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麗喜
[摘要]解放思想,是鄧小平領導全黨全國人民成功開創(chuàng)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關鍵。“文化大革命”結束后,鄧小平大力提倡解放思想、實事求是,領導全黨全國人民沖破“兩個凡是”“精神枷鎖”以及蘇聯(lián)模式和“左”傾思想的束縛,成功開創(chuàng)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指明了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正確方向。
[關鍵詞]解放思想鄧小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
解放思想,就是“在馬克思主義指導下打破習慣勢力和主觀偏見的束縛,研究新情況,解決新問題”[1]p279。可以說,鄧小平成功開創(chuàng)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過程,就是領導全黨全國人民解放思想的過程。如果沒有全黨全國人民思想的大解放,也就沒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成功開創(chuàng)。解放思想,是鄧小平領導全黨全國人民成功開創(chuàng)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關鍵。
一、沖破“兩個凡是”的束縛
“文化大革命”結束后,全黨全國人民從歷史的慘痛教訓中強烈要求撥亂反正,但剛開始就遇到了“兩個凡是”的嚴重束縛?!皟蓚€凡是”,即“凡是毛主席作出的決策,我們都堅決維護,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們都始終不渝地遵循。”其實質是要繼續(xù)維護毛澤東晚年的錯誤,繼續(xù)堅持“文化大革命”的錯誤。如果按照“兩個凡是”的觀點,那就無法正確區(qū)分毛澤東思想和毛澤東晚年的錯誤,也不可能完整準確地把握毛澤東思想的精神實質,中國將繼續(xù)陷入動亂和混亂之中。對此,當時尚未恢復工作的鄧小平,以巨大的理論勇氣和政治智慧,高舉起解放思想的旗幟,明確指出“兩個凡是”是錯誤的,不符合馬克思主義。他認為,“兩個凡是”的問題不是一個小問題,而是一個“重要的理論問題,是個是否堅持歷史唯物主義的問題”[1]p38。他指出:“毛澤東同志說,他自己也犯過錯誤。一個人講的每句話都對,一個人絕對正確,沒有這回事情”[1]p38;“徹底的唯物主義者,應該像毛澤東同志說的那樣對待這個問題。馬克思、恩格斯沒有說過‘凡是,列寧、斯大林沒有說過‘凡是,毛澤東同志自己也沒有說過‘凡是。”[1]p38-39鄧小平深刻認識到,如果不沖破“兩個凡是”的禁錮,中國就不能徹底糾正“文化大革命”的錯誤,更不可能開創(chuàng)中國社會主義事業(yè)的新局面。因此,他反復強調:“毛澤東思想有豐富的內容,是完整的一套”[1]p36;“我們不能夠只從個別詞句來理解毛澤東思想,而必須從毛澤東思想的整個體系去獲得正確的理解”[1]p43;更不能像“四人幫”那樣,“引用毛澤東同志的某些片言只語來騙人、嚇唬人”[1]p43,這只能割裂、歪曲毛澤東思想,損害毛澤東思想。同時,“如果我們只把過去的一些文件逐字逐句照抄一通,那就不能解決任何問題,更談不到正確地解決什么問題。那樣,即使我們口頭上大講擁護毛澤東思想,實際上也只能是違反毛澤東思想”[1]p119。因此,“我們必須世世代代地用準確的完整的毛澤東思想來指導我們全黨、全軍和全國人民,把黨和社會主義的事業(yè),把國際共產主義運動的事業(yè),勝利地推向前進”[1]p39。正是有了這些深刻而正確的認識,鄧小平在為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做準備的中央工作會議上發(fā)表了《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團結一致向前看》的重要講話,特別強調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重要意義。