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令偉 孫鳳利
摘 要:通過文獻資料法和實驗法等研究方法,對臨沂大學高爾夫專業(yè)學生身體功能現(xiàn)狀研究進行了調(diào)查分析。在參閱大量相關資料基礎上,以運動訓練學理論、高爾夫揮桿技術分析及TPI體系(運用TPI的測試分析法來對學生身體功能現(xiàn)狀進行測試,然后參考被試者高爾夫揮桿映像進行分析,對受限動作提出補償方案和訓練指導,提高訓練質量)等理論專著為理論支撐,征詢專家意見,初步了解臨沂大學高爾夫專業(yè)學生的身體功能現(xiàn)狀,深入研究分析提出訓練方案和建議,提升學生進步空間,使學生球技水平達到更高的水平,了解自己的身體功能現(xiàn)狀,研究與之對應的訓練體系和動作模式,進而提升運動水平。
關鍵詞:高爾夫 身體功能 TPI
中圖分類號:G849.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6)03(b)-0113-03
高爾夫運動里面有3件事導致效率的破壞:不好的力學、不好的身體條件、不好的球具。有3件事是擊球的關鍵:好的動力學順序、好的環(huán)節(jié)穩(wěn)定性、好的擊球桿面方正并在擊球甜蜜點。每一位球員最有效的揮桿不盡相同,因為每個人的身體能力有其獨特性。要想擁有高水平球技和擊球質量需要了解自己的身體功能,然而根據(jù)自己的身體功能去配套自己的揮桿動作,對于受限的身體部位進行鍛煉或進行動作補償。該研究的主要目的就是通過TPI的16種高爾夫身體功能測試來研究高爾夫專業(yè)身體功能現(xiàn)狀,對于測試結果進行分析,制定量身的身體訓練的方案,提高技能水平。
1 研究對象與方法
1.1 研究對象
以臨沂大學社會體育專業(yè)(高爾夫方向)學生進行抽樣實驗分析,從2012級、2013級、2014級學生分別抽樣,各抽10人每個年級各抽5名男生和5名女生(共30人)為研究對象。平均年齡22歲,平均差點為20。
1.2 研究方法
1.2.1 問卷調(diào)查法
研究工具為《TPI一級測試表》,由美國加州的Oceanside測試中心編制,該表格內(nèi)含16個測試實驗數(shù)據(jù)統(tǒng)計。一部智能手機并安裝使用“高拍”軟件,安裝用于拍攝錄像,進行動作視頻分析。
1.2.2 實驗法
以臨沂大學社會體育專業(yè)(高爾夫方向)學生進行抽樣實驗分析,從2012級、2013級、2014級學生分別抽樣,各抽10人每個年級各抽5名男生和5名女生(共30人)為研究對象。
1.2.3 數(shù)據(jù)統(tǒng)計法
運用word和excel統(tǒng)計軟件在計算機上對回收的測試表格和用“高拍”分析視頻中揮桿過程存在的揮桿特征進行統(tǒng)計分析。
1.2.4 訪談法
筆者平時通過和被試者們交流與溝通,以及對他們的技能教練,理論老師們的交流與溝通,充分了解了他們平時的訓練方式和對身體功能的看法,為進行研究打下良好的基礎。
2 研究結果與分析
2.1 身體功能概念和作用
2.1.1 身體功能的概念
身體功能是指身體完成各項動作的能力。人的身體有許許多多的骨骼、肌肉、器官等物質組成,每個結構的作用和發(fā)揮的作用都是不一樣的,有的結構需要穩(wěn)定,有的需要靈活,在身體功能的配合下才能完成高質量的運動動作。
2.1.2 身體功能的作用
身體功能的好壞決定了運動能力的好壞,運動能力的好壞決定運動成績的好壞。良好的身體功能可以很大程度上幫助運動員取得優(yōu)異的成績,在高爾夫里面身體功能起到的作用更為重要,從20世紀90年代末開始,球員開始了身體功能的測試、研究與鍛煉,使球員變得更加強壯、更加具有運動能力,從而取得優(yōu)異的成績。
2.2 TPI對身體功能的作用
TPI通過科學的測試和理論分析充分了解球員的身體功能,使球員表現(xiàn)出最高效的效率,能很詳細地表現(xiàn)出身體功能的各項數(shù)據(jù)。如運動學上的順序、關節(jié)角度,身體姿勢的瞄向、速度、節(jié)奏,這些都能精確地測量并用圖形和真實的數(shù)據(jù)表格表現(xiàn)出來。這個技術劃分了高爾夫揮桿,讓球員更好地理解身體各部分和球桿在揮桿中任何一個位置的運動。對受限部分進行鍛煉或用其他方式進行補償,從而高質量地完成運動動作。
2.3 身體功能測試結果分析
通過“高拍”視頻對30人的揮桿視頻進行揮桿特征統(tǒng)計,發(fā)現(xiàn)揮桿特征中身體角度改變、過早打開身體、提前釋放、肩膀平面變平的同學比例比較多,針對這些問題對學生進行身體功能測試并分析問題。
運用TPI的一級測試表格對30位同學進行身體功能測試,嚴格執(zhí)行測試要求,準確記錄測試結果,并結合以上身體特征出現(xiàn)較多的特征進行整合分析。
2.3.1 身體角度改變的描述及相關測試結果分析
