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速讀”或者“精讀”往往是“二讀”并舉的,講求的是閱讀文章時“快”和“慢”的相輔相成,互相成就。在閱讀過程中,我們的大腦就像指揮家一般,舞動指揮棒,玩轉文章的多彩律動。
一般來說,速讀要求我們快速地瀏覽文章的主題句和段落的關鍵句,了解基本內容和結構就可以了;精讀追求的是讀書的效果,不僅講求逐字逐句的讀書形式,更需要分出精力進行思考,弄清楚所讀文字的含義,表達了作者怎樣的觀點。
一篇文章,首先映入我們眼簾的是密密麻麻的文字,接著是文字中間“川流不息”的標點大軍,而我們看不到的卻常常被忽略,那就是節(jié)奏!把握“快”與“慢”,我們需要工具和方法!
借景抒情、融情于景這些我們張口就來的道理,其實正在悄悄告訴我們摸索文章節(jié)奏的方法。通常,景色起到拱托情感的作用,可加快閱讀速度。如果遇到了一則故事,也可以適當提速,但在景物和故事之后的議論性文字面前,一定要放慢速度,細細品味,圈一圈、畫一畫,給節(jié)奏做個標記吧。
守林人
□ 柯藍
守林人帶著獵槍和他的獵狗,日夜巡視著森林。他一步一步地走著,走一步,就要聽一聽那突然的災害是不是意外地來了……
他負責發(fā)出風災和火警的信號,他還負責不讓一切可疑的陰謀從這里通過,在森林里躲藏。
守林人在森林里生活久了,年老了還是跟年輕人一樣。他臉上的皺紋是那樹木的皺紋,經歷萬年的風霜,不斷地增加卻又不斷地成長;他那堅強的雙腿是那堅強的樹干,他那不知疲倦的雙腳是那伸遍滿山的樹根。只要有樹根的地方,就有他的腳印……
晚風起了,森林在沙沙地說話,守林人就站起來聽,聽著聽著,他聽懂了它們的話。
下雪了,厚厚的雪鋪遍森林,壓在所有的樹枝上,也壓在守林人的身上。于是他知道了積雪的重量,會把哪些幼小的樹枝壓斷。
寒冷的夜晚,整個森林都冰凍了,也冰凍了守林人。他從自己的眉毛和胡須上的冰霜,知道了樹木的寒冷……
守林的老人,你的歲數有多大?你就是森林,森林就是你,你的過去就是那一片高大的樹木,你的未來就是那一片幼小的樹林。
每時每刻,我一看見這一大片森林,我就看見了你……