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高審美情趣
1929年重陽節(jié),毛澤東在一次戰(zhàn)斗的間隙,寫下了“戰(zhàn)地黃花分外香”這膾炙人口的名句,詩人描繪的是一株怒放在炮火連天的戰(zhàn)場上的野菊,其中洋溢著詞人昂揚向上的革命樂觀主義精神。設身處地,我們能有毛澤東那種發(fā)現(xiàn)美的眼光嗎?在九死一生的戰(zhàn)場上,我們能有這樣的閑情逸致嗎?這其中所折射出的,就是欣賞者不同的審美情趣。
二、鐘情所寫景物
古人說,登山則情滿于山,觀海則意溢于海。只有對景物情有獨鐘,你才能融情入景,筆端含情。我們來讀一首詩:“聞道梅花坼曉風,雪堆遍滿四山中。何方可化身千億,一樹梅前一放翁。”這首詩的作者是宋代愛國詩人陸游,詩中的“放翁”就是陸游的號。這首詩寫的是梅花,詩人聽說梅花在寒冷的曉風中盛開了,就不畏嚴寒地去看梅花,結果,映入詩人眼簾的是漫山遍野的梅花,就像是剛下完一場大雪似的,詩人情不自禁地想象到:有什么辦法可以把我化成一千億個,讓每一樹梅花前都有一個我呀!你看看,詩人那種對梅花的愛,是何等的強烈?。≌且驗樵娭腥谌肓嗽娙苏鎿炊鴱娏业母星?,所以,這才是一首好詩!
三、多種“覺”度描寫
寫景,我們必須打開“五官”,從多種“覺”度去觀察、感受景物的時令特征。比如寫冬景:從視覺入手,我們除了看到白茫茫的大雪,還能看到光禿禿的荒山和人們臃腫的著裝;從聽覺著筆,我們可以描摹呼呼作響的風,現(xiàn)代有個作家寫過一篇《白馬湖之冬》,他寫白馬湖的冬天,就抓住了那里的“風”,通過寫各種各樣的風突出了白馬湖之冬的特征;從意覺著筆,我們可以狀寫侵人肌骨的寒意……從視、聽、嗅、觸等多種“覺”角度去描寫,才能將景物再現(xiàn)得真切、有立體感。
四、運用修辭手段
寫景,還要學會運用比喻、擬人等使景物生動形象、富有情趣的修辭手段。請讀下面一段文字:
草葉的姿態(tài)多種多樣,有的仰著頭好像在尋找什么,有的低著頭好像在思考什么,還有的舒展地伸著懶腰。最有趣的是,每片草葉上都有一兩顆晶瑩的水珠,就像一顆顆閃亮的珍珠,我給它取名叫水珍珠。這些水珍珠在草葉上的樣子千姿百態(tài),有的像吊燈一樣掛在草尖上,有的在草身上連成一條美麗的“珍珠項鏈”,還有的藏在葉底,就像一位害羞的小女孩。
獨特、細致的感受,加上擬人、比喻修辭的成功運用,使得選文有了一種別具一格的魅力。
五、選用恰當?shù)男稳菰~
寫景需要選用恰當?shù)男稳菰~,來表現(xiàn)景物的特征?!疤炜盏念伾呀?jīng)由冰寒的鴿灰轉為微暖的幽藍”,這是在寫天空顏色的變化,用表示觸覺的形容詞“冰寒”“微暖”來寫視覺形象,可感性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