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到東北去的人,唯一感覺痛苦的事,便是錢法的不通行。到一個地方,便須兌換一個地方的錢票,不是這一個地方通行的錢票,絕對拒用,一點都不能通融,任你錢包里裝著多少錢,一樣的是免不了受窘。
說來也怪!東北淪陷以前,東北的當局何嘗不天天在嚷著整理金融,統(tǒng)一錢法,張作霖活著的時候,為了這事,曾槍斃了許多的人命,結果該怎樣還是怎樣,一到日本人的手,一樣的是一張紙票,蓋上一個小小的紅戳,立刻便可以在各處通用了。
上次到上海,現(xiàn)洋花完了,剩的都是天津票,在下關登岸,到車站去買往上海的車票,賣票的先生,非要現(xiàn)洋或者是上海的票子,我用天津票,多給他一些貼水,無論如何是不能通融。好容易向別的旅客換一換,結果才沒有丟在了下關。
委實不明白,中國的現(xiàn)洋票,坐不了中國國有的火車,天津上海,同樣是中國的土地,只不過兩千余里的阻隔,便會有這樣畸形的現(xiàn)象。這一點點的事情都弄不好,這使我們對東洋的矮子于痛恨之余又不能不表示欽佩。
(1933年9月21日天津《大公報》)
點評:民國初年,軍閥混戰(zhàn),地方各自為政,鈔券濫發(fā)無度,加上外幣亂入,國內(nèi)幣制混亂,社會經(jīng)濟運行受阻,百姓深受其害。直到1935年11月國民政府正式展開幣制改革,貨幣亂象才得以遏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