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民政廳原廳長趙順盤,曾經(jīng)歷過地市領導、省政府組成部門一把手、省人大部門一把手等多崗歷練。退休后回憶往事,總結出了當好一把手的三個“秘訣”。
“每到一個崗位,都給自己兩個月”
1983年,組織任命我擔任常州市委常委、宣傳部長。當時我34歲,從沒當過一把手,沒接觸過宣傳工作,更不知道常委會議是怎么回事,上任之初感到非常茫然。市委主要領導大概有所察覺,交代我:兩個月之內(nèi)不要發(fā)言,兩個月之后必須發(fā)言?,F(xiàn)在想起來,這是讓我一輩子受用的話,既是領導的寬容,給我一段時間去適應新崗位、新角色,更是一種壓力,兩個月時間一過,就必須承擔起更多的責任。
記得剛到民政廳上任的時候,我就在大會上宣布,兩個月之內(nèi)請副廳長各司其職。接下來我就開始瘋狂惡補,每天下班都帶著一沓資料回家,晚上看到很晚,學習政策法規(guī),了解班子運轉情況,班子成員各自特點,研究以往工作成就怎么發(fā)揚、問題如何解決、矛盾怎樣消化,邊學、邊看、邊請教,慢慢地心里有了數(shù)。
都說民政管得多,一個人從生到死都得管,也正是如此,各項事務有很強的獨立性,差異很大,婚姻登記、殯葬管理、社區(qū)管理、擁軍優(yōu)屬等等,針對的人群不同,適用的政策法規(guī)也大不一樣。如果我一上任就指手畫腳,覺得自己比別人高明,那只會“以其昏昏,使人昭昭”;但如果兩個月之后還不能理出頭緒,就很有可能 “當斷不斷,反受其亂” 。
一路走來,經(jīng)歷了很多部門,換過很多崗位,但每到一處,我都會給自己兩個月,目的就是一個:盡快熟悉工作,盡職盡責挑起這副擔子。
“全局要掌握局部,局部也要理解全局”
1986年,我轉到縣委書記崗位,在這個位置最大的收獲是有了“條條”和“塊塊”的概念,具備了從全局思考問題的意識和能力。
作為宣傳部長,盡管是部門負責人,但就一個地區(qū)而言,負責的還是“條條”——其中的一項工作,在常委會議上可以從本部門角度出發(fā),提出各種要求,要政策,要保障??h委書記則大不一樣,負責的是“塊塊”——一個區(qū)域的各項工作都要兼顧,大家都會向你爭取條件。剛到這個崗位,就明顯感覺一把手的壓力相當大。
比如,開常委會時,縣委書記作為主持人,絲毫不能分神,要留意每個人的發(fā)言所表達的觀點。有的人性格強勢一些,會在權力、政策、資金、保障方面提比較高的要求,性格和善的人則不善于提要求。作為一個班子的領頭人,既要鼓勵想做事、能做事的人,給他們恰當?shù)臈l件保障,增強整個班子的戰(zhàn)斗力,又要避免老實人受欺負,這個拿捏的過程非常考驗人。只有經(jīng)常性地做這種權衡和判斷,全局意識才能逐步形成。所以我經(jīng)常希望一些年輕干部,能到基層積累“塊塊”上的經(jīng)驗,做鄉(xiāng)黨委書記,這對決策能力的提升大有裨益。
我曾經(jīng)遇到過一次考驗,剛到市政法委書記任上半個月不到,公安局開全體會議,局長說會上他先做小結,請我最后講話。結果下午到了會場,接到通知說局長小結取消了,只剩下我講話。面前只有一個茶杯,怎么把這個場面撐下來,考驗的就是過去的積累。因為我在縣里時接觸過公安工作,知道公安工作的規(guī)律特點,才可以合理地提要求、作指示,這也再次印證了“塊塊”工作經(jīng)歷對一個人的重要性。
怎么從局部理解全局,我也感觸很深。在向上面提要求、提建議的時候,總是習慣性地問問自己,我這項工作和全局有什么關系,站在一個更高的層次去看看,是不是能行得通。
在民政崗位上時,為了爭取全省的低保資金,每年都要和財政討價還價,這不是一種科學的辦法,于是我們琢磨要有這樣一個機制:讓低保水平隨著人均收入的增長而增長。關鍵問題是,怎么才能爭取到省委省政府的認可。這就涉及到局部怎么理解全局的問題。
我們注意到,當時省里提出來要讓廣大人民群眾共享改革發(fā)展的成果,那么在低保制度的設計上,我想也應當體現(xiàn)這個理念。再者,經(jīng)過一些年的發(fā)展,省財政和地方財政的實力大增,也有能力來兜這個底。結果,省政府常務會議經(jīng)過討論后達成了一致,江蘇在全國率先推開與居民收入直接掛鉤的低保標準增長機制。
“領導兩要務:定主意,用干部”
離開民政廳以后,大家說我這一任是最瀟灑的廳長。我有自知之明,這個評價既是說我比較放權、放手,也是說我直接沖在前面的時候比較少,這是我多來年的一貫作風。毛主席說過,“領導者的責任,最主要的是出主意、用干部”。現(xiàn)在和戰(zhàn)爭環(huán)境的決策特點有所不同,我把它改為“定主意、用干部”,做到這兩件事,就可以算是稱職的領導。
現(xiàn)在有的領導喜歡把每項工作都關注到位,這種嘔心瀝血的精神值得褒揚,但方法上似乎欠妥。有人抱怨,誰也不愿意事無巨細,主要是怕出差錯啊。我的觀點是,如果把一件事充分放權給某個人,他會非常謹慎,非常小心。什么事都攬在自己手上,下面的人反而不用動腦,往你這一推,拿主意去吧。要相信你的副職會按照分工把工作做好,這樣一把手才能騰出精力,集中精力推進重點工作,或者去觀察一些事情,思考大局方面的思路。這種“放”與“收”之間的辯證法,值得細細體會。
做一個組織的“班長”,能不能把人心攏在一起很重要。事業(yè)興旺的部門,說話才有話語權,領導才會回應你提的條件,干部提拔才有更多機會。相反,內(nèi)部都不團結,對外也難贏得別人的尊重。作為班長,要知曉班子每個成員的特點,用人所長容人所短,客觀公正地去安排事情。比如,急事情可以交給作風硬朗的人,需要創(chuàng)新的工作要讓有闖勁的人去做,嚴肅的事情最好能讓認真細致的人完成。在現(xiàn)實工作中,識人用人的難處在于,每個班子中的每個人都各有不同,只能憑借你的經(jīng)驗、為人、威信以及良好的溝通去“征服”一個人,從而最大限度地發(fā)揮他的本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