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瑛
[編者按]2016年,內蒙古文聯多次組織文藝工作者開展“我們的中國夢”——“送歡樂,下基層”慰問演出活動。隨行的作家們深入到農戶家實地采訪,看到了“十個全覆蓋”工程給鄉(xiāng)村房屋、道路、醫(yī)療衛(wèi)生等方面帶來的巨大變化,有感而發(fā),寫下這些作品。編者將其刊為“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作品小輯。
我第一次聽《天下黃河九十九道彎》是在火車上,一個農民工,沒有座,倚著他半舊的行李坐在硬座車廂的過道上,手里拿著一個音量大音質粗劣的手機,一遍一遍地放著這首歌。
之后我百度到了這首歌?;叵胫疖嚿下牭降陌姹?,是在陜北老船工李思命編創(chuàng)的陜北民歌基礎上演變出的漫瀚調,演唱的人是奇附林。
奇附林出生在準格爾旗大路鎮(zhèn)小灘子村。小灘子村在晉陜蒙交界的黃河岸邊,西邊是一望無際的毛烏素沙漠,東南是連綿起伏的黃土高坡。這里的人們過著尋常的緊接地氣的百姓生活,傳承下來獨特的歌種和文化。
漫瀚調是蒙古族短調民歌和晉陜地區(qū)漢民們“信天游”“山曲”和“二人臺”的鑲嵌和雜糅,又融合了準格爾鄉(xiāng)音土語。準格爾旗蒙漢雜居,沙丘、沙梁、沙漠遍布,漫瀚調的“漫瀚”二字,是蒙古語“芒赫”的譯音,意為“沙丘”“沙梁”“沙漠”。這里的人以地貌為自己的歌種命名,是中國文化的自然而然與合和之道。
我第一次聽奇附林的現場演唱,是二○一五年臘八,我跟隨四十多名文藝工作者去清水河縣和托克托縣。
到清水河縣的時候是零下二十六度。演出場地是村里的一個土梁上臨時搭起的舞臺。最后上臺的是奇附林,他唱的是漫瀚調《天下黃河九十九道彎》。
你—知—道,
天下黃河幾十幾道彎,
幾十幾道彎彎里有幾十幾只船,
幾十幾只船上有幾十幾根竿,
幾十幾個艄公把那船來扳。
……
一嗓子出來,風都停了一下。屋檐上的雪掉下來一塊。
書法家們正一字排開寫春聯,寫到“春回大地”,奇附林一聲吼,他們停頓了片刻,贊嘆一句,這聲音!
一曲唱完,觀眾的巴掌拍得停不下來。奇附林又唱了一曲《大河畔上栽柳樹》。
臘七臘八正在三九,是一年里最冷的日子?!斑^了臘八就是年”,西方人不明白中國人為什么在最冰天雪地的日子里開始迎接春節(jié)的序曲,大約這正是中國的哲學。
到托克托縣的第一場演出在一個劇場。舞臺與后臺之間有一條長長的過道,像黃河的一道灣。奇附林站在過道里,手里拿著準備好的伴奏的U盤,像個初次登臺的小學生。
他十來歲放羊,把羊放在山坡上,一個人站在黃河岸邊就唱上了。他一唱歌星光一樣閃耀,土坷垃一樣樸實。一唱已是五十年。奇附林長得不俊朗,長年在外勞作,他的臉像西北風吹出的風蝕地貌,使人感受到原始的熱情。
他說,他的歌是從鋤頭里刨出來的歌。
電視臺來采訪,遇到奇附林正扛著鋤頭從玉米地出來,邊走邊唱《北京喇嘛》:
三十里的明沙二十里的水,
五十里的路上我來眊親親你。
半個月我跑了十五回呀十五回,
就因為眊你,我跑成了個羅圈腿。
回水灣灣上千層層冰,千層層冰,
十遭遭我眊你啊呀九遭遭空。
……
他唱給愛情,唱給他的黃河,他的田地,他趕著的馬車和他放的羊?!敖斤L月,本無常主,閑者便是主人。”奇附林是這片山河里有閑心的主人,他唱得地老天荒,風也唱雨也唱下雪也唱,唱得風起雪落。
有一次天下雪,聽歌的人不肯走,喝一杯酒,唱一首歌,人越聚越多,能唱的也跟著唱,就這樣擺酒唱了一夜,從星星出來唱到星星落了,從看著第一片雪花落下來唱到雪半尺深。
舞臺上又傳來《天下黃河九十九道彎》,一場演出又到了壓軸的這一曲,演員們擠在過道上等待著一會兒的謝幕?;瘖y間一下子變得空曠,像一個在黃河岸邊吼出的回聲。
從清水河縣去托克托縣的路上,我們路過了一段黃河?!熬徘S河萬里沙”,圣潔的雪山水被強勁的西北風刮進了黃土高坡的土與沙,黃河是一條泥沙俱下的河流。冬天的黃河水在泥沙面上結出冰,黃河的冰不溫順,我好像看到了冰的燃燒和咆哮,它們在嚴冬里變幻出沙面上的浮雕,一層層冰與沙和土混合在一起,如烈馬在西北風里無所畏懼地奔跑。
奇附林的漫瀚調,是二十四節(jié)氣里的“驚蟄”,春雷從大地上滾動。
“你知道天下黃河幾十幾道彎”,凍住的黃河被吼開了一條流淌的縫,陰霾的天被吼開了一條晴朗的縫。黃土高坡上的風被這聲音震得掉了個頭,西北風變成了東南風。春天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