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子文
摘要:分析了桉樹食葉害蟲的發(fā)生種類、暴發(fā)成災原因,提出了合理營林撫育、加強防控意識、加強監(jiān)控預報、積極探索措施的防控對策,旨在為探索防控桉樹食葉害蟲的有效技術提供參考依據(jù)。
關鍵詞:桉樹;食葉害蟲;防控對策
中圖分類號:S76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9944(2016)05-0039-02
1 引言
桉樹(Eucalyptus)是桃金娘科(Myrtaceae)桉屬(Eucalyptus)樹種的總稱,是世界上三大豐產速生樹種之一,同時是我國最重要的南方工業(yè)原料品種,主要分布于福建、廣西、廣東和四川等省,人工林的面積已超400萬hm2,目前處于世界第二位,年生產桉木超600萬m3[1,2]。桉樹的大面積純林造林經營,導致食葉害蟲頻頻暴發(fā)成災,也加大了防治的難度,危害的種類也逐漸增多,且出現(xiàn)許多本土昆蟲從其它寄主轉移到桉樹上,并成為危害桉樹新的害蟲[3,4]。因此,有必要探索桉樹食葉害蟲的種類、暴發(fā)成災原因及其防控對策,為桉樹林的健康經營提供科學的參考依據(jù)。
2 桉樹食葉害蟲發(fā)生的種類
據(jù)有關科研工作者的研究報告可知,危害桉樹的食葉害蟲種類主要有:大鉤翅尺蛾(Hyposidra talaca(Walker))、油桐尺蛾(Buzura suppressaria Guenee)、荔枝粗脛翠尺蛾(Thalassodes immissaria Walker)、同安鈕夜蛾(Anua indiscriminate Moore)、白裙赭夜蛾(Carea subtilis Walker)、黃刺蛾(Cnidocampa flavescens Walker)、竊達刺蛾(Darna trima(Moore))、荔枝茸毒蛾(Dasychira sp.)、二紋土潛(Gonoeephalum bilincatum walker)、桉小卷蛾(strepsicrates coriariae Oku)、檸檬桉小袋蛾(Eucalyptipsyche citriodorae Yang)、茶大蓑蛾(Eumeta minuscule Butler)、黛袋蛾(Dappula tertia Templeton)、螺紋蓑蛾(Clania crameri Westwood)、白囊蓑蛾(Chalioides kondonis Matsumura)、桉重尾夜蛾(Bombotelia sp.)、蠟彩袋蛾(Chalia larminati Heylaerts)、桉樹大毛蟲(Suana divisa(Moore))、綠黃枯葉蛾(Trabala vishnou Lefebure)、紅腳綠麗金龜(Anomala cupripes Hope)等[4~11]。
3 桉樹食葉害蟲暴發(fā)成災原因
3.1 造林及撫育管理不科學
大面積營造桉樹純林,物種日趨單一,降低了林間生物多樣性的豐富度,使桉樹林的生態(tài)系統(tǒng)不穩(wěn)定,為桉樹食葉害蟲的暴發(fā)或流行創(chuàng)造了有利的條件。施肥、除草等撫育管理措施不合理,導致桉樹長勢衰弱,林分抗病蟲害的能力比較差, 遭受蟲害危害的危險性大大增加[5]。此外,長期使用單一藥物進行防治,使得蟲害產生較強耐藥性,或是常采用廣譜性的殺蟲劑,殺滅蟲害的同時殺害了天敵,導致蟲害猖獗成災。
3.2 重視程度不夠
由于多數(shù)桉樹林歸個人或集體所有,經濟價值始終被放在首要位置,食葉害蟲問題始終沒有得到重視,因而防治意識薄弱,僅在蟲害嚴重發(fā)生時, 才臨時采取措施暫時壓下,不再考慮后續(xù)管控工作[6]。
3.3 蟲情監(jiān)測預報和防治工作落實不到位