分析:身體角度改變是在揮桿過程中身體角度相對準備姿勢有明顯的改變,身體角度改變可能影響揮桿的各個方面,包括節(jié)奏、平衡、時機。經(jīng)測試分析發(fā)現(xiàn),身體角度改變是因多方面身體功能受限導致。如:橋式抬腿測試有90%人不能通過,反映出大部分人的穩(wěn)定脊柱角度的能力與核心肌肉(腹肌和臀?。┑牧α亢头€(wěn)定性是直接相關的;骨盆旋轉測試有60%的人不能通過,反應出很多人上半身和下半身分離的能力較差,胸椎和骨盆分離能力受限通常是由脊柱靈活性降低和背闊肌太緊導致。
2.3.2 過早打開身體的描述及相關測試結果分析
分析:經(jīng)測試分析發(fā)現(xiàn)過早打開身體因多方面身體功能受限導致。如:雙手高舉深蹲測試有57%的人不能通過,這些人會導致在下桿過稱中丟失骨盆原來的位置,不能完成深蹲表示下身的肌肉和關節(jié)不平衡和靈活性差;背闊肌長度測試有57%的人不能通過,反應出大部分人不能分離上半身和下半身,致使在揮桿中不能保持穩(wěn)定的姿勢和適當?shù)倪\動順序,不良的胸椎到骨盆分離是由于背闊肌柔韌性不足;骨盆傾斜測試有60%的人不能通過測試,反應出腰椎的靈活性受限,在打球時就不能產(chǎn)生很好的發(fā)力順序和好的動力學順序。
2.3.3 提前釋放的描述及相關測試結果分析
分析:提前釋放是說下桿和擊球區(qū)域手腕角度的提前打開和釋放,手腕角度的丟失會導致?lián)羟蛭恢脮r前側手腕的弱化位置,此時前側手腕在擊球時是外翻的,這個角度的丟失增加了桿面的角度,結果是力量的丟失和不穩(wěn)定。和上身的問題一樣,任何下半身的功能性不足會成為根源,換句話說,如果下桿力量的啟動不是下半身,上半身就會去補償下半身動作的丟失。
2.4 練習方案,解除球員的限制
通過以上測試分析結果可以看出橋式抬腿測試受限、背闊肌長度測試受限、骨盆傾斜測試受限、軀干旋轉測試受限、雙手高舉深蹲測試受限所占比例比較多,這些受限大大影響了球員的擊球質量和成績。所以針對這些身體功能受限提出以下練習方案,改善身體功能。
(1)屈膝仰臥,雙手放在地面上,嘗試收縮右側臀大肌,同時沒有其他肌肉的參加,尤其是腘繩肌,保持5~10 s,盡可能用力地收縮臀大肌,在左側重復這個動作,然后兩側一起做這個動作,如果需要,可將雙手放在臀上來幫助分離出臀部的單獨運動。
(2)屈膝仰臥,皮筋圍繞腳和手,保持手臂伸展,慢慢降低手臂到地面——只在舒服的范圍內(nèi)盡可能遠,保持這個姿勢60 s然后釋放,嘗試寬中等和窄的握法,每個位置保持60 s。
(3)首先進入四足姿勢(雙手雙膝觸底,手臂和大腿垂直于地面,在不彎曲肘關節(jié)的條件下將脊柱降低(背部下凹)做出狗的姿勢,重復這個上下運動找到中間或中性位置,保持這個中性位置繃緊腹肌,保持兩個呼吸。
(4)將一個膝蓋放在舒適的墊子上,進入半跪位置,雙手分別握在一支高爾夫球桿的兩頭,放在頭頂,保持身體姿勢盡可能高,保持下身不動,將軀干盡量多地向右旋轉。
3 結論與建議
3.1 結論
(1)經(jīng)過研究發(fā)現(xiàn),要想在高爾夫運動中取得優(yōu)異成績不僅僅從技術、球具、心理等方面進行改進,還要注重發(fā)現(xiàn)自己的身體功能,高爾夫更需要好的身體功能去配合完成一系列動作。
(2)經(jīng)研究發(fā)現(xiàn)大部分學生身體功能都存在一些受限狀態(tài),不能通過一些身體功能的測試,如:橋式抬腿測試受限、背闊肌長度測試受限、骨盆傾斜測試等,通過測試和視頻分析充分了解自己的身體功能現(xiàn)狀并制定出符合自己的訓練方案,有助于提升成績。
(3)TPI對檢測身體和分析動作起到很重要的作用,是一種很實用的工具,對訓練和進步肯定能起到很明顯的效果。
(4)剖析影響揮桿特征的主要身體功能存在的問題,并提出針對的練習方案,通過訓練完善身體功能,使身體功能在配合各項技術的情況下發(fā)揮巨大的作用,產(chǎn)生更有效的效果。
3.2 建議
(1)首先無論是教練還是學生都要重視身體功能對運動的影響。
(2)根據(jù)科學的手段對每位學員進行身體功能測試分析并提出針對性的訓練改進方案。
(3)平時的體能訓練要有計劃和規(guī)劃,高爾夫的體能訓練不同于其他運動項目的體能訓練,適合自己的體能訓練才是最好的,最有效的。
(4)把TPI這個實用工具傳播給更多的人,讓更多的人從中得到有益的幫助,為走向成功之路奠定良好的基礎。
參考文獻
[1] 李曉光,馬萬里.用技術打球高爾夫揮桿技術分析[M].湖南人民出版社,2015.
[2] 王雄,沈兆喆.身體功能訓練動作手冊[M].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2014.
[3] 毛雨生,汪黎明.健康高爾夫——高爾夫球運動損傷防治[M].湖南文藝出版社,2011.
[4] 張勤.論高爾夫揮桿技術的專項力量訓練[J].廣東技術師范學院學報,2006(4).
[5] 王明波,趙煥彬,閆琪.高爾夫體能訓練方法的研究[C]//第十三屆全國運動生物力學學術交流大會論文集.2009:57.
[6] 呂季冬.專項力量訓練的理論與方法研究動態(tài)[J].世界科學,2004(1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