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丹英 林雪峰 王兵勇 陳靜 應華永
[摘要] 目的 調(diào)查2005年1月~2014年12月鮑曼不動桿菌耐藥譜變遷和來源分布,為臨床合理選用抗菌藥物提供依據(jù)。 方法 收集我院2005年1月~2014年12月臨床標本中分離到的鮑曼不動桿菌,利用法國梅里埃公司的ATB自動鑒定儀和西門子WalkAway96全自動微生物分析儀進行菌種鑒定和藥敏試驗,數(shù)據(jù)分析采用WHONET5.6和MDR1.0。 結果 10年中共分離到鮑曼不動桿菌1175株,分離菌株數(shù)和分離率呈不斷增加趨勢,鮑曼不動桿菌主要來源于呼吸道標本占80.0%,對17種抗菌藥物的耐藥率呈逐年上升趨勢,上升最明顯的是哌拉西林,從11.8%上升到82.6%,其次是碳青霉烯類抗菌藥物,從0%上升至>45%。多重耐藥菌株和泛耐藥菌株的檢出也呈上升趨勢,MDR-AB和XDR-AB分別從5.9%和0開始逐年升高,最高達65.6%和45.5%。 結論 連續(xù)監(jiān)測鮑曼不動桿菌的來源分布和耐藥變遷,對臨床感染控制和治療具有重要的意義。
[關鍵詞] 鮑曼不動桿菌;分離率;來源分布;耐藥性
[中圖分類號] R378.9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673-9701(2016)06-0093-04
Drug resistance of Acinetobacter baumannii isolated from clinical specimens during 10 consecutive years
JIANG Danying1 LIN Xuefeng1 WANG Bingyong1 CHEN Jing1 YING Huayong2
1.Clinical Laboratory Medicine Center, Yueqing Hospital Affiliated to Wenzhou Medical University, Yueqing 325600, China; 2.Department of Clinical Laboratory, Jinhua Central Hospital in Zhejiang Province, Jinhua 3210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variation of drug resistance of Acinetobacter baumannii during 10 consecutive years(from Jan 2005 to Dec 2014), so as to guide clinical therapy. Methods A.baumannii strains were isolated from clinical specimens dating from Jan 2005 to Dec 2014, subjected to bacterial identification and drug susceptibility testing by using ATB and WalkAway96 microbiology analyzer, respectively. The data was analyzed by using WHONET5.6 and MDR1.0. Results A total of 1175 strains of A.baumannii were isolated during this period with increasing strains and isolation rate.The strains were mainly isolated from the respiratory tract specimens, accounting for 80.0% and the drug resistance rates of the A.baumannii strains to 17 antimicrobial agents increased year by year during this period.The most significant increase was the drug resistance rate to the piperacillin, increasing from 11.8% to 82.6%, followed by the drug resistance rate to the carbapenems, increasing from 0 to greater than 45%. The numbers of the multiple resistant bacteria and P-resistence bacteria were increased year by year with MDR-AB from 5.9% to 65.6% and XDR-AB from 0% to 45.5%, respectively. Conclusion I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in the clinical control and treatment of infections by consecutively monitoring the distribution and drug resistance of the A.baumannii.
