出現頭暈、惡心等身體異常,因此,他們懷疑這和學校前不久剛鋪設完成的塑膠跑道有關,要求學校鏟除跑道。
這顯示中學生群體安全問題已經不是個別存在的現象。樓道踩踏、食物中毒、交通事故、校園設施安全隱患及暴力事件近年來增長比例呈上升趨勢。
社會、校方和家長普遍認為處于中學學齡的孩子已經具有一定的安全知識儲備,在遇到安全問題時能夠自主應付并逃離危險。殊不知,在這些大孩子即將邁入成年之際,來自外界的危險仍像荊棘般從四面八方涌來。因此,為孩子們的成長道路披荊斬棘勢在必行。
第一,加強學校安全意識和安全措施勢在必行。全國各地的中學校園踩踏事件及校內施工安全隱患屢見不鮮,作為校方,如能在學校范圍內防微杜漸,加強學校教職工安全意識和安全常識,掃清學校設施安全漏洞,將大大降低中學生在校內發(fā)生安全事故的幾率。
第二,作為中學生本身,校方和家長有責任對其進行安全和法治教育。青春期孩子的心理具有不確定性,因為疏導不當而導致的校園暴力事件時有發(fā)生,受害孩子的心理也從此蒙上了巨大的陰影。所以,加強青少年安全和法制教育可以使他們在出現安全問題時,做到反應迅速,成功地進行自衛(wèi)和自救。
第三,學校和家長應積極配合,加強信息分享和交流。學校對其周邊的治安情況、安全隱患和特殊人員信息應及時更新掌握,并與學生家長及時溝通,爭取掌握主動權,在危害來臨之前早發(fā)現、早處理、早制止。營造安全穩(wěn)定的學校環(huán)境。
第四,社會應當起到輿論和主導導向作用,對正面的新聞積極報道,對負面的新聞做到正確、客觀的陳述事實,不夸大、不扭曲、不刻意奪人眼球。給孩子一個輕松、公正的公眾環(huán)境。
學校應積極加強安全教育和安全意識,對在校學生加強安全管理,對教職員工加強安全培訓,對校園設施加強安全排查,盡可能做到防微杜漸,同時也配合校外安全部門積極掌握校周邊信息,做到出現安全問題后能夠第一時間進行干預和解決。家長作為孩子的第一教育者,在平時也應對孩子進行見縫插針式的安全教育,給孩子創(chuàng)造一個安全、陽光的家庭環(huán)境。
當主流媒體的焦點和大眾的目光都聚集在嬰幼兒傷害時,另一個群體同樣需要社會提高關注和關愛,這就是即將邁入成人世界的中學學齡的“大孩子們”。中學生安全問題任重道遠,只有社會各界和孩子自身共同提高警惕、未雨綢繆,才能使安全問題防患于未然,才能使祖國的幼苗茁壯成長,真正掃清青少年成長道路上的絆腳石。
責任編輯/李 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