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嫚 陳浩 李勝清 薛愛芳
摘要:采用平衡吸附法研究了內(nèi)分泌干擾物雙酚A(BPA)在3種土壤表面的吸附動力學(xué)和等溫吸附特性,同時考察了土水比對BPA吸附的影響,結(jié)合傅里葉變換紅外光譜儀(FriR)初步探討了BPA在土壤表面的結(jié)合機制。結(jié)果表明,土壤對BPA的吸附率隨著土壤用量的增加而逐漸增加,當(dāng)土水比為1:10時達到平衡。土壤對BPA的吸附分為快吸附和慢吸附2個過程,二級動力學(xué)方程能較好地描述吸附過程。土壤對BPA的吸附符合Langmuir方程。FTTR圖譜顯示,氫鍵作用參與了土壤對BPA的吸附。
關(guān)鍵詞:土壤:雙酚A:吸附
中圖分類號:X5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39-8114(2016)07-1678-04
雙酚A(Bisphenol A,BPA)是生產(chǎn)聚碳酸酯和環(huán)氧樹脂等材料的一種中間體,這些材料被廣泛應(yīng)用于工業(yè)生產(chǎn)和日常生活中,可通過多種途徑泄漏到環(huán)境中。目前,在土壤、地表水、地下水、沉積物等環(huán)境介質(zhì)中都有檢測出BPA的報道。同時,BPA也被證實是一類具有類雌激素活性的環(huán)境內(nèi)分泌干擾物,即使很低的劑量都會對生物和人體造成危害。BPA在顆粒物、沉積物、土壤及礦物表面的吸附作用對其在環(huán)境中的遷移、降解、生物積累等有重要的影響。近年來,有關(guān)BPA在土壤、河流沉積物、海洋沉積物及礦物表面的吸附行為研究成為熱點。探討土壤與BPA之間的相互作用,對于揭示其吸附機理,了解BPA在環(huán)境中的遷移轉(zhuǎn)化及殘留規(guī)律具有重要意義。進而對其進行環(huán)境風(fēng)險評價和污染防治具有重要的理論指導(dǎo)和參考價值。本試驗利用平衡吸附法研究了BPA在3種土壤表面的吸附行為,初步探討了吸附機理。
1.材料與方法
1.1儀器與試劑
儀器:高效液相色譜1260 Series(美國安捷倫科技有限公司):傅里葉變換紅外光譜儀820PC(美國尼高力公司);臺式冷凍恒溫振蕩器THZ-Q(江蘇省太倉市華美生化儀器廠)。
試劑:BPA分析標準品(美國sigma公司):甲醇、乙腈均為色譜純(美國TEDIA高純試劑有限公司):CaCl2為分析純(國藥集團化學(xué)試劑有限公司)。
供試土壤(吉林黑土、湖北孝感黃棕壤、湖北咸寧黃棕壤)均采自土壤表層(0~20 cm),多點采樣,在潔凈的實驗室自然風(fēng)干,去除植物根系、碎石塊以及其他雜物。處理后的土壤研碎混勻過2 mm篩,然后密閉保存?zhèn)溆谩?/p>
1.2試驗方法
1.2.1土壤基本理化性質(zhì)的測定 土壤有機質(zhì)含量(SOM)采用K2Cr2O7-H2SO4氧化法;土壤pH采用pH計測定,土水比為1:2.5;土壤陽離子交換量(CEC)采用中性NH2OAc法測定:土壤電導(dǎo)率(EC)采用電導(dǎo)率儀測定,固液比為1:5;土壤比表面積(SSA)根據(jù)BET理論,采用N2吸附法用ST-08型比表面積測定儀進行測定:土壤粒徑分布根據(jù)Stocks定律,采用吸管法測定。3種土壤基本理化性質(zhì)見表1。
1.2.2BPA的分析測試條件 溶液中BPA的檢測條件:Agilent 1260高效液相色譜,色譜柱為Agilent Eclipse XDB-C18(250 mm×4.6 mm,5 μm,Agilent,USA):流動相比例:60%乙腈與40%去離子水(V/V):流動相速度:1 mL/min;柱溫25℃:進樣量20 μL;采用二極管陣列檢測器,檢測波長227 nm;定量方式采用外標法,在上述色譜條件下BPA保留時間為3.8min。