因而,它成為開辟新時期、新道路的宣言書,并且以這一講話精神為指導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堅決批判了“兩個凡是”的錯誤方針,充分肯定了必須完整、準確地掌握毛澤東思想的科學體系。1981年6月召開的十一屆六中全會,科學、客觀地評價了毛澤東和毛澤東思想,特別指出:我們不能“因為毛澤東同志晚年犯了錯誤,就企圖否認毛澤東思想的科學價值,否認毛澤東思想對我國革命和建設的指導作用”[2]p342。同樣,我們不能“對毛澤東同志的言論采取教條主義態(tài)度,以為凡是毛澤東同志說過的話都是不可移易的真理,只能照抄照搬,甚至不愿實事求是地承認毛澤東同志晚年犯了錯誤,并且還企圖在新的實踐中堅持這些錯誤”[2]p343。“毛澤東思想是我們黨的寶貴的精神財富,它將長期指導我們的行動”[2]p342?!拔覀儽仨毨^續(xù)堅持毛澤東思想,認真學習和運用它的立場、觀點和方法來研究實踐中出現(xiàn)的新情況,解決新問題?!盵2]p342我們必須在新的實踐中運用和發(fā)展毛澤東思想,“以符合實際的新原理和新結論豐富和發(fā)展我們黨的理論,保證我們的事業(yè)沿著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的科學軌道繼續(xù)前進”[2]p343。
鄧小平以巨大的理論勇氣領導全黨全國人民沖破“兩個凡是”的束縛,正確認識毛澤東思想和毛澤東晚年錯誤,完成了“文化大革命”結束后思想上徹底的撥亂反正,為成功開創(chuàng)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提供了思想保證。
二、沖破“精神枷鎖”的束縛
“文化大革命”結束后的一段時間內,中國發(fā)展停滯不前,社會一片沉寂,人民生活依然窮困潦倒,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束縛人們思想的“精神枷鎖”仍未被解除,不少人的思想依然處在僵化或半僵化狀態(tài)?!拔幕蟾锩睍r期,林彪、“四人幫”大搞禁區(qū)、禁令,制造迷信,把人們的思想封閉在他們假馬克思主義的禁錮圈內,不準越雷池半步。否則,就要扣帽子、打棍子。例如,只要一提學習外國先進技術,就是崇洋媚外;只要與外國人交流,就是“叛徒”“特務”;只要一提發(fā)展商品經濟,就認為是走資本主義道路。與此同時,一切都必須按照書本上寫的、文件上說的、領導講的去說、去做,否則就是反黨、反社會主義。這些“精神枷鎖”嚴重破壞了黨的民主集中制,嚴重影響人們積極性的發(fā)揮,嚴重禁錮了人們的頭腦,使得人們因循守舊、安于現(xiàn)狀,整個社會沒有一點生機活力?!拔幕蟾锩彪m然結束了,但這些“精神枷鎖”并沒有被完全粉碎,反而又下了新禁令、設了新禁區(qū),比如“兩個凡是”又成了人們的“精神鐐銬”。在這種情況下,鄧小平深刻認識到,解放思想是一個重大政治問題,必須打破精神枷鎖,來一個思想大解放。如果“不打破思想僵化,不大大解放干部和群眾的思想,四個現(xiàn)代化就沒有希望”[1]p143。
鄧小平領導全黨全國人民打破“精神枷鎖”的契機,就是為沖破“兩個凡是”禁錮而引發(fā)的真理標準問題大討論。1978年5月11日,《光明日報》頭版以特約評論員名義公開發(fā)表《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一文,猶如巨石投入水中,在全國范圍內引發(fā)了一場關于真理標準問題的大討論。鄧小平以政治家的眼光和膽略支持了這場大討論,并把討論引向深入,推動了全黨和全國人民思想的大解放。在這場大討論中,鄧小平認為連實踐是檢驗真理的標準都成了問題,簡直是莫名其妙;對理論要通過實踐來檢驗這樣的問題還要引起爭論,“可見思想僵化”。其根本原因是“違反毛澤東同志實事求是的思想,違反辯證唯物主義、歷史唯物主義的原理,實際上是唯心主義和形而上學的反映”[1]p128。他強烈要求不要再下禁令、再設禁區(qū),不要把剛剛開始的生動活潑的政治局面拉向后退。他總結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革命和建設的實踐經驗,反復闡述關于實踐是檢驗真理的標準、理論一定要同實踐相結合等觀點,有力駁斥堅持實踐標準是“砍旗子”“丟刀子”等謬論,堅定地指出實踐是檢驗真理唯一標準的觀點是一個馬克思主義觀點,文章符合馬克思列寧主義就扳不倒。他反復強調,“實事求是,是毛澤東思想的出發(fā)點、根本點”[1]p114。