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杜
近些年,隨著旅游業(yè)的發(fā)展,有著悠久的歷史的黃包車成為了游客們游覽胡同最好的代步工具。
夏天一來,北京的各大旅游景點便人聲鼎沸起來。今年,著名景點南鑼鼓巷暫停接待旅游團隊,同時主動申請取消了國家AAA級景區(qū)的資質(zhì),但這絲毫不能阻擋游客們的熱情。在北京的大小胡同里,到處可見游人的身影,他們頂著炎炎夏日,背著相機,坐著黃包車或游船,咂摸著北京的歷史。
胡同又是老北京精氣神兒的所在。那些“老炮兒”、“胡同串子”、“大媽”們,在夏日也都紛紛走出大雜院,或坐在巷子里點一支煙,或來到后海游個泳,或在涼亭下打打牌,享受著午后的愜意時分。
據(jù)說,在蒙古語、突厥語、滿語中,“水井”一詞的發(fā)音與“胡同”非常接近。在歷史上,北京吃水主要依靠水井,因此水井成為居民聚居區(qū)的代稱,進而成為街道的代稱,由此產(chǎn)生了“胡同”一詞。
也許長城的名氣更大,也許紫禁城的建筑更輝煌,但真正的北京卻都藏在胡同里。這里保存著上千年來的風俗習慣、家長里短,也見證了當代北京的飛速變遷、喧鬧繁華。夏天的驕陽一曬,那地地道道的北京味便縈繞在了這四九城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