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綜合實踐活動是在新課程改革的大背景下產(chǎn)生的新課型,在職高語文新教材中,它作為獨立的部分位于每單元課文之后,并貫穿整套教材,形成完整的活動系列。所謂“語文綜合實踐活動”,主要指以學生的興趣和語文經(jīng)驗為基礎,以與學生學習生活和社會生活密切相關的各類現(xiàn)實性、綜合性、實踐性問題為內容,以研究性學習為主導學習方式,以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實踐能力及體現(xiàn)對語文知識的綜合運用為主要目的的語文新型分支。語文綜合實踐活動強調學生通過實踐,增強探索和創(chuàng)新意識,學習科學研究的方法,培養(yǎng)綜合運用語文知識的能力,發(fā)展學生思維,激發(fā)學生興趣,從而促進學生更積極主動地學習語文。由此可見,學生是語文綜合實踐活動的主體,他們的表現(xiàn)決定著“語文綜合實踐活動”的效果,本文試從消除依賴心理,喚醒自主意識;開放活動內容,拓寬自主空間;注重實踐過程,保證自主地位;總結實踐經(jīng)驗,鼓勵自主評價等四個方面探討語文綜合實踐活動中學生自主性的培養(yǎng)。
一、消除依賴心理,喚醒自主意識
長期以來,在語文教學中,由于受到傳統(tǒng)教育理念的影響,教師常常忽略學生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的調動,“滿堂灌”、“填鴨式”的現(xiàn)象依然存在。 傳統(tǒng)的教育理念是將學生放在被動學習地位,教師作為知識的傳授者處于支配地位。過去,我們也討論過“主體”與“主導”的關系,但改革幅度不大,教育的變化充其量也就是學生“被動聽話教育”變?yōu)椤胺e極主動聽話教育”。學生一直跟著教師的教學指揮棒旋轉,從而滋生了依賴心理,很少積極主動地成為課堂學習的主人。如今面對“語文綜合實踐活動”,學生更是不知所措。因此教師的當務之急是設法消除學生的依賴心理,改變學生被動學習的現(xiàn)狀。首先,教師要樹立新的教育觀念,將這一活動看作在教師指導下進行的一種培養(yǎng)學生綜合能力的活動,看作以理解為基礎的體驗生活和建構生活的活動。在這一活動中,教師是組織者、參與者和指導者,學生則是活動的主體。教師切忌越俎代庖,喧賓奪主。其次,教師要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意識,積極創(chuàng)造條件,營造氛圍,提供寬裕的時間和足夠的空間,引導學生從多方面、積極主動地發(fā)展自己,變“聽眾”為“發(fā)言者”,變“觀眾”為“表演者”,把學生推上“講臺”,推上“舞臺”,使學生真正成為活動的主人。同時要注意參與面的廣度,做到人人參與,決不能讓少數(shù)學生充當主角而多數(shù)學生成為可有可無的配角,應該讓每個學生都有展示自己亮點的機會,讓每個學生都能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獲得成功的滿足感,從而增強參與活動的興趣和信心。
譬如上“認識自我”綜合實踐活動課(職高語文基礎模塊上冊),筆者向學生講解了一些聽話和發(fā)言的技巧,提醒學生在活動過程中的幾個注意點之后,就退居幕后。學生開始還有所猶豫,希望筆者能多加指點,但看到我“無動于衷”時,自己就不得不認真設計活動方案。推選主持人,采取分組競賽方式,組員認真參閱《演講與口才》并挑選適合自己的自我介紹方式,書寫材料并練習口語表達,評分組成員做好記錄,這次活動居然開展得有聲有色,多數(shù)學生都自覺主動地登上講臺,少數(shù)性格內向的學生也在教師和同學的鼓勵下勇敢地走上“一線”。賽后筆者充分肯定了學生們的出色表現(xiàn)和個性風采,學生情緒高漲,非常興奮。有學生說這是他平生第一次上臺,這種體驗真的難以忘懷。這次活動充分體現(xiàn)了學生的主體性,發(fā)揮了學生的才智,增強了學生的成就感,喚醒了學生的自主意識。
二、開放活動內容,拓寬自主空間
“語文綜合實踐活動”中的“綜合”說明了內容的開放性,即向生活回歸,向自然環(huán)境、社會環(huán)境延伸,將學生的心理水平、學習興趣、社會生活以及跨學科的綜合性質視為基礎,設計學習內容,強調學科間的聯(lián)系,促進課內與課外、學習與生活、學校與社會的聯(lián)系,體現(xiàn)“大語文”的觀念。它追求的是學生多方面的發(fā)展,促進學生知識的整合和綜合運用知識能力的提高。為了挖掘學生的潛能,拓寬自主空間,我們可以開展不同形式的活動。
