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基礎教育美術課程的學習是“美育”的重要內容,新課程標準指示,學生要在美術課堂上參與傳統(tǒng)文化的傳承和地方民俗文化的交流。我國幅員遼闊、民族文化豐富包容,開發(fā)和利用地域性文化資源不但能豐富小學美術課程內容,還能積淀和傳承地域文化資源遺產,搶救瀕危的民間美術資源,具有現(xiàn)實而深遠的意義。以新課標內容為指導,重點論述地域文化資源在小學美術教學中的開發(fā)和利用。
關鍵詞:地域性;小學美術;課程資源
小學美術新課標倡導課程積極開發(fā)和利用好周邊的自然環(huán)境資源、人文資源,開展多項社會實踐活動來協(xié)助課堂美術教學。北方地區(qū)四季分明的景色、優(yōu)美的校園環(huán)境、富有藝術張力的校園雕塑、地方民間藝術等都是地域性文化資源,可以被開發(fā)成為小學美術課程的重要內容,對美術教學有極大的幫助。東北的冰雪文化、廣東的嶺南文化、北京的胡同文化等,都有著獨特的歷史文化和民俗藝術,如何將這些地域性文化資源開發(fā)和發(fā)展作為小學美術教學資源,是個重要的研究課題。
一、地域性文化資源概述
地域文化是指特定區(qū)域源遠流長、獨具特色,傳承至今仍發(fā)揮作用的文化傳統(tǒng),是特定區(qū)域的生態(tài)、民俗、傳統(tǒng)、習慣等文明表現(xiàn)。狹義的地域文化專指先秦時期中華大地不同區(qū)域范圍內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總和;而廣義的地域文化特指中華大地不同區(qū)域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總和。時間上是指從古至今一切文化遺產。地域文化是基于特定的氣候環(huán)境,在長時間發(fā)展的具有本土化烙印的穩(wěn)定文化形態(tài),比如方言、飲食、建筑、民俗活動、藝術形式等,這對于學生了解自己的家鄉(xiāng)文化,傳承地方民俗文化具有現(xiàn)實意義。同時,一些民間美術具有較高的藝術欣賞價值,例如剪紙、皮影、年畫、刺繡等,這些民間藝術沒有正統(tǒng)的學習方式,并且很多都面臨失傳的境況,把這些民間美術資源應用到美術課堂上來具有重要意義。
二、小學美術教學引入地域性文化資源的必要性
(一)課程改革的需要
美術課程資源開發(fā)是課程改革的重要內容,如何有的放矢地充分利用地域性文化資源,將之巧妙轉化為教材資源,是一重要課題。地域性文化資源的開發(fā)要以促進學習方式向自主化轉變?yōu)榛荆詮娬{學科系統(tǒng)知識和學生動手操作體驗為關鍵,以整合教材、教師、學生、教學環(huán)境等多元單一元素為手段,是多向互動、自主發(fā)展的學習過程。《美術課程標準解讀》強調課程改革的突破點就是積極開發(fā)教學資源,小學美術教學“美育”的特質也決定了生活化、趣味化的美術課程資源的重要性。
(二)美術課程的教育使命
美術課程的包容性和開放性能夠融合多學科內容的學習和實踐,對課程改革具有先行實踐意義,肩負著美術課程改革的重要使命。一方水土養(yǎng)育一方人,地方文化資源具有豐富的人文特點和藝術特性,把地方民間美術帶到課堂上來,能夠讓學更深入地了解當?shù)氐拿袼姿囆g,更深入地了解和欣賞自己的家鄉(xiāng)。
(三)體現(xiàn)校本課程的實施
地域性文化資源在小學美術教學中的開發(fā)和利用是校本課程是實施的重要載體?!靶1菊n程”概念是趙躍慶教授提出的,“校本課程由學校全體教師,部分教師或個別教師編制、實施和評價的課程,因美術屬于小學科,這一任務往往由個別或部分教師來承擔。”①小學美術課程的教學資源開發(fā)就是以校為本,因地制宜、就地取材,結合學校周邊或地方的自然景觀、歷史文物、民俗文化等資源,豐富美術教學活動,推進美術教學地方性課程綱要的個性化,活躍美術教學的精神和理念價值。