[Key words] Acinetobacter baumannii; Isolation rate; Source distribution; Drug resistance
鮑曼不動桿菌(AB)是一種不發(fā)酵糖類的革蘭陰性桿菌,廣泛分布于外界環(huán)境中,粘附力極強,易在各類醫(yī)用材料上粘附,且不易清除,是臨床常見條件致病菌,也是醫(yī)院感染的主要病原菌之一[1]。當機體免疫功能低下時,可引起導管相關性肺炎、敗血癥、泌尿系及傷口等嚴重感染[2]。近年來,隨著抗菌藥物的大量使用、各種侵入性醫(yī)療技術的普及,由鮑曼不動桿菌引起的醫(yī)院感染越來越多,耐藥率也呈上升趨勢。為了解鮑曼不動桿菌對抗菌藥物耐藥性變遷,以便臨床合理選用抗菌藥物,本調(diào)查對我院2005年1月~2014年12月臨床標本分離的鮑曼不動桿菌耐藥性變遷趨勢進行統(tǒng)計分析,現(xiàn)報道如下。
1 材料與方法
1.1 菌株來源
收集我院2005年1月~2014年12月臨床標本中分離到的鮑曼不動桿菌共1175株,同一患者的重復株不予計入。
1.2 儀器與試劑
使用法國梅里埃公司的ATB自動鑒定儀和西門子WalkAway96全自動微生物分析儀進行菌種鑒定及藥敏試驗,并采用紙片擴散法(K-B法)進行部分藥敏試驗的補充。
1.3 多重耐藥鮑曼不動桿菌(MDR-AB)和泛耐藥鮑曼不動桿菌(XDR-AB)定義標準
采用2010年美國、瑞典等國家的一些專家共同提出的《關于MDR、XDR、PDR術語國際標準化定義專家建議(草案)》[3],即對以下10類抗菌藥物中3類或3類以上抗菌藥物不敏感株為MDR-AB,對10類抗菌藥物中8類或8類以上抗菌藥物不敏感,即為XDR-AB。其中10類抗菌藥物包括氨基糖苷類、抗假單胞菌氟喹諾酮類、抗假單胞菌屬青霉素+酶抑制劑、抗假單胞菌屬碳青霉烯類、廣譜頭孢菌素類、葉酸代謝抑制劑、單環(huán)β-內(nèi)酰胺類、青霉素類+酶抑制劑、多粘菌素類和四環(huán)素類。
1.4 統(tǒng)計學處理
應用WHONET5.6軟件對菌株分布及藥敏結果進行統(tǒng)計分析,應用MDR1.0軟件對MDR-AB和XDR-AB的分離率進行統(tǒng)計分析。
2 結果
2.1 鮑曼不動桿菌各年分離率
2005~2014年10年中分離出鮑曼不動桿菌株數(shù)呈不斷增加趨勢,已從2005年的68株增至2013年的182株,分離率也呈不斷增加趨勢,從2005年的3.8%增至2010年的6.4%,之后4年于4.0%~5.8%之間波動。見表1。
表1 2005~2014年鮑曼不動桿菌分離率
2.2 鮑曼不動桿菌在不同標本中的分布
1175株鮑曼不動桿菌中,來自呼吸道標本最多,占總標本數(shù)的80.0%,其次是膿液及創(chuàng)口分泌物、尿液和血液,分別占7.7%、5.4%和3.3%。見表2。
表2 鮑曼不動桿菌在不同標本中分布構成比
2.3 耐藥變遷
鮑曼不動桿菌對17種抗菌藥物的耐藥率呈逐年增加趨勢,自2005年起,哌拉西林的耐藥率上升最為明顯,從11.8%上升至82.6%,碳青霉烯類抗菌藥物的耐藥率也明顯上升,亞胺培南和美洛培南從0上升至>45%,值得注意的是,鮑曼不動桿菌對頭孢哌酮/舒巴坦的耐藥率基本維持在21%以下。見表3。
2.4 多重耐藥菌株和泛耐藥菌株檢出變化
2005~2014年MDR-AB檢出逐年增多,從2005年的4株(5.9%)增至2010年的101株(65.6%),之后檢出率在47%附近波動。XDR-AB在2007年檢出首株后,也呈逐年上升趨勢,但檢出率在2010年達到峰值(45.5%)后有下降趨勢,在2014年已降至28%。見表4。
3 討論
