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雪妮
摘要:存款保險制度已經存在了80多年,我國在2015年成為世界上第114個建立存款保險制度的國家。存款保險制度的設計是為了保障金融消費者的利益以及避免系統(tǒng)性金融危機,本文通過對中國存款保險制度進行分析,探究存款保險制度對本國銀行風險承擔的影響,分別從存款保險制度對銀行風險承擔的直接影響,我國存款保險制度現(xiàn)狀,存款保險以及市場約束對銀行風險承擔的影響幾個方面進行淺顯的分析,籍以對我國存款保險制度的研究提供一點幫助。
關鍵詞:存款保險;銀行風險承擔
中圖分類號:F832.1 文獻識別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6)009-000-02
一、引言
1933年,美國的銀行體系遭遇重創(chuàng),9000多家銀行倒閉。為了重建金融秩序,重拾國民對美國金融體系的信心(McKay,2008)[1],美國國會因此建立了聯(lián)邦存款保險公司(FDIC),其目的和宗旨是為存款提供保險,履行檢查和監(jiān)督金融機構以及接管倒閉機構的職能。存款保險制度也成為世界各國金融安全網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美國建立了存款保險制度的70多年間,我國遲遲未建立存款保險制度,盡管我國銀行業(yè)經營要求的穩(wěn)健性使中國銀行業(yè)在過去年間并未遭受不可挽回的重創(chuàng),并且,近年來,我國早已進入轉型階段,經濟下行壓力非常重大,銀行壞賬率達近五年新高,顯著加劇了金融體系風險。在此經濟背景下,歷時二十多年的研究與促動,中國人民銀行于2015年3月31日正式頒布《存款保險條例》,中國成為世界上第114個建立存款保險制度的國家,存款保險制度于2015年5月1日正式開始執(zhí)行。
存款保險制度是指由符合條件的各類存款性金融機構集中起來為從事存貸款業(yè)務的金融機構建立一個保險機構,各存款機構作向其繳納保險費,當成員機構面臨經營危機或破產倒閉時,保險機構向其提供流動性資助或直接向存款人支付部分或全部存款的一種制度。不可否認的是,存款保險制度的最大弊端是道德風險的導致,對銀行的市場約束由于存款者利益已被保護而被弱化,造成銀行過度承擔風險。但更有學者認為,存款保險制度本身設計的合理性有助于有效降低銀行風險,提高金融體系的安全而不需過度弱化市場約束。國際上已有關于存款保險保費制定方式、覆蓋范圍、賠付方式等方面的研究,但鮮有關于存款保險制度設計對銀行風險承擔影響的研究。尤其對于我國來說,最新頒布的《存款保險條例》還未經市場考驗,更是需要借鑒國際經驗為銀行的監(jiān)督與管理提供理論依據。
本文通過對中國存款保險制度進行分析,探究存款保險制度對本國銀行風險承擔的影響,目的在于分析出合理的存款保險制度設計,可以提高金融體系的安全而不過度弱化市場約束。分別從存款保險制度對銀行風險承擔的直接影響,我國存款保險制度現(xiàn)狀,存款保險對市場約束的影響,以及市場約束對銀行風險承擔的影響幾個方面進行探究,籍以對我國存款保險制度對銀行風險承擔影響進行評價,為銀行風險承擔行為的監(jiān)管提供參考。
二、存款保險制度對銀行風險承擔的直接影響
有學者認為存款保險制度的設立是為了防止存款擠兌造成的銀行破產,然而也有許多學者認為存款保險制度是銀行道德風險的誘因,不但于事無補反而很可能加劇銀行的破產,加劇銀行系統(tǒng)性風險。筆者認為,存款保險制度的道德風險是無可避免的,如何設計更好更完善的制度盡可能避免道德風險的發(fā)生才是有意義的。有學者曾對美國60家銀行和信托公司進行分析,發(fā)現(xiàn)在建立存款保險制度以后,銀行和信托公司都增加了風險承擔,只有小部分運營良好的銀行降低了風險。還有學者對玻利維亞建立存款保險制度前后兩個階段的銀行風險承擔行為進行實證研究,發(fā)現(xiàn)銀行是存款保險制度最大的受益者,銀行采取更具風險的行為而不需支付更多的存款成本。另有人考慮到存款保險制度的道德風險和逆向選擇造成的成本,很多國家直到遭受銀行危機的打擊時才建立存款保險制度。