三、地域文化資源在美術教學中的開發(fā)途徑
(一)文化領域確定不同學習單元
小學生接受新事物的能力處于快速發(fā)展階段,根據地域性文化資源不同的文化領域,結合小學生的心理特點、生活經驗和學習興趣,把一至六年級劃分為三個階段,分別是第一階段一二年紀、第二階段三四年級,五六年級為第三階段。文化領域從基礎的物質資源介紹到民間美術資源、多元文化資源等逐漸升階,以興趣帶動課程內容安排。
(二)遠近景結合組織年級內容
所謂遠近景就是地域性文化資源視野的近景和遠景。小學美術課程對地方文化資源的開發(fā),小到一個區(qū)、縣,大到一個省份、一個民族,立足本土地域和民族,放眼全球文化,具備看待地域文化的國際視野,而不是拘束于狹隘的地域性本土文化情節(jié)。以地方菜系為例,魯菜是中國八大菜系之一,在山東地區(qū)又分為多個派別和多樣化飲食文化;放眼全球,以魯菜為主的華人餐館開遍了全世界,在不同的地區(qū)又獨具特色,表現(xiàn)了地域性文化在不同地區(qū)的多樣化展現(xiàn)形式。
(三)以問題為中心組織學習
學生對當?shù)氐牡赜蛭幕Y源從小就耳濡目染,有一定的了解基礎,只是沒有系統(tǒng)的學習。以問題為中心就是創(chuàng)建問題課程,帶著疑問讓學生去尋找答案。這些問題的設置引導學生實現(xiàn)教學目標,整合了地域文化內容,并使學生提高了動手實踐經驗以及相關的文化常識等,既是學科知識的系統(tǒng)化學習,又靈活組織了地域文化資源的教學內容。
(四)以活動為手段組織學習
對于文化資源的開發(fā)利用不應局限在教室里,應該走出去看一看,通過豐富多樣的課外活動來組織課程學習。比如去當?shù)孛麆俟袍E參觀游覽,讓同學們充當一次小導游,對風景區(qū)中景物的文化歷史典故進行宣講;比如組織同學看望民間老藝術家,參觀老藝術家制作和收藏的手工藝術品,傳承民間手工藝精神;又如開展一次石繪比賽,帶領同學去山區(qū)、河灘尋找自己喜歡的石頭,然后在課堂上進行彩繪等。這些活動都是老師和學生共同開發(fā)并自主參與的,都是圍繞開發(fā)民間美術資源主題展開,并在系統(tǒng)的教學框架之內,能夠讓學生從多個方面認識美術課程,從全新的視角了解民間美術資源。
四、地域文化資源在美術教學中的具體應用
(一)以色彩和造型為主題的欣賞教學——年畫
年畫是學生耳熟能詳?shù)拿耖g藝術形式,有著豐富的人物造型和獨具內涵的顏色搭配。年畫中傳統(tǒng)色彩的運用表現(xiàn)出我國民間獨特的色彩藝術,紅色象征喜慶、吉祥、紅火,黑色具有威嚴、正直、辟邪意味等,年畫的構圖簡潔,線條流暢,對提高學生審美水平也有很大幫助。在造型設計上,年畫包容了各種藝術元素,有寫實的人物、花鳥,栩栩如生,躍然紙面。也有寫意的云朵、山川,大氣磅礴、意味深長。年畫中的各種人物、動植物、場景的搭配都具有獨特的民族寓意,比如臘梅、蘭花、菊花、常青竹四類植物的搭配寓意一年四季斗風傲雪的堅毅品質,也是對人們欣然面對生活困難的激勵,年畫中金魚、鳥類、日月等都具有不同的寓意,展現(xiàn)了我國博大精深的民俗文化。
年畫的教學課程設置為一學時,教學重點是讓學生了解年畫的構圖、色彩、造型,還要拓展學生對年畫的藝術欣賞能力??梢怨膭钣心芰Φ耐瑢W親自創(chuàng)作屬于自己的年畫。在課程設計上,通過多媒體播放年畫相關的紀錄片或宣傳片,用影像創(chuàng)作過年的氛圍,讓學生收集一些年畫樣品或電子圖片來課堂展示,給年畫進行歸類整理,通過講解年畫中的故事,讓學生了解年畫所表達的深層蘊意,從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三個維度培養(yǎng)學生動手操作能力,豐富學生視覺、觸覺和審美經驗。