但是,我們黨內“有一些同志天天講毛澤東思想,卻往往忘記、拋棄甚至反對毛澤東同志的實事求是、一切從實際出發(fā)、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這樣一個馬克思主義的根本觀點”[1]p114?!八裕灰】磳嵺`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的爭論。這場爭論的意義太大了,它的實質就在于是不是堅持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1]p191。同時,他認為這場爭論“實際上也是要不要解放思想的爭論。大家認為進行這個爭論很有必要,意義很大。從爭論的情況來看,越看越重要。一個黨,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如果一切從本本出發(fā),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進,它的生機就停止了,就要亡黨亡國”[1]p143。從這個意義上說,“關于真理標準問題的爭論,的確是個思想路線問題,是個政治問題,是個關系到黨和國家的前途和命運的問題”[1]p143。在真理標準問題爭論的推動下,十一屆三中全會在撥亂反正中重新確立實事求是思想路線,極大地解放了全黨全國人民的思想,從此開啟了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新時期。
我們完全可以說,鄧小平支持并領導真理標準問題大討論,沖破“精神枷鎖”的禁錮,重新確立實事求是思想路線,推動全黨全國人民思想大解放,為成功開創(chuàng)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確定了邏輯起點。
三、沖破蘇聯(lián)模式的束縛
新中國成立初期,由于沒有經驗,只能借鑒甚至完全照搬照抄蘇聯(lián)模式。這在當時起過積極作用,但也由此形成了一種錯誤觀念:蘇聯(lián)模式是唯一的或者唯一正確的社會主義模式。1956年蘇共二十大后,以毛澤東為代表的黨的第一代領導集體對蘇聯(lián)模式的弊端有所察覺,明確提出以蘇為鑒,獨立自主地探索適合中國情況的社會主義建設道路。但是,由于各種原因,特別是1957年以后黨的指導思想發(fā)生向“左”的方向偏轉,,中國不僅沒有沖破蘇聯(lián)模式的束縛,隨著“左”傾錯誤進一步發(fā)展,導致了十年“文化大革命”內亂,社會主義建設遭受嚴重破壞。在這種局面下,有誰會去考慮沖破蘇聯(lián)模式的束縛,其弊端無形中被固化了。
“文化大革命”結束后,中國的現(xiàn)實困境促使鄧小平對蘇聯(lián)模式進行反思和批判,并且逐步沖破其束縛,擺脫其影響,探索自己的建設道路。1978年9月中旬,鄧小平在黑龍江考察時指出:“從總的狀況來說,我們國家的體制,包括機構體制等,基本上是從蘇聯(lián)來的,是一種落后的東西”。1979年3月,鄧小平在黨的理論工作務虛會上提出,中國搞建設要適合中國情況,走出一條中國式的現(xiàn)代化道路。1980年4月,鄧小平在接受盧森堡電視組電視采訪時指出:中國的現(xiàn)代化必須從中國既是一個大國又是一個窮國的特點出發(fā),完全按照別的國家的現(xiàn)代化模式來建設中國是不可能的。正是有了這些深刻的認識,鄧小平在黨的十二大開幕詞中明確指出:“我們的現(xiàn)代化建設,必須從中國的實際出發(fā)。無論是革命還是建設,都要注意學習和借鑒外國經驗。但是,照抄照搬別國經驗、別國模式,從來不能得到成功。這方面我們有過不少教訓。把馬克思主義的普遍真理同我國的具體實際結合起來,走自己的道路,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這就是我們總結長期歷史經驗得出的基本結論?!盵3]p21在這里,鄧小平第一次鄭重提出要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此后,鄧小平不斷總結新鮮實踐經驗,反復強調,“每個國家的基礎不同,歷史不同,所處的環(huán)境不同,左鄰右舍不同,還有其他許多不同。別人的經驗可以參考,但是不能照搬”[3]p265?!拔覀冞^去照搬蘇聯(lián)搞社會主義的模式,帶來很多問題。我們很早就發(fā)現(xiàn)了,但沒有解決好。我們現(xiàn)在要解決好這個問題,我們要建設的是具有中國自己特色的社會主義。”[3]p261
