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鈺青
防潮墊,帳篷,睡袋,登山杖,地圖,指南針,防蚊水,高倍數(shù)防曬霜,登山鞋(最好高幫),口哨,登山褲若干,T恤,內衣,洗漱用品,能量棒,泡面,糖果,牛肉干,燃料,便攜廚具,水2L+,頭燈,急救箱,手機,充電寶,60L以上的登山包。
以上是一份前往國際獎徒步的必需品清單。這個為期11天的徒步是我們20多個深圳國際交流學院的學生的第一個暑假任務。除去飛機上的行程,在酒店的提前休整,和在超市的采購時間以外,我們總共需要在內蒙古的壩上草原和北京的延慶步行8天,總共146公里。當然這146公里中除了草地平路,還包括幾十座大山。
有人可能會說,這有什么難的。草原上處處有蒙古包,有酒店,有烤全羊,走累了還可以騎馬,這簡直就是去度假了。可惜我們參與的不僅是一次徒步,更是愛丁堡公爵獎(又名International Award國際獎)金獎(簡稱IA金獎)的最終考核。IA金獎是針對青少年的一項個人挑戰(zhàn)項目,每個人都是不同的個體,每個青少年個體所面對的挑戰(zhàn)也是因人而異的。
在挑戰(zhàn)的過程中,參與者可能會感到氣餒甚至是想要放棄,但是他們終會因為克服了困難,逐漸深入地了解自己的性格和潛力,而獲得成就感,具備毅力和恒心,實現(xiàn)個人成長。在過去的三年里,大家陸續(xù)參加了銅獎,銀獎和金獎的練習部分。獎項由技能學習、體育鍛煉、社會服務和探險活動四個部分組成。很顯然,難度是逐年遞增的。除探險活動外,其他三個部分都需要參與者每個星期付出至少一小時的時間,并且持續(xù)一年。香港這個具有極佳登山條件的地點則成了大家每次練習的去處,三年時間里我們用自已的雙腳丈量了香港大大小小的郊野公園。某種意義上講,這一切都是為了金獎的最終考核積蓄力量。
假如說同學們可以在途中買東西,隨意休息,隨意選擇路線,那可以說這個獎項將沒有難度可言。實際上,想要通過考核,我們不可以在途中購買任何東西,只能用登山包自帶食物,水則取自自然界再自行過濾;至于自己選擇路線就更不可以,因為規(guī)定的路線都是等高線最為密集,路況最差的路線,通過艱難的路線來達到探險的目的,讓參與者到達體力和精神的極限。
最終考核分為兩個部分:延慶部分和壩上草原部分。兩處的環(huán)境截然不同,也就意味著我們面臨著截然不同的挑戰(zhàn)。延慶的樹木較多,這對大家判斷路線和方位造成了困擾。許多路線藏在茂盛的灌木叢中,這讓行走中的登山者很難發(fā)現(xiàn),很容易就錯過了岔路口。再穿過樹木的時候身上難免留下許多傷口,裝備也基本會濕掉。并且身處樹叢中,我們很難看到周邊山脈的走向,也就是說我們很難判斷自己在地圖上的位置。在無人居住的山林里,迷路是非常危險的。在壩上草原我們見到的是大片的草地。而這看似平坦的草原上卻滿是干枯的河道和被風化的深溝。為了節(jié)省體力,我們時常需要冒一定風險走下深溝。沒有遮擋物意味著我們的視野極佳,也就減少了判斷方位和路線的難度。然而這也意味著我們會被太陽暴曬,從而增加大面積的曬傷和中暑的風險。在沒有樹木的情況下,有些山峰看似平坦,爬起來卻發(fā)現(xiàn)現(xiàn)實是殘酷的。草原上的平路看起來的確是放松的機會,然而對于穿登山鞋的我們來說,平路意味著腳上的特定位置會受到極大的摩擦和壓力,也就是說平路越多我們就越容易有水泡。每個人的腳上平均有3到4個水泡,大部分人是強忍著疼痛在走。對膝蓋的損傷就更不用說,8天的行程無疑是對身體零件抗負荷能力的嚴竣挑戰(zhàn)。
