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天志
南雄位于廣東東北部,“居五嶺之首,為江廣之沖”;“枕楚跨粵,為南北咽喉”。南雄,是一方不平凡的土地,這方土地孕育的人們,在革命偉人領導下充滿著斗爭精神。1930年10月中央蘇區(qū)初具規(guī)模時,共有34個縣,南雄縣就是其中之一。土地革命時期,毛澤東、朱德等領導人曾多次率部轉戰(zhàn)南雄。中央紅軍長征后,南雄是贛粵邊紅軍三年游擊戰(zhàn)爭的中心區(qū)域之一,也是新四軍的發(fā)源地之一,陳毅、項英等在南雄油山、北山一帶領導了艱苦的贛粵邊三年游擊戰(zhàn)爭。
毛澤東和朱德三進南雄
現南雄市人民醫(yī)院門診部大院(下武廟遺址)聳立著兩棵大榕樹,每棵樹高達17米,樹齡400余年。古榕樹歷盡滄桑,見證了偉人毛澤東和朱德在南雄的革命活動。
其實,1929年1月至1932年7月間,毛澤東和朱德曾三次率軍進入南雄。
一進南雄。1929年1月14日,毛澤東、朱德、陳毅率領紅四軍主力離開井岡山向贛南進軍。1月21日,紅四軍兵分兩路進入南雄油山地區(qū),前委書記毛澤東率領一支部隊,向南雄的上楊梅、下楊梅和鄧坊往大塘方向移動;軍長朱德率領另一支隊伍,經南雄廣???、上蘭田和下蘭田到達寨下村宿營。當時,敵李振球獲悉紅四軍已到達南雄,便率一團兵力搶先占領坪田坳的大石埂,企圖伏擊紅軍。25日凌晨,朱德將計就計率部繞過過水坑,占領了過水坑與坪田坳之間一座更高的山頭——白石徑,反將敵人包圍,隨即居高臨下,與敵人展開激戰(zhàn)。中午時分,紅軍獲勝,敵人潰逃。之后,朱德率領部隊出夾河口,與毛澤東率領的部隊會合,一同經上溯、錦陂到達烏逕,并在那里宿營。當晚,紅四軍在王木嶺召開群眾大會,毛澤東、朱德在會上講了話,號召人民起來鬧革命,組織工農武裝,推翻國民黨的反動統(tǒng)治。紅四軍送給南雄縣委五響槍10支和幾百發(fā)子彈,支持縣委開展武裝斗爭。會后,紅四軍離開烏逕,進入贛南的信豐。
二進南雄。1930年4月1日凌晨,毛澤東與朱德率領紅四軍指戰(zhàn)員,由南雄游擊中隊長彭吉妹帶路,越過梅關向南雄進發(fā)。其實,早在紅四軍占領大余后,國民黨南雄縣長梅頨翔急忙到韶關請救兵。國民黨派來粵軍吳文獻團的兩個營,一個營駐扎在新路口一帶,企圖阻擋紅四軍,另外一個營駐扎在縣城防守。紅四軍迅速包圍了駐新路口的那個營,很快就把它消滅了。吳文獻聽到新路口那個營被包圍的消息,又將守城的那個營調去支援,走到珠璣石子嶺,又被紅軍打垮了。下午5時左右,紅四軍攻占南雄縣城。1994年3月7日,蕭克上將到南雄視察時,多次講到“一天兩仗一百里”,就是指4月1日那天,在南雄新路口和石子嶺打了兩仗,從大余到南雄城走了100里。紅四軍進城后,軍部設在了上武廟,部隊多數駐扎在賓陽門外。紅四軍占領縣城后,連續(xù)三天在孔圣廟前召開群眾大會,毛澤東、朱德分別講了話,宣傳共產黨的政策和革命的光明前途,動員青年參加紅軍和揭露國民黨反動派的罪行。黃萍將軍就是這時參加紅軍的。會上,毛澤東還風趣地告訴大家:“你們經常講朱毛紅軍,朱毛到底是一個人還是兩個人?現在告訴大家,朱毛是兩個人,朱是朱德,毛就是我毛澤東。我們是紅四軍,是打土豪分田地的,是打帝國主義與國民黨反動派的,是人民的軍隊。”紅四軍占領南雄縣城一個星期,達到了消滅敵人、宣傳革命、發(fā)動群眾、籌集軍餉的目的,之后向江西信豐進軍。
