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廣芩推出新作《去年天氣舊亭臺》
近日,“京味文學”代表作家葉廣芩推出全新力作《去年天氣舊亭臺》,該書由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出版。書中講述的九個北京故事,蘊涵了作者對童年生活的深深的眷戀與追憶。《去年天氣舊亭臺》由一系列描寫北京百姓生活的故事組成,包括《太陽宮》《月亮門》《鬼子墳》《后罩樓》《扶桑館》《樹德橋》《唱晚亭》和《黃金臺》九篇,每篇篇名都是一個北京建筑的名字,由此引發(fā)一段故事和情愫。如《太陽宮》講述了在“我”的童年記憶中,曾經擁有過的京郊農家生活的悠閑快樂,曾經讓人產生無限遐想的“太陽的宮殿”;《唱晚亭》,寫在老房拆遷時一塊刻著“唱晚亭”的石頭,使得帶有一夜暴富夢想的后人們狂熱追求,而當“賭石”后發(fā)現它毫無價值又一哄而散;《后罩樓》則通過對舊王府后罩樓主人“珍格格”的身世追究,道出“文革”中造反者的追悔,折射出人性的光芒……這些作者自幼生長,耳熟能詳的地方在北京成為國際化大都市的進程中或已灰飛煙滅,或已面目全非。幾十年離別故鄉(xiāng)的生活經歷,使得葉廣芩飽蘸濃情之筆,描寫了北京百姓人家的日常生活,記錄下老北京的歷史、風俗、人情,留給現代化的北京及當代北京人最珍貴的記憶。
●張煒最新長篇小說《獨藥師》出版
茅盾文學獎得主、著名作家張煒最新長篇小說《獨藥師》日前由人民文學出版社推出。小說講述了十九世紀末二十世紀初,中國正經歷的“數千年來未有之變局”?;浇痰顷憱|部半島,教會學校及西醫(yī)院初步興起,半島地區(qū)首富和養(yǎng)生世家的季府面臨空前挑戰(zhàn)。季府主人、“獨藥師”第六代傳人季昨非陷入到長生、革命、愛欲的糾纏之中,苦悶又彷徨。本書是張煒第20部長篇小說,是他根據自己30多年前在檔案館工作時,意外發(fā)現的一箱珍貴的史料而創(chuàng)作的。小說展現了張煒非凡的駕馭史料的能力,用虛構的真實將讀者帶入歷史的詭譎風波里。小說處處充滿象征和隱喻,不僅雜糅了半島地區(qū)的養(yǎng)生秘史,還有對身體肌理的精微分析。在追求長生的框架中,蘊藏著張煒對生命哲學的形而上的探索。張煒在書前寫道:“謹將此書,獻給那些倔強的心靈”,“書中的倔犟人物太多了,他們的命運,特別是犧牲,都與這種性格有關。我憐惜古今所有的倔犟人物,愿意把這部心血之作題獻給他們。因為他們起碼不是機會主義者,就這一點來說很讓人尊敬。”他說?!半m然它不足30萬字,但這部小說特別難寫,比我寫450萬字的《你在高原》都難?!睆垷樥f。由于《獨藥師》的故事性、可讀性非常強,與他之前的作品似乎改變很大,因此這本小說被稱為張煒的“轉型之作”。在回答是否有意識地“走向通俗”時,張煒說:“好書應該是好讀的。我以前的書,自己總覺得十分好讀。有人讀不下去,可能是趣味不同,再就是,沒有讀進去。好書必須具有‘迷人的魅力。”
●肖復興推出首部兒童長篇小說《紅臉兒》
日前,著名作家肖復興攜新作《紅臉兒》在鄭州中原圖書大廈分享自己的創(chuàng)作與讀書心得。在小說《紅臉兒》中,肖復興用散淡、詩意的語言把讀者帶入老北京曲折幽深的老宅,帶入天真爛漫的童真世界。談及目前國內的兒童文學,肖復興認為有兩種不太好的傾向,一種是矮化,也就是成人生硬地模仿孩子,另一種是拔高,作者總是擺出過來人的姿態(tài),情不自禁地教育孩子,“這兩種傾向都不好,是兒童文學寫作的大敵”。肖復興說,童心甚至比童年更重要,童心對于成年人而言是需要喚起的,用童心的光彩來照亮過去的生活。兒童文學的本質就在于能不能把握這些,把最簡單、最單純的東西寫出來。說到讀書,肖復興認為讀書也要趁早,學習好比種莊稼,錯過好時候效果截然不同,而最佳讀書年齡應該是小學四五年級或者初中一二年級。這是人記憶力最好、心靈最純粹的時代,因此看什么書也非常重要,家長一定要給孩子良性的閱讀指導。
●邱華棟推出歷史小說《時間的囚徒》
《時間的囚徒》是作家邱華棟創(chuàng)作了5年的最新長篇小說。該書日前由江蘇鳳凰文藝出版社出版。該小說結構嚴密,時間跨度較大,氣勢磅礴,顯示了作家把握宏闊題材的能力。小說共分三條線索,描繪了三代法國人——他們都叫菲利普,和中國的關系。第一代菲利普是跟隨八國聯軍在1900年來到中國的,參加了“庚子之變”對北京使館解圍的戰(zhàn)斗,而后留在了中國;第二代菲利普是個中法混血兒,他在1957年被打成了“右派”,一直到1964年因為中法建交,他被特別釋放回法國;小說的第三條線索,是參加法國1968年“紅五月”巴黎街頭運動的第三代菲利普的活動。第一代人的故事由第二代人敘述,第二代人的故事由死去女兒的亡靈敘述,第三代人是由自己敘述的意識流寫法。第一代人的命運主要在幾年內展開,第二代人關于中國的回憶持續(xù)了七年,而1968年巴黎的紅五月則是一個月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