(一)由課文延伸的語文綜合實踐活動
課文內容豐富多彩,容易激發(fā)學生的想像和聯(lián)想,給活動的開展提供了充實的資源。由課文延伸的語文綜合實踐活動異彩紛呈,有課本劇的編排和演出,有音樂的鑒賞,有創(chuàng)造性小品表演等等。如在學習了閱讀與欣賞單元(職高語文基礎模塊下冊)后,筆者讓學生自發(fā)組織語文綜合實踐活動,有的學生表演《雷雨》中周樸園與魯侍萍的對白,個性鮮明,聲色俱佳;有的學生排演了自編自導的現(xiàn)代版《雷雨》,把這一對生死情人表演得惟妙惟肖;有的學生演唱了越劇《寶黛初會》,歌聲婉轉動人;有的學生扮演《竇娥冤》中的竇娥,形象揭示了封建禮教吃人的本質。這樣的活動,教師有興趣,學生也喜歡。
(二)與專業(yè)相融合的語文綜合實踐活動
語文綜合實踐活動提倡跨領域學習。根據(jù)專業(yè)特點和學生專長,可在實踐中來個內容“大雜燴”。如營銷專業(yè)可開展“市場新商品的調查”語文綜合實踐活動,讓學生按調查的目的、要求,排出有關的項目,定出要調查的商品,走出校門,走進商場,走訪客戶;也可進行問卷調查,利用反饋,作出分析,在獲得第一手資料的基礎上,寫出相關的調查報告。又如計算機專業(yè)可進行“網(wǎng)上閱讀與交流”為主題的語文綜合實踐活動,帶領學生進入廣闊的網(wǎng)絡世界。學生既可以進入搜索網(wǎng)站,搜索自己感興趣的文章,互發(fā)電子郵件;也可創(chuàng)建個人博客,發(fā)表自己的意見;還可選擇聊天方式,針對閱讀中的情況,相互交流看法。而旅游專業(yè)可以“景點楹聯(lián)文化內涵探尋”為主題,在游山玩水中記下景點的楹聯(lián),加以整理、討論、分析、鑒賞。既可品語言修辭之美,又可作導游講解之用。這類活動不僅能夠鞏固學生的專業(yè)知識,而且能夠鍛煉學生的語文能力。
三、結合地方文化的語文綜合實踐活動
地方的名勝古跡,改革開放后的各種新成果,都是學生進行語文綜合實踐活動的好材料。如開展以“家鄉(xiāng)建筑文化”為主題的語文綜合實踐活動,可將全班分成下列五組:古代建筑文化組(研究建筑歷史、特色、分布、文化氛圍的古今差異)、橋梁建筑文化組(研究橋梁特色及歷史)、住宅建筑文化組(研究建筑的變遷、室內裝璜設計、別墅)、商鋪建筑文化組(研究商鋪建筑的特色、名店、店內特色區(qū)的分布)、兒童公園建筑文化組(研究建筑的兒童特色)。讓學生通過實地采訪、圖書查閱、上網(wǎng)搜索等方式,收集有關家鄉(xiāng)建筑文化的材料;通過組織學生整理資料,引導他們篩選信息,并組織學生進行小組交流,撰寫研究小論文。這種開放式的綜合實踐活動符合學生心理和現(xiàn)代教育理念,在學生主動思考和親身實踐中學習語文,運用語文。
四、來自生活的語文綜合實踐活動
生活即語文。從社會生活去發(fā)現(xiàn)問題,開展語文實踐活動,進行探究性學習,可以實現(xiàn)語文教學的課內外聯(lián)系,校內外溝通,擴大學生的視野,增加學生學語文的實踐機會。如針對當前學生喜歡上網(wǎng)這一現(xiàn)象,開展一次“職高生上網(wǎng)利大于弊,還是弊大于利”的辯論會,讓正反雙方亮出自己的觀點進行一次大討論。在一番唇槍舌劍之后,學生將會逐漸懂得要有選擇地、適度地上網(wǎng),把網(wǎng)絡當作學習的手段,從中汲取營養(yǎng),拓展視野;學會自覺抵制網(wǎng)絡的不良影響,不沉迷網(wǎng)絡游戲,不荒廢學業(yè)。這類活動很有現(xiàn)實意義,可以讓學生在廣闊的空間里深刻他們的思想,提高他們的思辯能力。
三、注重實踐過程,保證自主地位
“語文綜合實踐活動”中的“實踐”強調學生親身經(jīng)歷,強調活動過程中的體驗生成和能力培養(yǎng),即關注活動過程對學生成長發(fā)展的價值。實踐性是語文綜合實踐活動最根本的特點。語文綜合實踐活動側重于知識的運用,并在運用過程中學習新的知識。它以“活動”作為主要形式,表現(xiàn)為學生實際動手、實際操作、親身實踐和親身體驗。在“做”、“考察”、“調查”、“試驗”、“探究”、“服務”、“勞動”等一系列活動中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讓學生在“動中學”、“學中做”。語文綜合實踐活動的終極目的不是追求系統(tǒng)的學科知識,而是通過親身實踐和實際操作的過程,學會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與方法,使學生獲得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全方面的發(fā)展,特別是發(fā)展學生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獲得探究實際問題的精神和能力、與人合作交往的能力和積極的情感體驗。從這一點上看,語文綜合實踐活動不僅注重行為的結果,更注重行為的過程本身。
