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暈虹
葉瀾教授曾就“新基礎教育”說到,“把課堂還給學生,讓課堂充滿生命活力;把班級還給學生,讓班級充滿成長氣息。”近年來,郭思樂教授在兒童中心論、人本主義學習理論、建構主義理論和中國古代道家思想等基礎之上提出“生本教育”的理論,它強調一切為了學生,高度尊重學生,全面依靠學生。
一.落實“生本課堂”,關注學生學習的興趣點。
落實“生本課堂”,首先關注學生學習的興趣點。例如,五年級下冊23課《刷子李》。這篇文章最大的寫作特色就是通過對曹小三心理活動的描寫,側面襯托出刷子李刷墻技藝的高超。學生在讀完這篇文章以后,他們的興趣點、欲望點、學習點在哪?聚焦到了這樣的一個問題,“課文明明是寫刷子李技藝高超,為什么作者卻用了那么多的文字寫曹小三心理活動的變化呢?”。這個問題讓學生的思維從原本已經(jīng)基本讀懂的課文內容的關注中,因好奇而聚焦到對文章寫作方法的關注,在通過朗讀,分析,對比中既落實了對刷子李這個人物形象的升華,同時也實現(xiàn)了對課文表達的關注。
二.落實“生本課堂”,關注學生已有知識的點。
課堂寶貴的40分鐘時間,我們如何讓課堂高效起來?那就應該測準學生學習的起點,教在學生知識的空白處,思維的混亂處。教師在教學設計時要善于從學生學的角度,思考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會遇到哪些困難。而不是過多地依賴教參,而忽略了教學過程中作為主體的教學對象——學生。
“預習是學生自求了解的重要步驟。”例如在教學人教版小學語文第四冊第21課《畫家和牧童》這篇生字較多的課文時,在上課開始教師就巧妙的以“一朵詞語花”出現(xiàn),通過同桌相互抽查,互學來檢測預習的情況。如課文在寫到畫家戴嵩技藝高超的時候,用了這樣一句話,“他一會兒濃墨涂抹,一會兒輕筆細描,很快就畫成了?!薄澳ā笔且粋€生字,學生大都能模糊會其大意,感覺是與“描”相反,但并不能很清楚的明白“抹”到底是一個怎樣的動作?這就是學生思維的模糊處,教師就應該在這樣的地方,清清楚楚的將這個生字的意義講明白,說透徹??鬃釉凇墩撐摹分刑岬降摹安粦嵅粏?,不悱不發(fā)”,告訴我們要在課堂教學中善于把握學生的“憤悱”時刻,在學生的似懂非懂時,教師的教就顯得格外的重要。于是教師就采取引進繪畫技巧中三個帶有“抹”字詞語,進行類比讓學生在三個帶有”“抹”的動詞中,體會這個動作中“抹”的正確含義。“橫涂豎抹”“濃涂淡抹”“濃墨涂抹”,橫為“涂”,豎為“抹”濃為“涂”淡為“抹”。學生經(jīng)過這樣的一比較,二體驗,自然會在腦海里建立起對于“抹”這個漢字的立體清晰的形象,同時非常準確的的把握住了它的含義。通過對這個字的反復推敲,戴嵩的畫技高超也躍然紙上,達到透過對生字的理解,達到對文章人物形象的內化
三.落實“生本課堂”,關注知識與生活的鏈接點。
《2011版語文新課標》明確指出:低年級的語文課堂的一個重要任務就是識好字?!懂嫾液湍镣愤@篇文章中一共有13個要求會認的生字,對于這么多的生字,我們如何鞏固和檢測學生這一節(jié)課在識字這個重要的學習目標的效果,我認為關注所學知識與生活的鏈接點是幫助學生鞏固和老師檢測學生學習效果的一個有效手段。教育只有與生活融為一體才能成為真正的教育,教育的生活化是教育本質的要求。在學生通過“前測學情,讀準字音”“隨文識字,理解字義”這2個大環(huán)節(jié)之后,教師設計了這樣的一個學生非常樂于參與的游戲環(huán)節(jié):“看生活中的圖片,找出詞語中找出今天學過的生字”“看圖片,用今天學過的生字說詞語”這2個有趣的游戲,圖片都來自與學生息息相關的生活場景。比如出現(xiàn)一個“淘寶網(wǎng)”學生就會結合今天學過的“購”字說出詞語“網(wǎng)購”“購買”“購物”等,讓這個“購”字就充分的被用夠,說夠。充分的調動學生在生活中已有的知識經(jīng)驗,來達到對新知識的理解,運用,這樣學習起來既不枯燥,也不死板。所以,落實“生本課堂”,關注知識與生活的鏈接點。
四.落實“生本課堂”,關注學生能力的訓練點。
人教版小學語文四年級上冊第八單元第31課《飛向藍天的恐龍》一課,內容復雜,生僻的詞語較多。為了讓學生語文素養(yǎng)得到訓練和提高,我們從這篇課文的特點和學生學習的能力訓練點來思考,確定了這樣的一個主要的目標,“學著抓住‘時間變化的關鍵詞和‘種類異變的關鍵詞來說說恐龍的變化過程”。語文的綜合素養(yǎng)中包括“聽、說、讀、寫”這樣幾個重要的方面,那么這堂課我們著重在引導學生抓住關鍵詞“說清楚”這個目標上下功夫,層層搭建學生“說清楚”的梯子:一、讀熟悉內容,二、讀正確清楚,三、讀勾出關鍵詞,四、根據(jù)關鍵詞的提示,依次聯(lián)想演變的順序,五、小組內2人合作根據(jù)關鍵詞提示說一說,六、小組展示評一評。把課堂充分的還給學生。
總之,作為一名教師,一定要牢記學生是課堂的主人,教師的一切教學行為都應該立足于學生的發(fā)展。落實“生本課堂”,追求從“學過到學會”,將“語用”落實到行動上,唯有更加細致的了解學生,準確的摸住他們“學習的興趣點”,“知識的新起點”,“思維的混亂點”,“與生活的鏈接點”以及“能力的訓練點”才能將“生本”真正落到實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