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華
除了糖尿病飲食外,低蛋白飲食是另一個與藥物同樣重要的治療措施。一旦被醫(yī)生告知,今后需要低蛋白飲食,那就說明一日三餐不再是隨心所欲,而需要好好規(guī)劃,否則可能會影響病情。
“飯要少吃”“肉可以吃,但不能太多”“豆制品不能吃”……醫(yī)生常常這樣告訴患者。而患者聽了,只是覺得這下什么都要少吃,人生從此變得悲催了。
其實“低蛋白飲食”的說法不太完整,因為前面還漏了兩個字“優(yōu)質”。
不要小看這兩個字,這決定了選擇食物的策略:在蛋白質總量控制的前提下,其中一半的蛋白質需要從動物性食物,也就是瘦肉、禽肉、魚肉、蝦肉和奶制品中獲得。
食物蛋白質中氨基酸越接近人體組成,必需氨基酸的全面吸收率就越高。其中排名靠前的是蛋、奶、魚。因此在總量控制的前提下,食物中蛋白質的質量就要高。
所以,正確的表述應為優(yōu)質低蛋白飲食。
是否需要低蛋白飲食,是根據腎功能來判斷的。臨床醫(yī)生會根據患者慢行腎臟病的分期,適時要求患者開始采取低蛋白飲食。
如何判斷腎功能不全呢?最簡便的就是先看驗血時的肌酐是否超標。一旦超標,就需要到腎臟內科找醫(yī)生,再通過腎小球濾過率來最后確定腎功能。
值得提醒的是,通?;颊哒f的尿中有泡沫、小便中的蛋白尿,是不能直接反映腎功能的。
別小看這簡單的控制蛋白質總量的飲食,在慢性腎臟病的治療中,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低蛋白飲食是通過減少從食物中攝入的蛋白質的量,來減輕對腎臟的負擔,改善蛋白尿,從而延緩腎功能減退。這好比讓老牛拖車,必須要減少它的負重,否則它就有可能被累死。
因此,低蛋白飲食必需貫穿慢性腎臟病的整個治療過程。
通常醫(yī)生會告訴患者慢性腎臟病是幾期,在這大數據時代,對于數字一定要重視。
慢性腎臟病1期和2期的患者,每天蛋白質的攝入量每公斤體重0.8克,而3期、4期和5期則需要降低到每公斤體重0.6克,同時需要加用復方α-酮酸制劑。
舉例說,一個60公斤的患者,如果為慢性腎臟病1期或2期,那么每天蛋白質可以攝入48克,而同樣3期、4期或5期的患者,則只能吃36克。這其中12克蛋白質的差距,相當于5個基圍蝦或者400mL牛奶。還是不少的吧。
1.計算總量
根據腎功能確定每天需要多少蛋白質后,接著就是怎么選擇食物的問題了。由于低蛋白飲食中要求一半的蛋白質來源于優(yōu)質蛋白,因此要知道每天能吃多少葷菜。
2.每餐保證有優(yōu)質蛋白,也就是肉、蛋、奶。舉例說:
早餐:牛奶200mL(蛋白質6克)
中餐:蝦仁10個(蛋白質10克)
晚餐:小黃魚1條(蛋白質10克)+肉片25克(蛋白質5克)
這樣就已經有31克蛋白質了。
3.主食、蔬菜及水果
一個體重60公斤的慢性腎臟病1期患者,每天48克的蛋白質,減掉上面的31克,還有17克可以分配給主食、蔬菜及水果。
主食:1小碗米飯的蛋白質約為4克,所以午餐和晚餐可各食用1小碗米飯。而其它主食(面條、餛飩、蕎麥、玉米)的蛋白質均高于米飯,食用量要減去1/2~1/3。
蔬菜:豆類(毛豆、豌豆、蠶豆、刀豆、豌豆苗、黃豆芽等)、山藥、西蘭花、冬筍、百合、土豆、紅薯中的蛋白質含量都超過3克/100克,所以盡量避免或減少食用。如果食用了,則主食需要減少。推薦食用綠葉類的蔬菜。
水果:水果中的蛋白質含量可以忽略不計。
總的來說,低蛋白飲食就是:保證肉類、減少谷類、蔬果適量。
中國人是吃米飯長大的,減少米飯會讓人覺得非常不適應。不用擔心,現在有兩種方法可讓你在繼續(xù)享用米飯的同時,又能做到低蛋白。
1.選用低蛋白大米
這種大米中的蛋白質只有普通大米的1/10~1/25,因而吃這種大米時不用減少食用量,同時還可以增加些葷菜的量。不足之處是價格比較貴。好在現在國內生產廠家逐漸增多,因此今后價格也會有所下降。
2.選用蛋白質含量少淀粉含量高的谷類作為主食
在三餐中安排1~2頓。這些蛋白質含量少的谷類有:麥淀粉(澄粉)、玉米淀粉、藕粉、粉皮。其中可以用麥淀粉做成麥淀粉土豆餅、麥淀粉水晶餃、麥淀粉韭菜蒸餃、麥淀粉面條。現在市場上還有麥淀粉餅干,是低蛋白飲食時可以選擇的加餐。
一定要把你目前飲食的情況,告訴一起進餐的朋友或家人,這樣他們就能夠更好地配合。千萬不要不好意思說。
就餐時,葷菜的量可比平時多1/3,但不要超過1倍。粉絲煲、水晶蝦餃、土豆可以替代主食。除了豆類,其他蔬菜和水果都是可以和親友一起盡情享受的。
其他關于低蛋白飲食需要注意的細節(jié)
由于低蛋白飲食需要長期堅持,因此還有些細節(jié)需要特別注意。通常說的“細節(jié)決定成敗”也適用于此。
確保足夠能量:足夠的能量攝入是保證蛋白質有效利用的前提。因此在執(zhí)行低蛋白飲食之前,無論醫(yī)生和患者都應當去營養(yǎng)門診讓營養(yǎng)科醫(yī)生確定你的能量攝入。
定期稱量體重:定期測量體重可以及時了解自己的營養(yǎng)狀況。
定期監(jiān)測腎功能、電解質:了解低蛋白飲食對腎功能和電解質的影響。
定期監(jiān)測白蛋白和前白蛋白:了解自己身體蛋白質合成及營養(yǎng)狀況。
特別提醒:肝硬化的患者不需要低蛋白飲食,但也不要高蛋白飲食增加抵抗力。但是如果有肝昏迷、出血史時,則需要控制蛋白質攝入,甚至無蛋白質飲食。這都需要咨詢臨床營養(yǎng)醫(yī)師。而白蛋白水平高的人則更無需低蛋白飲食,這表明身體的營養(yǎng)狀況好,繼續(xù)保持就好。
最后如果偶爾多吃了米飯、豆類等,也不需要過分自責,只要下一餐注意適當減量就好。畢竟吃美味的東西應當是人生的一種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