存款保險制度的建立使得銀行對定期存款的利率和不良貸款更敏感,存款保險覆蓋的范圍越大,銀行采取過度風險承擔的可能性越大。建立存款保險制度的經濟體在實際利率上升、匯率貶值、貨幣緊縮的情況下,更容易發(fā)生金融危機。但銀行的信用評級越高,銀行發(fā)生道德風險的可能性就越小,有效的穩(wěn)健監(jiān)管能夠減少存款保險制度帶來的銀行過度風險承擔。
三、我國存款保險制度現(xiàn)狀
我國《存款保險條例》要求:(1)在境內設立的商業(yè)銀行、農村合作銀行、農村信用合作社等吸收存款的銀行業(yè)金融機構都要進行存款保險,外國銀行分支機構除外。(2)被保險存款包括投保機構吸收的人民幣存款和外幣存款。但是,金融機構同業(yè)存款、投保機構的高級管理人員在本投保機構的存款以及存款保險基金管理機構規(guī)定不予保險的其他存款除外。(3)存款保險實行限額償付,最高償付限額為人民幣50萬元。同一存款人在同一家投保機構所有被保險存款賬戶的存款本金和利息合并計算的資金數額在最高償付限額以內的,實行全額償付;超出最高償付限額的部分,依法從投保機構清算財產中受償。(4)存款保險費率由基準費率和風險差別費率構成。投保機構應當按照存款保險基金管理機構的規(guī)定,每6個月交納一次保費。(5)保費由投保機構繳納,形成存款保險基金,政府不注入資金。同時存款保險基金管理機構也承擔起對投保機構的監(jiān)督管理職能。
存款保險制度雖然在我國實行不到一年,但也暴露了一些問題。
(一)政策漏洞
當前我國商業(yè)銀行存款保險制度來說,沒有真正做到分工明確,將具體工作切實落實到具體單位行業(yè)中去。例如在投保人向商業(yè)銀行繳納保險金后,具體索賠額度如何計算,在怎樣的時間范圍內予以賠償并且針對不同程度的經濟困難分別給以怎樣的援助等等這些問題還沒有具體落實在文件規(guī)范上,因此可以看出我國對于政策上還存在一些問題,長期以來的經驗不足和理論缺陷還是造成大量政策上的漏洞,影響了存款保險制度的運行。
(二)社會信任不足
一直以來,我們國家商業(yè)銀行的盈利模式主要是通過凈息差實現(xiàn)的,零售業(yè)務及其他一些中間業(yè)務還不能夠未成為商業(yè)銀行利潤的主要來源,也正是因為這種高資本消耗、高成本投入、高風險投放的粗放型發(fā)展方式得不穩(wěn)定性,使得我國銀行業(yè)利潤來源的維持面臨著極大的挑戰(zhàn),與此同時也給金融體系的穩(wěn)定帶來了極大的風險隱患。存款保險制度建立的初衷是維護金融消費者的利益,然而就目前我國商業(yè)銀行的營業(yè)模式來看,顯然是不能取得足夠的社會信任的。
(三)無法消除的系統(tǒng)性金融風險
在20世紀30年代,美國就是因為面臨嚴重的經濟危機,才將存款保險制度逐步的深化完善,可是這種全球性的金融風險無法消除,循環(huán)性的發(fā)生給全球都帶來了巨大的影響,對于我國的金融體系更是有著破壞性的作用,這種破壞性也會進一步體現(xiàn)在存款保險制度上。我國目前的金融體系正在不斷的完善中,但是應對全球危機的水平仍然較低,抵御風險的能力低,這樣的情況下我國的存款保險制度就面臨著較多的困難,應對這種無法消除的系統(tǒng)性金融風險,也就成為了重要的問題。
四、存款保險、市場約束、銀行風險承擔的傳導
(一)存款保險對市場約束的影響
市場約束就是私人部門擔心銀行加大風險承擔致使其成本增加,從而采取相應的措施。市場約束主要體現(xiàn)為收回存款和要求更高的存款利率兩種形式。存款保險制度的設計是為了保護金融消費者的利益及避免系統(tǒng)性危機。如果儲戶知道自己的資金是安全的,他們就不會在其他銀行破產時擠兌存款,而是選擇隨時提取掌握更高的主動性。與此同時,設計完善的存款保險制度降低了儲戶監(jiān)管銀行的動機。然而,如果存款保險制度不可靠或者銀行破產會給儲戶帶來損失,被保險的儲戶也會被迫對銀行進行監(jiān)管。
