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志成 吳申
溫州市中等幼兒師范學校坐落于浙江省樂清市樂成街道黃岙路1號,是溫州市唯一一所專門化的學前教育學校,是浙江省教育廳命名的浙江省藝術教育特色學校,同時也是國家教育部命名的中華藝術傳承學校。學校目前正在努力創(chuàng)建藝術教育傳統(tǒng)強校和浙江省乃至全國知名的藝術特色學校,以期實現(xiàn)培養(yǎng)具有“保護童性,包容個性,人人發(fā)展,快樂童年”職業(yè)理念的畢業(yè)生的教學目標。該校創(chuàng)辦伊始,就提出了“創(chuàng)辦特色鮮明的現(xiàn)代化中等幼兒師范學?!钡脑妇啊=陙?,通過全體師生的共同努力,學校在教育實踐中逐步建設校園文化,先后已投入800余萬元用于校園文化禮堂建設。
近日,記者有幸走進溫州市中等幼兒師范學校,并采訪了校長蔣高烈先生,蔣校長就職業(yè)教育課程改革、校園社團建設、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教育等問題進行了深入的解讀,讓我們在了解、認識這所藝術特色學校的同時,也體會到校園文化建設對校園發(fā)展的重要性。
記者:請您先向我們介紹一下貴校。
蔣高烈:我校實施以校史文化和辦學環(huán)境的人文底蘊為核心的人文情懷培育,30個學生社團開設了溫州文化名人調查、永嘉學派對溫州人文和現(xiàn)當代溫州教育的影響調查、樂清文化名人調查、學校名校友調查、樂清民歌調查、溫州民間音樂調查、溫州鄉(xiāng)土兒歌調查、溫州風光調查、溫州非物質文化遺產調查、溫州民俗調查等幼兒職業(yè)教育特色課程,利用校園網(wǎng)潛移默化地使學生增強對溫州文化傳統(tǒng)的認識,把樸素的愛校、愛鄉(xiāng)之情上升為崇高的愛國主義思想。
我校還是浙江省學前教育專業(yè)實訓基地,已投資建設校內各類實訓場所146個,與溫州市教師教育院附屬小學、樂清市青少年宮等單位建立了校企合作關系,共建幼兒美術活動室,拓展校外實習實訓基地,已通過浙江省二級中等職業(yè)學校評估和溫州市中等職業(yè)教育專業(yè)骨干建設項目,也已建成“以校內為基礎、以校外為目標”的兩級實訓體系,真正做到校內外實訓基地的無縫對接。
記者:長期以來,職業(yè)教育課程改革止步不前的原因在哪里?
蔣高烈:我個人覺得是在于課程微觀內容的設計與編排遠未跳出學科體系的藩籬,因而在傳統(tǒng)觀念束縛下編寫的教材始終不能適應職業(yè)工作的需求。無疑,課程內容的序化已成為職業(yè)教育課程改革成敗與否的關鍵,按照工作過程的順序開發(fā)校本課程,是凸顯職業(yè)教育特色課程開發(fā)的突破口,這是我校全體師生在近年來通過教學實踐形成的課程觀。
近年來,我校參與了《聲樂(一)》《聲樂(二)》《舞蹈基礎》《幼兒歌舞創(chuàng)編使用教程》《伴奏與彈唱》等全國學前教育專業(yè)(新課程標準)“十二五”規(guī)劃教材的編寫,開設校本選修課程30門,完成校本課程《美術(手工)》、校本選修課程《溫州民間音樂》,完成96首溫州民歌和溫州民間器樂曲的搜集工作,其他校本選修課程也正在組織力量編寫。
記者:貴校是如何開展社團建設工作的?