1.2.3土壤對BPA的吸附
1)土水比對土壤吸附BPA的影響。分別稱取2.000、1.000、0.500、0.250、0.125 g土壤樣品于25 mL錐形瓶中,然后加入10 mL含有2 mg/L BPA的0.01 mol/L CaCl2溶液(CaCl2為背景電解質(zhì)溶液),使土水比分別為1:5、1:10、1:20、1:40、1:80。封口膜密封瓶口后避光置于恒溫振蕩器(25℃,150 r/min)中振蕩24 h。振蕩完畢后取出,將混合液轉(zhuǎn)移至離心管中,4 000 r/min的轉(zhuǎn)速下離心20 min,離心完畢后上清液經(jīng)0,22 μm濾膜過濾后進行HPLC檢測,測定溶液中殘留BPA的濃度。以上試驗均做3個平行。根據(jù)吸附前后BPA的濃度計算土壤對BPA的吸附量。
Q=(Co-Ce)×V/m
式中,Q是土壤對BPA的吸附量(μg/g);Co和Ce分別是BPA的起始濃度和平衡濃度(mg/L);V是溶液的體積(mL);m是土壤的質(zhì)量(g)。
2)土壤對BPA的吸附動力學(xué)試驗。采用振蕩平衡法,準確稱取一系列(1.000±0.000 2)g土壤樣品于25 mL錐形瓶中,加入10 mL含有2 mg/L BPA的0.01 mol/L CaCl2溶液(CaCl2為背景電解質(zhì)溶液),封口膜密封瓶口后避光置于恒溫振蕩器中(25℃,150 r/min),分別在0、0.5、1、4、8、16、24、28、32 h取出樣品瓶,將混合液迅速轉(zhuǎn)移至離心管中,4 000r/min的轉(zhuǎn)速下離心20 min,離心完畢后上清液經(jīng)0.22 μm濾膜過濾后進行HPLC檢測,測定溶液中殘留BPA的濃度。
3)土壤對BPA的吸附等溫線試驗。采用振蕩平衡法,準確稱取一系列(1.000±0.000 2)g土壤樣品于25 mL錐形瓶中,分別加入10 mL含有不同濃度BPA的0.01 mol/L CaCl2溶液(使BPA初始濃度分別為0、1、2、3、4、5 mg/L),其余步驟同“1)”中的操作。
4)FTIR試驗。土水比1:10,初始BPA濃度為5.0 mg/L,CaCl2背景電解質(zhì)濃度為0.01 mol/L,吸附完成后,離心傾去上清液,將固體樣品放于冷凍干燥機里,干燥24-48 h。分別取1.00 mg的干燥固體樣品與50.0 mg提前干燥好的光譜純KBr混合,碾碎成粉末并混合均勻,壓成透明的圓狀薄片,用紅外光譜儀進行掃描。掃描范圍為400~4 000 cm-1,分辨率為4 cm-1。
2.結(jié)果與分析
2.1土水比對土壤吸附BPA的影響
從圖1a可以看出,當(dāng)土壤為0.012 5、0.025 0g/mL時,3種土壤對BPA的吸附率均很低。隨著土壤用量的增加,吸附率逐漸增加,增幅越來越小,逐漸達到平衡。當(dāng)土壤用量為0.100 0 g/mL(即土水比為1:10)時,吉林黑土、湖北孝感黃棕壤、湖北咸寧黃棕壤的吸附率分別為76.35%、43.59%、49.70%,當(dāng)土壤用量增加到0.200 0 g/mL(即土水比為1:5)時,其吸附率分別增加到76.76%、44.29%、50.47%。由此可見,當(dāng)土壤用量大于0.100 0 g/mL時,隨著土壤用量的進一步增加,土壤對BPA的吸附率增加不大。從圖1b可以看出,隨著土壤用量的增加,單位質(zhì)量土壤對BPA的吸附量逐漸下降??赡苁请S著土壤用量增加,土壤中有效吸附位點沒有被完全利用,導(dǎo)致單位土壤吸附量降低。從高吸附率和有效位點的高利用率綜合考慮,后續(xù)試驗選擇土水比例為1:10。