以阿根廷、智利、墨西哥銀行業(yè)在過去20年的數據為樣本,探究市場約束、存款保險和銀行危機之間的關系時,發(fā)現(xiàn)在建立存款保險制度前提下,拒絕被保險儲戶和保險儲戶對銀行風險承擔反應沒有區(qū)別的原假設。阿根廷、智利、墨西哥的銀行在承擔更多風險時,儲戶都表現(xiàn)出懲罰銀行的風險行為,包括提前收回存款和提高存款利率這兩種常見的市場約束方式。許多學者認同存款保險制度會破壞儲戶對銀行的市場約束的觀點。全保的儲戶會不考慮風險因素,只將存款存入利率最高的銀行。例如存款保險制度加強日本銀行市場約束,而“大而不倒”政策對利率、貸款配置也有顯著影響,減弱了存款保險制度帶來的積極作用[2]。
(二)市場約束對銀行風險承擔的影響
市場約束可降低由政府擔保造成的銀行過度承擔風險行為。同時,市場約束可以通過促進銀行提高效率或使低效率的銀行出局來提高銀行業(yè)的效率。監(jiān)管當局放松管制,讓市場的力量區(qū)分穩(wěn)健和不良的銀行,從而降低銀行的監(jiān)管成本。但應注意的是,市場約束作用的有效發(fā)揮還取決于一系列的內外部條件,如政府安全網對銀行業(yè)的保護程度、銀行未保險負債的程度、市場上銀行風險信息的可得性、銀行對市場約束行動的成本啟示和行為反應等。當債權人意識到其資產將面臨實質性的銀行清償或違約風險時,債權人就會采取一定的市場約束行動,如提高存款利率、降低存款額、將存款從風險銀行轉移至安全銀行等;面對債權人的市場約束行動,如果銀行有成本啟示,銀行就會采取措施降低風險,則市場約束行之有效(許有傳,2010)[3]。
五、結論
筆者認為,建立存款保險制度有利于降低銀行的風險承擔,并認為以下存款保險制度的設計可以減少存款保險制度帶來的銀行過度風險承擔行為以及弱化市場對其約束的負面影響:(1)限制存款保險范圍;(2)將特定的存款(如外幣或者銀行間拆借存款)排除在可保范圍之外;(3)儲戶參與共同保險;(4)限定每位儲戶的存款保險總額,防止儲戶分散存款擴大保障范圍;(5)保費應具有風險敏感性,可加強股東對銀行風險承擔行為的約束。強制銀行加入存款保險可減少銀行的逆向選擇,經營穩(wěn)健的大銀行有動機監(jiān)督其他銀行加強風險控制。
對于我國銀行業(yè)來說,四大國有控股銀行長期處于壟斷地位,其經營先天充足,而后繼又有待觀望,他們還同時承擔著不同時期符合不同經濟和金融政策的使命,即使建立存款保險制度,其風險承擔行為不受影響。同時為防止其他銀行的道德風險問題,四大國有控股銀行有意愿督促其他銀行穩(wěn)健經營。近年來,我國各種民營銀行如雨后春筍般增長。這些銀行為爭取儲戶采取的方法大多是不斷提高存款利率、降低貸款利率,縮小存款凈息差,同時采取減少手續(xù)費、贈送禮品等方法吸引儲戶。但由于這些銀行往往業(yè)務單一、資產結構不好、管理能力差,因此不能獲得儲戶的青睞。可以說存款保險制度的建立為民營銀行和小型銀行的發(fā)展提供了機遇。只要儲戶信任存款保險制度,那么中小銀行將受惠。本文建議我國銀行業(yè),尤其是中小型銀行加大對存款保險制度相關內容的普及,督促儲戶利用存款保險制度保障資金安全同時增加資金收益。
參考文獻:
[1]Mckay P,Seale C. Federal Deposit Insurance Corporation[J]. Journal of Business Finance Librarianship,2008,5(3):63-73.
[2]Imai M. Market Discipline and Deposit Insurance Reform in Japan[J]. Journal of Banking & Finance,2006,30(12):3433-3452.
[3]許友傳.銀行風險承擔行為的市場約束機理[J].稅務與經濟, 2010,(4):8-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