鮑曼不動桿菌在醫(yī)院感染病原菌中占非常重要的地位,從本院2005~2014年數(shù)據(jù)中可以看出,鮑曼不動桿菌分離株數(shù)呈不斷增加趨勢,分離率在2010年達到最高,為6.4%。分離到的菌株數(shù)量在2013年最高,有182株,可能與近年臨床上大量使用第三代頭孢菌素類和碳青霉烯類抗菌藥物有關[4]。鮑曼不動桿菌可以感染人體的任何組織部位,基礎疾病、引流或植入物、入住ICU、機械通氣、感染前曾有其他菌感染等是醫(yī)院獲得性鮑曼不動桿菌感染的危險因素[5],本組數(shù)據(jù)顯示,分離到的鮑曼不動桿菌,以呼吸道標本分離率最多,占80%,其次為膿液及創(chuàng)口分泌物,占7.7%,與翟如波等[6]、姜蘭斌等[7]報道大致相同,可能與呼吸道標本占臨床標本的比例大有直接關系,同時亦表明鮑曼不動桿菌是醫(yī)院呼吸道感染的重要病原菌,特別在使用呼吸機、氣管插管或免疫力低下的患者中易感[8,9]。
隨著鮑曼不動桿菌感染發(fā)病率和病死率的增加及廣譜抗菌藥物的廣泛使用,鮑曼不動桿菌的耐藥性也發(fā)生了很大的變化[10-12],在這10年中,本院鮑曼不動桿菌對臨床常用17種抗菌藥物的耐藥性整體保持逐年上升的趨勢,其中耐藥率上升最明顯的是哌拉西林,從2005年的11.8%上升到2014年的82.6%,其次是碳青霉烯類抗菌藥物,亞胺培南從2005年的0上升至2014年的45.5%,美洛培南從0上升至46.2%,其中以2010年耐藥率最高,亞胺培南和美洛培南的耐藥率分別為58.4%和60.4%。還有廣譜頭孢菌素類抗菌藥物,頭孢他啶、頭孢噻肟、頭孢吡肟耐藥率分別從2005年的10.3%、5.9%、2.9%上升至2014年的51.5%、47.7%、49.2%,耐藥率以2009年和2010年為最高,三種藥物的耐藥率最高分別達60.2%、56.7%和62.3%。本研究中的17種抗菌藥物耐藥性上升趨勢與相關文獻報道[7,10,13]基本一致,但碳青霉烯類、廣譜頭孢菌素類等抗菌藥物的耐藥率均低于其它地區(qū)相關報道[14,15],可能與本院患者結構、病種、病程及醫(yī)生用藥習慣有關。
臨床藥物選擇性壓力使鮑曼不動桿菌耐藥率逐年增長[16],并且鮑曼不動桿菌耐藥機制復雜,通過產(chǎn)碳青霉烯酶、不同基因盒的整合子和使外膜孔蛋白通道缺失等過程,共同介導多重耐藥或泛耐藥[17,18],給臨床用藥造成巨大壓力,同時,由于鮑曼不動桿菌具有在干燥環(huán)境下長期存活的能力、固有和獲得性耐藥機制的多樣性以及形成細菌生物膜的能力[19,20],在近10年來,耐多藥及泛耐藥鮑曼不動桿菌已逐漸成為全球性的難題[21]。本院數(shù)據(jù)顯示,MDR-AB和XDR-AB分別從2005年的5.9%和0開始逐年升高,至2010年達到最高值,分別為65.6%和45.5%,從2010年至2014年的5年中,MDR-AB比率相對穩(wěn)定,但XDR-AB比例有下降趨勢,從2010年的45.5%逐年降至2014年的28.0%,綜合AB對17種抗菌藥物的耐藥性數(shù)據(jù)可以看出,AB在本院2005~2014年10年的耐藥情況變遷中,2010及2011年的耐藥情況最為嚴峻,2011年后有所改善,可能與我院2010年后嚴格管理抗菌藥物使用有關。
綜上所述,鮑曼不動桿菌所致醫(yī)院感染逐年增多,其耐藥性也日益嚴重,合理使用抗菌藥物對鮑曼不動桿菌耐藥性發(fā)展的控制至關重要,并且連續(xù)監(jiān)測鮑曼不動桿菌的耐藥變遷對指導臨床合理使用抗菌藥物、延緩細菌耐藥性的產(chǎn)生、控制耐藥菌株的播散和流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參考文獻]
[1] 陳葉紅,張林,張生大,等. 鮑氏不動桿菌耐藥性變遷及抗菌藥物應用分析[J]. 中華醫(yī)院感染學雜志,2013,23(21):5299-5301.
[2] 馮保英,耿榮華. 216株鮑曼不動桿菌的臨床分布與耐藥性分析[J]. 中華實驗和臨床感染病雜志(電子版),2014,8(6):830-832.
