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無酒不成席”,沒有酒會慢待了客人。
由于貧窮,李堂農家一向沒有飲酒之俗。凡男婚女嫁、孩子生日娘滿月、開業(yè)志喜上梁大吉,以及逢年過節(jié)、孩子升學參軍等喜慶事宜,親朋好友聚在一起吃飯,很少飲酒。辦理喪事更不飲酒,即使喪禮結束后“喪主”答謝眾鄉(xiāng)鄰幫忙也不飲酒。舊時李堂人擺酒待客都是宴設家中,主要以吃為主,象征性地放瓶酒,很少有人喝。
新中國成立后到20世紀70年代末,因糧食緊缺,國家限制白酒生產。那時李堂供銷社門市部供應的散裝的紅薯干釀造的酒,價格一毛錢一兩。瓶裝白酒有商丘地區(qū)寧陵縣張弓鎮(zhèn)河南張弓酒廠生產的“張弓大曲”,許昌地區(qū)寶豐縣生產的“寶豐酒”,商丘市林河酒廠生產的“林河特曲”,后來又有“鹿邑大曲”。20世紀70年代后,供銷社的白酒就開始憑票供應,密縣酒廠生產的“密縣大曲”敞開供應。
改革開放后,河南省內的宋河糧液、仰韶酒、賒店酒等,河南省外的四特酒、綠豆大曲、洋河、習水大曲、孔府酒、董酒、太白酒、瀘州老窖、郎酒等陸續(xù)進入,為村民接受。
20世紀80年代后期,李堂經濟發(fā)展迅速,飲酒之勢后來居上。時興宴席間飲酒后,李堂村的飲酒氛圍就非常熱烈,酒宴要大致經過共同項目、個人項目和敬酒三個層次。按規(guī)矩,開席后要先進行共同項目,即席間賓客共同喝酒。共同項目由內中年長者或主陪提議舉杯共飲,一般是三杯酒。然后由陪客(設宴主人都會委托族內或村內一位見識廣、酒量大、會說話者陪客人,曰“陪客”?!芭憧汀钡呢熑问桥憧腿撕染屏奶齑蹬#恢劣诶淞司茍觯┗蚋迸阍偃绱诉@般“帶酒”一次,共同項目即告結束。個人項目席間所有賓客不分老幼依次分別對飲一輪,俗稱“打關”?!按蜿P”按例也是由老至幼依次排列,有權和被“打”者約定酒令規(guī)矩,既可劃拳,也可猜拳,甚至可以玩“老虎杠子雞”之類的游戲,只要雙方認可就行,別人不能干預?!按蜿P”時找者和被找者兩人三杯酒,行酒令輸者飲酒。有的酒量小可找他人替喝酒,不會劃拳者也可找拳好者代勞劃拳而自己喝酒。若“打關”者自己不勝酒力,又找不到“替”代勞,那就只有自飲三杯,放棄權利,必須經過公議認可?!按蜿P”依次輪流,至席間全部賓客都找一遍“關”為止?!按蜿P”結束后便進入敬酒環(huán)節(jié),稱為“自由結合”,方式由兩人商定。敬酒環(huán)節(jié)過后整個酒宴基本完結,一般情況下,席中長者或主陪會打招呼準備結束,也有少數酒沒喝足或不明事理者相互繼續(xù)開始新一輪劃拳喝酒。
新世紀后,李堂人飲酒豪爽,多數人直爽痛快,無所拘束。條件好了,多改在酒家或飯店宴請賓朋,在家中設宴者已經鮮見。隨著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飲酒的檔次也越來越高。農村最普通家庭的紅白喜事,最低檔次也是普通太白、苦瓜啤酒和各種飲料。洋河、郎酒、杜康、習水大曲、董酒、瀘州老窖、茅臺、五糧春等,青島、純生啤酒在李堂村的餐桌上出現已很平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