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志剛
[摘要]擬人化手法在建筑設計中的應用已經有很長一段時間的發(fā)展歷史,隨著建筑行業(yè)的不斷發(fā)展,建筑設計方法和擬人化手法的結合運用不斷地進行創(chuàng)新,這在一定程度上說明,這種方法的運用是被人們所認可的,可以給人們一種審美的工作生活環(huán)境。
[關鍵詞]建筑;設計;擬人化
文章編號:2095-4085(2016104-0044-02
建筑設計的手法多種多樣,而建筑的擬人化設計手法在體現設計師水平及關注居住者舒適度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建筑設計的擬人化應用越來越廣泛。
1.擬人化手法的演變過程
1.1從具體到抽象
顧名思義,“具體”就是說所構建的藝術外形與自然外形及其相似。在古代社會中,人們與自然事物接觸較為緊密,所以就常常根據自然事物的外形來進行建筑物的設計。這種設計往往是不加修改直接應用在建筑設計中的。比較常見的有我國的2008年奧運會主體育場“鳥巢”,其整體外形就是借鑒了鳥巢的外形,給人以高度的辨識度和深刻的印象。
1.2從擬物到擬人
在建筑設計中最常見的就是擬人和擬物手法的運用,悉尼歌劇院在整體的外形上看起來既像是貝殼又像是船的風帆,這就是擬物手法在建筑設計中的最典型應用,而現如今的中央大樓,被很多人認為是一個“大褲衩”所以一些擬人化的設計也都是由擬物化的設計方法逐漸轉變而來的,不僅可以滿足人們對建筑設計的需求,還可以更好地促進社會的發(fā)展。
2.建筑設計中擬人化手法的應用原則
2.1適當應用,增加美感
建筑設計中的擬人化手法,主要是以人體的一些特征當做設計的原型,但是在進行抽象化的設計時,要想實現建筑的美觀效果,可以給人們留有一定的想象空間的話,在進行建筑設計時,不要過分地追求擬人化手法的運用,要把二者適當地結合在一起,以免出現過于追求設計的美感反而忽視了建筑自身的實用價值。
2.2在設計的過程中融入感情
這就要求設計師在設計的過程中,要真正地用心去做,所有的設計靈感都是來源于生活的,一個好的設計師一定是足夠的熱愛生活,而且要用發(fā)現的眼睛去看待這個世界,這樣才能讓自己的情感投入到實際的設計工作中,而擬人化手法的運用,就要在發(fā)現生活的基礎上,善于進行聯(lián)想,這樣才可以設計出讓人心動的作品。
2.3加強與建筑外部環(huán)境的融合
在進行建筑設計時,需要注意的是建筑物和周圍的環(huán)境之間是具有關聯(lián)性的,而建筑的材料也是不斷進行變化的,所以在建筑材料的選擇上一定要與周圍的環(huán)境相匹配,不要過分地追求設計的獨特效果,那樣就會使得整個建筑和周圍的環(huán)境難以進行融合,這樣就脫離了擬人化的設計意義。
3.擬人化手法在建筑設計中的實際應用
3.1擬人化手法在建筑平面中的應用
西方的宗教在對建筑平面的設計上都會采用拉丁十字,這就和宗教的宗旨有著密切的關系,而在國內的建筑平面設計中,也有很多運用擬人化的現象,女皇武則天的陵墓就是很好的例子,如果在空中向下俯瞰,就像是一個平躺著的少女,陵墓所在位置的前方,有兩座比較小的山峰佇立,這看起來又很像是女人的乳房,而很多人又把陵墓的神道看作是人體的脊柱,這就是擬人化設計手法在建筑平面最直觀的體現。
3.2擬人化手法在建筑剖面中的應用
擬人化手法在建筑剖面設計中的應用最典型的代表就是侗族集聚地典型的建筑物一一鼓樓。鼓樓在部落中有著重要的代表意義,它在剖面上采用的就是通過擬人化手法對人體原型的設計。
3.3擬人化手法在建筑立面中的應用
擬人化手法在建筑立面中
的應用有很多實例。比如說河南登封嵩岳寺中的密檐塔。此密檐塔的底部是面積很大的基座,往上是一層又一層的密檐。遠遠望去,就像是一位身披僧衣,正在打坐冥想的僧人。這就是擬人化手法在建筑立面中的典型應用。
3.4擬人化手法在建筑中的立體的應用
3.4.1擬人化手法在建筑某一單體中的應用
建筑某一單體中擬人化手法的運用,最典型的代表就是雅典衛(wèi)城的伊瑞克提翁神廟,在神廟東區(qū)的南端有一個大理石雕刻的少女,其主要是起到了柱子的支撐作用,這就是建筑單體中擬人化手法的最直接體現,這樣的設計方法不僅增加了神廟自身的韻味,而且它也成為了神廟的代表性建筑,吸引了中外很多游客。
3.4.2人體面部表情在建筑設計中的應用
人體和其他生命個體的最明顯不同在于人體的面部表情是豐富的,在擬人化設計的過程中,很多設計師都會把面部的表情運用在設計當中,特別是在對一些裝飾牌以及大門的設計中,利用人體面部表情最為經典的就是羅馬佐卡里宮殿的大門,整個大門看起來就像一個男人怒目圓睜大口張開的面孔,而男性的大口就用作宮殿的大門,讓人有一種威嚴害怕的感覺,這就達到了設計師想要表達的莊嚴肅穆之感。
3.4.3建筑物整體的擬人化處理
一般情況下,擬人化手法都是運用在部分建筑中,但是也有全部應用的例子,最典型的就是我國的廣州新電視塔,很多人把其稱之為“小蠻腰”該電視塔的設計師說,對電視塔的設計靈感主要來源于人體的髖關節(jié)的切面圖,然后通過擬人化手法的運用,對髖關節(jié)進行相應的擬人化處理。
3.4.4建筑物群體的擬人化處理
在擬人化設計手法運用的過程中,也會把一些建筑群體進行擬人化的處理,這樣就可以讓建筑設計師的想法得到更直觀的體現,最具代表性的就是捷克布拉格莫爾道河邊的尼德蘭辦公樓,整個建筑是以通透的玻璃和石墻建成的,而玻璃就是女性的象征,石墻象征的就是男性,這就是擬人化手法在建筑群體中最直接的體現。
4.結語
通過上述的分析可知,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使得建筑材料的種類也越來越豐富,這樣建筑師就可以把更好的設計方法運用到建筑設計中,讓擬人化的方法與建筑設計更好地結合,使其更好地適應人們對建筑設計的要求。但是在發(fā)展的過程中也要不斷對設計方法進行創(chuàng)新,使其與社會發(fā)展相契合與社會環(huán)境相契合,這樣才可以創(chuàng)造出更多更好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