三進南雄。1931年9月,中央蘇區(qū)紅軍粉碎了國民黨向中央革命根據地發(fā)動的第三次軍事“圍剿”。但蔣介石不甘心失敗,隨即任命粵系軍閥陳濟棠為贛粵閩湘南路“剿匪”總司令,命令粵軍入贛“助剿”。為了解除粵軍對中央蘇區(qū)的威脅,保障中央蘇區(qū)的安全。1932年,紅一、紅五軍團及第十二軍主力,于6月底開進南雄縣境,先后占領坪田、南畝、烏逕、鄧坊、湖口一帶。接著又向南雄北面推進,于7月3日占領南雄至大余的交通要道里東、中站等地,并在此設立紅一方面軍指揮部,由毛澤東、朱德、王稼祥三人親自指揮紅一、紅三、紅五軍團及第十二軍同粵軍作戰(zhàn)。紅軍與盤踞在當地的粵軍進行過慘烈的“水口戰(zhàn)役”。
水口戰(zhàn)役包括江西大余縣池江、大余縣城和梅關,以及廣東南雄水口圩等戰(zhàn)斗。水口戰(zhàn)役是一場著名的惡仗,敵我雙方出動的兵力共3萬余人?;洈硡?zhàn)的有陸軍第二軍張枚新的第四師、張達的第五師、李漢魂的獨立第三師以及陳章獨立旅的兩個團,總共是11個團,加上各師旅的直屬部隊,共約一萬四五千人。紅軍先后參戰(zhàn)部隊有紅五軍團的第十三、第十五軍,紅一軍團的第三軍,還有福建第十二軍及江西獨立第三、第六師,共約一萬八九千人。毛澤東在《中國革命戰(zhàn)爭的戰(zhàn)略問題》一文中指出:“一九三二年七月廣東南雄縣水口圩地區(qū)打陳濟棠的作戰(zhàn)”,“吃了兵力不集中的虧。如像水口圩和團村這一類的仗,本來一般算作勝仗,而且還算作大勝仗的……然而我們歷來就不歡迎這種勝仗,在某種意義上簡直還可以說它是敗仗。因為沒有繳獲或繳獲不超過消耗,在我們看來是很少意義的”。(《毛澤東選集》第1卷)當年參加指揮這次戰(zhàn)役的聶榮臻曾回憶說:“水口戰(zhàn)役雙方傷亡之大,戰(zhàn)場景象之慘烈,為第二次國內革命戰(zhàn)爭時期所罕見。尸橫遍野,對于這次戰(zhàn)爭來說,并不是過甚其詞。有的部隊白天打仗,夜間還要在該地區(qū)露營,許多同志疲勞過甚,倒頭便睡,第二天拂曉才發(fā)現是和尸體露宿在一起。有的同志夜間口渴,摸到河溝去喝水,有一股血腥味,第二天拂曉一看,河溝的水泛著紅色。”此次戰(zhàn)役共殲滅粵軍近2000人。粵軍遭此打擊,全部退出了中央蘇區(qū),以后長時間未敢輕舉妄動,使得蘇區(qū)南部得以安寧。
革命詩人陳毅在南雄
1935年3月,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辦事處主任陳毅,從中央蘇區(qū)突圍出來后,由曾紀才帶路來到南雄縣油山的廖地村,同中共贛粵邊特委書記、贛粵邊軍區(qū)司令員李樂天會合,加強了對贛粵邊武裝斗爭的領導。從此,在陳毅、項英的領導下,開展了歷史上有名的贛粵邊三年游擊戰(zhàn)爭。
陳毅、項英到油山后,發(fā)現部隊集中在一起,作風還是老一套。陳毅批評游擊隊說:蘇區(qū)都完了,你們還在大搖大擺地唱高調,這樣下去不行,要改變作風。接著就在南雄縣油山大嶺下一個村子里,召開了一次特委、軍分區(qū)和部隊領導干部會議。首先由李樂天等向陳毅、項英匯報了幾個月來的工作情況,然后討論其他問題。陳毅、項英表揚了從于都突圍來到油山的同志,稱贊他們保存了革命力量。同時也批評了他們的缺點,指出部隊不能搞老一套,不能搞大部隊行動,要分散成小分隊活動,機關不能龐大,要縮小,作風要迅速轉變,盡快適應新的斗爭環(huán)境。針對敵人全面向游擊隊“清剿”的形勢,要大家從思想上認識轉移、分散的必要性,認識到適應新的斗爭環(huán)境的必要性。4月上旬,敵人開始了對油山的“清剿”。