鄧小平深刻認識到,建設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馬克思的本本上找不出來,列寧的本本上也找不出來,每個國家都有自己的情況,各自的經歷也不同,所以要獨立思考”[3]p260,我們要從中國的實際出發(fā),完全弄清楚什么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這個首要的基本理論問題。1980年,鄧小平就指出:“不解放思想不行,甚至于包括什么叫社會主義這個問題也要解放思想?!盵1]p312隨著改革開放實踐的深入,鄧小平反復強調這個問題。他多次講到,“什么叫社會主義,什么叫馬克思主義?我們過去對這個問題的認識不是完全清醒的。”[3]p63“馬克思去世以后一百多年,究竟發(fā)生了什么變化,在變化的條件下,如何認識和發(fā)展馬克思主義,沒有搞清楚。”[3]p291“社會主義究竟是個什么樣子,蘇聯(lián)搞了很多年,也并沒有完全搞清楚?!盵3]p139“我們的經驗教訓有許多條,最重要的一條,就是要搞清楚這個問題?!盵3]p116為此,鄧小平以巨大的政治勇氣和理論勇氣領導全黨全國人民解放思想,沖破重重阻力,不斷進行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的實踐?!皬囊噪A級斗爭為綱轉到以發(fā)展生產力為中心,從封閉轉到開放,從固守成規(guī)轉到各方面的改革”[3]p269,從發(fā)展計劃經濟轉到發(fā)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極大地調動了全國人民的積極性和創(chuàng)造性,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成績。同時,鄧小平堅持把馬克思主義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總結新鮮實踐經驗,從理論上不斷揭示社會主義發(fā)展規(guī)律。他認為,“講社會主義,首先就要使生產力發(fā)展,這是主要的。只有這樣,才能表明社會主義的優(yōu)越性”[1]p314。所以,“社會主義的任務很多,但根本一條就是發(fā)展生產力”[3]p137。貧窮不是社會主義,發(fā)展太慢不是社會主義,平均主義不是社會主義,兩極分化也不是社會主義?!吧鐣髁x原則,第一是發(fā)展生產,第二是共同致富。”[3]p172“社會主義最大的優(yōu)越性就是共同富裕,這是體現(xiàn)社會主義本質的一個東西。”[3]p3641992年初,鄧小平在南方談話中對社會主義本質作出了總結性的理論概括,弄清楚了什么是社會主義,再一次解放了人們的思想。
鄧小平領導全黨全國人民逐步沖破蘇聯(lián)模式的束縛,不斷總結新經驗、制定新政策、提出新理論,改變了人們長期以來拘泥于蘇聯(lián)模式的錯誤傾向,初步解決了在中國這樣一個經濟文化比較落后的國家如何建設社會主義的一系列基本問題,既把對社會主義的認識提高到新的科學水平,又為成功開創(chuàng)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奠定了理論基礎。
四、沖破“左”傾思想的束縛
在中國共產黨的歷史上,“左”的錯誤不僅使中國革命和建設遭受嚴重挫折和重大損失,而且也使鄧小平個人深受其害,多次被打倒。十一屆三中全會后,隨著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實踐的深入,各種疑惑和阻力相繼出現(xiàn)。其中頗具代表性的就是“左”的和極左的思潮。它使人們思想混亂,嚴重阻礙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開創(chuàng)。
鄧小平注重總結歷史經驗教訓,特別是“文化大革命”的慘痛教訓,提高人們對“左”的危害的認識。他指出,“‘文化大革命整整耽誤了我們十年時間。說深一點,社會主義時期我們的失誤主要來自‘左的方面,而‘左的事情從一九五七年就開始了”[3]p253,到“文化大革命”走到了“左”的極端,“對外封閉,對內以階級斗爭為綱,忽視發(fā)展生產力,制定的政策超越了社會主義的初級階段”[3]p269,這導致政治局面混亂不堪,經濟發(fā)展停滯不前,人民思想僵化保守,人民生活貧困落后?!霸谏鐣髁x建設方面,我們的經驗有正面的,也有反面的,正反兩方面的經驗都有用。要特別注意我們‘左的錯誤?!盵3]p139“粉碎‘四人幫以后,我們撥亂反正,就是要糾正極左思潮。”