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趙丹
【摘要】目的 總結腦血管病的護理體會。方法 結合臨床實踐經驗,對腦血管病的護理體會進行總結,分析綜合護理干預對腦血管病患者造成的影響。結果與結論 針對腦血管病患者的特點,對其實施有針對性的綜合護理干預,有助于提高臨床效果,縮短患者康復的時間,對患者樹立康復的信心、提高患者基本生活自理能力和生活質量等均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
【關鍵詞】腦血管??;護理;患者
在臨床上,腦血管病十分常見,具有發(fā)病突然、病情發(fā)展迅速、致殘率和復發(fā)率高等特點,對腦血管病患者的身體健康、生活質量,乃至生命安全均造成嚴重的影響[1]。采取積極及時有效的干預措施對于提高患者治療效果當然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但是,護理干預在腦血管病患者身體康復、基本自理能力恢復等方面的作用也不容忽視。作為護理人員,不僅要從生理上給予患者有針對性的護理干預,還需要從心理、社會等方面給予患者護理干預,以增強患者康復的信心,恢復其生活自理能力,提高此類患者的生活質量。下面結合臨床實踐經驗和腦血管病患者的特點,總結對腦血管病患者進行護理干預的體會。
1注重對腦血管病患者進行心理護理
護理人員應當采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向患者介紹疾病的發(fā)生和發(fā)展、治療方法、治療效果等,多向患者舉一些康復的例子,增強患者治療的信心。耐心傾聽患者的傾訴,做患者值得信賴的傾聽者,適當做一些肢體動作,向患者表示自己正在耐心認真地傾聽他們的傾訴,讓患者放心發(fā)泄自己的情緒,適時對患者加以疏導,幫助患者消除不良情緒的影響,幫助患者糾正不良的認知,提高患者的治療依從性,促進治療和護理工作的順利進行[2]。
2注重給予腦血管病患者社會支持
社會支持是患者耐受各種治療的催化劑,良好的家庭氣氛、細微的關懷、精心的照顧,能使患者意志增強,使患者各種負性情緒減輕。此外,良好的社會支持可使患者從中得到情感支持,有安全感,個人價值得到保證,產生自尊,易恢復和保持健康。因此,護理人員應當及時與家屬溝通,及時了解家屬的需求及存在的困難,指導其關心體貼患者,生活上給予患者無微不至的照顧,盡量滿足患者的生活和情感需求,使患者從親屬的情感支持中獲取力量,恢復積極面對疾病和生活的信心。
3注重給予腦血管病患者生活護理
3.1飲食護理 給予腦血管病患者高熱量、高蛋白、低脂肪的飲食,并給予患者容易消化且營養(yǎng)豐富的飲食。指導家屬在給患者喂飯的時候,要確保周圍環(huán)境安靜,協(xié)助患者采取舒適的體位。如果患者攝入食物時出現(xiàn)吞咽困難、進食嗆咳等情況,應當給予患者鼻飼飲食,以確保患者攝入足夠的營養(yǎng),使其抗病能力得以提高。值得注意的是,鼻飼時每次200 mL,每日進行4~6次。在插胃管的情況下,鼓勵患者自行攝入少量的流質飲食,如牛奶等。同時,指導患者進行吞咽功能訓練,促使患者盡早從口腔進食。
3.2預防并發(fā)癥 多協(xié)助患者翻身,幫助患者拍背,促進患者將痰液排出,對墜積性肺炎的發(fā)生加以預防。保持患者呼吸道的通暢,及時清除患者口腔的嘔吐、分泌物。同時,保持床鋪清潔干燥,鋪厚海綿床墊或氣墊床,以對褥瘡的發(fā)生加以預防。此外,要重視對患者進行口腔護理,每天兩次[3]。
3.3防止便秘和感冒 患者長時間臥床休養(yǎng),減慢了其腸蠕動速度,使其常常有發(fā)生便秘的可能性。為了對便秘加以有效預防,要鼓勵患者增加新鮮蔬菜和水果的攝入量,保持大便通暢。有需要的話,給予患者緩瀉藥。同時,提醒患者在排便的時候不要過度用力,以免導致腦出血的再次發(fā)生。為了預防感冒,要保持病房內空氣新鮮,每個星期加熱食醋來對病房進行一次消毒,避免患者因受涼而感冒,進而加重病情。
4注重對腦血管病患者進行肢體功能鍛煉
4.1床上鍛煉 在急性期,指導患者將肢體保持功能位置。急性期過后,若患者的血壓穩(wěn)定,且處于正常范圍之內,則可以指導患者在床上進行適量的被動運動。如指導患者練習緩慢抬頭運動。待患者有體力后,指導他們進行仰臥起坐,這樣可以對腹肌加以訓練。或者指導患者練習上臂抬起運動,可能的話指導患者嘗試做俯臥撐,以練臂力。此外,還可以指導患者適當活動各個關節(jié),同時配合按摩肢體20 min,每天進行兩次,鍛煉1~2個星期后可逐漸下床活動[4]。
4.2坐位鍛煉 待患者可以在床上采取坐位后,指導患者嘗試在不用手扶的情況下在椅子上坐穩(wěn),然后逐漸增加坐的時間。
4.3站立練習 待患者可以在椅子上坐穩(wěn)后,指導患者扶著床沿練習站立、站穩(wěn)、站久,指導患者往左右方向移動身體重心,嘗試用一條腿站立。待患者可以用一條腿站穩(wěn)時,指導患者練習抬起另一條腿。如果患者膝部有力后,可以指導患者練習下蹲、起立、膝向前屈曲等動作。
4.4扶拐鍛煉 指導患者練習扶拐站穩(wěn),如果患者的膝部沒有力氣,則可以采用木板對患者膝關節(jié)加以固定,指導患者采取站立位,然后背向墻壁,護理人員在前面扶持,以免患者發(fā)生跌倒情況。待患者可以站穩(wěn)后,指導患者逐漸練習提起拐杖和輪流提腿,直到患者可以扶拐行走。
4.5語言訓練 如果患者屬于運動性失語,則可以先指導患者進行簡單的單字訓練,然后指導患者進行成句訓練。如果患者屬于感覺性失語,則可先指導患者用自己的手勢來表達其想要表達的意思。在指導患者進行語言訓練的過程中,護理人員要給予患者更多的鼓勵,增強患者進行語言訓練的信心。同時,注意堅持循序漸進的原則,逐漸提高訓練難度,以逐漸提高患者的語言能力[5]。
結合實踐經驗,筆者認為,針對腦血管病患者的特點,對其實施有針對性的綜合護理干預,有助于提高臨床效果,縮短患者康復的時間,對患者樹立康復的信心、提高患者基本生活自理能力等均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因此,護理人員要認真做好腦血管病的護理,以促進患者身體的康復,提高其生活質量。
【參考文獻】
[1]吾木提漢·哈依沙.腦血管病患者的護理體會[J].中外醫(yī)學研究,2011,9(9):47.
[2]毛桂英.腦血管病的護理體會[J].實用心腦肺血管病雜志,2013(03)161-162.
[3]趙美珍.腦血管病的護理體會[J].內蒙古醫(yī)學雜志,2011(12)101-102.
[4]喬航.循證護理對腦血管病患者的護理價值探討[J].中西醫(yī)結合心血管病電子雜志,2015(09)177-178.
[5]藍嵐.老年腦血管病的護理體會[J].臨床合理用藥雜志,2011(11)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