為了避敵鋒芒,陳毅與項英率領贛粵邊特委從油山轉移到北山,繼續(xù)召開干部會議。會議學習了中共中央關于開展游擊戰(zhàn)爭的電報指示精神,分析了當時的形勢,研究部署了在贛粵邊堅持和發(fā)展游擊戰(zhàn)爭的方針策略。會議決定在贛粵邊特委下面設立南雄縣委和信康贛縣委。會后,根據當時的形勢,將部隊分散活動,開往四個游擊區(qū),即油山區(qū)、北山區(qū)、信康贛區(qū)和信南區(qū)。其中,陳毅與項英坐鎮(zhèn)北山,統(tǒng)一領導贛粵邊游擊戰(zhàn)爭。
1935年冬,南雄下了罕見的大雪,氣溫降到零度以下。敵人長期的經濟封鎖和天氣的嚴寒給游擊隊的生活給養(yǎng)造成了嚴重困難。斷糧是常有的事,大家只好用野菜充饑。有一次,陳毅與敵人猝然相遇,他和警衛(wèi)員機警地躲開了敵人,在茅草叢里躲了三天,也餓了三天,爬都爬不動了,幸虧后來遇到了游擊隊。部隊經常吃不上菜,就用鹽水泡飯吃。由于敵人的“清剿”,游擊隊員常常風餐露宿。對當時的艱難困苦,陳毅作《贛南游擊詞》描述了當時的情況:天將曉,隊員醒來早,露侵衣被夏猶寒,樹間唧唧鳴知了,滿身沾野草。
天將午,饑腸響如鼓,糧食封鎖已三月,囊中存米清可數,野菜和水煮?!闺y行,淫雨苦兼旬,野營已自無篷帳,大樹遮身待曉明,幾番夢不成。嘆缺糧,三月肉不嘗,夏吃楊梅冬剝筍,獵取野豬遍山忙,捉蛇二更長?!?/p>
游擊隊在當地群眾的幫助下,最終戰(zhàn)勝了嚴寒和饑餓。許多群眾利用初一、十五開禁砍柴的機會,巧妙地把糧食、食鹽和藥品帶進山里。對于這份革命的魚水情,滿懷革命激情的陳毅,曾熱情歌頌為:靠人民,支援永不忘。他是重生親父母,我是斗爭好兒郎,革命強中強。
1936年9月,蔣介石調集第四十六師對贛粵邊游擊隊進行大“清剿”,使出碉堡、隔離、搜剿三管齊下的手段,步步緊逼游擊隊根據地。陳毅進入其革命生涯最艱苦最困難的時刻。一天下午,住在南雄梅嶺山溝里的陳毅和項英,收到陳海(原湘鄂贛省委派到敵軍第四十六師做兵運工作,被捕后叛變)的條子,說中央派人帶來了重要指示,要當地負責同志到大余縣城去接頭。陳毅渴望早日與中央取得聯(lián)系,毅然冒險到大余縣城去接頭,項英留在梅嶺齋坑等候消息。當陳毅抵達大余縣城時,才得知陳海已經叛變,立即巧妙地撤回梅山。叛徒不見陳毅和項英下山,便帶領5個營的兵力搜索梅嶺。陳毅和特委人員不得不同大批敵人在梅山范圍周旋。一連20多天,游擊隊不敢動煙火,也沒有可吃的糧食,只能吃野果和野菜充饑。一天,陳毅舊傷發(fā)作,胃病又復發(fā),心中異常焦慮,不知能否逃過這個劫??鄲炛械年愐阃蝗荒鞒觥敖^筆”詩《梅嶺三章》:
斷頭今日意如何?創(chuàng)業(yè)艱難百戰(zhàn)多。此去泉臺招舊部,旌旗十萬斬閻羅。南國烽煙正十年,此頭須向國門懸。后死諸君多努力,捷報飛來當紙錢。投身革命即為家,血雨腥風應有涯。取義成仁今日事,人間遍種自由花。
游擊司令項英在南雄
紅軍主力長征后,項英任中央蘇區(qū)的中共中央分局書記,中央軍區(qū)司令員兼政治委員,在贛粵邊堅持游擊戰(zhàn)爭。在艱苦卓絕的南方三年游擊戰(zhàn)中,針對敵人長期、連續(xù)不斷的殘酷進攻,項英、陳毅采取了小規(guī)模的、分散的、群眾性的游擊戰(zhàn)。游擊隊的武裝活動以突然襲擊和伏擊為主,常常是夜間襲擊,有時是白天埋伏在敵人必經之路上打掉隊之敵,抓敵人的哨兵,或者襲擊敵人的后方。項英為人,堅定沉著、機智勇敢,他曾率領游擊隊打過多次勝仗,其中南雄“水口伏擊戰(zhàn)”就是一個范例。