2.2土壤對BPA的吸附動力學(xué)試驗結(jié)果
從圖2a可以看出,土壤對BPA的吸附量隨時間增加而增加,最后趨于穩(wěn)定,吸附分為快吸附和慢吸附2個過程。在0.5 h之內(nèi),吸附速率較快,3種土壤對BPA在吸附量可超過總吸附量的50%。前幾個小時吸附量并不是持續(xù)上升的,基本都有些波動:16 h之后,曲線較為平緩,是慢吸附階段。這可能是由于在反應(yīng)的初始階段,BPA快速吸附于土壤表面,隨著反應(yīng)的進行,BPA緩慢向土壤內(nèi)部擴散引起的。為了保證吸附完全,在后續(xù)試驗中,吸附平衡時間定為24h。
采用二級動力學(xué)方程、Elovich方程擬合動力學(xué)方程,擬合結(jié)果見圖2b與表2。二級動力學(xué)方程為:t/Qt=1/k2Qe2+t/Qe;Elovich方程為:Qt=kInt+C。其中,Qe為平衡吸附量;Qt為t時刻的吸附量;k為吸附速率常數(shù):t為吸附時間:C為常數(shù)。二級動力學(xué)方程擬合的R2均大于0.99,說明二級動力學(xué)方程比Elovich方程更適合描述土壤對雙酚A的吸附過程。圖2b也顯示二級動力學(xué)方程能較好地擬合雙酚A在土壤中的吸附過程,且擬合得出的平衡吸附量Qe(Cal)與試驗所得數(shù)值Qe(Exp)基本一致。這表明吸附過程不止一步,可能包含不同的吸附過程,如表面點位吸附、土壤表面外部的擴散和土壤顆粒內(nèi)部的擴散,土壤對BPA的吸附速控步驟是化學(xué)吸附。
2.3等溫吸附
采用Langmuir方程來擬合吸附等溫數(shù)據(jù),其方程為:Qe=bQmaxCe(1+bCe),式中,Qe為平衡吸附量,6為吸附常數(shù),Qmax為最大吸附量,Ce為BPA的平衡濃度。吸附常數(shù)(b)與吸附劑、吸附質(zhì)的本性及溫度有關(guān),b越大表示吸附結(jié)合能力越強。
從圖3可以看出,吸附過程能較好地擬合Langmuir吸附等溫線,相關(guān)系數(shù)均大于0.98。隨著BPA平衡濃度的增加,平衡吸附量逐漸增大,且3種土壤的吸附量均未達到飽和。Langmuir擬合參數(shù)見表3,湖北孝感黃棕壤對BPA的吸附量最大,湖北咸寧黃棕壤對BPA的吸附量最?。杭趾谕翆PA的親和力最大,湖北咸寧黃棕壤次之,湖北孝感黃棕壤最小。
2.4FIR試驗結(jié)果
BPA的紅外光譜見圖4a,其中3 300~3 400 cm-1為OH鍵的伸縮振動峰,2 800-3 000 cm-1為-CH3鍵的伸縮振動峰,1 500-1 675 cm-1為苯環(huán)骨架的伸縮振動峰,1 020~1 275 cm-1為C-O鍵的伸縮振動峰,750~1 200 cm-1為C-C鍵的伸縮振動峰。
BPA與土壤作用后,主要變化如圖4b所示。由圖4b可知,吉林黑土中羥基的伸縮振動峰由3 426.95 cm-1移至3 423.41 cm-1,湖北孝感黃棕壤中羥基的伸縮振動峰由3 452.12 cm-1移至3 442.98 cm-1,湖北咸寧黃棕壤中羥基的伸縮振動峰由3 438.91 cm-1移至3 414.39 cm-1。造成上述現(xiàn)象的原因可能是BPA分子與土壤中某些物質(zhì)以分子間氫鍵結(jié)合,使能量降低,從而吸收峰紅移。
3.結(jié)論
隨著土壤用量增加,土壤對BPA吸附率先增加后保持不變:吸附過程能較好地擬合二級動力學(xué)方程,說明吸附速控步驟為化學(xué)吸附:土壤對BPA的吸附等溫線符合Langmuir方程,Qmax最大的為湖北孝感黃棕壤,最小的為湖北咸寧黃棕壤:FTIR分析表明,氫鍵可能參與了土壤與BPA的結(jié)合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