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過去的60年里,人工智能的發(fā)展充滿坎坷,經歷了多次從樂觀到悲觀,從高潮到低潮的階段,直到2006年“深度學習”算法的提出,情況才發(fā)生轉變。
“深度學習”算法是對20世紀40年代誕生的人工神經網絡理論的一次巧妙的升級。它最大的革新是可以有效處理龐大的數據。而這一特點幸運地與互聯網結合,由此引發(fā)了近年來的一股人工智能發(fā)展新熱潮。從圖林測試、語音識別、圖像識別、模式識別,到機器翻譯、學習遷移,到大數據群體智能,再到生物學系;從可穿戴設備,到智能硬件,再到無人駕駛汽車,人工智能已成為引領世界發(fā)展的前沿技術,引發(fā)了整個世界多方面的智能化發(fā)展。
人工智能正和互聯網不斷融合,逐步邁入互聯網人工智能時代?;诨ヂ摼W海量的大數據每時每刻與現實世界的信息交互?;ヂ摼W儼然成為人工智能進化的溫床,而大數據則是人工智能進化的源泉。未來,互聯網+人工智能必將深刻改變整個世界。
隨著互聯網應用及其發(fā)展空間的不斷延伸,以互聯網思維、技術、手段、方法來創(chuàng)造新產業(yè),改造老產業(yè),也是一大發(fā)展潮流。人工智能將再造互聯網。機器人等各種未來設備除了具有聯網、計算、存儲能力外,還將具有圖像識別能力、自然語言識別能力、智能運算能力等人工智能,甚至還可能有意識、自我、心靈、無意識的精神等生物人特性。
有趣的是,隨著人工智能和互聯網的日益融合,互聯網智能化程度的持續(xù)提升,互聯網的功能結構將逐漸與人腦結構相似,相關系統(tǒng)已逐漸成型,并日趨完善,如物聯網為代表的互聯網感覺神經系統(tǒng),云計算為代表的互聯網中樞神經系統(tǒng),工業(yè)4.0、云機器人、車聯網為代表的互聯網運動神經系統(tǒng),沉浸式虛擬現實為代表的互聯網夢境系統(tǒng)……互聯網人工智能系統(tǒng)將在“互聯網虛擬大腦”的未來發(fā)展中發(fā)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