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狼的頭上一直圍著一塊“校園民謠”的紅頭巾,這個“狼外婆”的形象深入人心。但是,如果你仔細去聽聽老狼唱過的歌曲,大都跟校園民謠沒有關(guān)系,跟民謠更是沒什么關(guān)系。“民謠”也好,“校園民謠”也好,都是生生造出來的概念,從來沒有內(nèi)容。這就像我們談?wù)撍劳鼋饘僖粯樱沼懈拍睿瑳]有內(nèi)容。
民謠是什么?大概只有中國人把本來該叫“民歌”的東西稱作“民謠”。中國傳統(tǒng)文化和西方當代文化之間的結(jié)合造成了“民歌”與“民謠”的沖突,與其說是想把這兩種概念區(qū)分開'倒不如說是定義了一個偽概念,因為我們的民歌無法從傳統(tǒng)的音樂語言順利過渡到現(xiàn)代民歌。
在臺灣,民歌指的是比鄧麗君更早的那些歌手演唱的歌曲。至于大陸這邊,與傳統(tǒng)之間的割裂更明顯,“民歌”一般指的是音樂學院教出來的結(jié)合了意大利美聲唱法、俄羅斯民歌唱法和中國傳統(tǒng)民歌唱法的一種演唱方式,它消滅了差異,在某個時間段它更多是為意識形態(tài)服務(wù)。
所以大陸很自然地接受了臺灣對新民歌的定義,即稱之為“民謠”。如果說臺灣在民歌與民謠的轉(zhuǎn)換過程中還有聯(lián)系的話,大陸則一點都沒有,對那些唱流行歌曲的人來說,繼承傳統(tǒng)民歌似乎是一種恥辱。
前面羅嗦半天,是想告訴大家,老狼在即將推出的新專輯《似曾相識》中,做的正是一件挖掘金礦的事情。這是一張包含了15首歌曲的翻唱專輯。談到為什么做一張翻唱專輯,老狼說:“其實這個想法在10年前就有了,出道10年,想翻唱一些歌曲,當時只是有一個簡單的想法??墒沁€沒等我做,電視選秀開始翻唱歌曲。哥們一想,還是別再去趟這個渾水了?!?/p>
但是又過了10年,老狼終于還是做了這張專輯。他說:“我特別不喜歡人家說我是校園民謠歌手,我唱的都是流行歌曲。但我的確喜歡民歌,現(xiàn)在中國沒有真正的流行民歌,那些人都是因為沒錢買更好的樂器,只能拿一把破吉他彈唱,然后就說自己是民謠歌手。民謠不是這樣的。有一回跟李宗盛聊天,聊出點感覺,他建議我做一張真正的民歌專輯。我說你來制作我就做?!?/p>
于是有了《似曾相識》。李宗盛在唱片文案中寫了一段話:“選秀繁榮了電視,毀了音樂。音樂已不再是內(nèi)心情感的表達,變成了外在的舞爪,成了矯情病。這也讓華語音樂從此走進歧途。我們希望通過這張專輯告訴人們,音樂可以重新站在起點,回到內(nèi)心的情感家園,這樣的音樂才有力量?!?/p>
李大哥這是要撥亂反正啊!15首翻唱的曲目除了鳳飛飛的《追夢人》和齊秦的《原來的我》兩首歌之外,基本上都比較生僻,很多人大概連最初的演唱者是誰都沒聽說過。臺灣歌曲選了8首,大陸歌曲選了7首。
我問老狼為什么會選擇那些其貌不“洋”的歌曲,他說:“你出一張全新創(chuàng)作的歌曲,他們會覺得是新歌,有新鮮感。你出一張翻唱的,他們就會找來原唱跟你對比,聽起來就不專心了。我就不給他們這個機會?!?/p>
大概沒有人注意到,整個華語唱片界都不會錄制木吉他的聲音。這個問題李宗盛很早就意識到了,但是他在錄音過程中也沒有解決這個問題。我們這幾十年聽到的木吉他聲音都是干癟淺薄的,不信你現(xiàn)在去找一張有木吉他伴奏的中文歌曲聽聽。
而李宗盛在制作這張唱片時,不僅要重新展現(xiàn)音樂的力量,更要解決木吉他如何傳遞情感色彩的問題,它的悠揚、溫暖、冷靜、幽遠、律動……都要表現(xiàn)出來。
當人們都扯著嗓子在電視上嚎叫的時候,老狼用一種“不敢高聲語,恐驚天上人”的安靜在娓娓道來;當那些電視臺樂隊用乏味的、教科書式的編曲為那些經(jīng)典歌曲的翻唱披上上紅下綠的外衣時,老狼扔掉了音樂的輜重,用言簡意賅的回答告訴人們:音樂在這兒呢。
我這么描述,你是不是先入為主地覺得老狼的新專輯變成“小清新”了?錯。老清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