(二)以審美情趣與文化價值為導向的欣賞教學——孝義皮影
山西孝義皮影是我國古老的傳統(tǒng)藝術,是皮影戲重要的支派之一,在宋金時代已經發(fā)展成熟,具有很高的欣賞價值和藝術價值。對孝義皮影的學習,主要在于對審美情趣和文化價值導向的培養(yǎng),讓學生通過皮影戲了解本土本鄉(xiāng)的民間美術,是“欣賞·評述”課程中的重要內容。山西孝義皮影戲融合了音樂、雕刻、繪畫、表演、文學等藝術元素,既可以作為一種戲劇觀賞,本身又是制作精美的民間工藝品,具有很高的收藏價值。各種人物都精雕細琢,小到手指、衣服褶皺都能表現(xiàn)得惟妙惟肖,還有桌椅板凳、水榭樓臺、軍營帥帳等,都在亮光下立起來,由平面藝術變?yōu)榭臻g藝術,具有獨特的審美價值。
孝義皮影課程安排為4學時,在五六年級中進行,以經典皮影戲《劉胡蘭》作為作品范例,通過多媒體播放皮影戲《劉胡蘭》,并帶領學生在木偶皮影博物館實地參觀,了解皮影戲的發(fā)展歷史,無距離接觸“躺著的”皮影和“動起來”的皮影。
(三)以提高學生手工操作能力為主的教學——剪紙
剪紙是勞動人民的生活智慧,直接反映不同的地域文化、社會生活和社會心理,蘊含豐富的人文知識。本課程以生肖剪紙為主題內容,生肖剪紙是以十二生肖動物形象為基本素材,運用剪紙技能進行創(chuàng)新設計完成的藝術作品,本課程引導學生以生肖動物為基本原型素材,發(fā)揮想象自主創(chuàng)作出富有個性、生動鮮活的剪紙作品,使學生在參與體驗中發(fā)揮主體作用,提高學習興趣及創(chuàng)新精神,發(fā)展形象思維能力。
根據學生實際情況,為了更好地落實教學目標解決本課的重難點,采用情境教學法、觀察發(fā)現(xiàn)法、合作探究法及多媒體課件輔助、教師示范畫法等教學方法,創(chuàng)設與本課內容相關的教學情境,使學生在輕松愉悅的教學氛圍中學習知識、掌握技能。本課是在學生已學習掌握了動物單獨紋樣及花卉剪紙的設計與剪刻技能技巧的基礎上進行的。在原有基礎上,學生進一步掌握剪紙復合紋樣的設計技巧,感悟生肖剪紙吉祥祝福的傳統(tǒng)文化內涵,體驗剪紙復合紋樣的藝術美,突出剪紙“設計·應用”的學習。
地域性的美術文化具有強大的生命力,因此在進行國家美術課程教育之外,還要立足地域的人文景觀,補充美術教育的內容,讓學生了解當?shù)亟洕幕膬群?、自然環(huán)境、風土人情,培養(yǎng)他們的人文素養(yǎng),以期培養(yǎng)多元化的人才,適應未來社會發(fā)展的需求。
注釋:
[1]趙躍慶.美術課程開發(fā)和建設中的問題[J].中國美術教育, 2003,(06).
參考文獻:
[1]王紅.延邊朝鮮族自治州小學美術課程資源利用研究[D].碩士學位論文:延邊大學, 2014,(05) .
[2]劉大慶.民間美術資源在小學美術教學中的應用研究[D].碩士學位論文:山東師范大學,2013,(05) .
[3]劉紅秋.民間美術資源引入小學美術教學的應用研究[J].中華少年,2016,(05).
[4]蔡旭.淺談本土文化資源在小學美術課堂中的應用[J].江蘇教育研究, 2011,(05) .
[5]石劍青.將民間美術資源引入小學美術教學的應用研究[J].美術教育研究,2012,(04).
[6]杜強.地方美術文化資源在高校實習生美術課堂教學示范作品中的應用原則研究——以亳州市為例[J].美術教育研究,2015,(09).
作者簡介:
劉惠,哈爾濱師范大學美術學院碩士。研究方向:學科教學(美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