[3] 李春輝. 醫(yī)療機構耐藥菌MDR、XDR、PDR的國際標準化定義專家建議(草案)[J]. 中國感染控制雜志,2011,10(3):238-240.
[4] 張亞彬,蘭小鵬. 2004-2010年鮑曼不動桿菌醫(yī)院感染及耐藥性變化[J]. 中國醫(yī)藥導報,2012,9(24):97-98,101.
[5] 王濤,王瑞蘭. 醫(yī)院獲得性鮑曼不動桿菌感染危險因素分析[J]. 中華肺部疾病雜志(電子版),2015,8(2):200-203.
[6] 翟如波,邱廣斌,張昊,等. 連續(xù)4年鮑曼不動桿菌感染分布及耐藥性變遷[J]. 中國感染控制雜志,2012,11(6):454-456.
[7] 姜蘭斌,楊波,張巍. ICU鮑氏不動桿菌流行株的耐藥性變遷[J]. 中華醫(yī)院感染學雜志,2013,23(17):4289-4291.
[8] 黃健云,芮勇宇,莫和國,等. 呼吸系統(tǒng)鮑曼不動桿菌的感染現(xiàn)況及耐藥性分析[J]. 現(xiàn)代預防醫(yī)學,2015,42(11):2057-2059.
[9] 劉海峰,周柱江,胡靖青,等. 鮑氏不動桿菌醫(yī)院感染分布特點及耐藥性分析[J]. 中華醫(yī)院感染學雜志,2015,25(2):285-287.
[10] 劉玉嶺,張會平,丁真,等. 2006-2011年鮑曼不動桿菌耐藥性變遷[J]. 中華全科醫(yī)學,2013,11(7):1050-1051.
[11] 李桂梅. 978株鮑曼不動桿菌的分布及耐藥性分析[J]. 中國醫(yī)藥導報,2013,10(18):122-124.
[12] 裴歡歡,程君,葉英. 2010-2012年鮑曼不動桿菌感染的臨床分布及耐藥性分析[J]. 中國抗生素雜志,2015, 40(3):208-212.
[13] 馬特爾,段寶生,王艷海. 2009-2012年醫(yī)院鮑氏不動桿菌分布及耐藥性變遷[J]. 中華醫(yī)院感染學雜志,2014, 24(23):5737-5739.
[14] 白麗紅,趙華,謝正福,等. 2007-2011年鮑氏不動桿菌臨床分布與耐藥性變遷分析[J]. 中華醫(yī)院感染學雜志,2014,24(2):295-297.
[15] 閔利,溫漢春,陳一強,等. 鮑氏不動桿菌臨床分布特征與耐藥變遷分析[J]. 中華醫(yī)院感染學雜志,2015,25(8):1690-1692.
[16] 呂軍,候玲俐,楊宏偉,等. 多重耐藥鮑曼不動桿菌超廣譜B-內(nèi)酰胺酶基因檢測及分布研究[J]. 中華實用診斷與治療雜志,2010,24(9):932-934.
[17] 王輝,郭萍,孫宏莉,等. 碳青霉烯類耐藥的不動桿菌分子流行病學及其泛耐藥的分子機制[J]. 中華檢驗醫(yī)學雜志,2006,29(12):1062-1073.
[18] 張景皓,方毅,趙虎. 多重耐藥鮑曼不動桿菌分子機制研究進展[J]. 國際檢驗醫(yī)學雜志,2014,35(22):3085-3087.
[19] Roca I,Espinal P,Vila-Farres X,et al. The Acinetobacter baumannii oxymoron:Commensal hospital dweller turned pan-drug-resistant menace[J]. Front Microbiol,2012,3:148.
[20] 陳代杰,郭蓓寧,楊信怡,等. 鮑曼不動桿菌耐藥機制[J].中國感染與化療雜志,2015,15(3):286-288.
[21] Gould IM. The epidemiology of antibiotic resistance[J]. Int J Antimicrob Agents,2008,32(1):2-9.
(收稿日期:2015-1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