當前的桉樹林生產過程中,許多食葉害蟲先是取食林下草本或灌木,待補充營養(yǎng)不足時才迅速轉移至桉樹林上,若護林員的蟲情監(jiān)測與預報不到位,常導致在食葉害蟲暴發(fā)并造成極大損失后才被發(fā)現(xiàn)。此外,在食葉害蟲危害過的桉樹林,護林員或桉樹林經營者在次年蟲害發(fā)生前仍未重視預測與預防工作,或防治經費投入不足,或沒有應急控制方案,導致蟲害防治不及時,使得食葉害蟲多年持續(xù)成災。
4 防控對策
(1)采取合理的營林及撫育管理措施。如避免進行桉樹純林經營、適地適樹、科學除草與施肥等,使桉樹充分發(fā)揮速生的優(yōu)勢,并對蟲害保持較強的抵抗能力,科學地營造有利于桉樹林生長但不利于蟲害發(fā)生和危害的環(huán)境,例如巴西采取多樹種混交或大面積塊狀混交、保留周邊或困難立地的原有植被等方式,促使野生植物的再繁衍,從而提高桉樹林生物多樣性及抗蟲害能力,避免蟲害成災[12]。
(2)在經營桉樹林的過程中,應認識到食葉害蟲危害的嚴重性及毀滅性,將食葉害蟲的防控工作始終貫穿在各個環(huán)節(jié)中,加強蟲害防控意識。
(3)監(jiān)測預報是桉樹食葉害蟲可持續(xù)控制的基礎,并關系到害蟲能否得到及時有效的治理。因此,應該堅持“預防為主,防治結合”的原則進行桉樹林食葉害蟲的防控工作,同時加強對護林員或經營者的培訓,提高測報水平及識別害蟲種類、危害特點的觀察能力,也可配備觀鳥望遠鏡等輔助觀察設備,及早發(fā)現(xiàn)害蟲的發(fā)生與發(fā)展,一旦發(fā)現(xiàn)蟲情立即采取有效措施進行防控。同時應保證防治經費的投入,積極開展桉樹食葉害蟲的調查研究,掌握食葉害蟲的發(fā)生規(guī)律,有針對性地開展預測預報研究, 研究物理、化學和生物的綜合防治方法,避免采取廣譜性殺蟲劑,及時制定科學的、具有針對性的食葉害蟲應急與持續(xù)控制方案,以便及時、主動地控制按樹病蟲害的發(fā)生和危害[13]。
(4)及時開展桉樹種植地區(qū)食葉害蟲的發(fā)生情況調查。更系統(tǒng)地掌握桉樹食葉害蟲的主要種類及其天敵資源與發(fā)生規(guī)律等,為探索桉樹食葉害蟲有效的防控技術措施提供科學的依據(jù)。
參考文獻:
[1]謝耀堅.論桉樹人工林可持續(xù)經營[J].熱帶林業(yè),2005(3):15~17.
[2]祁述雄,王洪峰,文應乾.桉樹栽培實用技術[M].北京:中國林業(yè)出版社,2006:1~21.
[3]何普林,姚 珍,陸 恒.桉樹主要食葉害蟲防治技術研究進展[J].桉樹科技,2007,24(2):37~40.
[4]顧茂彬,鄧玉森.桉樹害蟲的檢疫[J].林業(yè)科學研究,1999(5):552~555.
[5]黃詠槐,黃煥華.我國桉樹主要病蟲害現(xiàn)狀及控制策略初探[J].廣東林業(yè)科技,2006,22(1):83~85.
[6]孫云霄,劉建鋒.桉樹病蟲害的發(fā)生現(xiàn)狀及防治策略[J].中國森林病蟲,2004,23(5):36~38.
[7]顧茂彬,陳佩珍,鄧玉森等.桉樹害蟲的初步研究[J].廣東林業(yè)科技, 1998,14(4):35~38.
[8]陳佩珍,顧茂彬.我國桉樹害蟲種類調查[J].林業(yè)科學研究,2000,13(1):51~56.
[9]龐正轟.中國桉樹害蟲現(xiàn)狀和防治對策[J].廣西林業(yè)科學,2001,11(4):169~179.
[10]王 忠,蔡衛(wèi)群,楊紅梅.桉樹病蟲草害主要種類與防治技術措施[J].湖南林業(yè)科技,2005,32(4):51~53.
[11]易觀路,余正國,羅建華.湛江按樹病蟲害調查[J].按樹科技,2005,22(2):46~48.
[12]殷亞方,楊民勝,王莉娟,等.巴西桉樹人工林資源及其實木加工利用[J].世界林業(yè)研究,2005,18(1):60~64.
[13]黃煥華,黃詠槐,范軍祥,等.廣東地區(qū)桉樹病蟲害調查初報[J].桉樹科技,2007,24(2):34~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