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_宗不爭
夏日吃西瓜,湯藥不用抓
文_宗不爭
中國動畫片的創(chuàng)始人之一乃南京萬氏兄弟,其一便是萬古蟾。1958年,他創(chuàng)作了一部剪紙片《豬八戒吃西瓜》,家喻戶曉。這段故事非常貼合豬八戒的個性,但不記載在《西游記》中,是兒童文學家、劇作家包蕾根據(jù)《西游記》演繹出來的。
但《西游記》里卻常見西瓜,譬如第六十六回《諸神遭毒手,彌勒縛妖魔》中:
彌勒道:“一則是我不謹,走失人口;二則是你師徒們魔障未完,故此百靈下界,應(yīng)該受難。我今來與你收他去也?!毙姓叩溃骸斑@妖精神通廣大,你又無些兵器,何以收之?彌勒笑道:“我在這山坡下設(shè)一草庵,種一田瓜果在此。你去與他索戰(zhàn),許敗不許勝,引他到我這瓜田里。我別的瓜都是生的,你卻變作一個大熟瓜。他來定要瓜吃,我卻將你與他吃。吃下肚中,任你怎么在內(nèi)擺布他。那時等我取了他的搭包兒,裝他回去?!?/p>
生瓜熟瓜,如何知道?單從樣子上很難分辨。的確也有看花紋、看瓜蒂兒來判斷西瓜甘甜與否的方法,不過卻和成熟度無關(guān)。西瓜從瓜田中被摘取下來,需要經(jīng)過長途運輸才能到達販售地,熟透的西瓜無法承受顛簸,所以我們在街市上能買到的,大都是“放熟”的西瓜,獼猴桃、香蕉也大都是如此。中國人挑西瓜,主要靠的是手拍,拍拍瓜體,聽聽回聲,有經(jīng)驗的人能立馬分辨出西瓜是否熟成:聲音略顯清脆的西瓜大多是還沒成熟的生瓜蛋子,而振動聲音略顯沉悶就表示西瓜已經(jīng)成熟了。今年夏天有則新聞,稱意大利某超市貼出告示——禁止拍西瓜,多半是針對中國顧客的。
拍西瓜的智慧,老外恐是很難懂,似乎是土法,但用在別處就“高級”起來了,美其名曰“無損檢驗法”,廣泛應(yīng)用于為機械鑄件探傷探裂和海底地底的礦藏探測等。俗語“敲竹杠”,則來自近代海關(guān)的無損傷檢驗。海關(guān)人員為了檢查來船是否攜帶犯禁的鴉片,需要敲擊來船的竹篙或竹子。聽其聲音,看其中是否有違禁品。這和拍西瓜是一個道理。由于海關(guān)人員經(jīng)常借機敲詐勒索,久而久之,“敲竹杠”便成為敲詐勒索的轉(zhuǎn)義語了。
此法可用之于物,亦可用之于人,用之于人,就是“叩診法”。
拍西瓜的智慧用于人,即“叩診法”
叩診法中、西醫(yī)都用,也都有各自的教法、傳法。西醫(yī)的叩診,據(jù)說是18世紀一位奧地利醫(yī)師奧恩布魯格發(fā)明的,記錄在他的著作《新發(fā)明》(Inventum Novum)一書中,1761年在維也納出版。中醫(yī)叩診早在《黃帝內(nèi)經(jīng)》就已經(jīng)有記載,《素問·至真要大論》“諸病有聲,鼓之如鼓,皆屬于熱。”即用手指掌或手指頭拍擊或叩擊其腹,聞其聲,定其性,而斷其病。
選購西瓜前拍一拍,早已變成了與吃西瓜一道并存的一種樂趣。
暑夏最適宜吃西瓜,西瓜又名夏瓜、寒瓜、青門綠玉房。李時珍在《本草綱目》對于中藥“瓜蒂”一味的注釋中就說“西瓜一名寒瓜”。南朝沈約有《行園》一詩,云:“寒瓜方臥隴,秋蒲正滿陂。紫茄紛爛漫,綠芋卻參差?!崩畎滓苍小八釛棿贡惫?,寒瓜蔓東籬”的詩句,柳宗元則寫過“風枝散陳葉,霜蔓綖寒瓜?!?/p>
西瓜似乎并非源于中國,《本草綱目》中記載:“按胡嶠陷虜記言:嶠征回紇,得此種歸,名曰西瓜。則西瓜自五代時始入中國,今南北皆有,而南方者味稍不及,亦甜瓜之類也。”李時珍提到的“胡嶠”,是五代后晉朝人,時任同州郃陽(今陜西合陽)縣令,曾流落契丹七年,于后周廣順三年(953年)逃歸中原。他將這段經(jīng)歷寫成《陷虜記》數(shù)卷,其中有一段記載:“自上京東去四十里,至真珠寨,始食菜。明日東行,地勢漸高,而望平地,松林郁然,數(shù)十里遂入平川,多草木,始食西瓜。云:契丹破回紇得此種,以牛糞覆棚而種,大如中國冬瓜,而味甘?!边@恐怕是關(guān)于西瓜最早的文字記載,原書散佚,始見于歐陽修的《新五代史·四夷附錄》。
豐子愷的《種瓜得瓜》
西瓜長在酷暑,故性寒,味甘,入心、胃、膀胱經(jīng),具有清熱解暑、生津止渴、利尿除煩的功效,主治胸膈氣壅,滿悶不舒,小便不利,口鼻生瘡,暑熱,中暑和醉酒等癥?!端赡浡劇吩疲骸坝腥丝嘤谀坎?,令以西瓜切片曝干,日日服之,遂愈,由其性冷降火故也。”《本草逢原》亦載:“春夏伏氣發(fā)瘟熱病,覓得隔年收藏(西瓜)者啖之,如湯沃雪?!?/p>
民間亦有“夏日吃西瓜,湯藥不用抓”的諺語,將其與“白虎湯”作比,稱其為“天生白虎湯”。這“白虎湯”,是醫(yī)圣張仲景在《傷寒論》中創(chuàng)制的治療氣分熱盛的千古名方,由石膏、知母、甘草、粳米四味藥組成?!侗静莘暝份d:“西瓜,能引心包之熱,從小腸、膀胱下泄。能解太陽、陽明中暍及熱病大渴,故有天生白虎湯之稱?!蔽娜宋奶煜樵觥段鞴弦鳌吩唬骸鞍纬鼋鹋宓叮狡粕n玉瓶。千點紅櫻桃,一團黃水晶。下咽頓除煙火氣,入齒便作冰雪聲。”說的便是西瓜的妙處。
似乎不獨中國人喜歡吃西瓜,外國人也愛吃。古埃及法老會將西瓜陪葬,因為他們認為轉(zhuǎn)生的路上,仍然需要水源,而西瓜富含水分,如果儲藏在陰涼的地方,甚至可以保存數(shù)月,自然是最好的路途伴侶。美國作家馬克·吐溫曾說,品嘗一口西瓜,你會知道“天使在吃什么!”但愿他們也能學會拍西瓜的絕招,選到可口的西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