[3]p137在鄧小平看來,糾正極左思潮,必須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叭绻粓猿诌@四項基本原則,糾正極左就會變成‘糾正馬列主義,‘糾正社會主義?!盵3]p137因為,我們要實現(xiàn)的四個現(xiàn)代化是社會主義四個現(xiàn)代化,無論是對內搞活經濟還是對外開放,都必須堅持社會主義原則。十一屆三中全會后,“左”的或者極左思潮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糾正,破除了思想障礙,從中國具體實際出發(fā),逐漸認識到中國正處于并將長期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從根本上解決了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出發(fā)點問題的認識,并在此基礎上制定了“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的基本路線,統(tǒng)一了全黨全國人民的思想,為成功開創(chuàng)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確定了實踐起點,社會主義在中國顯示出蓬勃生機和活力。
但是,姓“社”姓“資”的問題在改革開放一開始出現(xiàn)了爭論。爭論的焦點就是改革開放會不會把我國的社會主義制度和平演變?yōu)橘Y本主義制度。到20世紀90年代初,這種爭論達到白熱化程度,“左”的思潮再次泛濫。鄧小平認為,在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的實踐中,一些人徘徊觀望、放不開手腳、邁不開步子,是因為有右的思想阻礙,但更主要的是“左”的枷鎖束縛。因為,相比較而言,“左”更具有欺騙性、頑固性、劣根性、野蠻性和隨意性。在這場爭論中,某些“左”的政治家和理論家處心積慮地用“左”的一套來阻礙改革開放。他們拼命維護計劃經濟統(tǒng)治地位,反對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把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和資產階級自由化、資本主義復辟、帝國主義和平演變陰謀硬拉在一起,造成新的思想混亂和政治雷池;他們打著社會主義招牌,販賣極左私貨,企圖回到以階級斗爭為綱的老路上去。蘇東劇變后,國內“左”傾思潮再次泛濫,1992年鄧小平發(fā)表南方談話,旗幟鮮明地批駁“左”傾思潮,沖破姓“社”姓“資”的陰霾,重啟改革開放的航程。針對新實踐中出現(xiàn)的“左”的思潮,鄧小平明確指出:“現(xiàn)在,有右的東西影響我們,也有‘左的東西影響我們,但根深蒂固的還是‘左的東西。有些理論家、政治家,拿大帽子嚇唬人的,不是右,而是‘左?!髱в懈锩纳?,好像越‘左越革命。‘左的東西在我們黨的歷史上可怕呀!一個好好的東西,一下子被他搞掉了。右可以葬送社會主義,‘左也可以葬送社會主義。中國要警惕右,但主要是防止‘左。右的東西有,動亂就是右的!‘左的東西也有,把改革開放說成是引進和發(fā)展資本主義,認為和平演變的主要危險來自經濟領域,這些就是‘左。我們必須保持清醒的頭腦,這樣就不會犯大錯誤,出現(xiàn)問題也容易糾正和改正?!盵3]p375這使人們從理論上認清了“左”傾思潮代表人物的真實面目以及“左”傾思潮的真正危害。
此外,鄧小平還對社會主義本質、社會主義與市場經濟的關系、“三個有利于”標準等一系列重大問題作了深入闡述,極大地解放了人們的思想,為堅持和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指明了正確方向。○
參考文獻:
[1]鄧小平文選(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2]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重要文獻選讀(上)[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7.
[3]鄧小平文選(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責任編輯/彭月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