蔣高烈:我校持續(xù)在音樂、美術、舞蹈等藝術項目中加大投入,組建了合唱團、民樂團、舞蹈社團、美工社團、光影社團、文學社、書法社、服裝社、禮儀社、詩歌朗誦學會、手工制作社等30個學生藝術特色社團,形成我校課程品牌與特色,并形成具有溫州特色的五年一貫制學前教育專業(yè)課程設置方案,力求做到“人無我有,人有我優(yōu),人優(yōu)我特”,每學年第一學期開展文化素養(yǎng)節(jié)活動,設立自然科學、社會科學、幼兒教師綜合素質等10余類專場賽事,在第二學期開展藝術實踐節(jié)活動,設立語言類、舞蹈類、聲樂類、器樂類、美術類、書法類、剪紙類、立體造型類、合唱、文藝匯演等10余類專場賽事。我校每學年開展藝術技能節(jié)、文藝匯演、科技節(jié)、體育節(jié)、讀書節(jié)、學科活動周、手工作品展覽等藝術特色活動,切實做到班班開展、人人參與。這些特色鮮明的藝術比賽,為多元智力發(fā)展的學生提供了欣賞美、展現(xiàn)美、創(chuàng)造美的平臺,給全體學生創(chuàng)設了學習、交流、展示的機會,參與率達100%。特別是本著“藝術教育成果與社會同享”的理念,我校每年在東塔公園、樂清劇院、晨沐廣場多次成功舉辦藝術節(jié)匯演活動,將校園文化延伸到社會,受到廣大市民的稱贊。
記者:每個學校都有藝術節(jié),貴校有何不同?
蔣高烈:在藝術節(jié)中,我們提倡師生自己創(chuàng)編節(jié)目,尤其在舞蹈類、微電影、合唱類比賽中,有很多節(jié)目是由學校師生集體原創(chuàng)。如群舞《家鄉(xiāng)的漁簍》,選取具有地方特色的樂清民歌,由舞蹈教師李密和朱芬自行編排,還獲得了2013年溫州市中小學藝術節(jié)群舞比賽一等獎、浙江省中小學藝術節(jié)比賽一等獎和優(yōu)秀創(chuàng)作獎、2014溫州大學“藝術之春”藝術展演活動最高獎“天瑞獎”、溫州2014音舞節(jié)群舞比賽金獎。微電影《我的幼師夢》,是團委和12名幼師學生自編自導自演的作品,在溫州市首屆中學生微電影大賽中包攬最佳女主角提名、最佳導演提名、最佳攝影提名、最佳音樂提名、最佳剪輯提名、最受歡迎短片提名共6項提名獎,最終獲得最佳導演獎、最佳剪輯獎和最受歡迎短片獎3項大獎;在2014年溫州大學“藝術之春”藝術展演活動中獲作品類一等獎;在由中國教育電視臺、中央電化教育館舉辦的全國微電影大賽中獲銅獎。
每年我校還會選派20余個節(jié)目(作品)參加溫州市中小學生藝術節(jié)所有類別的比賽和溫州大學“藝術之春”藝術展演活動,均能獲一、二、三等獎10余項。
記者:我在櫥窗里看到你們很注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教育,在這方面學校是怎么做的呢?
蔣高烈:我校專門組建特色學科課題組,主要領導擔任《樂清民歌》國家級課題領導組負責人,由音美組組長擔任課題指導組組長,由校合唱團和“對鳥”演唱組合錄制樂清拋歌《對鳥》的獨唱、合唱,并錄制《梅溪之歌》,在三年時間內完成了《樂清民歌》的國家級課題研究。我校還配合中共樂清市委宣傳部和樂清市民間音樂研究會完成了《山海風——樂清音樂》形象片的拍攝工作,配合樂清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做好《樂清民歌》申報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的工作。
我們創(chuàng)建的這些藝術特色取得的成績得到了多家媒體的報道,也增加了我校的知名度,使我們的肩上更增添了一份責任和擔當。
記者手記
通過對蔣校長的采訪,我們看到了一個教育工作者對教育事業(yè)的熱忱與責任心,同時,更感受到了蔣校長在校園文化建設、打造校園藝術特色方面的盡心盡力。溫州中等幼兒師范學校作為一所培養(yǎng)教育工作者的學校,藝術教育自然不是唯一的目的,但絕不能否認,藝術教育可以成為一道光,點亮學子的求學生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