綜合實踐活動課程中的實踐不是簡單的模仿,確定對象、制定計劃、實施計劃、得出結論、評價反思等所有活動均為學生自主的活動。那么,要使“過程”的功能與價值最大化,其關鍵就在于切實保證和落實好學生的主體地位。
如上“手抄報評比”綜合實踐活動課,為了使每位學生在編寫過程中發(fā)揮主體作用,筆者引進競爭機制,將學生分成六組,每組以“我愛我校”為主題各出一份手抄報,并進行評比。全體學生踴躍參與,各組同學出謀劃策,按照各自的長處,分工合作。有的負責版面設計,有的負責搜集資料,有的負責美工,有的負責謄寫。各組編寫的手抄報在班級宣傳欄內展出,均能做到圖文并茂、內容豐富,充分展現(xiàn)了學生的風采和個性的魅力。手抄報編寫這一實踐過程,既考查了學生的知識運用能力和動手能力,又培養(yǎng)了學生競爭意識和合作精神。學生在這過程中激發(fā)了求知欲和活動興趣,不斷感受成功的喜悅,真正體驗到自己是實踐的主人。
四、總結實踐經(jīng)驗,鼓勵自主評價
傳統(tǒng)的評價體系往往以教師為中心,由教師擔任評價者,過于強調甄別與選拔的功能。而作為語文綜合實踐活動組成部分的評價,應該具有反饋、導向和激勵的功能。我們引導學生在實踐活動之后及時總結活動中的得與失,進行綜合實踐素質自主評價。形式有教師評價、學生互評、學生自評等形式,盡可能把評價的機會和權利還給學生。學生自評,就是學生對自己在整個活動過程中的情感體驗、成敗得失進行總結,進行“自我定性描述”,既注重結果評價,更注重過程評價,這是主要的評價形式。學生互評,是對學生參與活動的表現(xiàn)、態(tài)度、發(fā)現(xiàn)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進行評價。教師評價,要指出缺點,但要以鼓勵肯定為主。通過活動的評價,讓學生互相分享探究活動帶來的樂趣,為下一次活動做準備。
如在“讓我們來做愛心環(huán)保衛(wèi)士”主題實踐活動中,有位學生參與了小品《撿飲料瓶》的表演,他是這樣進行“自我定性描述”:“以前喝了飲料,我總是把飲料瓶隨手亂扔,路上碰到還踢上一腳;今天參與的小品演出,讓我體會到講衛(wèi)生的重要,同時還享受到‘積少成多、‘愛心助人的喜悅。以后我一定以實際行動響應‘愛心環(huán)保。開始表演時,我很緊張,因為我從沒有上過臺,受人矚目的感覺讓我膽怯,后來漸漸有了‘主角意識,完成了自己覺得滿意的表演。”學生互評:“你的演出讓我看到了自己的錯誤,你的知錯必改讓我看到了希望。開始你的表演不是很自然,后來你的表演很精彩?!苯處熢u價:“你有很強的語言表達能力,同時注意到了小品動作的夸張性,這些都很不錯,如果你的膽子再大一點,你的表演會更出色?!闭麄€評價過程中,學生完全處于一種自由自在、身心愉悅的“自我畫像”的境界中,不僅強化了個性主體的內心體驗,優(yōu)化了實踐活動意義,也為后來的活動提供了寶貴的經(jīng)驗。
從意識的喚醒到積極的行動,從形式的多樣到內容的豐富,語文綜合實踐活動須營造民主開放的活動氛圍,把課堂空間還給學生,把體驗過程還給學生,把評價權利還給學生,真正還學生一片藍天,任他們自主地飛翔。
參考文獻:
[1]陳國麟.淺談語文綜合實踐活動的開展[J].現(xiàn)代語文:教學研究,2009.(5).
[2]許耕.關于中職語文綜合實踐活動設計的思考[J].中國職業(yè)技術育2010,(20).
[3]左達.立足實際 依托專業(yè) 著眼長遠——關于中職語文綜合實踐活動的認識與思考[J].新課程學習:上, 2014,(7).
[4]劉茜.淺談語文綜合實踐活動的意義[J].讀寫算·素質教育論壇2015,(05).
(李敏芬 浙江省天臺職業(yè)中專 317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