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大金
椐傳唐代安徽池州十里杏花村鎮(zhèn),有一家掛著“杏花香酒店”招牌的小酒家,店主是個十六七歲的小姑娘。她父母雙亡后,隨祖父長大,在此開酒店營生,遠近聞名。詩人杜牧在安徽池州任刺史期間,曾多次微服私訪,體察民情。有一次,他喬裝書生,帶一扮裝書童的年輕衙役來到杏花香酒店門前,小姑娘正在閨房梳頭,祖父叫喊數(shù)聲“接待酒客”,小姑娘未應(yīng)答,祖父大聲叫道:
丑丫頭,真會裝聾作啞!
小姑娘猛聽到祖父罵聲,便低頭答道:
好祖父,為何冒火生煙?
祖父又喊道:
快,快將店堂收拾,酒客快要進店!
小姑娘慢條斯理地應(yīng)道:
慢,慢把發(fā)髻綰起,孫女慢些出房。
這么一來,把祖父逗火了:“我叫你快,快,快,你偏要慢,慢,慢!”小姑娘笑著解釋說:“不是孫女偏愛慢,是您叫我時連用三個“快”字,我怎么不用三個“慢”字相對哩?“小姑娘話一出口,把祖父逗笑了。
杜牧二人走進店內(nèi),只見店內(nèi)裝飾古樸,器皿簡潔,后墻上掛著一幅醉八仙中堂畫,兩側(cè)配有一副短聯(lián):
座上客常滿;
杯中酒不空。
姑娘便笑容可掬地請客人入座,書生打扮的杜牧入座后,說明了來意。小姑娘即送上錫制花酒壺,邊遞邊說出一上聯(lián):
一把酒壺手中拿;
杜牧用眼色示意要書童應(yīng)對,那扮書童的衙役,面對粉面桃唇的小姑娘發(fā)呆,急忙對出下聯(lián):
兩朵杏花腮邊開。
杜牧聽罷,拍手稱好。
小姑娘舉止大方,毫無嬌羞之態(tài),心想書童才學敏捷,那書生一定學識淵博,不如試他一試?于是,姑娘以送酒為名,走到杜牧面前說:“貴公子書童如此多才,想必相公更是才高八斗了,小女子誠心請教!”杜牧毫不客套,指著白錫酒壺道:
白錫壺腰中出嘴;
小姑娘當即指著桌上火印燙花竹筷說:
金竹筷身上刺花。
杜牧見小姑娘應(yīng)對如流,卻為這小酒店有如此才女,深感驚喜。小姑娘覺得這書生并非招蜂引蝶之輩,便問起他的高姓大名。杜牧為著再試才女,不報真實姓名,制謎聯(lián)以答:
半坡林靠半坡地;
一頭牛同一卷文。
小姑娘聽罷,猛然驚喜道:“原來是刺史大人!”忙躬身抱歉說:“恕民女有眼不識泰山,請大人海諒?!倍拍撩φf:“不知者不為罪,快坐下說話,望姑娘告訴芳名。
姑娘指著酒店招牌說:“我的姓名已寫在招牌上。”
杜牧眼望那酒店的招牌,只見”杏花香酒店“兩側(cè)掛有一副對聯(lián)曰:
但憑水流澆紅杏;
借助火光燒彩云。
作為著名詩人的杜牧,細品聯(lián)上的字意字形,知道了上聯(lián)的“澆”是流去之意,失水只剩下“堯”;下聯(lián)的“燒”字去火光后,也是“堯”,當即對姑娘說:“??!你就是才女堯杏云呀,幸會,幸會。”
從此,杜牧多次到杏花香酒店飲酒消煩,和才女談詩論對,鼓勵她進步,并介紹扮書童的年輕衙役與才女結(jié)為夫妻。并指導(dǎo)祖孫改善酒店設(shè)施,擴大經(jīng)營內(nèi)容,增收致富。杜牧刺史親民識才女,關(guān)心民眾疾苦,被傳為佳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