即使旅途艱辛,同學們沒有一個后悔參加這個活動。國際獎要求徒步必須以組為單位出發(fā),每組人數(shù)4到7人,并且在徒步中途會有考核員突擊檢查組員之間有沒有合理分工,互相幫助。我無法想象一個人完成這個徒步是什么感覺,因為如果沒有組員之間的互相鼓勵,共同討論路線,各司其職,我可以毫不夸張地說,即使是世界上最強壯的人都有可能在絕望中迷失方向。拿我自己的組打比方,我是組里唯一的女生,體力或多或少不如男生,更不幸的是遇上了生理期。我的組員并沒有埋怨我在上山的時候拉低了速度,而是在我近乎崩潰的時候鼓勵我,甚至提出幫我分擔肩上的重量,我們組因此在參賽團隊中名列前茅。在旅途的后半部分,組里的另一個成員腳上的水泡到了不可控的程度,每一步都像走在針尖上。即使我們的速度很慢,大家依舊歡聲笑語,并且絕不扔下任何一個人。最重要的不是我們翻了多少座山,速度超過了多少組,而是自始至終我們的小組都是團結的,即使大家個性不同,能力參差不齊。當然組員之間免不了爭執(zhí),但是大家都是互相敬佩,互相尊重的,因為誰都不知道這輩子會不會再有類似的經(jīng)歷,會不會再有像這樣共同渡過難關的隊友。
每天到達營地的時刻都是大家最放松的時刻。有時候我們都累得直接躺在草坪上先睡一覺,連帳篷都懶得搭?;謴腕w力后組員們就聚在一起,生火起鍋,一起開始做飯。有時吃的是湯達人辛拉面,有時候是專為戶外活動設計的米飯。每天的一大樂趣就是挑選這一天吃哪個口味的飯;是番茄牛肉飯,蝦仁什錦飯,還是肉沫茄子飯。雖然說都是方便食品,對于在野外的我們來說,簡直是美食中的精品。因為在山里經(jīng)常遇到大雨,我們經(jīng)常在潮濕和寒冷中回到營地。一碗熱熱的飯簡直就是黑暗中的光明。我們組的另一特色就是煮濃湯寶。行前我們就買好了紫菜,蘑菇等湯料,在營地把濃湯寶及方便湯料煮在一起,簡直是滿滿的幸福。安慰了饑腸轆轆的胃后回到睡袋里,把自己裹在溫暖里,望著一望無際的草原星空,這就是最原始的幸福。即使第二天要穿上潮濕的衣服褲子鞋子繼續(xù)受虐,想到我們終將回到溫暖的帳篷,這一切就變得不算什么了。
每個人的信念是寄托在不同的東西上的。有的人想著回去就可以睡在自己的大床上,有的人想著回去就可以見到家人,有的人想著回深圳就不用半夜被凍醒。而我就像大部分吃貨一樣,想的是結束了就可以吃烤全羊了。果然回到酒店以后,剛上來的烤全羊瞬間就被一群長期沒吃到肉的“餓狼”給瓜分了。像大部分事情一樣,在用盡全力去完成任務的時候,滿心期盼的是結束,而結束的時候卻是不舍,即使過程充滿痛苦,心里記得的卻是為數(shù)不多卻又無處不在的幸福的瞬間。我們會記得組員和帶隊老師之間的感情,會記得走上延慶古長城時的震撼,會記得征服山峰時的成就,會記得吃到一碗熱飯時的幸福,會記得鉆進睡袋時的安全感。我們告別的不僅是山峰,更是三年的努力和成就。就像帶隊老師Gary Ellis老師所說的,這將是我們這輩子都不會忘記的經(jīng)歷,我們得到的將是旁人難以觸及、難以想象的。這其中的喜樂、汗水、辛勞、絕望和希望都會對我們這些年輕人的未來造成深刻的影響,在絕望中多一分信念,在未知中多一分方向,在黑暗中多一分光明。
(作者單位:廣東深圳國際交流學院)
責任編輯 黃佳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