1936年4月12日,項英在廣東南雄水口得知敵保安團要回到南雄縣城去,于是決定在敵人回去的路上打一個伏擊戰(zhàn)。他派一支隊伍喬裝成正在收割莊稼的農民,隱伏在山壟里,自己親率游擊隊埋伏在兩邊的山梁上。上午10點左右,敵保安團團長邱萬成率領保安團進入伏擊圈時,項英一聲令下:“沖上去,消滅敵人!”頓時,游擊隊員從四面八方殺向敵人。敵保安團團長被項英的警衛(wèi)排長擊斃,保安隊員被打得丟盔棄甲、狼狽逃竄,但沒有一個逃出了游擊隊布下的天羅地網。后來游擊隊編了一首歌來贊揚這次戰(zhàn)斗的勝利:“項英打擊保安團,勝利捷報傳四方。水口壟里號聲起,一團敵軍消滅光。”
龔楚原是中央軍區(qū)的參謀長,1935年春,他帶領紅二十四師第七十一團突圍轉移到湘南地區(qū)后,獲悉中央紅軍在湘江戰(zhàn)役中損失慘重的消息,便于5月叛變投敵。粵軍首領很賞識他,任命他為少將“剿共游擊司令”。10月,龔楚帶著偽裝成“紅軍”的衛(wèi)隊沿著他原先走過的路,從湘南來到贛粵邊。10月20日下午,我偵察班的吳少華、丁上淮等五人外出運糧,遇到了龔楚帶領的“衛(wèi)隊”。“衛(wèi)隊”另外一名叛徒認出了吳少華,假惺惺地聲稱中央軍區(qū)參謀長龔楚是剛從湘南來的,有重要情報要向周同志(項英化名)和劉同志(陳毅化名)匯報,企圖誘騙他帶路找到項英和陳毅的駐地。機警的吳少華一路上發(fā)覺了敵人的陰謀詭計,決定將計就計,以尋找機會脫身。路上,吳少華向敵人虛報特委機關的武裝力量,讓敵人感到心虛??斓綅徤谔帲瑓巧偃A對龔楚說:“我們住的地方山口與山頂都有哨兵,如果這么多人去,哨兵就會鳴槍報警?!饼彸涍^一番考慮說:“好吧,你先去跟哨兵打個招呼,我們隨后就到。”他派來幾個心腹隨同前往。吳少華走到距崗哨不遠處,一個箭步跑到哨兵面前,指著后面的敵人說:“他們是反革命?!鄙诒⒓创蛄巳龢寛缶c吳少華朝特委駐地相反的方向跑去,以便引開敵人。項英等領導同志聽見槍聲立即轉移??紤]到敵人已經發(fā)現特委機關的所在地,必定會派兵來“清剿”,項英等決定立即從北山轉移到油山,并派出兩名偵察員連夜前往南雄縣委和信康贛縣委,向他們通報龔楚叛變的情況,要他們防范敵人的破壞。
1937年5月,叛徒陳海帶著好幾百國民黨軍把梅嶺的齋坑包圍,項英警衛(wèi)員曾忠山正值崗哨,發(fā)現敵人從后山包抄過來,隨即鳴槍報警,項英等聞聲沖出棚子,鉆入茅草叢,后轉入河溝中,敵人到處搜查均未發(fā)現。最后,只搜到女交通員陳妹子,敵人希望從她的口中得到項英的下落,先對她威逼利誘,后進行瘋狂毆打。但是堅強不屈的陳妹子,任憑敵人把她打得遍體鱗傷,依然沒有向敵人透露項英的藏身之所。敵人無計可施,只好放火燒山,妄圖燒死項英和陳毅等革命領導人。正當萬分緊急的時刻,天下了場大雨,澆滅了熊熊大火,項英躲過了此次劫難。陳毅與項英會合后,迅速轉移到了北山。敵人精心策劃的一場陰謀破產了。
其實,除了以上幾位中共領袖外,彭德懷也曾在1929年率領紅五軍攻下過南雄城,紅五軍在南雄駐扎了5天,籌款3萬余元。
2010年5月6日,南雄市被中共中央黨史研究室確認為中央蘇區(qū)縣?!疤K區(qū)精神,光耀南雄”,繼承革命傳統(tǒng),弘揚蘇區(qū)精神,建設和諧南雄,既是時代賦予我們的光榮任務,也是無數革命先烈的遺愿。我們唯有踏著先烈們的足跡,埋頭苦干、艱苦創(chuàng)業(yè),服務好南雄人民,把南雄的明天建設得更加美好,才能告慰先烈們的英靈。
責任編輯 / 馬永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